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淇县家训家规家风故事:我的家风故事(夏水新)

淇县家训家规家风故事:我的家风故事(夏水新)

时间:2021-04-18 19:05:45

相关推荐

淇县家训家规家风故事:我的家风故事(夏水新)

编者按:

作家马伯庸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的,这传承也如同古玩一样,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古老的气息。

古董有形,传承无质,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家风家规家训,传承影响着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

从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家规、家教形式不同,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

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钱氏家训》,这些优良家风的教诲,成就的是我们熟知的大家。

传统中国,“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因此,家风家教、家规家训也在岁月的积淀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不论时事更替,家国情怀永远占据着我们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淇县悠久的历史,铸就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底蕴。以来,我县积极开展了一次家风家训家规征集活动,收到家训家规及家风故事百余篇,内容涉及敬祖、孝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精神文化的多个领域,以及治学交友、待人接物、婚姻家庭等社会人生的多个层面。这些家训家规凝结着朝歌大地古圣今贤的智慧之光和丰富的教子经验,研究、筛选、汲取、传播这些家训,对于提高大众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地继承朝歌传统文化,重筑中华儿女精神家园都能起到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我的家风故事

作者/夏水新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国家的基础,好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那什么是家风呢?我想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教养与传承吧!在农村老百姓叫做"门风",是一个家庭世世代代相传的做人的准则与处世的方法。好的家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基石,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正能量。于是我也开始沉思,我的家风是什么?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父母是农民,他们没什么文化,不会去概括具体的家风是什么,但他们在日常教育子女和为人处世方面做到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父母经常教育我们待人要诚实、出门"三辈小"、吃亏是福、孝敬长辈、家庭和睦等等……父母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却讲出了这么多大道理,而且在生活中也确实就是这么做的。静下心来,细细回忆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就是我家家风的真实写照吗?我想无论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掉父母的这些教诲,而且还要将这些优良传统传承下来,继续教育我和我的儿女。于是我闭上眼睛,开始追忆他们的身影。

百善孝为先。在我很小的记忆中,每天晚上吃完饭后,父亲总是要出去一趟才回家睡觉,大了一些才知道父亲临睡前要去看望一下奶奶的,而且奶奶不是和我们同住一个院子,距离我们还不近咧。长大懂事后,又知道奶奶并不是父亲的亲生母亲,我的亲奶奶在父亲三岁时就已经过世了,现在的奶奶是爷爷后来续娶的,但却正是这位奶奶将父亲养育成人的。再后来,从村里人们口中得知,奶奶待父亲如同己出,父亲也非常的孝顺奶奶。奶奶的晚年是由父亲兄弟三人共同赡养的,但父亲却与奶奶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情。我记得父亲总是早早地为奶奶送去米面,冬天又早早就备下柴和炭。逢年过节或有好吃的,总是让我们先给奶奶送去,或把奶奶接过来一起吃。现在想起那一个个情景,历历在目。

父母无微不至孝敬老人的言行也给我们无形中做了一个好的榜样。结婚后一直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白天忙上班,晚上在家里抢着干家务,做饭、洗衣服、辅导孩子,没事的时候还陪着公婆聊天打发着晚年生活。去年母亲得了“带状疱疹”,民间俗称“龙缠腰”后背长满了水泡。这种病很凶险,及易留下后遗症。我找医生请教,上网查找治疗及护理方法。和爱人一同护理,每天用针管将一个一个的泡液吸出,再涂抹药物。经过精心的护理,母亲很快康复了,没有留下后遗症。创造了一个家庭护理的奇迹。

父母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艰苦朴素的一生。在七八十年代的困难时期,凭借父母的勤劳,支撑着我们一大家人的生活,没有让一个孩子受饥饿。我想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就是父母恪守一辈子的家训。我家人口多,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总是起早摸黑的劳动,总是有干不完的地里活,父亲用他宽阔的肩膀扛起了全家的重担。母亲是一位心灵手巧的裁缝,在我印象中,就没见过母亲闲过,总有做不完的针线活家务事,我经常半夜醒来,看到的总是母亲坐在缝纫机上劳作的身影。我家孩子多,衣服总是大的穿小了,小的再穿,小了改了,改了再改,总是换着样式,让我们穿的很体面,即使一块补丁也要做出花样来。在那个最艰苦的年代,勤勤恳恳劳作着,总不愿让我们受冻挨饿。

父亲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说实话,现在想起来都很怕他,怕他高深莫测的目光,怕他不作声却仿佛在说话的眼神。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父亲对我唯一的一次体罚。事情是这样的,小学五年级是要到邻村小学上的,每天要步行两公里山路,再翻越一座小山坡才能到达学校。记得有一次,下了一整夜的雪,第二天地上足足有一尺厚,早上和几个小伙伴们一起上学,走到半路上,有人说下这么大的雪,要不咱们别去上学了,在那种又冷又滑的天气下,于是大家就悄悄地到一个小伙伴家玩了一上午,等到中午时分,我装作下了学的样子回到家中,父亲就问我学校的情况,我支支吾吾的瞎编了一通,这时才发现父亲手中拿着一把笤帚把子,没等我说完就不容分说的打在我的屁股上,说我逃学不上课,还撒谎不老实,接着就是好一顿揍我。后来母亲才告诉我说是父亲不放心我,怕我路上不安全,专门到学校去接我,才发现真相。当时我觉得不理解,很受委屈。后来参加工作后,一次问起父亲,是否还记得那次因逃学用笤帚打的事,父亲不吱声,半晌说了一句话,要是不严,还能有今天?是啊!想想父亲说的很对,做的也很对!没有当初,哪有今日?现在我还把这个故事讲给我的儿子来听。

以和为贵。对于一个家庭和气是最重要的,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人只有相互尊重,相互爱惜,团结和睦,才是幸福的一家人。在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下,我们家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就是团结和睦,这一点我们家在村子里是有口皆碑的。如今兄弟姐妹都早已成家立业,无论谁家有么困难,修房子、生病了、娶媳妇等都是一方有求,八方支援,深受村里人们的赞扬与好评。

不仅待家人如此,与邻里之间相处也是如此,父母常常教导我们"远亲不如近邻","抬头不见低头见",多少年来,和左邻右舍从没有红过脸,吵过架,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关心。我老家门前有一条共用的走道,每逢下雨就会冲坏,我们两家总是争先恐后的搬石头,拉土来修好它。这些做法一直影响着我。如今我已搬到城里居住,与楼里的邻居也是和和气气,谁家有事我都会主动帮忙,楼道里我也会经常打扫清理。这样一来,有时我家放到门口的垃圾袋也会不知不觉的被人主动拿走,很让人感动!就让我们共同珍惜邻居间这种情谊,这种缘分,共同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美好家园。

点点滴滴的回忆,让我对父母充满了深深地敬意和感恩,我爱我家。然而,没有国家哪有小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千万个家庭有好的家风,国家就会和谐稳定,生活就会幸福美满,让我们共同重视家风,端正家风,培养家风,共同创造社会新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