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中国传统文化 苗族服饰文化 黔东南州苗族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 苗族服饰文化 黔东南州苗族概述

时间:2018-06-11 13:28:19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 苗族服饰文化 黔东南州苗族概述

本文乃作者琴雪讲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东邻湖南省怀化地区,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河池地区,西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义、铜仁两地区。黔东南州辖凯里市及麻江、雷山、丹寨、黄平、施秉、镇远、三穗、岑巩、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台江、剑河16个县市。凯里市是这个州的首府。在这个州,苗族人数最多、最集中,占全国苗族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而且服饰类型也十分丰富。黔东南州地处云贵高原,多山,山与山之间重重叠叠,极少平地。“跬步皆山,高原苍莽”是其艰苦的自然环境的最佳写照。境内最高点为雷公山,是苗岭的主峰,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苗族服饰类型

苗岭以北的清水江属长江水系,自西向东流经丹寨、麻江、凯里、黄平、施秉、台江、剑河、锦屏、天柱,最终流入湖南沅江。以南的都柳江属珠江水系,流经黎平、榕江、从江,最后流入广西。该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苗族一般都居住在山上,自然环境对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服饰文化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服饰文化大致以苗岭为界而有所区别,分为清水江流域及都柳江流域服饰文化。这种区别的原因即是因为自然环境,也有可能因为迁徙的不同路线。东汉时,分布在沅江流域的苗族被称为五溪蛮。这支苗族一部分向西迁徙到贵州西北部和四川南部,辗转进入云南,另一部分则迁徙到湘西和广西,再进入黔南和黔东南。

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服饰

因此,苗族进入黔东南州的途径很可能有两种:一是沿沅江支流上溯舞阳河和清水江,即由湘西进入黔东南地区;二是由广西的西北进入都柳江流域的黎平、从江、榕江等地,再迁徙到其他地区。从湘西进入黔东南州的苗族大部分居住在清水江流域,而从广西进入黔东南州的苗族,大部分居住在都柳江流域。因此,两条迁徙路径对苗族服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榕江附近的马鞍型服饰与侗族的服饰十分相像,正是因为这支苗族是从广西迁徙过来的。

榕江附近的马鞍型服饰

历史上,黔中地区是贵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元代起,黔中南地区的苗族就与朝廷有密切的朝贡编户征役关系。因此,这些地区的苗族与外界文化交流也比较多。664年(康熙三年)清政府在贵州设立黔西、平远、大定、威宁四府州。然而一直到雍正年间,以古州( 即今榕江县)为中心的黔东苗岭山脉和清水江、都江流域还长期与外界隔绝,被称为“三千里苗疆”,有一千三百多个苗寨,十万余人,这苗疆正是今天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东南地区在雍正大改流后,才被开辟为“ 新疆六厅”。在此之前,汉族文人无从直接接触他们,因而历史上黔东南州的苗族文化极少受到外界文化的影响。此外,交通总体上还是闭塞的,山地的自然阻隔引起黔东南苗族文化的自我封闭。在清末、民国以前,缺乏文化交流,使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的变化十分缓慢。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服饰

苗族分布在贵州、湖南、四川、重庆、云南、广西、湖北、海南等地,支系众多,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苗族服饰款式、形制也不下百种。因此,把全国苗族服饰进行分类既重要又困难。黔东南州的苗族服饰如何归类,它本身又有多少种类型?下文试对此进行分析。黔东南州苗族服饰类型,历史上苗族社会是以宗支为集体单位,苗族实行宗支之内、血族之外的婚姻形式,也就是相同服饰、不同姓氏之间的苗族才可以通婚,这使服饰类型得以保持而很少发生变化。因此,苗族服饰成为了宗支的标志。每个宗支的服饰都有不同的式样和纹样,可以说,有多少宗支就有多少种服饰类型。苗族服饰因此而丰富,也因此而复杂。

苗族服饰

清朝学者根据其装束式样和颜色特征把苗族分为红苗、黑苗、白苗、大花苗、青苗、白领苗、紫姜苗、长裙苗、短裙苗、歪梳苗、鸦雀苗等等。苗族服饰有多少款式?清代《百苗图》是源自清嘉庆年间陈浩《八十二种苗图并说》的一系列抄本的总称,全书共82个条目,描述了82种苗族服饰。据1985 年北京出的《中国苗族服饰》、《苗装》画册等书的前言记载,苗族服饰大约有130种以上。据贵州省2000年出的《贵州民族》画册记载,苗族服饰有170多种。吴仕忠通过实地考察,在《中国苗族服饰图志》中展示了173种苗族服饰。总体看来,苗族服饰种类繁多,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总体分类,以便于对苗族服饰进行研究。

中国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作为宗支的标志而种类繁多,又因为人口的流动迁徙,使得对苗族服饰的分类及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苗族服饰的差异,通常表现在服装的领子、衣袖、衣摆、衣襟、裙子、背扇、披肩、腰带、绑腿、鞋、袜等各部位镶花位置、手法、花色、衣料、色调、结构和式样的不同上。杨正文的《苗族服饰文化》一书从服装结构、装饰部位及穿着方式等将我国苗族女装分为14型77式。这14型分别为湘西型、清水江型、短裙型、月亮山型、三都型、丹都型、罗泊河型、贯首型、黔中南A型、黔中南B型、安顺型、乌蒙山型、川黔滇型、海南型。以下77式全都以标本地命名。比如,以贵州省台江县台拱镇为标本点,则称为台拱式。

尽管杨先生的研究十分具有参考性,但本文对这种分类持不同意见。这14型命名的标准不一致,只有短裙型和贯首型是以服装款式来命名,而其他的都以地名来命名。对“式”的命名标准也不一致。如湘西型中有花垣式、凤凰松桃式、三穗式、古装式、月亮山式。前三种式的命名是以地名命名,而第四种则以服装款式来命名,第五种以山的名称来命名。另外,细致的分类无不体现了作者的悉心研究,但过于细的分类容易陷于繁琐和复杂,不利于对苗族服装结构的整体掌握。

参考资料《中国服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