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书写 书法 书艺和书道

书写 书法 书艺和书道

时间:2020-05-27 08:00:41

相关推荐

书写 书法 书艺和书道

黄简

8月24日写。

我在2001年六月写过一篇文章,把写字这件事情分为三个层次:书写、书法和书道。最近我在想,是否应该改为四个层次:即书写、书法、书艺和书道。

以前我是这样解释三个概念的:

书写是第一层次。有文字就有书写,书写和文字同时产生,其目的为着记录语言。许慎《说文解字‧叙》曰:「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着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这是「书」的本义。

书写经过相当的年月,积累起一套技法,于是产生了书法。书法是汉字书写的第二层次,它是一种视觉艺术,是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表现精神美、气质美。在中国传统概念中,书法通常是指以毛笔、墨、吸水的宣纸等为工具的一种书写艺术。

在书法高度发展之后,提高作者的人格气质成为重要问题,它对人的精神世界有重大影响,于是上升为书道。「道」是人生的根本真理,通过书法来悟道,寻求人格的锻炼和提升。它是一种静功,一种哲学,是汉字书写的最高层次。正如日本其他的「道」一样,插花称之为「花道」;饮茶称之为「茶道」,其他如剑道、棋道、柔道等等,其要不在输赢,在于人品之磨砺。所以,书写的历史最长,书法次之,书道最为后起。写书法史者,应该注意这一特点。

世之书写者众矣,未必知法;善书者虽多,未必悟道。

但经过多年的教学中,我最近想法有点改变,就是有法未必是艺术,所以有必要把书法和书艺分开来讲。

书法之要点,在于人手和毛笔之配合。一九五七年,沈尹默先生在《学术月刊》上发表《书法论》一文,是年七十五岁。他以毕生临池之经验,清楚地指出:

笔法是写字点画用笔的方法,是人们在长期的写字中发现的。由于人的手腕生理能够合理的动作和所用工具能够相适应的发挥作用,两种条件相结合,才自然地形成,而在字体上生动地表现出来。

沈先生这一论述有重大意义。所谓笔法的来源,就是「人的手腕生理能够合理的动作和所用工具能够相适应的发挥作用」,他明确说出「两种条件相结合」。简言之,笔法就是毛笔本身的性能,和人手的生理相配合所产生的。只要按照二者的特点加以配合,笔法也就在其中了。

一九九四年九月十五日沧浪书社在江苏常熟召开「中国书法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我发表《<传授笔法人名>考》一文,再次呼吁重视沈尹默先生的这一论述。我在论文开首说:

书法无非是表现人之心怀;心有所动,笔有所应。欲要表现出心之细微,当然要有一套精妙的技法,故习书者无不重视笔法。笔法就是使用毛笔的科学方法,它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毛笔本身的构造,二是人手的生理结构。笔法研究怎样以人手的各个部份配合着去操纵这枝毛笔,从而把毛笔的性能最大地发挥出来。历代书家对毛笔和人手作深入的研究之后,总结出一套科学方法,这就是笔法。

工具的选择和手势的变换对笔墨效果有关键的作用。笔法是人手使用毛笔的方法,所以要学笔法,首先要对毛笔有认识,选择一枝应手适用的毛笔,同时技法手势要正确,才可细致地发挥毛笔的特性。什么样的毛笔,就有什么样的效果;手势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结果。要掌握中国书画的笔墨技巧,就必须对毛笔特性和人手生理有深入的认识。

但问题在于,掌握了笔法之后,是否就自然而然登入艺术之殿堂了呢?标准宽一点,可以说是。但实际上,有些学生掌握了用腕之后,却写不出艺术作品。这情况历来就有,古人把有法无韵、有功无性的作品,称之为「手技」,也就是仅仅表现了技巧,却不美,欣赏价值不大。

明‧王骥德《曲律‧杂论》说:「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也。其所能者,人也;所不能者,天也。」这话本之于孟子《孟子‧尽心》:「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所谓「规矩」,就是技法;梓匠轮舆,各行师傅,都可以诲人以规矩,传授手技,却不能令徒弟达到「巧匠」的程度。可见孟子时代起,已经把「规矩」和「巧」分开了。有「规矩」即掌握了技法,达到「巧」就是艺术。

这就是我最近在想的问题。书法从字面上讲,是一种技法,一种规矩;如果达到了「巧」,就是书艺。这样就是书写、书法、书艺和书道四个层次,不是三个:

普通写字─掌握技术─达至艺术─修身养性

俗话说:熟能生巧。技法熟练了,就可以达到巧的程度。某次我看一个师傅拉面,犹如飞舞白练,动作优雅,满堂喝采,人人说达到了艺术的程度,可见艺术是技法达到高级程度才产生的。

中国还有一句话,叫「心灵手巧」,「巧」和「心」很有关系。这大概就是王骥德说「其所能者,人也;所不能者,天也」的原因。天者,天性,天性各有不同。不过他归之于天,好像无能为力,未免太悲观了点。佛家讲顿悟,某天某事某一点上,突然悟道,是可能的。书艺的心法,只有一个字,就是蔡邕所说的「散」。太「紧」,太执着,太重眼下之事,欲望太多,心机太乱,太紧张,压力太大,结果必不能巧。王羲之妙迹,都是誓墓后十年产生的,其理可知。

俗话说「师父领入门,修行在自身」,入门是学技法,修行是练心法,师傅不能替代,讲到这一层,就是书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