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干吃不胖 好事还是坏事?中医:我担心此类人

干吃不胖 好事还是坏事?中医:我担心此类人

时间:2022-05-12 00:41:14

相关推荐

干吃不胖 好事还是坏事?中医:我担心此类人

本文理论依据:《名方配伍分析与应用》

我们现在的中国人,普遍为自己的体重感到担忧。

有些人说,我太胖,怎么办?

也有些人说,我太瘦,干吃不胖,怎么办?

对于后一种,很多人觉得艳羡——干吃不胖,怎么吃都不胖,这多好啊!

那么,干吃不胖,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对这个问题,我作为一个中医人,想在这里给你好好解答一下。

首先,看你的年龄。如果一个人,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那么他(她)干吃不胖是正常的。因为人家所摄入的营养物质,全用于长身体嘛!骨骼的增长,肌肉的增长,都离不开水谷精微。人家吃多少,就吸收多少,也运用多少。这种是正常现象。

如果说一个人的年龄,已经超过了青春发育期,来到成年,身体停止生长了,那么一旦干吃不胖,就得看具体情况。看什么情况呢?第一看自己的运动量,第二看自己的的大便。

如果一个人,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运动量,那没什么好说的,干吃不胖是正常的。运动,就是一种消耗,吃进来的东西,消耗掉,这很正常。

如果你没有运动量,或者运动量很少,平时也不怎么做体力活,这个时候就要结合自己的大便了。若大便溏,稀薄,经常不成形,排便没规律,甚至是上顿吃完立即就上厕所,形成了所谓“直肠子”,那这个时候干吃不胖,就要考虑是不是出问题了。

为什么啊?请注意,我们的大便其实是一面镜子。大便如果成型,颜色如常,干湿程度适中,这说明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吸收是正常的,水谷精微得到了很好的吸收和输布。如果它稀溏,不成形,甚至夹杂不消化的食物,说明水谷精微吃进去之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吸收和运化,然后就被匆忙排泄下来。这个时候,人得不到水谷精微的滋养,你吃多少,都是白吃,结果自然是瘦弱了。

从胃,到小肠,再到大肠,整个消化吸收过程,其实都属于中医语境下的“运化”范畴。谁来主管运化?是我们的脾。所以这样的人,一般又被视作脾气虚弱。

这样的人,实在是挺多的。

他们(她们)能不能吃?能吃东西,可能饭量和常人无异,但是容易便溏,容易乏力,怎么吃也吃胖,不爱动弹,四肢没劲,睡觉也不能解决乏力之感,身体比较瘦,面色也比较黄。当然,这种面色,人家一化妆,就容易看不出来。这个现象在一些女性身上更多见。

这种情况,是最值得担心的。如果不改变,会让气血日益虚弱,到最后百病丛生。

怎么办?我给你出一个小方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研成粗末,每次用15克,用沸水浸泡代茶饮。这个小办法,脱胎自《圣济总录》里面的四君子汤,把人参变成了党参。党参和白术,能健脾益气,是专门帮助脾恢复运化之能的常用药。配茯苓健脾利湿,甘草补胃和中。它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脾虚运化不及的状态,对便溏、乏力、倦怠、气短懒言等现象有调治作用。脾的运化正常了,可以吸收水谷精微为身体所用,身体就会一天天壮实起来。

也许有人问了,文老师,我的大便比较规律,却也有面黄、乏力、气短、疲倦的感觉,也能吃点东西,这算不算脾气亏虚啊?我告诉你,也要考虑。中医所说的症候,可不见得面面俱到,都得具备。只要具备其中的大部分,尤其是有代表性的几个,就要考虑。

一张古方子,改善中年记性变差!中医智慧,深不可测

本文理论依据:《辩证录》、《中医症状治疗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这篇文说,给你聊聊,为什么有些中年人,到了四五十岁之后,记忆力开始明显变差。

对这个问题,也许你会说,一切源于自然的老化。人在老, 脑袋也在老,所以记性差。

这么说,不无道理。肾主藏精。精能生髓,脑为髓海。随着年龄增长,肾精日渐不足,髓海日益空虚,所以容易往事。

但是,这只说对了一半。

现在,如果你是一个经常遇事容易忘,甚至转身就忘的人,你来体会一下,下面这些感受,你有没有:

1,遇事忘性很大,甚至做完事之后一点痕迹都没有,完全没有印象。

2,腰膝酸软乏力,感觉两条腿没有力气,容易酸乏。

3,耳鸣经常出现,伴随头晕。

4,手脚心容易发热,心头容易烦躁。

5,心烦失眠,睡眠质量下降明显。

6,脸上烘热,到下午的时候感觉发热明显。

7,口干舌燥,容易盗汗。

8,舌头发红,舌苔有一点偏黄,或者舌苔很少。

上面这些情况,你看看你有没有。我的体会是,有相当多中年人、中老年,在急性变差的同时,有上述症候。

现在我告诉你,上述源于中医所谓心肾不交。什么是心肾不交?正常情况下,肾水能上济心火,心火在肾水的制衡下不会太亢盛。同时,心火下降接济肾水,令肾水不至于太过寒凉。这就是心肾相交的理想状态,人体的阴阳就是平衡的。如果说,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心火过于亢盛,同时,过亢的心火还进一步耗伤肾水,令肾水愈加亏虚。这就心和肾两脏失去了相互协调的状态,于是就有了“心肾不交”。

心肾不交,和记忆力变差之间,有什么关系?中医讲,心藏神。如今心火亢盛,心不藏神,心神不安,记忆作为神智的一种表现,自然要受影响。同时呢,肾藏志。肾阴不足,则志不藏,髓海失养,于是也会影响到记忆力。所以说,在相当多的中年人的记忆力下降状况里,心肾不交是较为常见的一个因素。

这时候怎么办?就要补肾水,清心火,通心肾。对此,有一张古方是值得研讨的。配伍是熟地、山萸肉、麦冬各10克,黄连6克,肉桂3克(后下),党参、当归、五味子各10克,枣仁15克,白芥子3克,石菖蒲10克。其中,熟地、山萸肉补肾阴。麦冬、黄连清心热补心阴。党参和当归补气血,令心肾阴血复归充沛,五味子和枣仁补心血。白芥子和石菖蒲开窍化痰。肉桂温肾,鼓舞肾水上济于心。这是基本方义。这是《辩证录》里的古方子。

我把这个方子简单解一下,让您增进了解。如果想借鉴应用,您必须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进行。

总之,我们得清楚一点,中年人记性变差、健忘的毛病,病根儿到底在哪里。其中,心肾不交是值得重视的问题。这是纯中医思维角度的理解,不知道我说明白了没有。

浅谈黄帝内针的阴阳倒换求

大家知道,为了安全考虑,黄帝内针的用针部位是限制在肘膝关节以下的区域的,(当然,急救时不受此限制),这是黄帝内针的特色,那么,肘膝以上区域的不适和躯干区域的不适该怎么施针呢?这就要通过内针总则里的“阴阳倒换求”的方法来解决。

对内针来说,阴阳是本,所有的不适都是围绕这个“本”来思考、也都是通过这个“本”来解决,上和下、里和外、左和右等都是一对阴阳;经络也分阴阳,分为手(足)三阳经和手(足)三阴经,根据中医的“表里”关系,阳明经和太阴经是一对阴阳、少阳经和厥阴经是一对阴阳、太阳经和少阴经是一对阴阳;任脉是“阴脉之海”,督脉是“阳脉之海”,所以任脉和督脉也是一对阴阳。

明白了阴阳,就可以进行阴阳倒换求了,

什么是阴阳倒换求呢?顾名思义,就是阴阳之间进行倒换。怎么倒换呢?这就要根据前面已经谈过的“上症下治、下症上治;左症右治、右症左治;同气相求”三条法则来进行。当然,三焦(三才)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帝内针的阴阳倒换求最常用的就是三焦(三才)之间的阴阳倒换求和经络之间的阴阳倒换求。

首先是三焦(三才)的倒换。前面我们谈到,黄帝内针分别把人体躯干和四肢划分为三焦(三才):上焦(天)、中焦(人)、下焦(地),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可以把下焦(地)倒换到上焦(天),就是下焦(地)的问题,我们把它倒换到上焦(天)上来解决;也可以把上焦(天)倒换到下焦(地),就是上焦(天)的问题倒换到下焦(地)上来解决。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来思考一下,假设一个人的肩部的不适,该怎样解决呢?肩部在三焦(三才)为下焦(地),按照阴阳倒换求的法则,我们就可以在腕部来解决,因为腕部是上焦(天),同样,也可以倒换到踝部来解决,因为踝部也是上焦(天)。

我们再思考一下,中焦(人)部的不适可以倒换吗?一样可以,因为上焦(天)和中焦(人)也是一个上下关系,上下就是一对阴阳,只要是阴阳关系,就可以进行阴阳倒换,上焦(天)的不适可以倒换到中焦(人)部来解决,同样道理,中焦(人)部的不适也可以倒换到上焦(天)来解决;既然上焦(天)和中焦(人)可以倒换,那么下焦(地)也可以和中焦(人)进行倒换。

有了基本的三焦(三才)之间的阴阳倒换,我们就可以任意的进行三焦(三才)的阴阳倒换,因为三焦(三才)是根据症的所在而由医者的“心”来划分的。

我们再来看看经络之间的阴阳倒换。前面我们已经谈到,阳明经和太阴经、少阳经和厥阴经、太阳经和少阴经、任脉和督脉都是一对阴阳,既然是阴阳,就可以进行阴阳倒换!比如,手太阴经的不适,我们既倒换到手阳明经,也可以倒换到足阳明经;足太阳经的不适,我们既可以倒换到足少阴经,也可以倒换到手少阴经;任脉的不适我们倒换到督脉,督脉的不适同样可以倒换到任脉,因为,任脉和督脉也是一对阴阳。

但必须强调的是:无论三焦(三才)的阴阳倒换,还是经络的阴阳倒换,都要围绕同气进行,只有同气相求,才能有求必应。

我们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阳经和阴经可以进行阴阳倒换吗?答案是肯定的,完全可以,只要是阴阳关系,就可以进行阴阳倒换。既然阳明和太阴可以进行阴阳到换,阳明和厥阴也可以进行阴阳倒换,阳明和少阴同样可以进行阴阳倒换。其他经络同理也可以进行阴阳倒换。

为什么要进行阴阳倒换呢?一是为了解决禁针区域的不适通过阴阳倒换求的方法来解决,二是通过倒换可以提高针灸的疗效。

但所有的倒换都是为了解决“症”,同时也都是围绕“症”进行的,离开“症”,是无从倒换的。

病案一:患者,男性,40岁,患痔疮两年余,反复发作,5月来诊,自诉肛门不适,症在下焦,根据下病上治,在百会、四神聪施针,施针后让其做提肛动作,五分钟后自觉不适感减轻,十五分钟后诉已无明显不适感,四十分钟后起针,无不适。这个病案的“下病上治”其实也是阴阳倒换求,是把肛门(下焦)的不适倒换到头顶(上焦)来解决的。

病案二:患者,男性,24岁,右肩肩髃处疼痛两月余,识症在下焦,阴阳倒换到上焦,在其左腕阳溪处施针,有所减轻,但仍然疼痛,又在左手太渊处一针,痛立止,这个倒换既有三焦(三才)的倒换,把下焦的症(肩部)倒换到上焦(腕部),也有阴经和阳经的倒换,把肩髃(阳明经)的不适倒换到太渊(太阴经)来解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