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道家老子对孔子的批评是儒道相争的诱因

道家老子对孔子的批评是儒道相争的诱因

时间:2023-08-24 05:25:34

相关推荐

道家老子对孔子的批评是儒道相争的诱因

历史上的儒道相争在战国时期是相当激烈的,实际上从春秋末期老子(约前571—前369年)与孔子(前551—前479年)在世时就开始了。在当时“单氏取周”(公元前520—前493年)的历史背景下,孔子的思想、政治立场与其师老子产生了直接的冲突,可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自行其是”,最终导致师徒二人分道扬镳。

在历史典籍记载中,细看一下就会发现,在孔子与老子的交往中,老子对孔子多有批评之语,而孔子能虚心接受吗?

《文子.道原篇》:

孔子问道,老子曰:“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正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居。瞳兮,若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形若枯木,心若死灰,真其实知而不以曲故自持,恢恢无心可谋。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孔子向老子问询大道之事,老子说:“端正你的形体,凝视你的目光,将会达到自然的和谐;控制你的智识,规范你认知的程度,神明将进驻你的体内,大德将成为你的居所。眼眸要像初生的牛犊一样,不探求外物存在的缘故。形体像枯木一样直立,内心像燃尽的火灰一样沉寂,达到真实的认知而不持有曲解邪念,恢宏广大的世界不是主观意愿能够谋求的。明理通达,能不靠智识吗?”)

在《文子》中,老子对孔子的批评之语是委婉的。以孔子奇丑无比的身形相貌,绝对不是一正常人。修身为第一要务,老子之言既针对了孔子的身形相貌,又切中了其思想弱点——重认知而主观意愿强烈。老子主张保持自然的和谐,认知有度,把握实质。

在《老子列传》中,老子称孔子为君子,并直指其缺点: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老子说:“你所说的,说这话的人和骨头都腐朽了,只剩下这些话在耳边。况且君子适逢时运就坐着马车驱驰在大路上,时运不济就像飘蓬一样漂泊荒野。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储藏货物像是虚空,君子充盈德操而容貌像是憨厚的样子。去除你身上的骄横之气和过多欲望、好做脸色和心志放荡,这些对你自身都没有好处。我所能告诉你的,就这些了。”)

对于孔子提倡恢复周礼,老子提出了批评,说周礼已经过时了。孔子曾高官厚禄威风凛凛,也曾“累累若丧家之狗”(见《孔子世家》)饥肠辘辘,使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除了外部环境因素之外,与自身的性格缺陷关系很大。孔子属于单亲家庭,少有父爱,母亲可能为了生活而对其缺少管束,母子的性格特点多有承随;母亲又使其过早承担家庭重任,“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见《论语.子罕》。我年少时地位卑贱,所以能做多种粗鄙的事务。注意此言中含有职业偏见思想),所以孔子养成了“骄气”、“多欲”、“态色”、“淫志”的性格特点。这使得孔子的一生悲剧色彩要多一些。

老子之言对孔子是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然而人的性格特点与思维观念是难以改变的。孔子还是站在了老子的对立面上,“毁道德为仁义”(见《庄子.马蹄》),导致后来历史上社会之道兴盛,而自然之道衰微。

在“单氏取周”(前520—前493年)的历史背景下,孔子的官位是越来越高,直至鲁国代理宰相。而老子在王子朝(?—前505年)被刺杀之后,则被迫隐居。老子是民本思想,孔子是官本思想。老子对孔子的教导是有限的,对孔子影响最大的是其切身经历。在《庄子》的记载中,老子对孔子的批评更加激烈,以至于达到了怒骂的程度,他们师徒之间的恩怨与“单氏取周”、周王室典籍脱不了干系。

在孔子去世之后,老子是仍然在世的,还教导过孔子的孙子子思。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