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中国传统文化 服饰习俗着装 道士服饰

中国传统文化 服饰习俗着装 道士服饰

时间:2024-03-27 05:45:59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 服饰习俗着装 道士服饰

本文乃作者寒寒讲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汉武帝时一些方士就曾“衣羽衣,夜立白茅之上”。《汉书.郊祀志上》注:“羽衣,以鸟羽为衣,取其神仙飞翔之意也。”后来,也指道士的道袍(一种直领对襟的常服)为羽衣,已是只取其意了。霞帔是道士披于肩背的服饰,绣绘云霞花纹,这种仿天上景观的装饰,自是升仙思想的演绎。道士中有少数人曾深受崇道的皇帝的宠信,历史上多有赐道士紫衣的记载。紫色为高官的品服之色,因此,紫衣道士必是高人一等。如唐高祖李渊曾赐给隋末着名道士王远知金缕冠、紫丝霞帔,并授朝散大夫;唐武宗、宋真宗时也都有赐紫衣给道士的记载。宗徽宗时为道士设立道官道职,最高的道官称“金门羽客”,可身带金牌出入宫颈,身份甚至高于大臣。

道士紫衣

总之, 道士服饰在早期并不规范,太平道、五斗米道各成一套。三国时,巴蜀民间道团的天师甚至用朱衣素带、朱帻进贤冠(见《华阳国志.大同志》)。东晋南朝时,陆修静修定、完善了斋醮仪规和服饰制度,使道教逐渐向官方正统宗教演变。宋徽宗命编写《道史》,使道教经典、服饰、仪规更加规范。如此种种甚难细说,而道教服饰或多或少地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道教思想对世俗服饰的影响道教来自民间,与百姓的生活关系密切。而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受到统治者的关注。因此,道教思想对上层社会服饰和民间服饰习俗都有所影响。同时,无论社会上层或下层的服装装饰纹样,也融合了不少道教的内容。上层社会服饰受道教影响最典型的例子,要数五代时的前蜀。这是由王建称帝建立的小政权。

东晋南朝服饰

王建少时是个“屠牛盗驴贩私盐"的无赖,后从军成为军阀,五代时乘乱割据西南,其人十分迷信。王建子王衍即位后,生活糜烂又笃信道教,不但大造观官,还让宫女穿道服。据《旧五代史.僭伪列传》记载:秋九月,衍奉其母徐妃同游于青城山,驻于上清宫,时宫人皆衣道服顶金蘧花冠,衣画云霞,望之若神仙,及侍晏,酒酣,皆免冠而退,则其髫型然。(按:型为妇人服丧的发督)

明代画家唐寅曾画有《四美图》,美人皆穿道服,有人考证画中人即是前蜀言女。而宋代有数位皇帝信道教,宋徽宗即是一位。 当他被金人掳去北方成为阶下囚,仍然常穿紫道袍,头戴逍遥巾,以道家打扮度过残生。明代的皇帝自太祖到孝宗、世宗都在宫中广设斋醮,孝宗还以道士崔志瑞为礼部尚书,世宗凡事都要斋醮。斋醮时皇帝后妃都穿道服。

明代服饰文化

明代不但皇帝崇道,诸王也有崇道者,有的因此而被废。例如世宗时的辽王就是一例:辽废,王宪饰喜方术,性淫虐,时世宗奉玄。则亦假崇事道教,以请于上得赐号清微忠孝真人,赐金印及法衣、法冠等。炸每出,辄服所赐衣冠,前列诸神免迎牌及拷鬼械具,已可骇笑,乃至入斋民家为之斋醮,自称高功,求酬谢尤为无赖。又以符咒之妖术,欲得生人首,傍街有醉民顾长保者,被割丧元,一城惊怪,其他不法尤多,此外,还出现了直接穿道袍做官的怪现象。

如《广卓异记》卷十五中的记载:开元年间,道士尹情被封为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兼知史馆事,赐朝散阶。但尹惰宁愿做道士也不愿意做官,皇帝因此特许他可以衣道服做官。

法衣

由于道教与巫术联系紧密,所以在民间有十分广泛的影响。上文中所说民俗中的许多现象都与道教相关,如禁咒符篆辟邪、缚五彩丝驱魅、用裁衣书选吉日裁衣等等,这里不再赘述。道教思想对日常生活的渗透,还反映在服饰纹样中。如道教所信奉的“天神灵物”、 “三清四御”、“九天玄女”、“王母八仙”等题材被人们描绘、刺绣在服装、面料及日常服饰用品上,通过具体形象的展示表明人们内心的追求。最为常见的道教题材有“四方神”, 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四神来源甚为古老,道教借用这四神作为本教的护卫神来壮其威仪。其中青龙被道教奉为“东方之神”与“吉祥之神”,白虎是“西方之神”与“凶神”,朱雀是“南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四神形象常常被用作服饰面料的织绣纹样。

道教

灵芝是一种菌类植物,古人视其为祥瑞之草。有关灵芝的传说众多,普遍认为灵芝能使人长生不老、起死回生,正符合道教宣传的人生教义。因此,灵芝被人们奉为“仙草”、 “芝仙”。 曹植《灵芝篇》记日:灵芝生天地,未草被洛宾:荣华相晃耀、光彩焕若神。灵芝纹样在传统服饰品的装饰中应用得非常普遍,以灵芝纹样与桃、寿字、石头等组合起来,形成芝仙祝寿的吉祥纹样。

古代服饰

西王母、九天幺女等形象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同时也是道教所崇拜的神灵。西王母又称“王母娘娘”、“西娘”等,是掌管女仙名籍的神仙领袖,在《山海经》、《神异记》等典籍里都有关于王母娘娘的故事,为民间所祀奉。九天幺女也是道教所信奉的女神之一。又称“九天娘娘”。“玄女”等。

参考资料《中国服饰艺术论》《服饰研究基础》《文明的轮回 中国服饰文化的历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