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从董卓铸造小钱 废止五铢钱说起 聊聊曹魏的货币制度

从董卓铸造小钱 废止五铢钱说起 聊聊曹魏的货币制度

时间:2020-11-26 05:46:14

相关推荐

从董卓铸造小钱 废止五铢钱说起 聊聊曹魏的货币制度

铸造“五铢钱”是汉武帝时期最为重要的一项货币改革政策。由于五铢钱品质完好,便于流通,直到唐朝初年才被彻底废止,在我国一共流通使用了700多年。不过五铢钱曾在东汉末年差点销声匿迹,最早导致了东汉末年的经济总崩溃,在中原地区甚至长时间出现“以物易物”的现象。

汉代五铢钱

废止五铢、铸造小钱

189年,董卓奉大将军何进的诏令率兵入京,趁着宦官、外戚的两败俱伤之际以3000人马轻松控制朝廷,并擅行废立、滥施淫威、祸乱朝纲,引发朝野不满。翌年,以袁绍为首的关东诸将便组成联军讨伐董卓。

为筹措军费、大肆敛财,董卓对流通使用了300多年的五铢钱打起了歪主意,下令“坏五铢钱,更铸小钱“。为铸造小钱,董卓“悉取洛阳及长安铜人、钟虡、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董卓此举对当时留存的文物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昔日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铸成的十二铜人因此被董卓销毁了十座,其余被销毁的珍贵文物更是不可胜数。

不过董卓铸造小钱对东汉末年经济的打击更是毁灭性的。这种小钱的最大特点就是轻小粗劣,重量不足0.5克,轻如鹅毛,入水不沉,价值远低于五铢钱。再加上形制不规范,品质较好的铜钱上尚能依稀可辨“五铢”二字,而绝大多数甚至连“五铢”二字都没有,被老百姓称为贱钱,根本没法流通使用。

品质低劣的董卓小钱

董卓发行小钱后,强制老百姓用手中的五铢钱兑换。由于小钱品质低劣,市场上很快出现了“货贱物贵,谷石数万”的现象,致使“自是后钱货不行”,人们用钱根本买不到东西。不过董卓却赚得盆满钵满,他的郿坞中“珍藏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锦绮缋縠纨素奇玩,积如丘山。”

经济倒退,以物易物

买一石谷子需要用几万甚至百万钱,面对如此之高的通货膨胀率,老百姓被迫采用最为原始的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在繁华的洛阳、长安地区,社会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倒退。

董卓死后,各路割据军阀试图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铸造货币,但由于铸币成本很高和战局变化太快,再加上规制不同会引起更大规模的混乱,所以以物易物的的现象很快扩散。

受此影响,各路军阀发放俸禄、进行赏赐都是以直接发粮食和布匹的方式进行的,根本见不到铜钱的影子。如曹操赏赐田畴谷帛,官渡之战时期李典以谷帛供军。曹丕在东宫时因为手头紧“尝从(曹)洪贷绢百匹”,借的不是铜钱,而是百匹绢。

更直白的是胡质的例子。据《晋阳秋》记载,胡质的儿子胡威要出远门了,在临行前“质赐其绢一匹,为道路粮“。胡威说,父亲大人一向清白,这一匹绢是哪来的?胡质说“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从中可知这绢布不仅是曹魏发给官员的俸禄,而且可以在民间直接流通,换取粮食。

而如此严重的以物易物的现象也深刻体现了汉末三国时期的经济倒退情况。

历经三代,恢复五铢

这种现象必然是统治者不想看到的,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统治秩序的稳定,曹魏一直在试图恢复五铢钱,结束以物易物的局面。

第一个采取行动的是曹操。208年控制汉献帝的曹操基本统一北方,身为丞相的他曾试图恢以此来恢复东汉政府的信用,稳定统治,并筹措南征军费“至魏武为相,于是罢之,还用五铢。”不过曹操此举却以失败告终,“是时不铸钱既久,货本不多,由更无增益,故谷贱无几”以物易物的现象任然持续。

曹丕称帝后,于2春3月恢复五铢钱,但是这项政策仅仅维持了7个月便告废除。同年10月,曹丕“以谷贵,罢五铢钱。”最终解决这一问题的是魏明帝曹睿,他于227年下令铸造五铢钱。由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此次铸造的钱币品质较好,曹魏五铢钱得以通行全国,中原地区以物易物的局面得到有效解决。

结语

货币制度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息息相关。董卓入京后为筹措军费、聚敛钱财废止了五铢钱,改铸质量低劣的小钱,从而引起了东汉经济的总崩溃。加之持续的战乱,致使社会经济倒退,以物易物现象迅速扩散并长期持续。

曹操统一北方后为稳定统治,筹措南征军费试图改变这一局面,恢复五铢钱。但因为铸币成本过高,铸币技术不成熟而宣告失败。曹丕称帝后一度恢复五铢钱,但因为社会经济还未恢复,此项政策很快废止。魏明帝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恢复和统治的强化,为恢复五铢钱提供了客观条件。227年,魏明帝铸造五铢钱并同行全国,有效改变了以物易物的现象,进一步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直到西晋时期,中原地区再也没有大规模铸造过钱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