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为什么古人没有考取功名 于是转而学习中医?主要有这三个原因

为什么古人没有考取功名 于是转而学习中医?主要有这三个原因

时间:2022-01-15 17:49:16

相关推荐

为什么古人没有考取功名 于是转而学习中医?主要有这三个原因

在古代,很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都想刻苦读书之后,顺利进入仕途,然后大展拳脚,直到老年衣锦还乡。然而对于仕途,并不是每个文人都可以实现的。那些怀才不遇的文人,在没有考取或获得功名之后,于是便回过头来学习中医了,古往今来比比皆是,黄元御是这样,李时珍是这样,张仲景也是这样。

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呢?《黄帝内经》是这样说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也就是说,医者犹如宰相,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在《国语·晋语》中是这样说的,“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这也同样说明,作为一个高明的医者,是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能力的。这个历代医家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伊尹、比如皇甫谧、比如葛洪,等等。所以,便有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说。古人在考取功名的时候,是需要读很多书的,自汉代以后,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高的地位,而自科举开始,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样的经典,又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样的典籍,便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

无论是考秀才,还是中状元,这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经典之作,都是需要阅读的。读了这些书之后,没有考取功名,然后辗转学习中医,文化功底自然是不弱的,他们有这么好的文化功底,再学中医,简直是如虎添翼,正所谓,“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就是这个意思。而古人在学中医的时候,还需要读更多医书,在古代很多医书的文字都比较简练,但是意思是十分丰富,如果没有很强的传统文化知识作为基础,是没有办法吃透中医典籍里的内涵和外延的。所以,古代考取功名不容易,学习中医更不容易。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古代学中医不容易,为何他们几次科举没考上,或者没有获取功名,就会要学习中医呢?其实这个问题,有很多个回答,但未必是正确答案。有的人认为,学中医是可以“托刀圭以糊口”,但是李时珍花27年写《本草纲目》是为了糊口吗?显然不是,要27年如一日考察历代本草,并走访全国各地亲自鉴别中药,这没有足够富裕的家底,怕是不行的。相信,如果是“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的家境,想必李时珍是不会去追求梦想,去写什么《本草纲目》的。所以,古人没有考取功名转而学医,大部分不是为了养家糊口。

有的人认为,古人学医是为了等“老了出名”,虽然民间有人认为“酒是越陈越甘醇,医是越老越值钱”,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古代,名医大器晚成的比较少,很多名医都是在年轻时就声名显赫。所以,他们根本不是希望等自己老了,而自诩“老中医”来获取所谓的“名利”。说到这里,也许就有人奇怪了,这既不是为了养家糊口,又不是为了博取名利,那他们学中医干啥?我们先看看医圣张仲景是怎么说的?“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意思是作为一个医者,上可以为君主、父母调养身体;下可以拯救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贫苦百姓;中可以自己修身养性。此乃博爱、大义!

其实,古人没有考取或获得功名转而学中医,大致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自己的亲人因为疾病无法治愈而离开了。医圣张仲景,是如何学医的?“余宗族素多,向馀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张仲景目睹了自己200多人的家族,不到十年,就有一百三十多人病死,因伤寒而死者有九十多人,正是在这种悲愤的情绪中,“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最终成为一代名医。清代名医徐大椿,“少时颇有志于穷经”,他学医是因为“骨肉数人疾病连年,死亡略尽”,于是“博览方书,寝食俱废”,最终成为雍正、乾隆年间很有名的医生。药王孙思邈、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等很多名医,均是因为家贫,亲人患病无法自救,请医生又没钱,在目睹亲人离世之后,发奋学医的。二是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导致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者被庸医误治,导致自己身体受损甚至残疾;或者自己患病却无钱治病而自学中医。比如药圣李时珍,“幼多羸疾,质成钝椎”,所以在后来科举没考上,于是就学医了。比如一代宗师黄元御,就是因为被庸医误治,导致其中一只眼睛失明,从而断送了他的仕途,于是发奋学医,终成大家。而古代因身患疾病而无钱医治学中医的,多数是民间中医。

三是想为医学做点事,想给后人留点有用的东西。比如葛洪,他原本出身江南士族,在他少年时,因为父亲早逝,导致家道中落,也曾仕途不顺,但他却很努力,后来又取得功名,是将军、是侯爷,但他最终又放弃功名,看破红尘,于是就去炼丹、修道、学医,而且他在这三个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尤其是《肘后备急方》一书,更是享誉世界。他最早提到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的症侯及诊治,是最早观察和记载结核病的人,是最早用免疫学方法治理狂犬病的人,他是世界免疫学的先驱。对于他的一生,可谓是传奇,正所谓“三栖跨界终究看破红尘,医学理念领先世界千年”。还有李时珍虽然从小身体不好,当时学医也许只是为了保家人和自己的健康平安,但随着在真正学成之后,却开始要为后世留点什么。于是他爬山涉水、考证典籍,完成《本草纲目》的撰写,最后他成功了,留下了万世法典。李时珍的儿子给皇帝上书时,写了这么一句话:“治身以治天下,书当与日月争光;寿国以寿万民,臣不与草木同朽”!这就是学中医的高级境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