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记忆】忻州老城系列之二十八城西三家店

【记忆】忻州老城系列之二十八城西三家店

时间:2018-08-27 19:19:22

相关推荐

【记忆】忻州老城系列之二十八城西三家店

-06-03 22:27

忻州老城系列

忻州老城打磨巷最西端城墙脚下,城墙内曲道而上有一道黄土高坡,为城内地势最高处,仿佛是一头卧牛侧身于城西,是“卧牛城”重要组成部分。西街村刘家巷12号便是州城历史上的三家店。三家店最早的东门在西城门顺城墙往北处,后增设的西门在打磨巷西尽头。从忻州早年的地图上可查阅到这里原是“九原驿”官方驿站,因史上曾有三家旅店专门接待骡驮马帮骆驼队而得名。

三家店地处城西九龙岗之上,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有致,地坪高出城内十几米,州人习惯上称之为“圪蛋上”。从西门外宽阔处放眼望去,整个忻州城景色尽收眼底。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春天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山西大学堂的创办人。)在三家店高阜东面购得40亩空旷土地(当年三家旅店只占西边部分地面)兴建基督教福音堂(即礼拜堂、教堂)、男女学堂、祷告室、厨房、住房等建筑。到1900年5月,教堂接近竣工时,义和团运动兴起,境内基督教堂悉数被毁,福音堂也无一幸免,洋牧师五男三女在东门瓮圈被杀(南关红塘沟花果山存有墓地和墓碑)。义和团之后,教堂才得以复建,为教会所用,主要是用于传扬福音的大聚会和开办教牧培训。

从三家店东门进入,围墙上依稀可见当年的福音堂入口,圆拱形的门洞已被砖块封住,“福音堂”三个字依然清晰可见。进入院内,右侧坐南朝北是一座约有6米高的木结构建筑便是院内的三大礼拜堂之一福音堂。歇山顶上构筑有复檐,看似两层实为礼拜堂高顶。门开在南侧正中,入内可见两排东西排列的七根明柱直撑堂顶,其下柱础石在方砖铺就的地面十分醒目。福音堂的房顶和墙面已有部分被拆毁,礼拜堂的原貌依稀可见。

沿右侧砖头石子铺成的小径入内,一排排兼具中西特色的平房,是当时的牧师和信徒们的住处。虽然年久未修显得陈旧,仍可见百年前的建筑原貌。再入内,一个个小院依地势而建,有的还可清楚地看到不同时期所标注的序号,如“第五号院”,红色的圈内写有“27”,等等。园当中有一处地势较低状似花园,正中的圆形花坛如今已长满了杂草,据说是基督徒洗礼的池子。

抗日战争期间,曾住有日军一个中队,境内日军最高司令官占配房为住所。东门及门前反“S”形的坡道通向打磨巷,成了进入城内的主要通道。日寇投降后,晋绥军39师师长刘鹏翔率师部及下属二团王育才部在此驻扎。

1948年8月至1966年,中共晋中区党委(行署)、忻县地委(专员公署)、忻定县委(政府)曾先后在此办公达;之后是地区党校、部队医院;继为忻县地区商业学校校址;后又成为忻州云河纺织厂家属居住区。现转让后暂撂荒。

三家店成为忻州老城内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民国建筑群遗址,弥足珍贵;三家店内曾发生过多少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变化纷繁,已成为见证时代的历史文化遗址。三家店的修复再造已列入政府的整体规划当中,忻州人将拭目以待……图文/梁兴国

(根据忻州文史资料整理、部分老照片来源于资料)

福音堂

李提摩太

福音堂曾经的出口

福音堂东墙上大型竹节回文砖饰

(35)

凤凰图腾

主配房

当年的壁炉和百年前的琉璃砖

实木地板

桥下(桥下是窑洞)小花园,据说是当年教徒洗礼的池子

文革时期绘制在墙壁上的主席像

当时的三座礼拜堂之一

花园

上面为桥,下为窑洞

砌在院墙上的城砖

伙房上的气窗

曲径通幽

残石构件

洋人坟和传教士

中英文墓碑

文革时期挖的防空洞口和排水

遥看秀容书院

反S形道路

秀容在线投稿邮箱:xrzx0350@

欢迎关注秀容在线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