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你很聪明 就是不努力” 毁了多少孩子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你很聪明 就是不努力” 毁了多少孩子

时间:2021-06-17 03:55:49

相关推荐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你很聪明 就是不努力” 毁了多少孩子

前几天,逛街时遇到一个朋友,她带着9岁的儿子出来买东西。

寒暄之余,自然必不可少地聊起了孩子的学习情况。

说到孩子的成绩,她叹了口气:“前几天数学考试,这孩子才考了70来分,心思一点都不在学习上。”

孩子听出了妈妈对他的责怪之意,一脸不满地拽着妈妈的手就要走。

朋友又接着感慨道:“老师也说了,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不肯努力。”

说这话时,她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但语气里却带了点对孩子智商的骄傲。

刚才还在自顾自生气的孩子此刻眼神一亮,突然得意起来。

我想到一个教师朋友和我说过的一句话:很多父母都太过执着于孩子的“聪明”。

“我家孩子脑子特聪明,就是学习不用心”

“这些题目他其实都会做,都是不肯去思考”

“ 他要是认真听课,成绩肯定能进班上前几”

……

父母不断地在强调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坚信自己的孩子只要稍稍努力就能赶超其他人。

这种“聪明论”同时也被灌输给了孩子。

殊不知,这种思想正在偷偷毁掉你的孩子。

日本电影《垫底辣妹》中的男孩森玲司,出生于律师世家,家里人一心盼望他未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

在他母亲眼中,他就是一个只要去做就可以做到的孩子。

但是森玲司并没有如家人期望般优秀,反而思想叛逆,沉迷游戏。

无奈之下,森玲司的母亲将他送去了补习班。

补习班老师在了解情况后,一语便道破了森玲司母亲的教育误区。

“只要做就可以做到,这么说是不好的,假设如果做了但没做好,就是证明自己无能了,孩子会越来越消极了。”

这看似鼓励的话语,实则是在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孩子要承担,努力过后成绩依旧不佳,被周围人嘲讽的风险。

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孩子会慢慢地给自己设限,建立自我安全区。

总是用“你很聪明,就是不努力”来激励孩子的父母,也容易让孩子失去了向上爬的动力和决心。

封闭在自己的圈子里,没有自我突破,又何谈进步和成功呢?

当父母常常把“你很聪明,就是不努力”挂在嘴边时,会带来这3种后果:

●父母太强调聪明,会让孩子觉得聪明比努力更有用。

父母如果把“你很聪明,只是不够努力”挂在嘴边,很容易让孩子轻视努力的重要性,倚仗着“聪明”就开始自我懈怠。

孩子会在心里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很聪明,所以我可以不用像别人那么努力。”他们甚至认为,努力是笨蛋才会做的事,埋头努力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为了维持父母口中的“聪明”形象,孩子们面对未知的挑战开始畏手畏脚。

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不辜负他人期望的意愿。一旦父母对他们的智力寄予厚望,他们就会刻意去维持自己的聪明形象。

当他们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时,他们往往会选择放弃,因为他们会担心失败意味着他们不再聪明。

●“聪明”的孩子,一旦遭遇挫折就会自我否定

当父母一遍遍地告诉孩子他们很聪明时,不管孩子是不是真的在智商上优于常人,孩子们已经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他们认定聪明是自己与生俱来的天赋,他们也会把自己平时所有的成就归功于“聪明”。

因此在遭遇挫折时,这些聪明的孩子往往无法接受自己会失败的现实,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否定自己的聪明,然后自暴自弃。

笼罩着“聪明”光环的孩子,最后往往反被“聪明”耽误。父母跟孩子反复强调“聪明”,是在给他们喂下一口毒药。

“聪明”和“努力”,到底哪一个对孩子来说更重要呢?

斯坦福大学着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曾带领团队做过一个心理实验。

研究人员在纽约20所学校里随机选取了400名五年级学生,然后把这些学生分成两组。

在他们完成一项简单的拼图测试后,研究人员对两组孩子采取了不同的表扬方式,一组孩子被夸奖聪明,“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

另一组孩子被夸奖努力,“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紧接着孩子们继续参加新的拼图测试。

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会刻意规避有难度的任务。

当他们任务失败时,他们会陷入沮丧,怀疑自己不够聪明。在下一轮的挑战中,他们的成绩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而被夸奖“努力”的孩子,更倾向于选择有难度的任务。即使任务失败,他们也依旧享受挑战的过程。

他们认为失败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他们需要更加努力。

在下一轮的测试中,他们的成绩会进步30%左右。

这个实验结果,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德韦克最后分析说,“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反之,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那么,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并不难。父母要多夸赞孩子做事的过程,改变孩子的思维模式,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

(1)不再夸赞孩子的天赋,尽可能地去夸赞孩子的付出。

“你这道题做得很好,连细节都写的非常完整。”

从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他们的努力,平衡孩子心中聪明和努力的地位,让孩子知道努力和天赋在学习这条路上缺一不可。

(2)培养孩子谦虚的求知欲。

很多孩子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学会了就爱“翘尾巴”。

面对孩子的自以为是,家长要做的就是,让孩子静下心来,引导他进行深度学习。

比如孩子做完了一道题,那么就去和他讨论这道题的其他解法,而不是直接开始下一题,如果想不到其他方法,可以鼓励孩子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

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孩子对知识的理解,也会让孩子放下我会做这种高高的心态,和他人虚心求教。

(3)定制目标,鼓励孩子坚持。

学习是一个长期枯燥的过程,如何让孩子坚持下去是重点。

为此,家长可以将漫长的学习进行分解,和孩子一起从小目标开始。

比如从认真的听完一整节课,到认真学习一个上午。

逐渐扩大目标,不断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毅力,为孩子埋下坚持和自律的种子。

乔希・维茨金在《学习之道》中写道:

“追求卓越的关键在于,要坚持充满活力,长期的学习过程,不再满足于原地踏步、平平庸庸。”

因此,家长们,不要再盲目赞扬孩子的天赋,让孩子活在“我很聪明”的臆想世界里面了。

与其盼望着孩子的聪明发挥作用,不如从现在开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思维模式,成为真正能够走到最后的聪明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