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被讨厌的勇气》:面对人生困境 勇敢前行

《被讨厌的勇气》:面对人生困境 勇敢前行

时间:2018-08-24 09:05:59

相关推荐

《被讨厌的勇气》:面对人生困境 勇敢前行

当我们希望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时,是不是感觉被一张无形的网束缚着?想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时,会不会在乎别人的眼光而有所顾虑?面对各种人际关系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这些困惑或许都可以在以下这本书中得到解答。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通过青年和哲人的精彩对话展开故事,围绕青年内心关于人生的各种困惑被层层剥开到逐渐明朗化的过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哲学思想,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心灵成长的世界。

该书获得蔡康永、张德芬、胡慎之等多位名人的极力推荐。本书的作者是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其多年致力于研究阿德勒心理学。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与弗洛伊德、荣格一起被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他曾经提出了著名的“目的论”、“课题分离”、“共同体感觉”等学说影响至今。本书提出了改善人际关系的一些理论和具体对策,带给人们改变的力量和勇气。

01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我们的生活不是由经历所决定,而是我们对待经历的态度决定的。这是由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的“目的论”推导而来,他指出人们是为了某种目的才做出某种行为,完全颠覆了传统的以弗洛伊德心理创伤学说为典型的原因论,即把痛苦的产生归于过去的经历。

“目的论”的学说乍听让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部分人认为现状是由过去的经历造成的,但是认真想想,如果执着于这个过去的原因,我们的人生岂不是变成无法改变了?过去的无法回头,但是人生可以由自己改变。事实上有很多过去同样经历的人,现在的生活却过得截然不同。

阿德勒自身也是其理论的实践者和成功典范。他从小多灾多难,幼年时患了佝偻病,长相又矮又丑,5岁时又得了严重的肺炎,几次面临死亡。上学以后成绩平平,被老师认定长大后顶多当个鞋匠。但他的父亲一直鼓励他勇于开创自己的人生,他曾说他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对童年时期死亡的恐惧,正是这种坚强的信念造就了他一生的成功。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维也纳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成为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开创了个体心理学,为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个成功的人总是把苦难当作锤炼的机会,从经历中得到成长,不断超越自己。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挫折和痛苦,只要找到人生的目标,就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

02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人与人虽然不同但是平等

人们常常会有一些无力状态,只有努力调整自己,才能融入和改善各种人际关系。比如小孩想要学习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想要学会玩游戏赢得小伙伴的喜欢,成人想要克服自卑感以交到更多的朋友,这些愿望都是人们希望进步的普遍欲求,阿德勒称其为追求优越性。

人类的科学进步也是追求优越性的结果。追求优越性是人生成长的催化剂,给我们更多的勇气去提升自我。这种追求优越性是指自己不断朝前迈进,而不是比别人高出一等,也不是通过超越别人而得到的进步。

我们只要与“理想的自己”比较,并不需要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如果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的关系,把别人看成敌人,就容易产生自卑情结或优越情结,会带来压力和烦恼,也得不到真正的自由。

我们应该积极去看待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这些差异没有善恶和优劣之分,每个人都是处在平等的位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好自己,同时把别人当作伙伴。

03你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着,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着

我们做一件事常常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以此来消除自卑感,增加自己的信心,实际上这是错误和危险的想法。这种想法是因为深受赏罚教育的影响,就是做一件好事会得到别人的表扬,而做了错事就会得到别人的惩罚。

这种教育方式会带来了错误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如果没人表扬,我就不去做好事”,我们常常通过别人的评价来决定要不要做一件事,这就把选择权完全交给别人,按照别人期望的方式生活,而逐渐失去了自己。在我们的身边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比如有人坐公交车不愿意让座是因为没有得到别人的感谢,有人在路上遇到摔倒在地的老人不伸手去扶因为害怕被诈,还有人为了讨好别人做了违心甚至违法的事情。其根源在于没有自己的主见,总是瞻前顾后、人云亦云,反而带来很多烦恼。

我们应该认识到活着不是为了满足别人,而是先要做好自己,如果自己认为对的事就应该坚定地去做,而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只要问心无愧,即使被别人讨厌也无所谓。同时也要认识到别人也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期待,当我们遇到别人的排斥反对是很正常的事,没有必要生气或要求别人改变。

04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要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这是阿德勒的“课题分离”学说。做一件事首先要考虑“这是谁的课题”, 分清课题可以改善人际关系。

很多家庭中,父母弄不清自己和孩子的课题,有的孩子已经上了小学,妈妈还要帮忙喂饭洗澡,父母们总担心孩子做不好或者赶时间来不及做就一手代办。可是长此以往,孩子就很难学会这些简单的事了,也容易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很多父母想尽办法让孩子上补习班、或通过物质金钱来激励孩子考出好成绩等。父母们没有意识到学习本来是孩子自己的课题,如果强加干涉只能拔苗助长,造成了孩子把学习当作父母的事,产生恐惧和厌倦的心态,亲子关系也会更加糟糕。

其实作为父母的责任主要是了解孩子的想法,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而不是指手画脚、代为包办。就如一句谚语说的:“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同时,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并不是让我们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我们可以善意地关心别人、给他们提供建议,但是不能要求别人接受,从而减少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

05感觉自己有价值就可以获得勇气

爱因斯坦说:“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奉献了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了什么”。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人际关系中才能体现,在人际关系中感到“自己有位置”,这也是阿德勒说的共同体感觉。

作为共同体的一员,不仅我们自己需要价值感,也应该给予别人价值感,我们应该多鼓励别人,站在平等的角度,对别人的付出表示真诚感谢,因为感谢的话会让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公,意味着要先接纳自己,勇敢地做自己。而不必去追求别人的认可,也不必在乎别人的讨厌。同时我们是共同体的一部分,意味着人际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世界并不是围着我们转,我们要想着自己能为别人做什么,学会把别人当作伙伴,主动关心别人,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找到共同体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是我们获得幸福的勇气。

06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我们的人生只存在于刹那之中

看似像线一样的人生其实也是点的连续,也就是人生是连续的刹那。人生是由每个当下构成的,它连接了过去和未来,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有人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未来,而当下就是最好的改变时机。学会简单的看待生活,认真地过好每个刹那,善待周围的一切,做好每一件小事,幸福就是在每个当下。

结语

阿德勒曾说“我的心理学是所有人的心理学”,他的思想可以渗透到现实的生活,让我们有力量去面对自己的人生课题。世界原本是简单的,很多时候是我们把它想象得复杂了,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通过接纳自己,信赖他人,不求回报的付出,我们可以重新获得勇气。

席慕蓉 《写给幸福》中说“挫折会来,也会过去,热泪会流下,也会收起,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气馁的,因为,我有着长长的一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