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中国传统文化 服饰的内涵之美 中国女装的改革步伐

中国传统文化 服饰的内涵之美 中国女装的改革步伐

时间:2019-08-14 07:32:10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 服饰的内涵之美 中国女装的改革步伐

本文乃作刘云溪讲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中国从晚清开始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必然要关注妇女解放这一大社会课题。所以,从晚清开始维新派的知识分子已在呼吁放脚、剪辫和易服。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吃人的”礼教进行了致命的抨击。在追求“自由、平等”的前提下,“男女平等”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然而,中国女装的改革,不可能像西方走得那样远,人们对妇女裸露肢体的认识还有一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但变化确实已经发生。

晚清服饰

一是女装由烦琐走向简化,层层叠叠的滚边和绣花被废除,女学生穿着蓝衫黑裙使人耳目一新。二是满族的袍服被改造,形成了简洁而利于活动的中国式女装。旗袍原来的样式为腰身平直,长及地,到20世纪代改为紧身。它的腰身瘦窄,使女子的身体曲线恰到好处地体现出来。从代到40年代,旗袍的领、袖和下摆随着时势而变化,袖子可以完全取消,下摆也可短至膝间,可以说是风情万种。从中足可看出中国人古老的妇女着装观念已经彻底改变了。三是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大都市的时髦女郎直接穿起西方的流行时装。

满族的袍服

当时的报道说,广州女子服装“日变古怪”,“其始不过私娟荡妇所为,继则女学生亦纷纷效法”。在南京,“妇女衣服,好时髦者,每追踪于上海,亦不问其式样大半出于妓女之新花色也”。由上可见,在中国近代服饰的转型中,女装的变化巨大,它突破了几千年以来服装对妇女的禁锢,对20世纪后的中国服装的进一步她变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综合比较中西双方在20世纪上半叶的妇女服装,虽然都有着解放妇女的相同意识,但社会风尚毕竟有所不同。尤其是中国,整个社会刚从封建枷锁中解放出来,习惯势力的影响还十分深刻,加上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很迟缓,因此,中国女装的改革步伐还远远没有赶上西方女装。自主创新与以洋为新的差异性用现在的观点看,求新求变是服装发展的生命线,这种创新,甚至被理解为一个时代文化精神的体现。

广州女子服装

在我们所处的文明世界里,大概每出现10个在绘画风格上真正实施变革的人,对应着就有1000个参与服饰变更的人。然而在20世纪的上半叶,中西双方对于服饰求新求变的认识毕竟还有所差异。欧洲服装求新求变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大革命之前,法国的巴黎已成为欧洲服装变幻无穷的策源地。在法王路易十四(1643- 1715 年在位)执政之初,法国宫廷的奢华服饰已为服装相对保守的欧洲各国所瞩目,除西班牙以外的各国都在仿效法典主义国的服饰。到路易十四执政中期,法国已确立了欧洲服饰风尚主宰的地位。

法国宫廷的奢华服饰

路易十五(1715- 1774 年在位)“既不伟大又不‘开明。他沉酒于舒适放纵的生活。他让他的情妇和宠臣来统治他自己和法国”1521,比路易十四更加挥霍。在此期间,贵族男女的服饰争奇斗艳,女一日中要更换三四套衣服:早晨、人睡、行走、看戏、晚餐以及晚间社交集会都有专门的服饰。路易十六(1774- 1792年 在位)时的服饰奢侈风气由上层社会浸润到社会各阶层,特别是新兴资产阶级无不积极响应。大约到18世纪80年代,受英国风气的影响,法国的服装才趋向于简化。上述的一百 多年间,欧洲的服装形成了求新求变的传统,从中可以看出以下三个特点。

贵族服饰

一是自主创新的意识鲜明。欧洲当时的主流服饰,基本上是从文艺复兴时期沿革而来的,女装尤其如此。创新的需求,则来自宫廷贵妇追求享乐的理想,新兴的资产阶级又推波助澜,使欧洲的服装流光溢彩,与中国上层社会的华丽服饰形成了东西呼应。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思潮泛滥,向美洲、非洲、亚洲、澳洲的广泛殖民使欧洲人接触了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文化,但“欧洲中心论"使他们耻于吸收这些异域因素,反而把欧洲文明的输出称为“白人的负担"。

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导下,服装之变在20世纪之前始终没有脱离欧洲的窠臼,古希腊一罗马风格和文艺复兴风格成为女装模仿的主要对象,女装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男装则在英国清教徒服饰简化趋势的影响下,于19世纪形成了西装的基本形制。不管原因如何,从18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欧洲服装自主创新的意识是鲜明的。二是已有了流行的概念。欧洲各国官廷间的联姻和密切交往,常常把一国的新款式带到其他国家,甚至使用了原始的传播手段。最典型的是14世纪时,法国宫廷每年都把穿最新服装的大型洋娃娃,又称“时装娃娃”“时装宝宝",用马车从巴黎送到各国首府展览,直至俄国的彼得堡,使新款式在欧洲宫廷里广为流传。

古希腊女装

这样做不但扩大了法国时装在欧洲的影响,反过来又促进了法国服装的变化。1391年, 巴伐里亚女王、法王查理六世的皇后伊沙贝拉用大型石膏人体模型穿上新颖的服装作礼物,送给英王理查德=世的王后。自此以后400年间,欧洲.上层社会的时装信息一直靠“时装玩偶”来传递。1771年,巴黎和伦敦几乎同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份时装杂志,不但介绍很多种款式,同时还介绍不同款式的裁剪方法,为社会各阶层寻求服饰新款开通了渠道。三是求新与求异并举。在不断翻新服装款式的同时,一种极端的求新思想也开始抬头,发展到了较为奇特的程度,这就是求异。

外国人经常嘲笑中国清朝的男人留辫子,但从法国兴起、遍及欧洲的男人用假发,实际上不见得比留辫子更加高明。路易十四执政之初,男子原来是波浪式的披肩长发,后将美发剃去,用假发代替。最初的假发与直发形似,后来变成了披在肩上的成团发圈。到路易十五后期,人们开始在假发上扑香粉。在18世纪的第一个25年流行白色假发,第二个25年流行灰色。这种假发现象一直维持到1779年左右才逐渐淡化。在英国,18 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两种奇特的女子发型。一种是 “娃娃式”,源于女王因生病把头发剪的很短,时人则加以效仿,另一种是“刺猬式”,则是仿男子发型,前面剪短,后面做成长而松的卷发。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服饰艺术》《文明的轮回,中国服饰文化的历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