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嗜睡症的两种中医治疗

嗜睡症的两种中医治疗

时间:2020-02-26 04:36:36

相关推荐

嗜睡症的两种中医治疗

嗜睡症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但往往人们都毫不在意。它通常是由生活中的很多不良习惯而引起,防治它要从点滴小事开始了解。小编接下来向大家分享些嗜睡症相关知识,一起来了解了解嗜睡症的两种中医治疗吧!

1中医治疗嗜睡症一定要耐心

嗜睡症很难确诊,它的最初症状通常是白天时感到很严重的睡意,有很多原因都能引起白天睡意过多这种症状,所以通常需要好几年才能确诊病人的确患有这种疾病。嗜睡症是怎么产生的?中西医各有说辞,在中医看来,中气不运是引起嗜睡症的主要因素。中气即是脾胃之气,根据中医理论中的阳主动,阴主静。所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时也会出现嗜睡症。《灵枢。寒热病》篇说:阳气盛则,嗔目,阴气盛则瞑目说明了嗜睡症的病理主要在于阴盛阳衰。

中医治疗嗜睡症辨证分型而治:

(1)气血不足:素体虚弱,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头晕作眩,心悸不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经行之际昏昏嗜睡,每以进餐后尤甚。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补气养血。首选方药:十全大补汤。党参、白术、茯苓、熟地、当归、白芍药各10克,黄芪15克,川芎6克,肉桂、甘草各3克。若以脾气不足为主,宜首选香砂六君子汤以健脾益气;若血虚明显者,倍芍药、当归,加阿胶(烊化)10克,以养血充营。方中并可加石菖蒲、益智仁等药以开窍提神。

(2)脾虚湿因:素体肥胖,常伴浮肿,动则气喘,食欲欠佳,胃脘满闷,白带量多,质粘而稠。经行之际精神疲惫,头重如裹,四肢沉重,困倦嗜睡,终日昏昏嗜睡。舌苔白腻,脉濡缓。治宜燥湿健脾,益气提神。首选方药为太无神术散(《医方集解》):苍术、陈皮各克,藿香、厚朴、石菖蒲各克,生姜克,红枣枚。湿邪蕴郁化热,小便黄,舌苔黄腻者,宜酌减香燥行气之品用量,并加黄芩、山栀子各克,薏苡仁克,通草克,以清热化湿。此类患者应酌加石菖蒲用量,以醒脑提神。

(3)肾精亏虚:经期倦怠善眠,耳鸣耳聋,神情呆滞。平日精力不支,腰膝酸软。月经后期,经量少。舌质淡,脉沉细。治宜益肾填精。首选方药:河车大造丸。本药有市售。伴有形寒肢冷,夜尿频而清长者多为肾阳不足,可加淫羊藿12克,炮附子6克,或改右归丸以阴阳双补。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建议患者平时多注意饮食,和起居生活保持合理正常,对病情的好转起到更好的效果。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治疗、有规律的小睡和良好的睡眠习惯成功地控制解决这些嗜睡症状。希望广大嗜睡症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精神抖擞。

2治疗嗜睡症的良方

嗜睡症患者通常都会感到十分痛苦,感觉自己日夜颠倒,那么该如何采取手段去改善这种不良的情况呢?本文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1、睡前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避免紧张的脑力活动,不宜思考问题或看书等,应作适当的体力活动,如散步,长期坚持可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避免出现乏力现象;

2、睡前不要过饥过饱,可以吃一些食物来助眠,如:牛奶、水果(苹果、香蕉、梨等)、糖水、小米粥、酸枣仁粥、莲子粉粥等;

3、坚持每天睡前用热水洗脚;

4、卧室里光线要柔和、温度不易过高,这样的睡眠环境才能保证较高的睡眠质量,避免第二天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现象;

5、嗜睡症状频发的人日常饮食上可多吃些葵花子、大枣,蜂蜜、小米,牛奶等,但不要轻易使用催眠镇静药物,因为它有晨起后有困倦感、易成瘾、停药后反弹等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

6、中午过后尽量不饮用茶叶、咖啡、可乐,睡前不宜饮酒,虽然酒精可能会使人很快入睡,但同时也会打乱睡眠节律,影响体力的恢复。不抽烟,尼古丁妨碍人们平稳地进入睡眠和影响睡眠质量,哪怕是在睡前少量吸烟对睡眠也有影响。

以上的方法属于患者自己平时生活中要多注意的,对于严重的患者,也可以选择中药进行治疗,进行全身的调理,提高睡眠质量。

3嗜睡症的两种中医治疗

秋冬季节不远了,越来越爱睡觉的你,有没有时时欲睡、唤之能醒、醒后复睡呢?中医称嗜睡为多寐证,其特点是:不论昼夜。中医认为嗜睡是阴气太盛,阳气虚弱以及脾虚等病因所致。中医分两型治疗:

脾虚湿重型:主证为身体肥胖,胸闷,身重乏力,食欲不振,食后困倦易睡,或大便溏稀及痰多,舌苔白腻。方用平胃散合三仁汤加减:苍白术各10g,厚朴6g,陈皮6g,猪茯苓各12g,苡仁15g,制半夏10g,砂蔻仁各6g,炒三仙各10g,滑石10g,贝母10g,木香6g,车前草15g。

阳气虚衰型:年老体弱或久病之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懒言多汗,畏冷肢凉,舌苔白润。方用附子理中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制附子6g,党参15g,白术10g,干姜6g,黄芪15g,当归10g,升麻6g,陈皮6g,柴胡10g,炙甘草5g,炒三仙各10g。

并可用针灸或耳针等综合治疗之。

西医认为老年人嗜睡,多见由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供血不足而缺氧所致。关于中风的脑血管意外及高热昏迷等嗜睡,不属此范围,所以不在此讨论。下面谈谈动脉粥样硬化:人身的大小动脉,随年龄的增长而动脉内逐渐有胆固醇等脂质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粥样斑块,使动脉管腔变小,血流不畅,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1)脑动脉硬化时,易引起嗜睡、头晕,病程久了,脑动脉进一步硬化,可引起中风(脑血栓等),有的可成痴呆等。

(2)表现在心脏方面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冠心病(如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3)肾动脉硬化者,可引起肾功能不全。

治疗:软化血管(包括降脂、活血等)。中药:川芎10g,赤芍10g,丹参15g,三七粉(冲)2g,制首乌15g,泽泻15g,茺蔚子15g,黄精15g,虎杖15g,桑寄生15g,决明子12g,山楂15g。

成药:复方丹参片:每日3次,每次3片。丹七片:每日3次,每次3片。活血通脉片:每日3次,每次5片。上药的一种,并配合愈风宁心片每日3次,每次5片同服。

饮茶:因茶叶中含茶色素,软化血管,并有兴奋、提神作用,所以可常泡浓茶饮之。

西药:心脑康:有降血脂、软化血管作用,每日3次,每次2~4粒。脑心舒:也有降血脂及软化血管的作用,每片10mg,每日3次,每次2~3片。血脉宁:也是降血脂及软化血管药,每片250mg,每日3次,每次3次,每次1~2片。弹性酶片:为降血脂软化血管药,每片10mg,每日3次,每次1~2片。

适当的睡眠充足是人体所必须的,但是过度的嗜睡,在有的情况下比如开车的时候是非常危险的事,还有平常也是会影响自己的作息生活的。

4嗜睡症的中医治疗策略

中医称嗜睡症为多寐证,其特点是:不论昼夜,时时欲睡,唤之能醒,醒后复睡。中医认为嗜睡是阴气太盛,阳气虚弱以及脾虚等病因所致。中医大致分两型治疗:脾虚湿重型、阳气虚衰型。

那么,嗜睡症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呢?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可并用针灸或耳针等综合治疗。

基本治疗

治则:理气化痰、调神醒脑,胆经湿热者只针不灸,泻法;湿浊困脾、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者针灸并用,补法或平补平泻。

处方:以督脉腧穴为主百会 四神聪 印堂 丰隆 足三里

方义:百会、四神聪位于头颅之巅,为醒脑之要穴,亦为前人治疗昏困多寐的经验穴;印堂位两目之间,重在调神;丰隆、足三里意在凋理中焦、和胃安神。

加减;湿浊困脾加脾俞、三阴交健脾利湿;胆经湿热加胆俞、至阳清利湿热;气血亏虚加气海、心俞、脾俞补益气血;肾精不足加关元、肾俞补益肾精。

操作:四神聪针刺时针尖都朝向百会;其余腧穴常规针刺。

5嗜睡症的治疗?

瞌睡症的病因 瞌睡有以下原因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症候群及其它睡眠引起的呼吸障碍;昏睡症;睡眠肢体过动症(如四肢过动症或磨牙等);忧郁症;病毒感染后嗜睡;头部外伤;新陈代谢疾病毒素或药物引起的嗜睡;不明原因引起的嗜睡;睡眠不足。

瞌睡症的治疗 有嗜睡症状的人应该及时就医,并且需要做睡眠监测,注意检查和治疗可能引起的原发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作性睡病、不宁腿综合征等。有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长期被诊断慢性疲劳或神经衰弱。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晚上打呼噜,夜间醒来或睡眠不安宁,白天则想睡或感觉疲劳,如果医生就因为失眠给这类患者使用安定类的药物,有可能使得肌肉松弛,加重气道狭窄,导致病情更加严重。

瞌睡症的治疗 EFG 脑神经递质免疫再生疗法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PA) 、亚洲睡眠研究会(ASRS)、抑郁症防治国际委员会(PTD)、中国精神障碍疾病预防协会等9家国际重点医疗机构及192位资深专家经过多年科研,成功研发出针对失眠、抑郁、精神疾病的最有效治疗成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