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嗜睡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嗜睡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时间:2020-04-20 23:11:13

相关推荐

嗜睡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不知疲倦的小编今天给广大网友提供了嗜睡症的相关经验,觉得有帮助的朋友就分享和收藏吧,觉得有不足的朋友,也可以留言指出,我们会不断的改进。努力做到最好,能够对广大朋友起到帮助。

1治疗嗜睡症的六大方法有哪些

睡眠和饮食是一个健康人生活必不可缺的两个模块,但现在很多人的睡眠都会有问题,失眠的人太多,嗜睡的人也很多,那么针对嗜睡患者,可以采取什么办法进行治疗呢?

方法一:触觉刺激

困倦思睡时,用具有芳香气味的牙膏刷牙漱口,并用冷水洗脸,提高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度,从而达到消解春困的目的。

方法二:视觉刺激

走出室外,到郊外、湖畔、泉侧、海滨、山巅,举目眺望。如果长期在室内,也可在室内添置一些色彩艳丽并富有生机的饰物以及花草,给人以一种赏心悦目之感;良好的视觉刺激,有利于消除嗜睡。

方法三:味觉刺激

吃点苦酸麻辣的食品,亦可泡杯浓茶或咖啡,以解困意。

方法四:嗅觉刺激

困倦时,可闻闻风油精、清凉油、花露水以及点燃的卫生香味道,可驱除困意,振作精神。如果能因地制宜,在居室、阳台或庭院中种养一些有芳香味又可提神的时令花草,对缓解乏意也有益处。

方法五:听觉刺激

困倦时,常听些曲调优美明快、有激励振奋人心作用的音乐或歌曲,以愉悦身心,或者欣赏一些相声、小品、笑话及喜剧影视,在获得欢笑中,兴奋神经,驱除困意。

方法六:手部按摩

适时按摩手部穴位,有助於恢复元气,提振精神。这里介绍两个手部穴位按摩,快速赶跑瞌睡虫,避免当众糗态百出。

A、按摩脑部反射区,减轻疲劳引起的头痛不舒服,有助於醒脑提神。

1、右手大拇指与食指轻轻夹住左手大拇指指甲两侧的凹陷处,以垂直方式轻轻揉捏此穴位,主要按摩点在食指。

2、慢慢出力揉捏,不要用蛮力,按完左手,再按右手。

B、按摩脾的反射区,增强脾胃功能,避免昏沉欲睡。

1、右手大拇指按压左手大拇指骨下掌面,隆起像鸡腿肉的这块区域,称做「大鱼际」,也是脾的反射区。先按左手再按右手。

2、按摩方法很简单,拇指按下去后,轻揉每个地方,感觉痛的地方可多揉。

嗜睡症同样有害于人体健康,长期嗜睡会出现视觉障碍、在不恰当的场合睡眠发作还有可能引发事故。所以,嗜睡患者有必要进行积极治疗、注意日常护理,将疾病的危害减至最低。

嗜睡患者很多情况还是需要在家人的监督下进行治疗,也不要单独一个人开车,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因为稍一不慎睡着了就很容易引发车祸,酿成巨大的灾难,无异于自杀行为。

2嗜睡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睡眠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虽然说生前不用多睡,死后自然长眠,但是嗜睡其实就是一种病来的,所以必须得治,而中国人最好还是支持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嗜睡症辨证分型而治:

气血不足:素体虚弱,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头晕作眩,心悸不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经行之际昏昏嗜睡,每以进餐后尤甚。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补气养血。首选方药:十全大补汤。党参、白术、茯苓、熟地、当归、白芍药各10克,黄芪15克,川芎6克,肉桂、甘草各3克。若以脾气不足为主,宜首选香砂六君子汤以健脾益气;若血虚明显者,倍芍药、当归,加阿胶(烊化)10克,以养血充营。方中并可加石菖蒲、益智仁等药以开窍提神。

脾虚湿因:素体肥胖,常伴浮肿,动则气喘,食欲欠佳,胃脘满闷,白带量多,质粘而稠。经行之际精神疲惫,头重如裹,四肢沉重,困倦嗜睡,终日昏昏嗜睡。舌苔白腻,脉濡缓。治宜燥湿健脾,益气提神。首选方药为太无神术散(《医方集解》):苍术、陈皮各12克,藿香、厚朴、石菖蒲各10克,生姜6克,红枣10枚。湿邪蕴郁化热,小便黄,舌苔黄腻者,宜酌减香燥行气之品用量,并加黄芩、山栀子各10克,薏苡仁15克,通草6克,以清热化湿。此类患者应酌加石菖蒲用量,以醒脑提神。

肾精亏虚:经期倦怠善眠,耳鸣耳聋,神情呆滞。平日精力不支,腰膝酸软。月经后期,经量少。舌质淡,脉沉细。治宜益肾填精。首选方药:河车大造丸。本药有市售。伴有形寒肢冷,夜尿频而清长者多为肾阳不足,可加淫羊藿12克,炮附子6克,或改右归丸以阴阳双补。

在中医看来,中气不运是引起嗜睡症的主要因素。中气即是脾胃之气,根据中医理论中的阳主动,阴主静。所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时也会出现嗜睡症。《灵枢。寒热病》篇说:阳气盛则,嗔目,阴气盛则瞑目说明了嗜睡症的病理主要在于阴盛阳衰。

其实嗜睡症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患者要耐心治疗,这样才能够尽快康复,除了以上的中医治疗之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自己的作息规律。

3嗜睡症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嗜睡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性功能疾病,治愈起来并不困难。对于嗜睡症,目前已经有较多的治疗方法。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嗜睡症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药疗法:

气血不足:素体虚弱,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头晕作眩,心悸不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经行之际昏昏嗜睡,每以进餐后尤甚。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补气养血。

首选方药:十全大补汤。党参、白术、茯苓、熟地、当归、白芍药各10克,黄芪15克,川芎6克,肉桂、甘草各3克。若以脾气不足为主,宜首选香砂六君子汤以健脾益气;若血虚明显者,倍芍药、当归,加阿胶(烊化)10克,以养血充营。方中并可加石菖蒲、益智仁等药以开窍提神。

脾虚湿因:素体肥胖,常伴浮肿,动则气喘,食欲欠佳,胃脘满闷,白带量多,质粘而稠。经行之际精神疲惫,头重如裹,四肢沉重,困倦嗜睡,终日昏昏嗜睡。舌苔白腻,脉濡缓。治宜燥湿健脾,益气提神。

首选方药为太无神术散(《医方集解》):苍术、陈皮各12克,藿香、厚朴、石菖蒲各10克,生姜6克,红枣10枚。湿邪蕴郁化热,小便黄,舌苔黄腻者,宜酌减香燥行气之品用量,并加黄芩、山栀子各10克,薏苡仁15克,通草6克,以清热化湿。此类患者应酌加石菖蒲用量,以醒脑提神。

肾精亏虚:经期倦怠善眠,耳鸣耳聋,神情呆滞。平日精力不支,腰膝酸软。月经后期,经量少。舌质淡,脉沉细。治宜益肾填精。

首选方药:河车大造丸。本药有市售。伴有形寒肢冷,夜尿频而清长者多为肾阳不足,可加淫羊藿12克,炮附子6克,或改右归丸以阴阳双补

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我们对嗜睡症的治疗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嗜睡症患者还在因为此病而感到苦恼吗?赶紧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治疗方法,并在生活注重调节作息时间,相信嗜睡症将会离你越来越远。

4嗜睡症的中医治疗策略

中医称嗜睡症为多寐证,其特点是:不论昼夜,时时欲睡,唤之能醒,醒后复睡。中医认为嗜睡是阴气太盛,阳气虚弱以及脾虚等病因所致。中医大致分两型治疗:脾虚湿重型、阳气虚衰型。

那么,嗜睡症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呢?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可并用针灸或耳针等综合治疗。

基本治疗

治则:理气化痰、调神醒脑,胆经湿热者只针不灸,泻法;湿浊困脾、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者针灸并用,补法或平补平泻。

处方:以督脉腧穴为主百会 四神聪 印堂 丰隆 足三里

方义:百会、四神聪位于头颅之巅,为醒脑之要穴,亦为前人治疗昏困多寐的经验穴;印堂位两目之间,重在调神;丰隆、足三里意在凋理中焦、和胃安神。

加减;湿浊困脾加脾俞、三阴交健脾利湿;胆经湿热加胆俞、至阳清利湿热;气血亏虚加气海、心俞、脾俞补益气血;肾精不足加关元、肾俞补益肾精。

操作:四神聪针刺时针尖都朝向百会;其余腧穴常规针刺。

5中医治疗嗜睡症一定要耐心

嗜睡症很难确诊,它的最初症状通常是白天时感到很严重的睡意,有很多原因都能引起白天睡意过多这种症状,所以通常需要好几年才能确诊病人的确患有这种疾病。嗜睡症是怎么产生的?中西医各有说辞,在中医看来,中气不运是引起嗜睡症的主要因素。中气即是脾胃之气,根据中医理论中的阳主动,阴主静。所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时也会出现嗜睡症。《灵枢。寒热病》篇说:阳气盛则,嗔目,阴气盛则瞑目说明了嗜睡症的病理主要在于阴盛阳衰。

中医治疗嗜睡症辨证分型而治:

(1)气血不足:素体虚弱,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头晕作眩,心悸不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经行之际昏昏嗜睡,每以进餐后尤甚。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补气养血。首选方药:十全大补汤。党参、白术、茯苓、熟地、当归、白芍药各10克,黄芪15克,川芎6克,肉桂、甘草各3克。若以脾气不足为主,宜首选香砂六君子汤以健脾益气;若血虚明显者,倍芍药、当归,加阿胶(烊化)10克,以养血充营。方中并可加石菖蒲、益智仁等药以开窍提神。

(2)脾虚湿因:素体肥胖,常伴浮肿,动则气喘,食欲欠佳,胃脘满闷,白带量多,质粘而稠。经行之际精神疲惫,头重如裹,四肢沉重,困倦嗜睡,终日昏昏嗜睡。舌苔白腻,脉濡缓。治宜燥湿健脾,益气提神。首选方药为太无神术散(《医方集解》):苍术、陈皮各12克,藿香、厚朴、石菖蒲各10克,生姜6克,红枣10枚。湿邪蕴郁化热,小便黄,舌苔黄腻者,宜酌减香燥行气之品用量,并加黄芩、山栀子各10克,薏苡仁15克,通草6克,以清热化湿。此类患者应酌加石菖蒲用量,以醒脑提神。

(3)肾精亏虚:经期倦怠善眠,耳鸣耳聋,神情呆滞。平日精力不支,腰膝酸软。月经后期,经量少。舌质淡,脉沉细。治宜益肾填精。首选方药:河车大造丸。本药有市售。伴有形寒肢冷,夜尿频而清长者多为肾阳不足,可加淫羊藿12克,炮附子6克,或改右归丸以阴阳双补。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建议患者平时多注意饮食,和起居生活保持()合理正常,对病情的好转起到更好的效果。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治疗、有规律的小睡和良好的睡眠习惯成功地控制解决这些嗜睡症状。希望广大嗜睡症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精神抖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