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原始传奇手游道士攻略 原始传奇复古1.85道士攻略

原始传奇手游道士攻略 原始传奇复古1.85道士攻略

时间:2020-10-08 11:35:28

相关推荐

原始传奇手游道士攻略 原始传奇复古1.85道士攻略

网上关于彝族八卦和伏羲先天八卦,哪个更早,更原始的问题? 已经讨论很久了 。 答案我知道,只是我不能说 。

今天,我本着不泄密,把边边角角能说的都说一下。

道家不喜欢洛书,后天八卦 ,因为影响修行 ,观里一定没有后天八卦。如果你说有 道士对遁甲很精通,假道士。

因为后天八卦 的底层逻辑 ,是 窃取天机 。偷天道的气运。

周易64卦现在的排序是 先天方圆64卦 经过5次幻方 ,已经把 洛书八卦的 “窃取天机”,成功拨乱反正 ,变成顺应天道 。产品 很安全,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

说 洛书八卦 杂乱无序 ,因为里面有几套五行逻辑在同时 运用。

说个能说的,洛书中,1234为阳,6789为阴。

这是 河图的 日之4象,月之 4 象 。

可不要把前天 我说月相 ,和今天的 月象混起来 。

月象:上弦,下弦,望,朔 。

月相: 风,寒,署,湿,燥,火。

日之 4象 ,是 2分2 至 。

1234合数为10,十日太阳历 ,纪年。

这里强调一下,从古至今 华夏文明只有 十日太阳历 ,没有 黄道十二宫,十二月太阳历这种东西。因为我们是 北斗崇拜,不是 太阳崇拜 。

6789合数为30,纪月。

举例说明 上弦6天,下弦7天,望8天,朔9天,当然每月不同,合30天 这么个意思。

从低级认知,到高级认知 ,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但是 ,并不是 高级认知 占绝对优势 ,而是 各有优劣,分别使用在不同的领域 。 好像有些行为习惯 ,我们一辈子在用 。而有些行为习惯,我们则改动了 。因为 人类 从事的工作 越来越复杂,多样化 。 工具也是五花八门 。 所有的 八卦 ,先天八卦 ,后天八卦,彝族八卦,苗族八卦,藏族八卦 ,都是有使用需求的。

只要你知道 它们的底层逻辑 ,知道使用的是哪一个公式 ,就明白它们的排序了。

彝族八卦,先天八卦 是很安全的 。都是 顺应 。

华夏文明之根,是红山文化 。 女娲一族 创造出了 河图,从此北斗崇拜 成了 华夏民族 的身份标记 。伏羲 根据 河图 ,画出了 八卦 ,阴阳五行 是文化密码 ,但是 彝族八卦 和 先天八卦 的底层逻辑 和 河图 并不相同 。如果一样 ,那还做出来干嘛。 河图,先天八卦 都是可以当工具使用的。只要知道它们的底层逻辑。

现在,公布答案了。

两者五行逻辑相同 ,彝族八卦 ,还停留在 六合 之 中 ,三维空间认知 。 先天八卦 小小升了一级,所以更高级不一点点。 问哪个更早 ,当然彝族八卦 更早 。

我乃银河,星光璀璨,国祚永昌。

1996年,山西晋中,农民李金锁在漆黑的山洞摸索前行,突然踢到一个人形泥像,接着他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泥像居然掉下一块人骨头!李金锁吓得魂飞魄散,拔腿就跑。

用真人制作泥像?恐怕很多人想都不敢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一切,要从26年前,绵山那场暴雨说起。

1996年夏,家住绵山脚下的李金锁上山采药,谁知刚上山时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天空就突然下起了暴雨。

李金锁一边跑,一边找地方躲雨,在淋成“落汤鸡”的时候,他终于发现前方有两个杂草丛生的野山洞。见雨势太大,他顾不上害怕,一头扎进了其中一个稍大的山洞里。

借着洞口传来的微弱光线,李金锁惊奇地发现,脚下居然铺满了朱砂,更奇特的是,洞窟中间居然被一堵石墙隔断了。

“似乎有人来过,难道里面藏着什么宝贝?”李金锁的心思活泛起来,他打起了精神,小心翼翼地向前摸索着。

来到石墙前,李金锁侧耳倾听良久,见里面无甚动静,便将石头一块块扒开,随即跨了进去。

洞内阴冷灰暗,李金锁前行少许,便打起了退堂鼓,他刚想掉头回去,却发现自己踢到了一物,连忙停下脚步。

“难道是宝贝吗?”李金锁心头一喜,蹲下一看,才知是一尊泥像。由于泥像被他踢了一脚,此时正噗噗掉着渣。

“扑……。”泥像突然掉下一块白色的东西,在寂静的山洞内显得格外清晰。李金锁捡起一看,吓得魂飞魄散,这玩意儿居然是一块头盖骨!

“这泥像难道是用真人制作的?”李金锁越想越害怕,扔下骨头拔腿就跑。彼时,外面仍下着暴雨,李金锁也不管不顾,顶着暴雨就跑回了家。

回到家中,李金锁突然想起前不久附近发生过一起命案,难道与这个“泥像”有关?是夜,李金锁夜不能寐,愁肠百转。

第二天一大早,李金锁连忙跑到当地派出所报了案。

很快,几名民警跟着李金锁来到了山洞。借着手电筒,众人看到了诡异的一幕:狭小洞窟内,或躺或坐着12尊真人大小、栩栩如生的泥像。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不会都是用真人制作的吧?”众人面面相觑,连忙跑去一一查看起来。

李金锁走到昨天发现头盖骨的泥像前,仔细观摩起来。这一看,让他倒吸一口凉气。原来,泥像的破损处,骨骼和筋脉清晰可见!

不仅如此,经过检查,其余11尊泥像,破损处皆可看到类似手指骨、脚趾骨和头盖骨等人体骨骼。毫无疑问,这些泥像都是用真人制作而成的!

“是何人制作的泥像,这里面到底有何隐情?”众人心中打满了问号。

后经法医鉴定,这些泥像内的人并非现代之人,距今有几百或上千年的历史,显然,这与前不久的命案无关,反而与文管部门有关。

随即,警方联系上了文管部门。文物专家查阅了大量资料,居然在一首名为《绵山十景歌》的民谣中发现了惊人的记载:“岩下有,朱砂洞,真人真圣,内里有,包骨像,塑在其中。”

“朱砂洞”、“包骨像”,这一切,居然和洞内情境出奇的一致!难道,这些泥像叫“包骨像”?而后,专家根据“包骨像”这一关键词,终于破解了这些泥像的秘密,原来,这些泥像,竟然是极为罕见的“包骨真身”像!

什么是“包骨真身”呢?包骨真身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造像方式。在古代,修为高深的僧人和道士去世后,若肉身不腐,其弟子便会以他们的肉身为胎,包塑成像,成为包骨真身,供奉起来。这种特殊的造像也称之为“全身舍利”,民间尊称其为“肉身菩萨”。

换言之,绵山这12尊包骨真身,都是了不起的文物!那么,如此珍贵的文物,为何会藏在山洞之中呢?

原来,这些包骨真身原本供奉在当地的云峰寺,供世人瞻仰。1941年,这片宁静之地被日军打破,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包骨真身,云峰寺的弟子秘密将其转移到山洞之中,直到被李金锁发现,这些包骨真身才重见天日。

果不其然,而后专家又在绵山云峰寺旧址发现了3尊包骨真身,经过考证,这15尊包骨真身的身份都一一得到确认,都是当时颇有名望的僧人或道士。

后来,经过专家们的修复,这些历经千年、仍不腐不败的包骨真身终于重现当年的风采,他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但都保持了圆寂那一刻的原始状况,看起来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

可随着而来又有一个新的问题!按理来说,人一旦死去,肉身很快就会腐烂,以古代的科技,是如何让这些“真身”千年不腐的呢?

经过研究发现,其不腐的秘密,或许与这些高人的修行水准、饮食习惯、绵山特殊的环境和当地独特的泥塑工艺有关。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包骨真身的制作方法早已失传,恐怕以后也难以重现。

绵山包骨真身像的发现,为研究绵山乃至中国的宗教史、民俗史和艺术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标本,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意义非凡。现如今,这15尊包骨真身像珍藏在绵山云峰寺、正果寺的乾坤塔。

国家能收回许多珍贵的文物,得多亏了这些善心的上缴者。

江南史话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1995年,一老者途径山西闻喜,遇一农家办白事,两个道士正做法事,突然,他发现法坛上元始天尊画像很特别,走近一看却大吃一惊!10月的一天,一位老者路过山西闻喜县南边一个村庄,突然听见村里传来敲锣打鼓的喧闹声。老者觉得奇怪,于是循着声音找到了一处农家。却见这户农家正搭着白布灵堂,正办着丧礼法事,堂屋中间则摆着一张桌子当作法坛,桌上有香烛黄纸,法印令牌等法器,一老一少两个道士正在法坛前和着锣鼓节奏唱经。农村如果有老人去世,一般会请道士上门做法事,又称作为“打蘸”。按民间习俗,这是为了超度亡灵,也是孝子贤孙跪拜亡者,表达孝道的方式。农户家门口围了许多看念经的老少,农村的红白喜事大都图个热闹,算是一种丧葬民俗,老者挤进人堆,也饶有兴致地欣赏起来。突然,法坛上挂起的一张硕大元始天尊画像,引起了老者的注意。这是一件道教黄箓斋图,黄箓斋图是指道家用来超度亡魂、引魂升天仪式时悬挂的神灵画像,与佛教的水陆画类似。这种科仪是由南朝道家一代宗师陆修静整合而成,唐宋时期达到鼎盛,一直到明清时期都很流行。黄箓斋图内容是道教的神仙真人、圣贤祖师等人物,一般以三清、四御和三官大帝为多。眼前的天尊画像纸张暗黄,画功古朴厚重,不像是现代的东西。老者心扑通乱跳,走近一看顿时大惊:这神像搞不好是一件古物,要仔细看看才行!不过,此时两个道士正念着经,老者也只得耐心等待。好不容易等念经结束,老者寻了个空档,找到刚做完法事的老道士。当老者提出想看看先前挂起的天尊画像时,老道顿时脸色一变:“你这人好没道理,天尊像庄严神圣,怎能说看就看!”老道士是修道之人,对神明画像自然看得很重,一个毫不相干的人突然跑过来看画,他自然觉得有些生气。老者才知道自己看画心切,有点唐突冒失,于是赶紧亮出身份。原来,他是县文化站的一名文物专家,下乡搞文物普查,突然看到老道士挂着的黄箓斋图,觉得有些年头,于是想看一看。老道士见老者穿着周正,一副干部模样,口气便软了下来:“看画可以,这里人多,要看就到我们观里!”老者连忙点头答应,与这一老一少的道士走了10来里路,才到了一座偏僻老旧的道观。老道士将老者领进屋里,随后将画像卷轴拿出来,小心翼翼放在香案上,对着卷轴焚香叩拜。做完这些之后,才拿下画像与年轻小道士一人拿一头将画徐徐展开。这件元始天尊画像是一件绢本(就是画在绢布上)设色工笔重彩画,画长2米,宽约1.5米,如此大的三清像国内非常罕见。画像上的元始天尊雍容大度,神态安详,仿佛在俯视人间一般。头上的金色道冠上有精美云纹和火焰纹,还镶嵌着五种颜色的宝珠。黑色的胡须飘逸灵动,右手中指和拇指掐着白色大宝珠!老者越看越激动,天尊穿的道袍朱色、金色和蓝色纹饰相互点缀熠熠生辉,顶光部分左右两边,各有两个飞天相向飞行。画匠独具匠心,用退晕法画了天尊脸部、手和顶光,使得神像更加神圣庄严,所观之人无不生出敬畏和崇拜之情。元始天尊是道教“三清”尊神之一,最早出现在东晋葛洪的《枕中书》,南朝的陶宏景在梳理道教神仙体系时,将元始天尊排在第一位,老子则排在第四。到了唐代,李唐将老子尊为“太上玄元皇帝”,老子的地位开始超过元始天尊。到了宋代,热心道教的宋真宗下旨编撰道藏时,才明确了元始天尊为三清中主神,是天界最高的主宰者。所以一般的道教场所,三清像中元始天尊都居中间位置。老者仔细看了半晌,经过对画像材料、画风、人物形象和颜料等推断,这件天尊像应是明代中期画作。按这个规制和精致程度,一般只有名山大观才会有,为什么会在这破败的小道观里呢?老道则解释了原委,他年轻时在运城芮城万寿宫跟着一位师父学道,后来他学成之后,师父将三清殿常悬挂的三清画像送给了老道。师父并未告诉他画像来历,只是说这三幅画像一直师徒手手流传至今。老者喜不自胜,连忙又提出要看另外两幅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画像,于是老道又将另两幅画像请了出来,这两幅画与元始天尊像大小和画风基本一致。考虑到这些画像是文物,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老者建议老道将它们上交给国家。老道起初不愿意,老者开始苦口婆心劝说,直到老者提出为老道提供这三幅三清像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同时翻修道观作为奖励后,老道才应允。晋南的道教文化十分丰富,如芮城县有万寿宫道教壁画、北魏道教四面造像碑以及北魏、隋、唐等一批道教造像碑,永济市博物馆藏元始天尊像和一批道教神像。晋南历史上还出现过一批道释画家,如北宋著名壁画家王拙等。因此晋南地区道教珍藏不少,现运城博物馆便藏有大量的道教画像和塑像。这三幅三清胸像虽是民间画工所作,但其有汉官威仪,气魄宏大的时代风格,有如人间帝王。画风上继承了宋元风格并继往开来,集恢宏精致于一体。对了工笔重彩人物画推陈出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是祖国传统艺术宝库十分难得的珍品,现珍藏在运城市博物馆。

老者建议老道将它们上交给国家。老道起初不愿意,老者开始苦口婆心劝说,直到老者提出为老道提供这三幅三清像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同时翻修道观作为奖励后,老道才应允。这位道人为道馆做了善事。

江南史话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1995年,一老者途径山西闻喜,遇一农家办白事,两个道士正做法事,突然,他发现法坛上元始天尊画像很特别,走近一看却大吃一惊!10月的一天,一位老者路过山西闻喜县南边一个村庄,突然听见村里传来敲锣打鼓的喧闹声。老者觉得奇怪,于是循着声音找到了一处农家。却见这户农家正搭着白布灵堂,正办着丧礼法事,堂屋中间则摆着一张桌子当作法坛,桌上有香烛黄纸,法印令牌等法器,一老一少两个道士正在法坛前和着锣鼓节奏唱经。农村如果有老人去世,一般会请道士上门做法事,又称作为“打蘸”。按民间习俗,这是为了超度亡灵,也是孝子贤孙跪拜亡者,表达孝道的方式。农户家门口围了许多看念经的老少,农村的红白喜事大都图个热闹,算是一种丧葬民俗,老者挤进人堆,也饶有兴致地欣赏起来。突然,法坛上挂起的一张硕大元始天尊画像,引起了老者的注意。这是一件道教黄箓斋图,黄箓斋图是指道家用来超度亡魂、引魂升天仪式时悬挂的神灵画像,与佛教的水陆画类似。这种科仪是由南朝道家一代宗师陆修静整合而成,唐宋时期达到鼎盛,一直到明清时期都很流行。黄箓斋图内容是道教的神仙真人、圣贤祖师等人物,一般以三清、四御和三官大帝为多。眼前的天尊画像纸张暗黄,画功古朴厚重,不像是现代的东西。老者心扑通乱跳,走近一看顿时大惊:这神像搞不好是一件古物,要仔细看看才行!不过,此时两个道士正念着经,老者也只得耐心等待。好不容易等念经结束,老者寻了个空档,找到刚做完法事的老道士。当老者提出想看看先前挂起的天尊画像时,老道顿时脸色一变:“你这人好没道理,天尊像庄严神圣,怎能说看就看!”老道士是修道之人,对神明画像自然看得很重,一个毫不相干的人突然跑过来看画,他自然觉得有些生气。老者才知道自己看画心切,有点唐突冒失,于是赶紧亮出身份。原来,他是县文化站的一名文物专家,下乡搞文物普查,突然看到老道士挂着的黄箓斋图,觉得有些年头,于是想看一看。老道士见老者穿着周正,一副干部模样,口气便软了下来:“看画可以,这里人多,要看就到我们观里!”老者连忙点头答应,与这一老一少的道士走了10来里路,才到了一座偏僻老旧的道观。老道士将老者领进屋里,随后将画像卷轴拿出来,小心翼翼放在香案上,对着卷轴焚香叩拜。做完这些之后,才拿下画像与年轻小道士一人拿一头将画徐徐展开。这件元始天尊画像是一件绢本(就是画在绢布上)设色工笔重彩画,画长2米,宽约1.5米,如此大的三清像国内非常罕见。画像上的元始天尊雍容大度,神态安详,仿佛在俯视人间一般。头上的金色道冠上有精美云纹和火焰纹,还镶嵌着五种颜色的宝珠。黑色的胡须飘逸灵动,右手中指和拇指掐着白色大宝珠!老者越看越激动,天尊穿的道袍朱色、金色和蓝色纹饰相互点缀熠熠生辉,顶光部分左右两边,各有两个飞天相向飞行。画匠独具匠心,用退晕法画了天尊脸部、手和顶光,使得神像更加神圣庄严,所观之人无不生出敬畏和崇拜之情。元始天尊是道教“三清”尊神之一,最早出现在东晋葛洪的《枕中书》,南朝的陶宏景在梳理道教神仙体系时,将元始天尊排在第一位,老子则排在第四。到了唐代,李唐将老子尊为“太上玄元皇帝”,老子的地位开始超过元始天尊。到了宋代,热心道教的宋真宗下旨编撰道藏时,才明确了元始天尊为三清中主神,是天界最高的主宰者。所以一般的道教场所,三清像中元始天尊都居中间位置。老者仔细看了半晌,经过对画像材料、画风、人物形象和颜料等推断,这件天尊像应是明代中期画作。按这个规制和精致程度,一般只有名山大观才会有,为什么会在这破败的小道观里呢?老道则解释了原委,他年轻时在运城芮城万寿宫跟着一位师父学道,后来他学成之后,师父将三清殿常悬挂的三清画像送给了老道。师父并未告诉他画像来历,只是说这三幅画像一直师徒手手流传至今。老者喜不自胜,连忙又提出要看另外两幅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画像,于是老道又将另两幅画像请了出来,这两幅画与元始天尊像大小和画风基本一致。考虑到这些画像是文物,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老者建议老道将它们上交给国家。老道起初不愿意,老者开始苦口婆心劝说,直到老者提出为老道提供这三幅三清像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同时翻修道观作为奖励后,老道才应允。晋南的道教文化十分丰富,如芮城县有万寿宫道教壁画、北魏道教四面造像碑以及北魏、隋、唐等一批道教造像碑,永济市博物馆藏元始天尊像和一批道教神像。晋南历史上还出现过一批道释画家,如北宋著名壁画家王拙等。因此晋南地区道教珍藏不少,现运城博物馆便藏有大量的道教画像和塑像。这三幅三清胸像虽是民间画工所作,但其有汉官威仪,气魄宏大的时代风格,有如人间帝王。画风上继承了宋元风格并继往开来,集恢宏精致于一体。对了工笔重彩人物画推陈出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是祖国传统艺术宝库十分难得的珍品,现珍藏在运城市博物馆。

道家一绝,慈眉善目,真仙家也!

江南史话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1995年,一老者途径山西闻喜,遇一农家办白事,两个道士正做法事,突然,他发现法坛上元始天尊画像很特别,走近一看却大吃一惊!10月的一天,一位老者路过山西闻喜县南边一个村庄,突然听见村里传来敲锣打鼓的喧闹声。老者觉得奇怪,于是循着声音找到了一处农家。却见这户农家正搭着白布灵堂,正办着丧礼法事,堂屋中间则摆着一张桌子当作法坛,桌上有香烛黄纸,法印令牌等法器,一老一少两个道士正在法坛前和着锣鼓节奏唱经。农村如果有老人去世,一般会请道士上门做法事,又称作为“打蘸”。按民间习俗,这是为了超度亡灵,也是孝子贤孙跪拜亡者,表达孝道的方式。农户家门口围了许多看念经的老少,农村的红白喜事大都图个热闹,算是一种丧葬民俗,老者挤进人堆,也饶有兴致地欣赏起来。突然,法坛上挂起的一张硕大元始天尊画像,引起了老者的注意。这是一件道教黄箓斋图,黄箓斋图是指道家用来超度亡魂、引魂升天仪式时悬挂的神灵画像,与佛教的水陆画类似。这种科仪是由南朝道家一代宗师陆修静整合而成,唐宋时期达到鼎盛,一直到明清时期都很流行。黄箓斋图内容是道教的神仙真人、圣贤祖师等人物,一般以三清、四御和三官大帝为多。眼前的天尊画像纸张暗黄,画功古朴厚重,不像是现代的东西。老者心扑通乱跳,走近一看顿时大惊:这神像搞不好是一件古物,要仔细看看才行!不过,此时两个道士正念着经,老者也只得耐心等待。好不容易等念经结束,老者寻了个空档,找到刚做完法事的老道士。当老者提出想看看先前挂起的天尊画像时,老道顿时脸色一变:“你这人好没道理,天尊像庄严神圣,怎能说看就看!”老道士是修道之人,对神明画像自然看得很重,一个毫不相干的人突然跑过来看画,他自然觉得有些生气。老者才知道自己看画心切,有点唐突冒失,于是赶紧亮出身份。原来,他是县文化站的一名文物专家,下乡搞文物普查,突然看到老道士挂着的黄箓斋图,觉得有些年头,于是想看一看。老道士见老者穿着周正,一副干部模样,口气便软了下来:“看画可以,这里人多,要看就到我们观里!”老者连忙点头答应,与这一老一少的道士走了10来里路,才到了一座偏僻老旧的道观。老道士将老者领进屋里,随后将画像卷轴拿出来,小心翼翼放在香案上,对着卷轴焚香叩拜。做完这些之后,才拿下画像与年轻小道士一人拿一头将画徐徐展开。这件元始天尊画像是一件绢本(就是画在绢布上)设色工笔重彩画,画长2米,宽约1.5米,如此大的三清像国内非常罕见。画像上的元始天尊雍容大度,神态安详,仿佛在俯视人间一般。头上的金色道冠上有精美云纹和火焰纹,还镶嵌着五种颜色的宝珠。黑色的胡须飘逸灵动,右手中指和拇指掐着白色大宝珠!老者越看越激动,天尊穿的道袍朱色、金色和蓝色纹饰相互点缀熠熠生辉,顶光部分左右两边,各有两个飞天相向飞行。画匠独具匠心,用退晕法画了天尊脸部、手和顶光,使得神像更加神圣庄严,所观之人无不生出敬畏和崇拜之情。元始天尊是道教“三清”尊神之一,最早出现在东晋葛洪的《枕中书》,南朝的陶宏景在梳理道教神仙体系时,将元始天尊排在第一位,老子则排在第四。到了唐代,李唐将老子尊为“太上玄元皇帝”,老子的地位开始超过元始天尊。到了宋代,热心道教的宋真宗下旨编撰道藏时,才明确了元始天尊为三清中主神,是天界最高的主宰者。所以一般的道教场所,三清像中元始天尊都居中间位置。老者仔细看了半晌,经过对画像材料、画风、人物形象和颜料等推断,这件天尊像应是明代中期画作。按这个规制和精致程度,一般只有名山大观才会有,为什么会在这破败的小道观里呢?老道则解释了原委,他年轻时在运城芮城万寿宫跟着一位师父学道,后来他学成之后,师父将三清殿常悬挂的三清画像送给了老道。师父并未告诉他画像来历,只是说这三幅画像一直师徒手手流传至今。老者喜不自胜,连忙又提出要看另外两幅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画像,于是老道又将另两幅画像请了出来,这两幅画与元始天尊像大小和画风基本一致。考虑到这些画像是文物,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老者建议老道将它们上交给国家。老道起初不愿意,老者开始苦口婆心劝说,直到老者提出为老道提供这三幅三清像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同时翻修道观作为奖励后,老道才应允。晋南的道教文化十分丰富,如芮城县有万寿宫道教壁画、北魏道教四面造像碑以及北魏、隋、唐等一批道教造像碑,永济市博物馆藏元始天尊像和一批道教神像。晋南历史上还出现过一批道释画家,如北宋著名壁画家王拙等。因此晋南地区道教珍藏不少,现运城博物馆便藏有大量的道教画像和塑像。这三幅三清胸像虽是民间画工所作,但其有汉官威仪,气魄宏大的时代风格,有如人间帝王。画风上继承了宋元风格并继往开来,集恢宏精致于一体。对了工笔重彩人物画推陈出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是祖国传统艺术宝库十分难得的珍品,现珍藏在运城市博物馆。

元始天尊,不是原始天尊,洋洋洒洒几千字,连神的名字都叫错了!

江南史话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1995年,一老者途径山西闻喜,遇一农家办白事,两个道士正做法事,突然,他发现法坛上元始天尊画像很特别,走近一看却大吃一惊!10月的一天,一位老者路过山西闻喜县南边一个村庄,突然听见村里传来敲锣打鼓的喧闹声。老者觉得奇怪,于是循着声音找到了一处农家。却见这户农家正搭着白布灵堂,正办着丧礼法事,堂屋中间则摆着一张桌子当作法坛,桌上有香烛黄纸,法印令牌等法器,一老一少两个道士正在法坛前和着锣鼓节奏唱经。农村如果有老人去世,一般会请道士上门做法事,又称作为“打蘸”。按民间习俗,这是为了超度亡灵,也是孝子贤孙跪拜亡者,表达孝道的方式。农户家门口围了许多看念经的老少,农村的红白喜事大都图个热闹,算是一种丧葬民俗,老者挤进人堆,也饶有兴致地欣赏起来。突然,法坛上挂起的一张硕大元始天尊画像,引起了老者的注意。这是一件道教黄箓斋图,黄箓斋图是指道家用来超度亡魂、引魂升天仪式时悬挂的神灵画像,与佛教的水陆画类似。这种科仪是由南朝道家一代宗师陆修静整合而成,唐宋时期达到鼎盛,一直到明清时期都很流行。黄箓斋图内容是道教的神仙真人、圣贤祖师等人物,一般以三清、四御和三官大帝为多。眼前的天尊画像纸张暗黄,画功古朴厚重,不像是现代的东西。老者心扑通乱跳,走近一看顿时大惊:这神像搞不好是一件古物,要仔细看看才行!不过,此时两个道士正念着经,老者也只得耐心等待。好不容易等念经结束,老者寻了个空档,找到刚做完法事的老道士。当老者提出想看看先前挂起的天尊画像时,老道顿时脸色一变:“你这人好没道理,天尊像庄严神圣,怎能说看就看!”老道士是修道之人,对神明画像自然看得很重,一个毫不相干的人突然跑过来看画,他自然觉得有些生气。老者才知道自己看画心切,有点唐突冒失,于是赶紧亮出身份。原来,他是县文化站的一名文物专家,下乡搞文物普查,突然看到老道士挂着的黄箓斋图,觉得有些年头,于是想看一看。老道士见老者穿着周正,一副干部模样,口气便软了下来:“看画可以,这里人多,要看就到我们观里!”老者连忙点头答应,与这一老一少的道士走了10来里路,才到了一座偏僻老旧的道观。老道士将老者领进屋里,随后将画像卷轴拿出来,小心翼翼放在香案上,对着卷轴焚香叩拜。做完这些之后,才拿下画像与年轻小道士一人拿一头将画徐徐展开。这件元始天尊画像是一件绢本(就是画在绢布上)设色工笔重彩画,画长2米,宽约1.5米,如此大的三清像国内非常罕见。画像上的元始天尊雍容大度,神态安详,仿佛在俯视人间一般。头上的金色道冠上有精美云纹和火焰纹,还镶嵌着五种颜色的宝珠。黑色的胡须飘逸灵动,右手中指和拇指掐着白色大宝珠!老者越看越激动,天尊穿的道袍朱色、金色和蓝色纹饰相互点缀熠熠生辉,顶光部分左右两边,各有两个飞天相向飞行。画匠独具匠心,用退晕法画了天尊脸部、手和顶光,使得神像更加神圣庄严,所观之人无不生出敬畏和崇拜之情。元始天尊是道教“三清”尊神之一,最早出现在东晋葛洪的《枕中书》,南朝的陶宏景在梳理道教神仙体系时,将元始天尊排在第一位,老子则排在第四。到了唐代,李唐将老子尊为“太上玄元皇帝”,老子的地位开始超过元始天尊。到了宋代,热心道教的宋真宗下旨编撰道藏时,才明确了元始天尊为三清中主神,是天界最高的主宰者。所以一般的道教场所,三清像中元始天尊都居中间位置。老者仔细看了半晌,经过对画像材料、画风、人物形象和颜料等推断,这件天尊像应是明代中期画作。按这个规制和精致程度,一般只有名山大观才会有,为什么会在这破败的小道观里呢?老道则解释了原委,他年轻时在运城芮城万寿宫跟着一位师父学道,后来他学成之后,师父将三清殿常悬挂的三清画像送给了老道。师父并未告诉他画像来历,只是说这三幅画像一直师徒手手流传至今。老者喜不自胜,连忙又提出要看另外两幅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画像,于是老道又将另两幅画像请了出来,这两幅画与元始天尊像大小和画风基本一致。考虑到这些画像是文物,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老者建议老道将它们上交给国家。老道起初不愿意,老者开始苦口婆心劝说,直到老者提出为老道提供这三幅三清像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同时翻修道观作为奖励后,老道才应允。晋南的道教文化十分丰富,如芮城县有万寿宫道教壁画、北魏道教四面造像碑以及北魏、隋、唐等一批道教造像碑,永济市博物馆藏元始天尊像和一批道教神像。晋南历史上还出现过一批道释画家,如北宋著名壁画家王拙等。因此晋南地区道教珍藏不少,现运城博物馆便藏有大量的道教画像和塑像。这三幅三清胸像虽是民间画工所作,但其有汉官威仪,气魄宏大的时代风格,有如人间帝王。画风上继承了宋元风格并继往开来,集恢宏精致于一体。对了工笔重彩人物画推陈出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是祖国传统艺术宝库十分难得的珍品,现珍藏在运城市博物馆。

俯看大地苍生

江南史话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1995年,一老者途径山西闻喜,遇一农家办白事,两个道士正做法事,突然,他发现法坛上元始天尊画像很特别,走近一看却大吃一惊!10月的一天,一位老者路过山西闻喜县南边一个村庄,突然听见村里传来敲锣打鼓的喧闹声。老者觉得奇怪,于是循着声音找到了一处农家。却见这户农家正搭着白布灵堂,正办着丧礼法事,堂屋中间则摆着一张桌子当作法坛,桌上有香烛黄纸,法印令牌等法器,一老一少两个道士正在法坛前和着锣鼓节奏唱经。农村如果有老人去世,一般会请道士上门做法事,又称作为“打蘸”。按民间习俗,这是为了超度亡灵,也是孝子贤孙跪拜亡者,表达孝道的方式。农户家门口围了许多看念经的老少,农村的红白喜事大都图个热闹,算是一种丧葬民俗,老者挤进人堆,也饶有兴致地欣赏起来。突然,法坛上挂起的一张硕大元始天尊画像,引起了老者的注意。这是一件道教黄箓斋图,黄箓斋图是指道家用来超度亡魂、引魂升天仪式时悬挂的神灵画像,与佛教的水陆画类似。这种科仪是由南朝道家一代宗师陆修静整合而成,唐宋时期达到鼎盛,一直到明清时期都很流行。黄箓斋图内容是道教的神仙真人、圣贤祖师等人物,一般以三清、四御和三官大帝为多。眼前的天尊画像纸张暗黄,画功古朴厚重,不像是现代的东西。老者心扑通乱跳,走近一看顿时大惊:这神像搞不好是一件古物,要仔细看看才行!不过,此时两个道士正念着经,老者也只得耐心等待。好不容易等念经结束,老者寻了个空档,找到刚做完法事的老道士。当老者提出想看看先前挂起的天尊画像时,老道顿时脸色一变:“你这人好没道理,天尊像庄严神圣,怎能说看就看!”老道士是修道之人,对神明画像自然看得很重,一个毫不相干的人突然跑过来看画,他自然觉得有些生气。老者才知道自己看画心切,有点唐突冒失,于是赶紧亮出身份。原来,他是县文化站的一名文物专家,下乡搞文物普查,突然看到老道士挂着的黄箓斋图,觉得有些年头,于是想看一看。老道士见老者穿着周正,一副干部模样,口气便软了下来:“看画可以,这里人多,要看就到我们观里!”老者连忙点头答应,与这一老一少的道士走了10来里路,才到了一座偏僻老旧的道观。老道士将老者领进屋里,随后将画像卷轴拿出来,小心翼翼放在香案上,对着卷轴焚香叩拜。做完这些之后,才拿下画像与年轻小道士一人拿一头将画徐徐展开。这件元始天尊画像是一件绢本(就是画在绢布上)设色工笔重彩画,画长2米,宽约1.5米,如此大的三清像国内非常罕见。画像上的元始天尊雍容大度,神态安详,仿佛在俯视人间一般。头上的金色道冠上有精美云纹和火焰纹,还镶嵌着五种颜色的宝珠。黑色的胡须飘逸灵动,右手中指和拇指掐着白色大宝珠!老者越看越激动,天尊穿的道袍朱色、金色和蓝色纹饰相互点缀熠熠生辉,顶光部分左右两边,各有两个飞天相向飞行。画匠独具匠心,用退晕法画了天尊脸部、手和顶光,使得神像更加神圣庄严,所观之人无不生出敬畏和崇拜之情。元始天尊是道教“三清”尊神之一,最早出现在东晋葛洪的《枕中书》,南朝的陶宏景在梳理道教神仙体系时,将元始天尊排在第一位,老子则排在第四。到了唐代,李唐将老子尊为“太上玄元皇帝”,老子的地位开始超过元始天尊。到了宋代,热心道教的宋真宗下旨编撰道藏时,才明确了元始天尊为三清中主神,是天界最高的主宰者。所以一般的道教场所,三清像中元始天尊都居中间位置。老者仔细看了半晌,经过对画像材料、画风、人物形象和颜料等推断,这件天尊像应是明代中期画作。按这个规制和精致程度,一般只有名山大观才会有,为什么会在这破败的小道观里呢?老道则解释了原委,他年轻时在运城芮城万寿宫跟着一位师父学道,后来他学成之后,师父将三清殿常悬挂的三清画像送给了老道。师父并未告诉他画像来历,只是说这三幅画像一直师徒手手流传至今。老者喜不自胜,连忙又提出要看另外两幅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画像,于是老道又将另两幅画像请了出来,这两幅画与元始天尊像大小和画风基本一致。考虑到这些画像是文物,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老者建议老道将它们上交给国家。老道起初不愿意,老者开始苦口婆心劝说,直到老者提出为老道提供这三幅三清像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同时翻修道观作为奖励后,老道才应允。晋南的道教文化十分丰富,如芮城县有万寿宫道教壁画、北魏道教四面造像碑以及北魏、隋、唐等一批道教造像碑,永济市博物馆藏元始天尊像和一批道教神像。晋南历史上还出现过一批道释画家,如北宋著名壁画家王拙等。因此晋南地区道教珍藏不少,现运城博物馆便藏有大量的道教画像和塑像。这三幅三清胸像虽是民间画工所作,但其有汉官威仪,气魄宏大的时代风格,有如人间帝王。画风上继承了宋元风格并继往开来,集恢宏精致于一体。对了工笔重彩人物画推陈出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是祖国传统艺术宝库十分难得的珍品,现珍藏在运城市博物馆。

保护文物,保护历史。

江南史话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1995年,一老者途径山西闻喜,遇一农家办白事,两个道士正做法事,突然,他发现法坛上元始天尊画像很特别,走近一看却大吃一惊!10月的一天,一位老者路过山西闻喜县南边一个村庄,突然听见村里传来敲锣打鼓的喧闹声。老者觉得奇怪,于是循着声音找到了一处农家。却见这户农家正搭着白布灵堂,正办着丧礼法事,堂屋中间则摆着一张桌子当作法坛,桌上有香烛黄纸,法印令牌等法器,一老一少两个道士正在法坛前和着锣鼓节奏唱经。农村如果有老人去世,一般会请道士上门做法事,又称作为“打蘸”。按民间习俗,这是为了超度亡灵,也是孝子贤孙跪拜亡者,表达孝道的方式。农户家门口围了许多看念经的老少,农村的红白喜事大都图个热闹,算是一种丧葬民俗,老者挤进人堆,也饶有兴致地欣赏起来。突然,法坛上挂起的一张硕大元始天尊画像,引起了老者的注意。这是一件道教黄箓斋图,黄箓斋图是指道家用来超度亡魂、引魂升天仪式时悬挂的神灵画像,与佛教的水陆画类似。这种科仪是由南朝道家一代宗师陆修静整合而成,唐宋时期达到鼎盛,一直到明清时期都很流行。黄箓斋图内容是道教的神仙真人、圣贤祖师等人物,一般以三清、四御和三官大帝为多。眼前的天尊画像纸张暗黄,画功古朴厚重,不像是现代的东西。老者心扑通乱跳,走近一看顿时大惊:这神像搞不好是一件古物,要仔细看看才行!不过,此时两个道士正念着经,老者也只得耐心等待。好不容易等念经结束,老者寻了个空档,找到刚做完法事的老道士。当老者提出想看看先前挂起的天尊画像时,老道顿时脸色一变:“你这人好没道理,天尊像庄严神圣,怎能说看就看!”老道士是修道之人,对神明画像自然看得很重,一个毫不相干的人突然跑过来看画,他自然觉得有些生气。老者才知道自己看画心切,有点唐突冒失,于是赶紧亮出身份。原来,他是县文化站的一名文物专家,下乡搞文物普查,突然看到老道士挂着的黄箓斋图,觉得有些年头,于是想看一看。老道士见老者穿着周正,一副干部模样,口气便软了下来:“看画可以,这里人多,要看就到我们观里!”老者连忙点头答应,与这一老一少的道士走了10来里路,才到了一座偏僻老旧的道观。老道士将老者领进屋里,随后将画像卷轴拿出来,小心翼翼放在香案上,对着卷轴焚香叩拜。做完这些之后,才拿下画像与年轻小道士一人拿一头将画徐徐展开。这件元始天尊画像是一件绢本(就是画在绢布上)设色工笔重彩画,画长2米,宽约1.5米,如此大的三清像国内非常罕见。画像上的元始天尊雍容大度,神态安详,仿佛在俯视人间一般。头上的金色道冠上有精美云纹和火焰纹,还镶嵌着五种颜色的宝珠。黑色的胡须飘逸灵动,右手中指和拇指掐着白色大宝珠!老者越看越激动,天尊穿的道袍朱色、金色和蓝色纹饰相互点缀熠熠生辉,顶光部分左右两边,各有两个飞天相向飞行。画匠独具匠心,用退晕法画了天尊脸部、手和顶光,使得神像更加神圣庄严,所观之人无不生出敬畏和崇拜之情。元始天尊是道教“三清”尊神之一,最早出现在东晋葛洪的《枕中书》,南朝的陶宏景在梳理道教神仙体系时,将元始天尊排在第一位,老子则排在第四。到了唐代,李唐将老子尊为“太上玄元皇帝”,老子的地位开始超过元始天尊。到了宋代,热心道教的宋真宗下旨编撰道藏时,才明确了元始天尊为三清中主神,是天界最高的主宰者。所以一般的道教场所,三清像中元始天尊都居中间位置。老者仔细看了半晌,经过对画像材料、画风、人物形象和颜料等推断,这件天尊像应是明代中期画作。按这个规制和精致程度,一般只有名山大观才会有,为什么会在这破败的小道观里呢?老道则解释了原委,他年轻时在运城芮城万寿宫跟着一位师父学道,后来他学成之后,师父将三清殿常悬挂的三清画像送给了老道。师父并未告诉他画像来历,只是说这三幅画像一直师徒手手流传至今。老者喜不自胜,连忙又提出要看另外两幅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画像,于是老道又将另两幅画像请了出来,这两幅画与元始天尊像大小和画风基本一致。考虑到这些画像是文物,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老者建议老道将它们上交给国家。老道起初不愿意,老者开始苦口婆心劝说,直到老者提出为老道提供这三幅三清像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同时翻修道观作为奖励后,老道才应允。晋南的道教文化十分丰富,如芮城县有万寿宫道教壁画、北魏道教四面造像碑以及北魏、隋、唐等一批道教造像碑,永济市博物馆藏元始天尊像和一批道教神像。晋南历史上还出现过一批道释画家,如北宋著名壁画家王拙等。因此晋南地区道教珍藏不少,现运城博物馆便藏有大量的道教画像和塑像。这三幅三清胸像虽是民间画工所作,但其有汉官威仪,气魄宏大的时代风格,有如人间帝王。画风上继承了宋元风格并继往开来,集恢宏精致于一体。对了工笔重彩人物画推陈出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是祖国传统艺术宝库十分难得的珍品,现珍藏在运城市博物馆。

兰州,1910月,一支准备离开的美国考察队!他们都干了些啥?谁知道,说一下啊!

这张照片拍摄于兰州,大体位置在近绿色公园一带,这里是兰州一个天然码头。应该是一支美国考察队准备从兰州启航,取道包头,前往北京,准备起航钱的情形。细看图片上,筏子前部装载木箱,后部铺设木板,准备搭设帐篷,以备考察队员休息。岸上有生火做饭的火炉,马扎子、桌凳和洗脸盆架,旁边行李堆上插着美国国旗。

究竟是哪一支美国考察队呢?是美国探险家华尔纳的考察队吗?似乎时间对不上!如果,是华尔纳的考察队,应该就是从敦煌盗宝后,返回北京。时间上看,比较符合华尔纳第一次到敦煌探险。

华尔纳在敦煌的大体时间是这样的:197月,华尔纳一行到达北京,找了一个叫王近仁的翻译,并由于政治原因得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支持,为他们在中国行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第一个目的地是黑城遗址,即额济纳,考察收获不大。于是前往敦煌,在经过参观考察之后决定进行壁画剥离和彩塑的搬迁方式,进行文物盗劫。为了顺利进行工作,华尔纳给了当时看守莫高窟的王道士一些礼物之后,王道士同意他揭取壁画,后来华尔纳又以70两银子的价钱从王道士处得到了328窟盛唐的精美彩塑供养菩萨像一身,现存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当时他用特制的胶布,用涂有粘着剂的胶布片敷于壁画表层,剥离莫高窟第335、321、329、323、320等窟的唐代壁画精品壁画26块。他在揭取壁画时采取的这种方式极其简单、原始、拙劣而粗暴,导致壁画受到摧残,今天走进一些洞窟仍感是触目惊心。华尔纳在敦煌盗割剥离的壁画,由于保护技术的失败,完全破碎,人为地造成破坏。另外,还购得敦煌写本《妙法莲华经》残卷。当时由于气温寒冷,不利于胶水的使用,加上他也缺乏助手,便在剥取了壁画之后,于1924年4月返回兰州,经北京回国。从照片上的季节看,应该是这一次,华尔纳返回。

不知道是不是,师友们留言说一下啊!

#历史冷知识#

#兰州#

@每日甘肃 @中国甘肃网 @万象新闻 @北青网 @西安晚报 @河北青年报 @甘肃都视 @甘肃网络广播电视台

英国一栋破房子让我呆了一整天

下面的照片咋样?这么破的地方,感觉还不错对吧?尤其是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大草坪,是不是可以治愈一下心情?

这是英国约克谷地国家公园内的方廷斯修道院(Fountains Abbey),在英国非常著名,方廷斯是音译,学名叫喷泉修道院,这片破败的恢弘建筑群就是整个修道院的“主角”。修道院里有这样一段国语介绍,“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对这片如画风景心驰神往。修道院拥有四百年历史,漫长岁月即令其积累了财富,也目睹了毁灭和复兴的交替更迭。亨利八世时期,国王的一道解散令让修道院的历史戛然而止,最终成为一片遗迹。”读过这段话,自然心生感慨。在英国历史上,亨利八世应该算推动英国崛起的最主要国王之一,但他干的并不都是好事。上面那段话说的修道院四百年历史,并不指到今天,而是指从1132年到1539这四百多年,因为1539年亨利八世国王下令拆毁修道院,让修道院的历史戛然而止。

1132年,约克郡的圣玛利修道院的13位对现实不满的修道士,来到这片郁郁葱葱的原始山谷,意欲寻求更加简单而虔诚的生活,因为身穿没有染色的羊毛修道士服,人们叫他们“白僧侣”(就是照片里我穿的样子)。单一祷告无法维持新生的修道院,于是,修士们招募了牧羊人、制革工、泥瓦匠、酿酒师等庶务修士,帮助积累修道院的财富。到十二世纪中叶,这里便成为了英格兰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修道院之一。

那么,亨利八世为什么要下令拆毁修道院呢?在修道院观光,我让媳妇翻译的所有文字都没提到。修道院是天主教的产物,新教是在五百多年前的15,由德国人马丁路德发起的,也就是欧洲著名的宗教改革。亨利八世是英国历史上都铎王朝的第二位国王,他在位38年,干得最成功的事,就是宗教改革。亨利八世一生娶了六个老婆,就因为换老婆,才与罗马天主教廷彻底决裂,推动宗教改革,成立圣公会,废除天主教。尽管他的改革是被动的,但对英国在十七世纪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以及十八世纪工业革命的兴起,绝对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方廷斯修道院是天主教会,亨利八世怎么可能让它存在呢?历史就该如此吧?

方廷斯修道院是世界文化遗产,游客趋之若鹜,为什么会这样?照片能说明一切吧?这个大园子绝对美极了,我们俩在园子里上下午各溜达了三个小时,一共走了三万多步,累的不行,最后,鹿园都没去。但走过的任何“点”,都不会令人乏味,如果您有机会前往英国,这个修道院是我力荐的地方。后面几张照片是修道院院内的环境,您觉得值得去一次吗?在这片老大的绿地里,我们俩徒步了两个半小时,而走过的这段路,还不到这片绿地的五分之一。从这些照片中,能感受一点英国是啥样的国家吧?

此次英国之行,把旅行时间全部放在乡村的原因,第一是真不知再去哪儿玩了,因为六次的英国自驾,把那些知名和不知名的地方都跑差不多了。第二完全为了放松,开车很随意,停车很随意,时间很随意,去哪很随意。但即便哪都随意,在心里依然想悟出点什么。

那么,今天发这篇游记,我又悟出点什么呢?先提个问题吧!在您心里,什么样的国家才叫大国?这样说吧!您觉得英国和俄罗斯谁是大国?英国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黑龙江省一半那么大?俄罗斯1700多万平方公里,谁是大国?先说英国吧!就说伦敦,连续九年排名世界金融中心第一位,平均每天外汇交易额高达2.7万亿美元,世界第一,居民财富总额世界第二。福布斯全球城市影响力排行,伦敦击败纽约,成为全球第一大影响力中心。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发布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排行榜,伦敦位列全球城市知名度首位。如果我说,伦敦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金融、商业、体育、传媒、时尚、艺术等各方面影响着全世界,您同意吗?再举个小例子吧!今天您能想到的球类,除排球外,全部是英国人发明的。俄罗斯呢?除能源和军工,我想不出还有别的什么?土地大就是大国吗?

这篇游记我吹点牛,中国通史我读过三遍,世界史尤其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等大国历史也算读得仔细,如果您读过历史,试想一下,历史上所有大国,无论我们还是任何国家,所有战争全部是放在领土扩张上,因为那是成为大国的标志。这没人质疑吧?那么,今天俄罗斯人的思维,是不是还停留在遥远的过去?这种思维的结果是什么?就是今天这个样子。有人说,一战二战把英国打残了,殖民地都跑了,真是这样吗?全世界五个殖民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除英联邦,您听说过别的联邦吗?英国的四个亲儿子美加澳新,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对吧?为什么?英国人早把“贸易促进发展”看得至高无上,它早已不玩土地扩张了。

我为什么让女儿留在伦敦?读完这篇游记答案出来了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