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南诏大理国兴衰史》读后感1000字

《南诏大理国兴衰史》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18-07-07 09:46:06

相关推荐

《南诏大理国兴衰史》读后感1000字

《南诏大理国兴衰史》是一本由方铁著作,岳麓书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56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南诏大理国兴衰史》读后感(一):探寻女娲后人南诏公主赵灵儿的神秘古国

《南诏大理国兴衰史》 作者:方铁 @岳麓书社 / 南诏这个神秘的古国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魔力催动着我们去探寻?是#赵灵儿[话题]# 的遗憾吗?还是它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云南这段辉煌的历史不应该被埋没,它值得所有人看见。 / 南诏大理是一个国度吗?南诏=大理?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玄宗册封皮逻阁为云南王。其统治两百余年。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建大理国,其统治延续了三百余年。 永远不要小瞧这个边陲小国,唐天宝年间曾三次出兵南诏皆败,可见它的特殊性。 / 在

《南诏大理国兴衰史》读后感(二):南诏之奠基作用

云南发展史上,南诏、大理是十分重要的过渡政权。尤其是南诏,完成了对云南及其周边地区的统一,全民皆兵的南诏对唐朝政权也造成了无数不可磨灭的印象。也正是有了南诏的奠基,之后的大理甚至现在的云南,才有了今日。

民族政策方面

唐、宋尤其是南诏时期,白蛮与汉族的融合面相当广泛,吸收了大量外来汉族人口。主要有三种途径——武力兼并:天宝年间唐朝三次进讨南诏失败,大量唐朝军士丧生或被迫落籍云南地区;天宝战争后,南诏通过掠夺战争获取大量人口、牲畜和各类物资;移民:为谋生、躲避战乱等原因流入到边疆的难民。这种大规模吸收外族人口,不仅巩固统治等政治目的,还通过移民来增加了劳动人口、充实了有待开发的地区。也就是说,唐代云南腹地的生产水平明显提高,边疆和僻地开发都与南诏实行的移民政策有密切关系。南诏大规模的移民,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云南各民族分布的格局。客观上加上了云南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大理国的相关政策都是建立在南诏以上,以此发展而来又有明显差异。

社会经济

如今学术界通常认为南诏是以奴 隶 制为基础,隋唐时期云南地区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南诏时期堪称繁荣,其中种植业与畜牧业是发现较为迅速的经济部门。与唐决裂时,南诏加上了洱海地区的经营,把从唐地掠夺而来的大量资源主要安置在此,使得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由于南诏统一了云南和附近地区,矿冶业和金属加工业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纺织业在水平与规模方面有较大的进步,交通业也稳定发展。大理国前期依旧是基本继承南诏统治地域,后期却出现严重的地方分解割据。其主要原因是社会性质发生重大改变。

在古代“少数民族”皆属蛮夷,恰恰也是这些蛮夷,推动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和多样性。本书从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地方关系等多方面爬梳了南诏大理政权的兴衰史,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历史读物。

《南诏大理国兴衰史》读后感(三):“重北轻南”与“北缓南速”

“重北轻南”是被反复提及的历史上中央王朝治边方略,本书也多有涉及。但从结果来看,与“重北轻南”的过程形成鲜明对比的结果是“北缓南速”,意即北疆开发程度稳定较早,其后边界变化较为缓慢;而南拓则相对迅速,晋衣冠南渡到明清改土归流,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先后纳入中央版图。如果说“重北轻南”讲的是投入,那么“北缓南速”则从产出层面呈现出差异。

投入多的一侧反而收效较少,其背后的逻辑就在于文明的相容性降低了治理方式改变的成本。北疆方面是农耕与游牧两种经济形态、两种文明的冲突,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难以友好共处的,只能通过在边疆地区(文明分界线)推拉,达成一种消耗性的对抗平衡,只有到了工业时期,农业和畜牧业一并成为工业的上游,才能达成协调,那已经是后话了。

而南侧则相对更好进行农业开发,原住民的经济也是更多建立在农业之上,同样的经济背景降低了政治的“交易成本”,所以南拓就相对顺利。从本书第七章可以看出,南诏在唐前期经营的100多年间,种植业和畜牧业就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不同于游牧业,这里的畜牧业也是定居型畜牧业,意味着南诏地区的人也逐渐有了和中央王朝相似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样的基础上就容易产生相近的治理方式。

相近的治理方式会产生几个结果,一是相对稳定的政治交流,本书第三章就提及南诏与唐朝关系的性质并不存在诸如吐蕃与唐朝之间的“敌国”关系,并非与唐朝相对立的国家,这就与北疆游牧政权和中央王朝的常态性敌对形成了鲜明的差异。二是相对便捷的经济贸易,敌对状态的国家自然难以形成大规模的互市,宋朝虽然刻意疏远大理国,但北方马源的逐渐断绝,大理国就成为了宋朝的主要马匹供应方;在相对稳定的政治和贸易环境下,才得以进行更大规模的国际贸易,逐渐打通南方丝绸之路。三是相对容易的文明同化,相似的社会结构比较容易引致统治者对中央王朝先进文明的仰慕,更容易产生同化的可能性。南诏就曾大量派贵族子弟到成都学习唐文化,大理国也多次遣使入宋求取典籍,这种文化上的交流无疑又深化了南疆政权和中原政权的相似性,为其后的云南纳入大一统版图提前消除了诸多文化冲突的阻力。

本书所呈现的南诏大理国兴衰史,除了对云南历史上的边疆政权做了较为详尽的内部演变历程梳理外,其与中央政权、周边其它政权(如吐蕃、中南半岛)等方面的关系史也占了相当的篇幅。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展现出了中原、南疆这两个一大一小、基础相似的政权是如何分立而后合一的历史进程,为跳出传统史观视角提供了不少材料,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重北轻南”与“北缓南速”这样的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