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一种水上水下航行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水上水下航行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4-05-07 11:46:21

相关推荐

一种水上水下航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航行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上水下航行器。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沙滩海洋游玩,随着人们逐渐追求刺激和大胆的尝试,急需一种可以实现人们在水上或者浅层水域下游玩的装置,该装置也可以用于军事。

目前,现有水下航行器基本都是无人的潜航器,一般用于军事侦察、海底探测等,存在其成本高、结构复杂,携带不方便的问题,不能满足普通家庭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水下航行器结构较为复杂,维修成本高,不能满足普通家庭的需要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携带方便,维修成本低、使用方便的水上水下航行器。

一种水上水下航行器,包括氧气管、动力装置、控制装置和气囊,动力装置和控制装置设置在气囊上,氧气管设置在动力装置上,动力装置与气囊通过排气管连通;

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装置、第二控制装置和连杆,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二控制装置一端分别与气囊连接,另一端固连在连杆上;

第一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和弹簧,弹簧设置在第一支撑杆上;

第二控制装置与第一控制装置结构相同;

连杆上设置有第一踏板、第二踏板和固定装置,固定装置设置在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之间的连杆上;

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排气管、进气管和传动软管,排气管和进气管分别设置在发动机上,且排气管和进气管分别与发动机连通,传动软管一端设置在发动机上,另一端设置在固定装置内;

进气管和氧气管顶端处设置有浮漂;

排气管上安装有阀门;

软轴设置在传动软管内部,且软轴一端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另一端端部设置有螺旋叶片;

气囊下端设置有背带。

所述的进气管和氧气管内部填充有透气海绵。

所述的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之间铰接在一起。

所述的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之间通过螺纹旋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过程:

使用时,自然人首先穿上潜水服,通过背带背上气囊及发动机,自然人咬住呼吸管,自然人将双脚分别放置在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上,这时,自然人潜入水下或者半潜入水下,启动发动机,发动机通过进气管进气,这时拧动阀门,阀门将排气管与气囊之间的管路闭合,发动机排出的气体将沿着排气管排出去,软轴末端的螺旋叶片推动着水,给予自然人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这时自然人就会向前运动,由于传动软管设置在固定装置内,自然人用脚掌向后蹬第一控制装置时,弹簧就会被拉伸,第二控制装置上的弹簧就会被压缩,传动软管可以在固定装置上产生小幅度的角度偏移运动,这时自然人就可以实现转弯,当自然人想漂浮到水面时候,拧动阀门,发动机排出的气体将会从排气管流至气囊内,气囊被充气,待气囊充气后,自然人拧动阀门,发动机排出的气体将会重新经排气管排入到水中,自然人同时上浮至水面,可以继续在水面进行运动或者关闭发动机停止运动,浮漂将进气管漂浮在水面上端,防止进气管进水,进气管内部填充的透气海绵进一步防止水进入发动机导致发动机熄火,第一支撑杆为可拆卸结构,方便自然人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携带,维修成本低,通过自然人用脚掌蹬第一踏板或第二踏板即可拉动弹簧实现转弯的功能,采用发动机排出的气体对气囊进行充气,即可实现自然人潜入水下或者漂浮上来,进气管内部填充有透气海绵,防止水进入发动起,导致发动机熄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一种水上水下航行器,包括氧气管1、动力装置2、控制装置3和气囊4,动力装置2和控制装置3设置在气囊4上,氧气管1设置在动力装置2上,动力装置2与气囊4通过排气管21连通;

控制装置3包括第一控制装置30、第二控制装置31和连杆32,第一控制装置30和第二控制装置31一端分别与气囊4连接,另一端固连在连杆32上;

第一控制装置30包括第一支撑杆301和弹簧300,弹簧300设置在第一支撑杆301上;

第二控制装置31与第一控制装置30结构相同;

连杆32上设置有第一踏板320、第二踏板321和固定装置322,固定装置322设置在第一踏板320和第二踏板321之间的连杆32上;

动力装置2包括发动机20、排气管21、进气管22和传动软管23,排气管21和进气管22分别设置在发动机20上,且排气管21和进气管22分别与发动机20连通,传动软管23一端设置在发动机20上,另一端设置在固定装置322内;

进气管22和氧气管1顶端处设置有浮漂220;

排气管21上安装有阀门210;

软轴230设置在传动软管23内部,且软轴230一端与发动机2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另一端端部设置有螺旋叶片;

气囊4下端设置有背带40。

所述的进气管22和氧气管1内部填充有透气海绵221。

所述的第一支撑杆301包括第二支撑杆3010和第三支撑杆3011,第二支撑杆3010和第三支撑杆3011之间铰接在一起。

所述的第一支撑杆301包括第二支撑杆3010和第三支撑杆3011,第二支撑杆3010和第三支撑杆3011之间通过螺纹旋在一起。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过程: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使用时,自然人首先穿上潜水服,通过背带40背上气囊4及发动机2,自然人咬住呼吸管1,自然人将双脚分别放置在第一踏板320和第二踏板321上,这时,自然人潜入水下或者半潜入水下,启动发动机20,发动机20通过进气管22进气,这时拧动阀门210,阀门210将排气管21与气囊4之间的管路闭合,发动机20排出的气体将沿着排气管21排出去,软轴230末端的螺旋叶片推动着水,给予自然人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这时自然人就会向前运动,由于传动软管23设置在固定装置322内,自然人用脚掌向后蹬第一控制装置30时,弹簧300就会被拉伸,第二控制装置31上的弹簧就会被压缩,传动软管23可以在固定装置322上产生小幅度的角度偏移运动,这时自然人就可以实现转弯,当自然人想漂浮到水面时候,拧动阀门210,发动机20排出的气体将会从排气管21流至气囊4内,气囊4被充气,待气囊4充气后,自然人拧动阀门210,发动机20排出的气体将会重新经排气管21排入到水中,自然人同时上浮至水面,可以继续在水面进行运动或者关闭发动机20停止运动,浮漂220将进气管22漂浮在水面上端,防止进气管22进水,进气管22内部填充的透气海绵221进一步防止水进入发动机20导致发动机熄火,第一支撑杆301为可拆卸结构,方便自然人携带。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上水下航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气管(1)、动力装置(2)、控制装置(3)和气囊(4),动力装置(2)和控制装置(3)设置在气囊(4)上,氧气管(1)设置在动力装置(2)上,动力装置(2)与气囊(4)通过排气管(21)连通;

控制装置(3)包括第一控制装置(30)、第二控制装置(31)和连杆(32),第一控制装置(30)和第二控制装置(31)一端分别与气囊(4)连接,另一端固连在连杆(32)上;

第一控制装置(30)包括第一支撑杆(301)和弹簧(300),弹簧(300)设置在第一支撑杆(301)上;

第二控制装置(31)与第一控制装置(30)结构相同;

连杆(32)上设置有第一踏板(320)、第二踏板(321)和固定装置(322),固定装置(322)设置在第一踏板(320)和第二踏板(321)之间的连杆(32)上;

动力装置(2)包括发动机(20)、排气管(21)、进气管(22)和传动软管(23),排气管(21)和进气管(22)分别设置在发动机(20)上,且排气管(21)和进气管(22)分别与发动机(20)连通,传动软管(23)一端设置在发动机(20)上,另一端设置在固定装置(322)内;

进气管(22)和氧气管(1)顶端处设置有浮漂(220);

排气管(21)上安装有阀门(210);

软轴(230)设置在传动软管(23)内部,且软轴(230)一端与发动机(2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另一端端部设置有螺旋叶片;

气囊(4)下端设置有背带(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水下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22)和氧气管(1)内部填充有透气海绵(22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上水下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杆(301)包括第二支撑杆(3010)和第三支撑杆(3011),第二支撑杆(3010)和第三支撑杆(3011)之间铰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上水下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杆(301)包括第二支撑杆(3010)和第三支撑杆(3011),第二支撑杆(3010)和第三支撑杆(3011)之间通过螺纹旋在一起。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上水下航行器,涉及水下航行器技术领域,一种水上水下航行器,包括氧气管、动力装置、控制装置和气囊,动力装置和控制装置设置在气囊上,氧气管设置在动力装置上,动力装置与气囊通过排气管连通,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装置、第二控制装置和连杆,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二控制装置一端分别与气囊连接,另一端固连在连杆上,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排气管、进气管和传动软管,排气管和进气管分别设置在发动机上,且排气管和进气管分别与发动机连通,传动软管一端设置在发动机上,另一端设置在固定装置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携带,维修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郑铁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乾安县奥琦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01.23

技术公布日:.10.25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