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照明用导光板以及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照明用导光板以及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19-12-31 18:19:05

相关推荐

照明用导光板以及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照明用导光板以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134344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使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用背光灯(light)的导光板。来自光源的光入射到导光板的入射面,从相对于入射面不同朝向的出射面(上表面)出射。专利文献1的图4、图5中记载了在出射面和与出射面对置的面(下表面)分别形成棱镜(prism)。

然而,在立设的照明用导光板中,考虑如下构成:使光从底面(入射面)入射到内部,并利用形成于与该底面大致垂直的棱镜形成面(第一面)的棱镜构造,使该光折射透过或者利用该棱镜构造使该光反射,从而使漏光照射到壁面。在该构成中,使漏光所照射的壁面的规定高度以上的区域能够被照亮,但小于规定高度的区域有漏光的照射变少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壁面的规定高度位置附近明显出现明暗之差,有明暗的边界明显的情况。

另一方面,虽然考虑通将使棱镜构造的表面的整个面设为使光扩散的扩散面,利用通过该扩散面扩散并出射的光减小上述的明暗之差,但朝向与棱镜形成面相反的一侧的光(控制光)将会发散,因此配光的控制变难。虽然上述说明了以立设的照明用导光板照射壁面的情况,但在利用照明用导光板使漏光照射顶面的情况下,也有在顶面的规定位置处基于明暗之差所引起的边界明显的情况下。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利用漏光时的基于明暗之差的边界的产生、并且能够抑制朝向与漏光相反的一侧的光的发散的照明用导光板以及照明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照明用导光板具备:入射面,光入射到该入射面;第一面,是与入射面大致垂直的面,包含具有多个第一棱镜的第一棱镜组,漏光从该入射面出射;以及第二面,是与入射面大致垂直的面,与第一面对置,包含具有多个第二棱镜的第二棱镜组,作为第二棱镜组相对于第二面的面积比例的覆盖率小于作为第一棱镜组相对于第一面的面积比例的覆盖率小,构成第二棱镜组的多个第二棱镜各自的下摆角度为35°以下。

在本公开的照明用导光板中,也可以是,在构成所述第二棱镜组的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的至少一部分第二棱镜中,至少所述入射面侧的面是使光扩散的扩散面。

在本公开的照明用导光板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棱镜组相对于所述第一面的面积比例在靠近所述入射面的一侧小于远离所述入射面的一侧。

在本公开的照明用导光板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棱镜组相对于所述第二面的面积比例在靠近所述入射面的一侧大于远离所述入射面的一侧。

另外,本公开的照明装置具备:本公开的照明用导光板;以及光源,从照明用导光板的入射面向照明用导光板的内部照射光。

根据本公开的照明用导光板以及照明装置,在利用漏光时,能够抑制基于漏光所带来的明暗之差所引起的边界的产生。另外,无需为了抑制该边界的产生而将配置于漏光所出射的第一面的第一棱镜的整个面设为使光扩散的扩散面,并且能够高效地从第二面出射被第一面的平坦部反射的光。由此,能够抑制朝向与漏光相反的一侧的光的发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含实施方式的照明用导光板的照明装置的设置状态的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表示图2的b部放大图中的从第一面出射的漏光和被第一面反射的光的图。

图4是表示图2的c部放大图中的被第二面反射的光的图。

图5是表示利用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漏光照射到的壁面的图。

图6是表示包含比较例的照明用导光板的照明装置的图。

图7是表示利用比较例的照明装置的漏光照射到的壁面的图。

图8是表示包含比较例的照明用导光板的照明装置的配光曲线的图。

图9是表示在包含比较例的照明用导光板的照明装置中,图8的漏光的配光曲线中的、135°~180°的范围的光度特性的图。

图10是表示比较例中的基于漏光的壁面上的亮度与高度位置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比较例之中、漏光中的在第一面的棱镜折射透过之后在棱镜的表面反射的下侧的漏光所引起的、壁面上的亮度与高度位置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用于确认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计算所使用的照明装置的图。

图13是表示用于确认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计算结果的图,并且是表示第二面上的棱镜的下摆角度的变化、和壁面上的亮度以及高度位置的关系的图。

图14是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照明用导光板中的与图4对应的图。

图15是表示图14中的被第二面反射的光的图。

图16是表示包含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照明用导光板的照明装置的图。

图17是表示包含参考例的照明用导光板的照明装置的图。

图18的(a)是图17的e部放大图,(b)是(a)的f部放大图。

图19是参考例的另一例的照明用导光板中的与图18的(b)对应的图。

图20是参考例的另一例的照明用导光板中的与图18的(b)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说明本公开的照明用导光板以及照明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参照的附图被示意性地记载,因此各构成要素的尺寸比率等应参照以下的说明来判断。在以下的说明中,具体的形状、材料、数量等是用于容易理解本公开的例示,能够对应于照明装置的规格适当变更。另外,从最初就设想将以下说明的多个实施方式的各构成要素选择性地组合。以下,对全部的附图中的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

(照明装置的构造)

图1是表示包含实施方式的照明用导光板12的照明装置10的设置状态的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图3是表示在图2的b部放大图中从第一面14出射的漏光和被第一面14反射的光的图。图4是表示在图2的c部放大图中被第二面15反射的光的图。

如图1所示,照明装置10在地面90上配置在沿着铅垂方向的壁面92的附近而使用。如图2所示,照明装置10包含照明用导光板12、器具主体50、以及光源60而构成。照明用导光板12是具有六个面并具有规定厚度的矩形的薄板状的部件。以下,将照明用导光板12记载为导光板12。导光板12对入射到内部的光进行导光而出射。导光板12例如由聚碳酸酯、丙烯酸等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导光板12的六个面具有作为底面的入射面13、作为与入射面13大致垂直的两个面的厚度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面的第一面14以及第二面15、和作为上表面的出射端面16。

入射面13是供来自后述的光源60的光入射的大致水平方向的平面。第一面14是厚度方向两侧面中的、壁面92侧的面。第一面14包含具有多个第一棱镜22的第一棱镜组20,供漏光出射。第二面15是厚度方向两侧面中的、与壁面92相反的一侧的面,与第一面14对置。第二面15包含具有多个第二棱镜32的第二棱镜组30。出射端面16是朝向第一面的上端向上侧倾斜的平面。

器具主体50是以将导光板12的下端部插入到内侧的状态固定导光板12、并且在内部安装光源60以及电源电路(未图示)的壳体状的部件。

光源60以与导光板12的入射面13的附近对置的方式固定于器具主体50。光源60例如具有基板和多个led元件,该多个led元件是安装于基板之中与入射面13对置的面的、长度方向(图1的纸面的正面和背面方向)的多个位置的光源。

多个led元件从入射面13向导光板12的内部照射光。入射到导光板12的内部的光的一部分从第二面15作为控制光而出射。入射到导光板12的内部的光的一部分从第一面14作为漏光而出射。漏光对壁面92进行照射。由此,能够对通常的器具难以照明的区域进行照明,因此能够对照明装置10所配置房间的大部分进行照明。

led元件例如是smd(surfacemountdevice)型。smd型的led元件指的是在树脂成型出的空腔之中安装led芯片(发光元件)、并在该空腔内封入有含荧光体树脂的封装型的led元件。led元件经由半导体开关等开关部(未图示)连接于电源部,该开关部的接通断开状态通过控制部(未图示)控制。由此,led元件被进行点亮以及熄灭的切换。另外,led元件也可以由控制部控制而进行调光调色。

光源60并不限定于这种构成,也可以使用在基板上直接安装有led芯片(chip)的cob(chiponboard)型的发光模块。另外,光源并不限定于led元件,例如也可以设为半导体激光器等半导体发光元件、或者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无机el等el元件等。

(棱镜的构成)

多个第一棱镜22在第一面14的高度方向以及横向(图2的纸面的正面和背面方向)上分散配置。利用多个第一棱镜22,从第一面14出射的光照射到高度方向比较较宽的范围内。如图3所示,第一棱镜22例如是以凹陷的方式形成于导光板12的内部的剖面圆形的圆锥面的凹陷部。多个第一棱镜22的形状以及大小大致相同。第一棱镜22的整个面是镜面(没有凹陷部及突出部的光滑的面)。例如,第一棱镜22的表面的面粗糙度(例如最大高度rz)与第一面14中的第一棱镜22以外的平坦部14a的面粗糙度大致相同。第一棱镜22也可以设为剖面椭圆形的椭圆锥面的凹陷部、四棱锥状的凹陷部等。在本例的构成中,第一棱镜组20相对于第一面14的面积比例在入射面13侧(图2的下侧)与出射端面16侧(图2的上侧)大致相同。此时,第一棱镜组20的面积是多个第一棱镜22的开口面积的合计。

从导光板12的内部如图3的实线箭头那样在第一棱镜22的入射面13侧的面上折射并透过、而未被第一棱镜22反射地出射的光作为上侧的漏光照射相对较上侧。从导光板12的内部如图3的单点划线箭头那样在第一棱镜22的入射面13侧(图3的上侧)的面折射并透过的光随后被第一棱镜22的出射端面16侧(图3的下侧)的表面反射,作为下侧的漏光照射相对较下侧。

另一方面,从导光板12的内部如图3的虚线箭头那样在第一面14的平坦部14a反射之后被第一棱镜22全反射的光(控制光)朝向第二面15(图2)侧。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也存在从导光板12的内部通过第一面14的平坦部14a而照射外侧的光。

返回图2,多个第二棱镜32在第二面15的高度方向以及横向(图2的纸面的正面和背面方向)上分散地配置。利用多个第二棱镜32,从第二面15出射的光也与第一棱镜22同样地照射到相对较宽的范围内。如图4所示,第二棱镜32是以向例如导光板12的内部凹陷的方式形成的剖面圆形的圆锥面的凹陷部。多个第二棱镜32的形状以及大小大致相同。第二棱镜32的整个面是镜面。例如,第二棱镜32的表面的面粗糙度(例如最大高度rz)与第二面15中的第二棱镜32以外的平坦部15a的面粗糙度大致相同。

而且,多个第二棱镜32各自的下摆(日文:裾野)角度是θ35°以下,优选的是30°以下。由此,如后述那样,在利用从第一面14(图2、图3)出射的漏光时,能够抑制基于漏光所带来的明暗之差所引起的边界的产生。第二棱镜32也可以设为剖面椭圆形的椭圆锥面的凹陷部、四棱锥状的凹陷部等。在本例的构成中,第二棱镜组30相对于第二面15的面积比例在入射面13侧与出射端面16侧大致相同。此时,第二棱镜组30的面积是多个第二棱镜32的开口面积的合计。

从导光板12的内部如图4的虚线箭头那样在第二面15的平坦部15a反射之后被第二棱镜32全反射的光(控制光)朝向第一面14(图2、图3)侧。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也有从导光板12的内部通过第二面15的平坦部而照射外侧的光。另外,与图3的情况相同,也有在第二棱镜32的入射面13侧(图4的下侧)的面折射并透过、而未被第二棱镜32反射地出射而照射相对较上侧的光、在第二棱镜32的入射面13侧的面折射并透过之后在第二棱镜32的出射端面侧的面反射而照射相对较上侧的光。

而且,如图2所示,作为第二棱镜组30相对于第二面15的面积比例的覆盖率比作为第一棱镜组20相对于第一面14的面积比例的覆盖率小。

(导光板以及照明装置的效果)

根据上述的导光板12以及照明装置10,在利用从第一面14出射的漏光时,能够抑制基于漏光所带来的明暗之差所引起的边界的产生。另外,无需为了抑制该边界的产生而使配置于第一面14的第一棱镜22的整个面为具有使光扩散的凹陷部及突出部的扩散面。另外,作为第二棱镜组30相对于第二面15的面积比例的覆盖率比作为第一棱镜组20相对于第一面14的面积比例的覆盖率小。因此,能够高效地从第二面15出射被第一面14的平坦部14a反射的光,因此能够抑制朝向与漏光相反的一侧的光的发散。

图5是表示利用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的漏光照射到的壁面92的图。图5的左右方向两端部的黑底以外的部分是壁面92。在图5中,利用无色部示出了最亮的部分,利用沙点部示出了稍暗的部分。另外,在图5中,利用单点划线表示出明暗的边界不清楚。如图5所示,根据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基于壁面92上的明暗之差所引起的边界的产生。

图6是表示包含比较例的导光板12a的照明装置10a的图。导光板12a的壁面侧的第一面14与实施方式相同地包含具有多个第一棱镜22的第一棱镜组20。另一方面,导光板12的与壁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面15的整个面为未形成第二棱镜的平坦部。在比较例中,其他构成与图1~图4的实施方式相同。

图7是表示利用比较例的照明装置10a的漏光照射到的壁面92的图。图7的左右方向两端部的黑底以外的部分是壁面92。在图7中,利用无色部示出了最亮的部分,利用稀疏的(密度低的)沙点部示出了稍暗部分,利用细集的(密度高的)沙点部示出了相当暗的部分。在图7中,在左侧示出了壁面92的照度。如图7所示,根据比较例,基于壁面92上的明暗之差所引起的边界明显。特别是,亮的部分与下侧的相当暗的部分的明暗之差在作为下侧区域α与上侧区域β的边界的规定的高度位置h明显出现。接下来对其原因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包含比较例的导光板12a的照明装置10a的配光曲线的图。在图8中,左侧是漏光所出射的壁面侧的第一面14侧,右侧是与壁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面15侧,下侧是地面侧。图8的右侧示出了从第二面15出射的控制光。如图8所示,在使水平方向为180°、使铅垂方向上方为90°的情况下,漏光利用第一棱镜22照射到高度方向上相对较宽的范围内。在图8中,135°与180°之间被分为较低侧的角度范围α1及较高侧的角度范围β1。角度范围α1、β1分别对应于图7的下侧区域α及上侧区域β。

图9是表示在包含比较例的导光板12a的照明装置10a中,图8的漏光的配光曲线中的、135°~180°的范围的光度特性的图。如图9所示,漏光的光度在作为135°与180°之间的规定角度的角度范围α1以及角度范围β1的边界部急剧变化,随着朝向角度变低的一侧、即上侧,光度急剧上升。认为由此如图7所示那样明显出现壁面92上的明暗之差。进一步分析其原因。

图10是表示比较例中的基于漏光的壁面92上的亮度与高度位置的关系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比较例之中、漏光中的在第一面14的第一棱镜22折射透过之后在第一棱镜22的表面反射的下侧的漏光引起的、壁面92上的亮度与高度位置的关系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在壁面92的下侧区域α中,亮度与高度无关而几乎不变化。另一方面,在壁面92的上侧区域β中,越高则亮度越高,在下侧区域α与上侧区域β的边界,亮度急剧变化。其第一原因是,在比较例中,第一面14侧的相对较上侧的空间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实线箭头所示的光同样,被在第一棱镜22的入射面13侧的面折射并透过、而不被第一棱镜22反射地出射的上侧的漏光照射。该上侧的漏光照射壁面92的上侧区域β,并且越变高则亮度越容易升高。另外,第二原因是,第一面14侧的相对较下侧的空间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单点划线箭头所示的光同样,被在第一棱镜22的入射面13侧的面折射并透过之后被第一棱镜22的出射端面16侧的表面反射的下侧的漏光照射。该下侧的漏光照射壁面92的下侧区域α。如图11所示,可知该下侧的漏光在下侧区域α的与上侧区域β的边界附近亮度急剧降低。由此,认为在比较例中,如图10所示那样在规定高度位置亮度急剧变化,由此如图7所示,在壁面92的规定高度位置h明显出现明暗之差。

根据图1~图4的实施方式,在导光板12的第二面15配置多个第二棱镜32,并且各第二棱镜32的下摆角度是35°以下。由此,如图4所示那样,被第二棱镜32反射的光从第一面14出射,容易较多地照射到比较例中明显地出现明暗之差的边界所对应的规定高度位置附近。因此,能够抑制基于漏光所带来的明暗之差所引起的边界的产生。

使用图12、图13,说明为了确认在实施方式中限制了第二棱镜32的下摆角度θ所带来的效果而进行的计算的结果。图12是表示用于确认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计算所使用的照明装置10的图。在本计算中,使用了作为5种导光板的第一~第五导光板。以下,将第一~第四导光板记载为第一~第四导光板12。在5种导光板中的第一~第四导光板12中,与图1~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第一面14以及第二面15分别包含第一棱镜组20以及第二棱镜组30。另外,使构成第一棱镜组20的第一棱镜22为开口端的直径250μm的圆锥面的凹陷部。另外,在第一~第四导光板12中,将第一棱镜22的下摆角度固定在50°。

另一方面,在第一~第四导光板12中,构成第二棱镜组30的第二棱镜32也与第一棱镜22相同,设为开口端的直径250μm的圆锥面的凹陷部,但第二棱镜32的下摆角度以50°、40°、30°、25°变化。另外,使作为第一棱镜组20相对于第一面14的面积比例的覆盖率为40%,使作为第二棱镜组30相对于第二面15的面积比例的覆盖率为比第一棱镜组20的情况小的10%。

在5种导光板中的、第五导光板中,与图6所示的比较例的导光板12a相同,设为第一面14包含第一棱镜组20,但第二面15不包含第二棱镜组的构成。另外,使构成第一棱镜组20的第一棱镜22为开口端的直径250μm的圆锥面的凹陷部。另外,在第五导光板中,使第一棱镜22的下摆角度为50°。

而且,在分别组装有5种导光板的5种照明装置10的各个中,如图1那样以将第一面14朝向壁面92配置的状态利用从第一面14出射的漏光照射壁面92,并求出了其亮度与高度位置的关系。此时,从导光板12至壁面92的距离d(图1)设为600mm。

图13是表示上述计算的结果的图,并且是表示第二面15上的第二棱镜32的下摆角度的变化、和壁面92上的亮度以及高度位置的关系的图。在图13中,分别示为25°、30°、40°、50°的曲线示出了分别使用了第一~第四导光板12的照明装置10中的第二棱镜32的下摆角度θ。另外,表示为“无棱镜”的曲线示出了使用第五导光板的照明装置。

根据图13的计算结果可知,在第二面15不包含第二棱镜组的第五导光板的情况下,在图13的p所示的位置,壁面92的亮度急剧变化,明暗的边界明显出现。另一方面,在第二面15包含第二棱镜组30的第一~第四导光板12的情况下相比于使用了第五导光板的情况,壁面92的亮度整体变高。此时,在使第二棱镜32的下摆角度θ为25°、30°的第一以及第二导光板12中,没有亮度急剧变化的位置。另一方面,在使第二棱镜32的下摆角度θ为40°、50°的第三以及第四导光板12中,可知在图13的q1、q2分别示出的位置,产生亮度的谷部。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特别是在使第二棱镜32的下摆角度θ为30°以下的情况下,确认到能够抑制基于漏光所带来的明暗之差所引起的边界的产生。

[实施方式的另一例]

图14是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导光板12b中的与图4对应的图。图15是表示图14中的被第二面15反射的光的图。在本例的导光板12中,在第二面15的构成第二棱镜组30a的多个第二棱镜32a的各个中,入射面13(参照图2)侧(图14、图15的下侧)的面是使光扩散的扩散面34。扩散面34是包含多个凹陷部及突出部的面。例如,也可以在扩散面34以散点状形成有多个凹陷部,另外,还可以以剖面成为波形的方式排列形成有多个凹陷部。例如,也可以使扩散面34的面粗糙度(例如最大高度rz)比第二面15的平坦部15a的面粗糙度大。另一方面,在各第二棱镜32a中,出射端面16(参照图2)侧(图14、图15的上侧)的面是没有凹陷部及突出部的光滑的镜面36。

根据本例的构成,从导光板12b的内部如图15的虚线箭头那样在第二面15的平坦部15a反射之后被第二棱镜32a全反射的光相对于第二面15的平坦部15a以较多的不同的倾斜角度,朝向第一面14(图2、图3)侧(图15的左侧)。由此,根据本例,通过图15与图4的比较可知,能够将第二面15上的反射光较多地散射。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基于从第一面14出射的漏光的明暗所引起的边界的产生。在本例中,其他构成以及作用与1~图4的构成相同。

另外,在图14、图15的构成中,也可以在各第二棱镜32a中包含出射端面16(图2)侧(图14、图15的上侧)的面在内地使整体为扩散面。另外,在图14、图15的构成中,也可以仅在构成第二棱镜组30a的一部分第二棱镜32a中,至少使入射面13侧的面为扩散面34。

图16是表示包含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导光板12c的照明装置10b的图。在本例的导光板12c中,第一棱镜组20相对于第一面14的面积比例相比于远离入射面13的一侧即出射端面16侧(图16的上侧),在靠近入射面13的一侧(图16的下侧)变小。在导光板12的内部,在入射面13侧(图16的下侧),相比于出射端面16侧(图16的上侧),光的量更多,但能够使第一面14上的第一棱镜22的能够反射光的部分相比于入射面13侧在出射端面16侧更多。由此,能够使从第一面14侧观察时的第一面14的亮度分布接近均匀,因此能够提高导光板12的外观。

而且,在本例中,第二棱镜组30相对于第二面15的面积比例相比于出射端面16侧,在靠近入射面13的一侧变大。由此,在第一面14上如上述那样第一棱镜组20的面积比例相比于出射端面16侧在入射面13侧小的情况下,能够使在第二面15的入射面13侧反射的光的很多部分通过第一面14的第一棱镜22以外的平坦部14a而从第一面14出射。因此,能够高效地使来自第一面14的出射光照射到图6所示的比较例那样在第二面15没有第二棱镜的结构中产生的漏光的明暗的边界所对应的位置的附近。因而,能够更高效地抑制上述的明暗的边界的产生。在本例中,其他构成以及作用与图1~图4的构成相同。

另外,在本例的构成中,也能够将各第二棱镜32如图14、图15那样构成。另外,在本例的构成中,也可以设为使第二棱镜组30相对于第二面15的面积比例与图1~图4的构成同样地在入射面13侧与出射端面16侧大致相同的构成。在该构成的情况下,也与图16的构成同样,能够使从第一面14侧观察时的第一面14的亮度分布接近均匀。

[参考例]

图17是表示包含参考例的导光板12c的照明装置10c的图。图18的(a)是图17的e部放大图,图18的(b)是图18的(a)的f部放大图。在本例的导光板12c中,与图1~图4的构成不同,第二面15不包含第二棱镜组,而是整体为平坦面。另一方面,如图18所示,在第一面14中的构成第一棱镜组20的多个第一棱镜22a的各个中,远离入射面13的一侧(图18的(a)的上侧)的面是具有多个凹陷部与突出部而使光扩散的扩散面24。另一方面,在各第一棱镜22a中,接近入射面13的一侧(图18的(a)的下侧)的面是没有凹陷部与突出部的光滑的镜面26。例如,也可以在扩散面24以散点状形成有多个凹陷部,另外,还可以以剖面成为波形的方式排列形成有多个凹陷部。例如,也可以使扩散面24的面粗糙度(例如最大高度rz)比第一面14的平坦部14a的面粗糙度大。

根据本例的构成,从导光板12d的内部如图18的(a)的单点划线箭头那样透过第一棱镜22的入射面13侧的镜面26的光在第一棱镜22的出射端面16侧的扩散面24上向很多不同的方向扩散并反射。由此,能够抑制如图6所示的比较例那样在第二面15没有第二棱镜的结构中产生的漏光的明暗的边界的产生。在比较例中,如上述说明那样,基于在透过第一棱镜的入射面侧之后在第一棱镜的出射端面侧反射的光,容易产生漏光的明暗的边界,但在本例中能够避免该边界明显地出现。

而且,根据本例的构成,由于第一棱镜22a的入射面13侧是镜面26,因此能够从导光板12的内部如图18的(a)的虚线箭头那样利用镜面26高精度地反射。由此,通过第一棱镜22a的入射面13侧的下摆角度的变更,能够更高精度地控制成使从第二面15出射的光的方向变更。

另外,无需为了抑制上述的边界的产生而使配置于第一面14的第一棱镜22a的整个面为光扩散的扩散面,并且能够高效地从第二面15出射被第一面14的平坦部14a反射的光。由此,能够抑制朝向与漏光相反的一侧的光的发散。本例中其他构成以及作用与图1~图4的构成相同。

另外,在图17、图18的构成中,也可以仅在构成第一棱镜组20的一部分第一棱镜22a中,如图18那样使远离入射面13的一侧的面为扩散面24,使靠近入射面13的一侧的面为镜面26。

图19是参考例的另一例的导光板12e中的与图18的(b)对应的图。本例的导光板12e在第一面14中的构成第一棱镜组20的成第一棱镜22b中,在远离入射面13(图17)的一侧的扩散面24a上以剖面成为折线状的波形的方式排列形成有多个凹陷部。另外,扩散面24a的多个凹陷部为没有从模具取出成型品时以原样的状态无法脱模那样的形状即过渡切削(undercut)的形状。具体而言,在从与相对于第一面14的平坦部14a(图17)正交的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第一棱镜22b的扩散面24a的情况下,扩散面24a的凹陷部如图19箭头所示那样,为在从哪个方向观察的情况下都不会隐藏内表面的形状。在本例中,其他构成以及作用与图17、图18的构成相同。

图20是参考例的另一例的导光板12f中的与图18的(b)对应的图。本例的导光板12f在构成第一面14中的第一棱镜组20的第一棱镜22c中,在远离入射面13(图17)的一侧的扩散面24b上以剖面成为曲线状的波形的方式排列形成有多个凹陷部。另外,扩散面24b的多个凹陷部为无过渡切削的形状。在本例中,其他构成以及作用与图17、图18的构成、或者图19的构成相同。

另外,上述虽然说明了利用立设的导光板照射壁面的照明装置,但也能够使用配置于大致水平方向的导光板而构成,并在安装于顶棚附近的照明装置中使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参考例的导光板的某一个。在该情况下,在利用照明装置以漏光照射顶面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基于顶面上的明暗之差所引起的边界的产生。

技术特征:

1.一种照明用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具备:

入射面,光入射到该入射面;

第一面,是与所述入射面大致垂直的面,包含具有多个第一棱镜的第一棱镜组,漏光从该第一面出射;以及

第二面,是与所述入射面大致垂直的面,与所述第一面对置,包含具有多个第二棱镜的第二棱镜组,

作为所述第二棱镜组相对于所述第二面的面积比例的覆盖率小于作为所述第一棱镜组相对于所述第一面的面积比例的覆盖率,

构成所述第二棱镜组的所述多个第二棱镜各自的下摆角度为35°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用导光板,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所述第二棱镜组的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的至少一部分第二棱镜中,至少所述入射面侧的面是使光扩散的扩散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用导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棱镜组相对于所述第一面的面积比例在靠近所述入射面的一侧小于远离所述入射面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用导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棱镜组相对于所述第二面的面积比例在靠近所述入射面的一侧大于远离所述入射面的一侧。

5.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用导光板;以及

光源,从所述照明用导光板的所述入射面向所述照明用导光板的内部照射光。

技术总结

提供一种照明用导光板以及照明装置。导光板(12)包含:供光入射的入射面(13);第一面(14),是与入射面(13)大致垂直的面,包含具有多个第一棱镜(22)的第一棱镜组(20),供漏光出射;以及第二面(15),是与入射面(13)大致垂直的面,与第一面(14)对置,包含具有多个第二棱镜(32)的第二棱镜组(30)。作为第二棱镜组(30)相对于第二面(15)的面积比例的覆盖率比作为第一棱镜组(20)相对于第一面(14)的面积比例的覆盖率小。构成第二棱镜组(30)的多个第二棱镜(32)各自的下摆角度为35°以下。

技术研发人员:关井广行;阿南真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05.20

技术公布日:.01.21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