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昌都战役介绍 昌都战役的背景

昌都战役介绍 昌都战役的背景

时间:2018-05-31 00:38:18

相关推荐

昌都战役介绍 昌都战役的背景

昌都战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谈判破裂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昌都进行的战役。 此次战役在昌都城关镇消灭了藏军主力,降低了西藏地方政府的士气,从而迫使西藏地方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西藏的主权。

昌都战役的纪录片资料

昌都战役的背景

在与西藏当局和平谈判毫无进展时,为了排除阻力,以战求和,尽早尽快的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维护祖国统一,解放西藏人民,人民解放军被迫举行昌都战役。

昌都战役过程

1950年10月6日,昌都战役的序幕拉开后,实施外线远距离大迂回的北线右路部队(一五四团和青海骑兵支队等),在高原上纵横跨三个省区(西康、青海、西藏),14天走了约1500华里,穿过横断山脉,两渡金沙江和澜沧江及许多不知名的山河,在甲藏卡和类乌齐等地打了几仗;因连续行进,许多战马先亡,不少骑兵变成步兵,终于在军、师要求的时间内,赶在藏军西撤之前到达昌都以西称为“五路口”的恩达,艰苦地完成了大迂回包围的任务。然后从西往东堵击由昌都撤出的藏军,胜利地配合主攻部队,将昌都地区的藏军全部、干净、彻底地歼灭。

迂回部队渡江后,南北两线的几路攻击部队,分别在几个渡口陆续渡过金沙江,迂回部队和跟进的北线左路主攻部队渡江时未遇藏军抵抗,北线左路和南线攻击部队在德格岗托和巴安(现巴塘)西北之宋瓦卡美两个点渡江时遇阻强攻,虽我伤亡较大,但都很快渡江成功。渡江后,北线左路主攻部队在小乌拉等地遇到藏军较强的抵抗,藏军在我强大攻势下被歼灭或弃阵溃逃。

为了不给藏军喘息机会,各部队忍受着空气稀薄、饥寒、劳累等痛苦,日夜兼程,连续作战,连战皆捷。岗托方向的北线左路攻击部队在追击中,于同普之足雍将大股藏军歼灭。南线之五十三师一五七团,歼藏军近一个甲本(相当小连)。在人民解放军的政治攻势和政策感召下,藏军第九代本主官格桑旺堆于10月11日率部起义,宁静(现芒康)和平解放。云南之一二六团,消灭和驱逐“民兵”、僧兵和一部藏军,占领盐井等地区。一五七团和一二六团随后向西发展,并分别执行拦截藏军之任务。昌都藏军无力抵抗,弃城西撤,北线主攻部队一五六团随之进城(左路部队和一五五团相继跟进),并消灭没有撤走的藏军200余人,昌都从而解放。昌都总管阿沛·阿旺晋美率残部西撤至拉贡附近,当听说解放军已堵住去路后,折回昌都西的朱古寺,与解放军联系后,令藏军2700余人全部放下武器。1950年10月24日,战役全部结束。

从10月6日至24日,昌都战役历经19天,先后打了20多仗,共歼灭藏军5700余人,计有5个代本全部,3个代本大部。1个代本起义。共俘代本以上高级官员20余名,俘获在藏军中服务的英国人福特、柏尔及印度人2名。可以说,在昌都战役中,藏军主力已被消灭。

昌都战役影响

昌都战役不是为战而战,也不是只为消灭藏军和解放昌都而战,仍是为和谈而战,打下和平解放西藏的基础。昌都战役情况传播到西藏各地后,西藏上层统治集团一片混乱,发生分化,摄政达扎不体面地下台,达赖喇嘛提前亲政。达赖亲政后,即于1951年2月派出西藏地方的全权代表5人前往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谈判。其中,首席代表是阿沛·阿旺晋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