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一部文人写文人的文人小说

一部文人写文人的文人小说

时间:2023-10-25 03:23:01

相关推荐

一部文人写文人的文人小说

■韩 乐

刚完成一部书稿,头晕脑涨,次日正襟危坐,读著名作家韩石山的长篇小说新作《花笺》时,脑子还是木的。不料,一读开,就如同沐浴清流,神智大开。

从第一章开始,就能感觉到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小说。一章章读下去,没有震撼人心的事件发生,没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没有悬念迭起的故事情节,一个七十岁老文人的日常生活,单调,琐碎,平常,岂能引人入胜?但是,读起来却有滋有味,而且不时拍案叫绝。因为这是一部文人写文人的文人小说。所有的情节,全仗人物交往对话,一次次的精彩,全在作者不同凡响、新颖独到的卓见中。读此书,就不光是读小说,而且是一次文学、文艺、文化的洗濯。

书中的多个文化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无一例外,都是来京城的外地人,在京城繁乱复杂、光怪陆离的背景中,通过与方仲秀的交往,展现出不同风采。这些人,包括尖酸刻薄的方仲秀本人,热情干练的清华高才生张砚田,中学教师出身的细木作坊老板曹竖和风情万种的打工妹耳东小姐,虽身在京城,实际都站在京城的边缘,既被那里的喧嚣困惑,又被那里的繁华吸引。装饰高档的饭店,精彩纷呈的京剧和大街上过往的俊男靓女,文人之间的高谈阔论,都是一种表象。方仲秀试图找出内在的东西,通过不断的侃侃而谈和貌似惊人的宏论,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给人的却是乡巴佬看花花世界的感觉。

作者似乎在有意加深读者的这种印象,从微信“老方家群”中对麦收的议论、方仲秀对家族苦难的追述,以及方仲秀从吕梁山中走出的经历,甚至包括方仲秀对晋省文学界纠葛的回顾,好像都在显现自己的文化渊源,想通过方仲秀一生的坎坷来表现其不凡的人生。带给读者的,却是个体面对社会的渺小。他以帮助太太带孙子名义逃往京城,不过是开启了人生的另一个戏场,面对的是更多的无奈。尽管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时常口吐莲花,也掩盖不了他集刻薄与睿智于一体,风流洒脱与猥琐下流于一身的本质,这样的文人风度,在现实面前,显得既迂腐又可笑。这样的方仲秀,会让人不由得产生联想,钱钟书先生《围城》中的方鸿渐,到了老年是不是就是这个德行?

书名《花笺》,可视为一个隐喻,分开来理解,花是美丽的,充满诱惑,代表了对世俗世界的追求与艳羡,或者说一个年迈文人在花花世界中的迷茫。笺是文艺的、文化的,代表了文人情怀,是作者对自身学识的自命不凡。一张薄薄的花笺既高雅又香艳,写上方氏的连珠妙语和隽秀字迹,隐喻出整个作品的内容。书中那个精灵般的耳东小姐,从一开始飞舞在众文人之间,到最后对方仲秀一番引诱与挑逗之后,又翩翩飞去,似乎又在隐喻方仲秀人生的失落。这一点,从最后的情节交代也能看出来,一生追求高雅文化的曹竖癌症晚期,将苦心经营的细木作坊送给了耳东小姐。方仲秀呢?在耳东小姐的挑逗中,显示出老男人的无能与无奈。面对出版社方面派来的风韵犹存而又精明强悍的女性代表萧燕燕,不再追究东海出版社的稿酬,貌似豁达大度,实际也是无能为力。

主人公方仲秀与张砚田的对话中有一句:“花笺代表着古代文人心中最柔软的那一部分。文学,就是要探索到、触动到人心中最柔软的那一部分。”这本书中写的,其实就是自命不凡的方仲秀及曹竖、张砚田等人心中的柔软。而方仲秀的柔软,全都是在不屈不挠的高谈阔论和朋友、晚辈的喝彩追捧中表现出来的。

读罢《花笺》,最令人感叹的是,小说怎么可能这么写?情节怎么可能这么设置?仔细回味会发现,《花笺》中,有明清小说的影子,又融会了现代西方小说的写法,还有散文的从容优雅,随笔的洒脱随意,甚至还能找出学术文章的缜密。许多情节,就是靠人物睿智的见识连缀起来的。奇怪的是,读来却十分轻松。所以然者何,从书中方仲秀的文学宏论可以找见答案。

又想,这是一本什么样的小说?有老派文人气息,却完全是现代思维形式,驳杂的内容,讲究的文字,精辟的见识,都决定了这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小说,不是用来消遣的,读来又浑然一体,既有愉悦的文学享受,又有如饮甘露般的文化汲取,不经意间想与作者进行智慧较量,产生辩驳的想法。看似轻松的阅读,却需要不断玩味,才能体会作者深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