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郭进拴|播下牡丹吐芳香——读孙福庆老师诗词有感

郭进拴|播下牡丹吐芳香——读孙福庆老师诗词有感

时间:2020-04-27 04:07:27

相关推荐

郭进拴|播下牡丹吐芳香——读孙福庆老师诗词有感

中原文学有着悠久的传统和灿烂的历史,自中国新文学发端始,中原作家接续了中原一度近乎断裂的文脉,一步步重新崛起。当下,中原崛起看文化,中原文化看作家!中原作家群,注定将要影响并改变着这个时代!

——读孙福庆老师诗词有感

文/郭进拴

10月10日,我们当年在孙福庆老师提携支持下,一起由农民转为国家干部的原临汝县文化站专干周春有、侯复兴、史建政、冯武杰、程相斌、郭进拴一行六人,相约在中外闻名的牡丹城古都洛阳拜会了退休后定居在这里的原临汝县文化局文化股股长孙福庆老先生。

“杏梅傲冬,圃匠何畏风雪日,桃李妆春,园丁欣迎艳阳天”。“育人才苦口婆心似慈母,授知识千丝万缕如春蚕。”“以诗书为启后资学派递相承桃李争荣春风含笑,除忠厚无传家宝德辉群托庇桂兰竞茂爱日延厘。”……我们师生在分别30年后重逢相聚,说不完的心里话,道不尽的肺腑言,这里没有职位高低,不分富贵贫贱,只有纯朴的师生情,诚挚的师生爱。我们的恩师孙福庆老先生已80高龄了,我们从四面八方纷纷赶来为老师祝寿,用最美好的语言和最美妙的颂歌都难以表达大家对老师的爱戴与崇敬之情。当时的孙老师百感交集,真是:

八十老人忆往昔,沧桑岁月惹梦里。

苦辣酸甜坎坷路,东西南北风雨时。

马足车尘世间事,笔走墨飞学苑日。

抬头忽见桑榆晚,犹思跨马纵心驰。

面对此情此景,我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赋诗一首,以记当时我们师生相聚的盛况:

金秋聚会恩师旁,相见难认鬓发苍。

畅谈激起心潮波,真情如酒醇且香。

三十一载育桃李,莘莘学子赤心肠。

勃发青春年少志,夕阳红写新篇章。

物换星移,岁月如歌。万物换不来孙老师培养我们后辈的一份执著,星晨移不去孙老师热情育才的一份忠诚,岁月歌不尽孙老师献身文化教育事业的一片真情。三尺讲台见证了孙老师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三十余载呕心沥血,育就了满园桃李。我心目中的孙老师,的的确确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爱心、有血有肉的人,他爱父母、爱妻子、爱儿女,爱孙子,爱同事、爱学生、爱人民,爱事业,既像运筹帷幄的将军,又像冲锋陷阵的士兵,既像横刀立马的战将,又像激情澎湃的诗人,他有着农民一样的憨厚,母亲一样的慈祥,父亲一样的宽厚,又有着儒将风度和大丈夫的气慨。孙老师的一生,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苦难,他善良、坚强、决断、深明大义。当灾难接踵而至时,他毅然承担;那年四川地震,退休后的孙福庆老师在洛阳居住,离他退休前工作过的汝州师范学校较远,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孙老师就打电话给学校财务科要求从当月工资中扣除500元捐献给灾区。在遭受挫折时,他毅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他在善良、隐忍和包容之外,也有着男子汉的侠义与豪情。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他身上的道德力量是震撼人心的。在他身上鼓荡着浩然之气!

孙老师当年非常支持我搞文学创作,他退休后也拿起了笔,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这次洛阳之行,孙老师给我们每人赠送了一套图文并茂、印制精美的大型精装版图书《诗情画意唐诗三百首》,还有他近几年创作并发表的诗词作品集。我仔细拜读了孙老师的诗词作品,感到很惊讶,真没想到他能写得这么多、这么好!孙老师现为国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授予他“当代文学之星”荣誉称号。他多年从事临汝县文化教育界的领导和组织工作,退休后笔耕不辍,退而不休。近年曾获得国家级诗词大奖赛特等奖两次、金奖五次、三等奖两次。其中他写的《朱德总司令》《西湖赞》等50余首长诗在书刊发表并获大奖。

诗人,或纯净,或忧郁,或激昂。诗人的世界没有界限,没有色彩,有的只是沉淀下来的尘埃,一行行诗意。诗人是博爱的,这是生活与理想博弈的结果。不要蔑视诗人的文字,一行行都是力量,是尊严,是水墨画。纯净的诗人,可以流泪,可以疲倦,但离不开爱。忧郁的诗人,可以蜷缩,可以流浪,但离不开童话。激昂的诗人,可以呐喊,可以彷徨,但离不开独立。或现实,或浪漫,在自由的国度游弋,写尽时代的酸甜苦辣,个人的小心情。古人讲:“诗言志,歌咏言。”好的诗歌都是物、情、言的三者交织,即使是描景状物,恐怕也是托寄了诗人的情思。我觉得不论什么诗体也不论什么语境,基本的创作规律应该是相似的,客观的“物”,主观的“情”,和抒情状物的“辞”,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创作出文质俱佳的文字,这三者均不可少。其中“情”是物与辞的连缀,没有情,没有人情的参与,这一切都是凝滞和僵死的。

纵观孙福庆老师的诗词,无不表露出他对人生的参透,他的人生萍影在他的数百首诗词中都有呈现,有少不经事的宏图大志,有讲坛执鞭的忧喜,有夕阳唱晚的胸怀,有情感的细微纠葛,全都跃然纸上。写诗怕的就是拾人牙慧的“匠气”,怕的是脱离“物”的闭门造车。这些诗作所承载的是孙老师几十年来的心路历程,可以看出一个热心文化教育事业的文化人如何修养身心,如何在烦扰中寄情山水,如何把阅人无数的生活体悟浓缩于诗行。此中有真情,有襟抱,有志趣,有生活点滴,有时空流转,有人情浓郁,也有现实浇薄。因此说,作诗者并不一定取巧于格律,事实上是内心精神追求的一种外化。范传正评李白:“作诗,非事于文律,取其吟以自适;饮酒,非嗜其酣乐,取其昏以自护;好神仙,非慕其轻举,将不可求之事求之,欲耗壮心,遣余年也。”孙老师虽然比不上李白,但他的诗作之风却与以上评述相似,可喜可贺。诗人写诗是为自己的心灵负责的,“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以一作不真”(《艺概》)。评价诗词作品,应当首先看作品中的真情实感;评价诗人成就,应当首先看质量,哪怕他只有一首诗。诗是人类的高层精神需求,没有人欣赏,可以揽镜自怜。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就含有这个意思。《国朝词综》记述一位和尚:“得意高歌,夜静声偏朗,无人赏,自家鼓掌,唱彻千山响。”诗词写作就像在歌厅唱歌,写作的过程也是自娱自乐的过程。清查培继《词学全书·序》说:“填词之家,染毫抒翰,争一字之奇,竟一韵之巧,几于江皋拾翠,洛浦探珠亦。”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享受了快乐,丰富了生活。生活孕育着美丽,需要诗词去发现;生活碰撞出火花,需要诗词去点燃;生活难得宁静,需要诗词去澄怀。诗词是诗人的另一个世界,诗词是诗人的一方净土和精神空间。如果说画家的作品是画家自己的意识展现,那么诗人的作品就是诗人自己心灵的写照。

不同时代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唐诗“气体醇厚,兴象超远”,宋诗“刻划扶剔,细密入里”。去除时代因素,诗人个人的人生经历对于诗风影响很大,“凡作诗者,各有身份,亦各有心胸”(袁枚《随园诗话》)。我很佩服历史学家黄仁宇的勇敢和深邃。他的自传《黄河青山》一书,主要记载了他一生中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失败之后,接着还是失败。他61岁时失业,女儿才16岁,全家吃“低保”,如此困窘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的《万历十五年》一书出版。一个正直向上,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总是失败,其实是社会的失败。然而,总是坎坷,总是崎岖,诗风难免沉郁。所谓沉郁,就是感情的浑沉郁积,“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沉郁是一种风格,也是一种真实存在。

收入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天籁之音·中华诗词好作品精选(第二卷)》这部诗词集中的作品有孙福庆老师近年创作的七绝、五言、七侓、词等20余首。看得出孙老师对古体诗词是很有研究的。古体诗的形式很精致,语言精练含蓄,用词非常形象,追求的是意与境的和谐统一,又具有开放性,例如李白的那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完后一幅画跃入眼帘,一个身在他乡异地的人,佳节望月思乡之情。人们喜欢李白的诗词,不仅仅是因为他才情洋溢,读他的古体诗是一种享受,而这种享受只能是精神层面上的,是与灵魂相关联的。

有很多写现代诗的人,对古体诗不屑一顾,认为过于讲究平仄和韵律的古体诗已不适合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创造环境,说现代诗可以不受限制地表达情感、抒发内心的世界,比起古体诗来,现代诗不必以古诗古板的标准来左右个体的写作,它更适合当代人的语言习惯,思维套路与情感宣泄。喜欢古体诗的人则认为现代诗大多没有音韵美、视觉美、节奏美。现代诗形式过于散漫,看起来很不规矩也不规范,读起来也没有朗朗上口的音乐美感,极其散文化,随意性,诗句不严谨,而且,趋于私人化写作倾向,抒发的都是个体的隐秘性的小情感,并认为,中国的诗歌还是应该回归古体诗上来。“古诗往往是用一首诗来塑造一种意象,而现代诗往往是在一首诗中写多种意象。这确实使现代诗的表现内容丰富了,但也使得它的表达力度和意象的丰满程度远远不及古体诗。现代诗对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丢失也使得它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了那种清新明丽,让人心旷神怡的阅读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说,古诗是对人的精神世界和自然世界的完美阅读,而现代诗则更多了对语言的玩味和取舍。真正写到情不自禁的时候,现代诗一不小心就可能变成一场文字游戏。这也正是当今诗界和所有真正的诗人所要竭力避免的。

从本质上讲,古体诗和现代诗并无区别,区别只是表现的形式。我们不能不承认古体诗在形式上比现代诗歌要规矩得多,可以说是形式与内容达到了相汇相融的境界;而现代诗还处在发展的阶段,基本上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但我们又不能不承认,中国现代诗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在借鉴和传承中国古诗词的过程中,也相继产生和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现代诗歌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卞之琳的《断章》、穆旦的《发现》、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食指的《诗人的桂冠》、余光中的《乡愁》、舒婷的《致橡树》、北岛的《回答》、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寒烟的《遗产》等等,尤其是汶川大地震出现的大量优秀的现代诗歌作品,可以说,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是值得载入史册的。

无论是古体诗、新古体诗还是现代诗,重要的是诗作者要能从内心世界里抒真情,不能虚情假意,玩弄意象,更不能靠营造光怪陆离的玄虚意境来“独树一帜”。也就是说,不论写古体诗、新古体诗还是现代诗,其诗歌文本体现的东西应该与时代精神相契合,同时,要能让读者在其诗的情境中赋予诗中意象以不同的涵义。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吟得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三年得一句,一吟双泪流”,“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们为一个字反复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到”,是“过”,还是“绿”,“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寄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历史上的苦吟诗人比比皆是,当然我们也可以指责其中一些人脱离生活,只是在文字上下工夫,但是,这些诗人们的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是有口皆碑的。这正是:

佳句久传人喜读,

作诗之苦何其殊。

吟安一字半宵苦,

形同痴呆近愚鲁。

月出月落月而复,

毛发早比笔先秃。

贾岛推敲撞马颅,

王勃搜肠蒙被褥。

饭颗山上瘦杜甫,

名垂诗圣称鼻祖。

李白笔下腾飞瀑,

曾因感于磨棒母。

岳飞愤书满江红,

岳母刺字美名留。

君不见,

艳阳东海苦水出,

豆腐成于苦汁卤。

宝剑锋从磨砺出,

作诗言志安惧苦?!

孙老师的作品,以吟颂、揽胜、抒怀、人生为基本框架。他的《九马画山(漓江)》、《嵩山启母石颂》《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以诗的形式记录了诗人采风、游历祖国山川河流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对祖国秀美山河的游子情怀。屐痕处处,诗意盎然。《保卫南海和平》《彭德怀元帅》《周恩来总理》《g20杭州峰会世人盼》则深情地讴歌了他对祖国、对人民,对人生、对亲人的无比热爱、眷恋的赤子情愫。语出心扉,诗浓情厚。他的诗,是诗人肆意泼墨、纵情挥洒情感的雅韵心声。通览他的诗词,我深深为孙老师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和热爱人民的赤子情怀所感染。诗人文笔朴实,感情真挚,一如他的为人,积极、热情、平和、清正,于朴实中熔铸高远的诗意,于平和中抒发挚热的情怀。

先贤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年来,孙福庆老师在退休后,去过不少地方,游览祖国风光,山水名胜古迹,更加丰富了他的诗词创作,他写出了不少诗词名篇。例如《九马画山(漓江)》,诗人对漓江感情深厚,确实发自肺腑。诗人画意写真情,也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诗人对自己长辈,亲朋亡友,也深深怀念,牢记心上。从这些诗句里,可以看出,孙老师对其前辈,感情深厚,永生不忘。此乃中华男儿忠贞孝道之美德。诗人对亡友也忠于情意,久久不能忘。诗词悲切感人,情谊真挚。

孙老师身居牡丹城,自然就写了大量歌咏牡丹的诗词。例如“牡丹花开如金霞,洛阳披上彩色纱。牡丹仙女迎风舞,霓裳舞曲尽芳华。”诗里有情、有景,有今昔变化对比和赞赏,实乃好诗。《传承盛唐文明》确实让人婉如身临其境,乐而忘返也。全诗概括了几千年的历史,有景、有情、有忆、有思,神笔点到更是奇妙。

读了孙福庆老师关于人生处世,交友共事,淡泊名利等方面的诗作,深有感触,默默称赞。他不求功名富贵,不慕高官达贤,但愿陋室常居,布衣常穿,生活不与富人攀。荤也餐,素也餐,诗好,词美,寓意深刻。他为人正直,不谋私利,品德高尚,难能可贵。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某些人把前途,看成了“钱”途,孙老师与那些“唯利是图”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诗很注意韵脚,读起来合辙压韵,且朗朗上口,意境高远。涓涓细流终汇成海,辛勤耕耘总能丰收。孙老师几十年的诗词创作生涯,写出了今日美好的生活图景,也成就了他多年的心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培养的文学新秀更是硕果满枝,播下牡丹喷芳香。他的诗也同样取得了丰收。

读着孙福庆老师那一首首或雄浑有力、神采飞扬,或典雅秀美、潇洒飘逸的诗词艺术精品,“大气蕴骨法,典雅藏秀色”的诗句跃然心头。

衷心祝愿我的恩师孙福庆先生的诗词艺术更上一层楼,再攀新高峰!

【作者简介】郭进拴,原名郭进娃。河南汝州人。199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80年参加工作,曾任河南省平顶山市文联创作研究室主任,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网络作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著有长篇小说《美女山,美人河》《村魂》《天地人心》《闪光的足迹》,长篇纪实文学《从市长到死囚》《大潮风流》《为了中国的钛城》、十二集戏曲电视剧《无品乡官》(与屈江北合作)等共2000多万字。其中长篇报告文学《湛河大决战》获全国建党80周年全国评奖一等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