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营造//王晓明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营造//王晓明

时间:2022-07-17 03:53:45

相关推荐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营造//王晓明

中国古典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谓唐诗、宋词、元曲最为人们所熟知不过,可谓妇孺皆知,人人都会背上几句。

那么,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历经千年,经久不衰,代代传承的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就要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当然,除了文化教育的因素以外,我们以唐诗来讲,作为文学创作表达的一种形式,唐诗不可否认有着其独特的文学和艺术魅力。在某些方面上来说,唐诗的文学高度是超越散文和小说的,它的语言凝练、概括、精粹,是最高雅的文学表达形式之一。唐诗是文学智慧和人生哲学的结晶,是中国古人理想和现实追求的一种情感寄托,其独特魅力有时难以言喻,所以,我们经常讲:唐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人们常说,古典诗词很不好写,其难度要高于现代诗歌、散文、小说等,我认为确实如此。古典诗词创作难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就是古典诗词平仄格律的问题。这是诗词创作的门槛,而且是必须要百分之百掌握的技法,尤其是以绝句和律诗为代表的格律诗词,对于这方面的要求就非常之严格,其中这里面还包含合掌、孤平、拗救、对仗等一系列写作技法,门槛不可谓不高,这就阻挡了一部分爱好者进入古典诗词创作的队伍,尤其是对平水韵或者中华新韵不熟悉、不了解的中老年朋友,往往在一番恶补后,还是不得要领,但是不管你是用旧韵,还是用新韵,这都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其次,就是古典诗词的用词问题。这个问题,完全不可忽视。我们看现代古典诗词作者所创作的作品,经常有不伦不类的感觉,明明格律方面没有问题,为何读起来一点没有古典诗词的美感?这其中,主要是部分诗词创作者用词不行。通俗的来说,就是用词太俗,太现代化,没有古韵。这就直接导致了,我们写出来的诗词作品虽解决了格律问题,但是离诗词的感觉差之千里。所谓“老干体”,就是如此,比方说你要写一首七绝,拼凑齐了二十八个字,但是读起来味同嚼蜡,如饮白开水一般,这就是用词不行,根本原因是读诗太少,蒙头就写,不注重背诵,没有培养出语感,对于大部分的诗词创作者,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在这里不展开讨论,重点说下一个问题,就是古典诗词的意境的问题。这个我们重点探讨下。

古典诗词在解决了格律和用词之后,最后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它的意境问题。什么是意境?这个问题很大,我们点到为止。我认为,假设把古典诗词创作比喻成一个人体,那么格律就是它的骨骼,用词就是血和肉,而意境就是一个人的心脏与大脑,只有具备心脏和大脑,才是一个活着的人,一个完整的人,因此,意境对于古典诗词创作的意义不可谓不大,所以,我们常把意境看作古典诗词的灵魂所在。

那么,如何能够写出有意境的诗词?这个问题,是个宽泛的文学命题,需要长时间的解决。但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是基本的共识:第一,意境的营造是学不来的。我说的这个学不来,不是说模仿不来,而是没有一套系统的教程去学习。古典诗词的创作,在现代社会,也流行拿来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潮流。拿来主义通常表现在用词上,这一点并没有太大问题,毕竟天下文章一大抄嘛,但是,意境如果也提倡拿来主义,这个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如果创作者没有真情实感,只是信手捏来,很容易写得泛泛无奇,扭捏造作,写出的诗词往往很虚浮,读起来显得不自然,就作者本身来说,也达不到直抒胸臆的效果。所以,诗词意境的营造,还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第二,意境的营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好的意境的产生,来源于作者个人的心路历程。如果要举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只要对诗词稍有研究的朋友,都很容易产生联想,受制于篇幅所限,不详加讨论。第三,意境的产生依托于意象的营造,这是一个需要画圈的重点。

在详解之前,我们先来看一首诗,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再看一首,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都是我们熟悉的诗词作品,读起来非常的美,非常的有意境,可以说让人浮想联翩,心旷神怡,诗词所营造的画面感极强,我们读诗,仿佛一幅中国水墨画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缓缓展开,娓娓道来,这就是意境的独到之处。

当然了,这一诗一词,具体的谈,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有相似之处,但是也有区别,这就是说,意境是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模板的,意境看起来大同,实则小异,这也是古典诗词吸引我们的魅力所在。第一首《枫桥夜泊》表现的是一种冷清、凄美、寂寥的感觉。第二首《天净沙·秋思》表现的是一种离别、感伤、落寞的感觉。这两首作品都呈现出一种消极的心态,但却消极的不同,读起来有一种文学美感,沁人心脾,甚至感同身受,容易唤起人们内心最深处的共鸣,正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赠相识。”虽然这两首作品诞生的年代分别是在唐代和元代,有近五百年的时间差距,但在意境的把握上都十分的成功和出彩,以至于千年后,我们再读这些作品,仍旧会深深地感受到它的文学和艺术魅力所在。

前面提到了,意境的产生依托于意象的营造,那么意象是什么?意象简单说,就是一个“物”,但是,这个“物”又不是一个普通的“物”,而是赋予了作者情感的“物”,这就是意象。就这两首作品来说,它们的意象都很有特点。

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姑苏城、寒山寺、钟声、客船,这首作品意象运用之多,绝对是它的长处,在大的环境中,这些“物”都被作者赋予了感情所采,它们统统被作者给与了生命力,把它们组合起来,一幅凄美的画面即刻呈现,多么伤感,多么哀愁啊!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意象的运用,也达到了一种文学艺术的极致,每一个“物”,在这首作品里都变得不再简单,它们都带有各自的感情和思绪,组合到一起,所产生的意境,用心感受,真可谓妙不可言,这就是作者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的表现,值得我们长期学习和揣摩。

总结起来说,如果能把意象运用自如,那么塑造意境的问题,基本上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营造意象,关键在于你要学会把一个“物”给它一种独特的定位和感情,有时候,你就是“物”,“物”就是你,最高的境界就是“人物合一”。你所有的思绪和情感都让这些“物”为你诉说,为你表达,它们听命于你,统一在你所营造的大环境中,和谐统一,没有一个是越界和出格的,这就是古典诗词意境营造的至高境界。

现代文学术语,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托物言志”,这个表述我认为只能说相对准确,对于作者,它们是要表达感情,诉说心情,但这种目的性有时候并不强烈,甚至要刻意避免,为的就是不去破坏诗词的意境,这就是我们伟大诗人们对于文学的深刻认识和见解。就像张继的《枫桥夜泊》,我们能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感情色彩,但是你说这种感情色彩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的流露,这个就不好说了。所以说,作者是托物了,但是作者有想刻意言志吗?似有,似没有,历史长河滚滚东流,这点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无论怎样,我们感谢这些伟大的诗人词人们,正是他们精心的创作,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可贵的精神食粮,滋养和丰富了我们的内心世界,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这就更加难能可贵。古典诗词的文学价值,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的对待和思考。

作者简介

王晓明:男,汉族,1988年出生。祖籍山东烟台。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烟台市诗词学会会员、烟台市楹联家协会会员、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烟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芝罘区作家协会会员、芝罘区诗歌学会会员、芝罘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擅长古典诗词、现代诗歌写作。

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园地。

这是一个守护文艺良心的园地。

这是一个接地气的园地。

田园已经开辟,且得天时地利人和之灵气。我们期盼《烟台文艺评论》能得到各艺术领域贤达们的悉心呵护和真诚关爱,能够得到专家学者们的积极参与与热情支持。

——兰翠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烟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主编:迟志邦

副主编:王惠正

执行主编:王晓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