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论中国古典诗词中兰花的意象及其生成

论中国古典诗词中兰花的意象及其生成

时间:2024-01-06 20:08:47

相关推荐

论中国古典诗词中兰花的意象及其生成

在“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影响下“,中国艺术思想总是强调人与自然,生命的欲望与实现社会的伦理道德要求两者统一。外在自然物的美根源于它同人的生命发展有密切关系,它的运动节奏、韵律同人的内在的伦理道德情感要求之间存在着某种吻合、一致、同一”。

因此,以物喻人,托物明志言情成为中国古代诗人的艺术表现形式。花卉丰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梅标清骨,兰挺幽芳。茶呈雅韵,李谢浓妆。杏姣疏丽,菊傲严霜。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玉树亭亭阶砌,金莲冉冉池塘。芍药芳姿少比,石榴丽质无双。丹桂飘香月窟,芙蓉冷艳寒江”(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

在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中,不同的花卉逐渐演变成具有不同内涵的多义的文化符号,它绽放于人类精神世界最隐秘之处,闪烁着哲理思辨的光芒,散发着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中国兰花就是这样的,它幽香飘逸,高雅素洁,婀娜多姿,具有高贵的品质,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本文从文学的角度就古典诗词中兰花的意象及其生成进行分析。

一、兰花意象的多元内涵

(一) 吉祥、爱情的象征

最早在诗歌中写到兰花的是《诗经》,共有三首,其中以《郑风·溱洧》最为重要。诗中吟道,“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兰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此诗以轻松愉悦的笔调,描写了郑国每年仲春二月青年男子与妙龄少女相约去溱、洧两河边游玩的情景,他们秉执兰花,互赠芍药。《左传》有“燕梦兰”的记载。郑文公小妾燕梦见家祖将一枝兰花送给她,说这是她的儿子。

后来燕果然生下一子,取名为兰。兰公子经历九死一生之后,终于成为郑国国君,即郑穆公。“梦兰”象征瑞兆,兰为祥瑞之花。青年男女秉兰春游,兰花,既表示吉祥,又可作为爱情的信物。

(二) 兰喻君子,君子效兰

最早把兰花比喻为君子的是孔子。《乐府诗集》载:孔子历聘诸侯,莫能任。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辞于兰,作《猗兰操》。

诗中,孔子没有直接歌颂兰花的美德,只是伤感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但从孔子所发出的经典叹喟“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可以读出他面对人生逆境并不意志消沉,而是决心效兰自芳,因为兰虽与众草为伍,但仍独茂不衰,于森林幽谷之中散发出“王者香”。

这样,兰花以其内在的品质被比喻为有才有德的贤者。此后,孔子在《孔子家语》中又说“: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把兰花与君子类比,同时君子也要效仿兰花。孔子还说“气若兰兮长不改,志若兰兮终不移”,即君子要以兰花为修身立德的榜样。

自孔子之后,历代文人都视兰花为正人君子,并对其品格作出高度评价。宋代王学贵在《王氏兰谱》中议论道“: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惟兰独并有之。兰,君子也。”元代吴海在《友兰轩记》中评价说“:兰有三善:国香一也,幽居二也,不以无人而不芳三也。夫国香则美至矣,幽居则薪于人薄矣,不以无人而不芳则固守而存益深矣。三者君子之德具矣。”

而诗人们则常常通过把兰花比喻为君子来表现自己品质高洁、不媚流俗、淡泊自足、独立不迁,或抒发身处逆境、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感慨。比如:“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开处何妨依藓砌,折来未肯恋金瓶。孤高可挹供诗卷,素淡堪移入卧屏。莫笑门无佳子弟,数枝濯濯映阶庭。”(宋·刘克庄《兰》)采用拟人手法描写兰花不浮躁喧嚣,具有孤傲高洁的品质,以此比拟兰花为孤傲高洁之士。

又如“: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唐·李白《孤兰》)以孤兰的处境、遭遇来隐喻自己身处逆境、怀才不遇。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君子人格的核心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爱人”既体现在“立人”“、达人”上,也表现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之道还包括“君子与小人”、“义与利”、“和与同”三个方面。

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对待人生顺境和逆境,君子应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由此可见,君子首先是一个内心具备仁爱之心的善良之人,他的价值取向不是利己而是利他。他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尊重道德法制,走的始终是一条适宜的正路,他坚持不同观点下,对他人的宽容和融入,他能在显达之时以天下为己任,在困窘之时不放弃个人修养。兰花,卓尔独立,坚韧不拔,身怀异香,却甘于寂寞,这正是君子可贵品德的体现。

(三) 爱国者的化身

兰花在爱国诗人屈原那里,已成为爱国志士的象征。宋代张炎在《国香·赋兰》中吟道“:空谷幽人,曳冰簪雾带,古意生春。结根倦随萧艾,独抱孤贞。自分生涯淡薄,隐蓬蒿、甘老山林。风烟伴憔悴,冷落吴宫,草暗花深。霁痕消冻雪,向崖阴饮露,应是知心。所思何处,愁满楚水湘云,肯信遗芳千古,尚依依、泽畔行吟。香痕已成梦,短操谁弹,月冷瑶琴。”

上片以兰花喻有志文人,通过空谷中兰花的不幸遭遇,表现南宋晚期有志文人的艰难处境;下片写兰花所思念的知音是流芳千古的楚国大夫屈原,他虽被放逐,行吟泽畔,但念念不忘爱国,将古人古事引入兰花的思念中,将兰花化为爱国者的形象。

屈原是古代写兰最多的诗人之一。他一生竭忠尽智,报效国家,但晚年却遭昏君流放。在怨愤中,他以兰为侣,以蕙为伴,写下了大量的咏兰诗句,以兰咏志,以兰寄情。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时缤纷以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他将兰作为佩物,表示自己洁身自好的情操,又担心兰在秋风寒露中枯萎而从俗,变节而不芳。又如:“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原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他以兰蕙喻贤才,表达了为楚国培育贤才的良苦用心,又为所培育的人才变质、背叛感到痛心和悲愤。

(四) 以兰喻美人

以花草喻美人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传统,兰花自然也不例外。苏轼在《题杨次公春兰》中吟道“: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把春兰直接比喻为美人,而蓬艾再深也掩埋不了它,因为它有芳香,借清风而远播,从而显示了自己高洁的品质。

二、兰花意象生成的原因

(一) 自然美

中国古典诗词中吟咏的兰花是国兰。国兰是中国兰的简称,是指兰科植物中的兰属植物的部分地生兰,如春兰、惠兰、秋兰、寒兰和墨兰。兰科植物种类群极其庞大,约有800个属,3万~315万个原生种,而兰属植物仅是兰科植物中的一属,可见,国兰只占兰科植物中的一小部分。国兰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首先,这与国兰自身的美分不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兰花最早为文人墨客所欣赏,不是以色和形诱人而是以那超凡脱俗的阵阵幽香吸引人。如:“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楚国·屈原《九歌·少司命》)“;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明·陈汝言《兰》);“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清·康熙《咏幽兰》)“;当门已芬馥,入室更芳菲”(南朝·萧绎《赋得兰泽多芳草诗》)“;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曹组《卜算子·梅》)。

其实,兰花散发出一阵阵袭人的馨香,或幽远飘渺,或时隐时现,本意是为了吸引昆虫来为它授花传粉,传宗接代,无意之中却征服了无数文人墨客,被称为“国香”、“祖香”、“王者香”、“天下第一香”,香盖百花众卉。兰香不仅高雅、幽远,而且使人去烦荡浊。古诗中就写有“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北宋·苏辙《种兰》)

研究结果显示:兰花所含的芳香成份,并非为兰花所特有,兰花的香通常有两种以上的成份混合。因此,兰花的香是非常微妙的香。兰香有幽香、清香、浓香、甜香、檀香等,其中幽香最为高雅,幽香是国兰美的特有形式,也是国兰的灵魂。因此,兰花的幽香往往与政治和道德相关。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又如“:民之亲我,欢若父母;好我,芳若芝兰。”《(荀子·王制》)“虽无艳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明·余同鹿《咏兰》)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汉唐时,人们除欣赏兰花的幽香外,又开始欣赏兰花的花色。如“:猗猗秋兰,植彼中阿。有馥其芳,有黄其葩。”(汉·张衡《怨篇》)这是最早写兰花花色的诗歌。又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唐·陈子昂《感遇》)描写了兰花朱红色的花、紫色的茎,色彩美丽,幽然独处,为空寂的山林增色不少。再如:有一诗人写有“绿壳周身挂绿筋,绿筋透顶细分明,青青霞晕如烟护,确是真传定索心”。这里描写的是花呈淡绿色,舌瓣净白的素心兰,它有着不同寻常的欣赏价值。

兰花的花色无比丰富,除没真正黑、灰色之外,其他颜色皆有。国兰花色比较单调,阔叶种如墨兰、报岁兰等以红褐色居多,细叶种以绿底有紫红线条为主。对于兰花花色的欣赏,清·许羹梅《兰蕙同心录》记载“:色以嫩绿为上,老绿次之,赤转绿更次之。其余赤花,若色俏尚可,如色昏且紫者,最为下等。”可见,兰花并不是以其艳丽的色泽吸引人们,而是以淡雅、素净深受世人的青睐。古诗中常用兰花象征人格高洁,除跟它“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内在美德有关外,还和它高雅、素洁的颜色分不开。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兰花的花形美包括叶姿美和花朵美。中国兰的植株都是复茎性的,多株丛生为一体。叶均呈披针形带状,叶片色浓绿或翠绿。叶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角质层,使叶面富有光泽,叶质柔韧,叶片展开的姿态十分优美。而兰的花朵较小,一般直径小于8厘米,花梗直立而挺拔,花梗上方着生一朵花或数朵花。

中国兰的花朵虽小,但却包容了梅、荷、水仙、菊、牡丹花等名花的花形之美。屈原咏道:“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九歌·少司命》)一、三两句出神入化地描绘了秋兰的秀叶丽姿:秋兰一丛丛茂盛华美,绿叶婆娑,青翠茂盛,碧绿丛中抽出雪白的花枝,开着雪白的花朵。

唐代唐彦谦赞道“: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咏兰》)清风摇动如佩带的翠环一样下垂的半圆形的带状绿叶,冰凉的露珠滴在如青色玉佩一样的花瓣上。清·许羹梅颂道“,倾国寒香点额新”《(兰蕙同心录》)。他把春兰中的宋梅比喻为倾国的梅花,唇瓣上的红点,比喻为佳人额上刚点的朱砂,其中“寒香”指梅花。

(二) 人文美

“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由“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贞品德,悟出“君子修身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的做人道理。可见,兰花的精神品质和儒家所倡导和追求的“中庸”、“中和”的思想相吻合、一致。兰花身上体现了儒家文化的精神。儒家思想的精华就是“中庸”。何为“中庸”?“中庸即中和”。“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庸》)作为传统文化“,中庸精神”就是适度把握,按照适中方式做事,并力求保持在一个合情合理的范围之内。中庸之道就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仁至善的人。“正心修身”之后,就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了,这是儒家思想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也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生最高理想。

如果人生的最高理想难以实现,那么就要如兰花一般,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怨天尤人,做个隐者过箪食瓢饮的生活也其乐无穷。正如孟子所说“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就是兰花的品德,兰花即使在无人处也会常青茂盛,绰约多姿,吐蕊芳香。

“解脱清香本无染,更因一嗅识真如”与佛有关的咏兰诗表明兰与禅之间精神是那么相通,意趣是如此接近。比如“:谷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解脱清香本无染,更因一嗅识真如。”(宋·苏辙《答琳长老寄幽兰》)意境深幽,蕴藏禅机。又如:“不容荆棘不成兰,外道天魔冷眼看,门径有芳还有秽,始知佛法浩漫漫。”(清·郑板桥《为侣松上人画荆棘兰花》)更是将兰作为了佛的象征。

一代高僧圆瑛法师有谒云:“世间诸相皆常住,万象森罗见本真”,意思是说人和万物相同,都有各自本真即真实本性,要达到本真,唯有刻苦修行。佛家追求修行到“真如”境界,也就是“明心见性”的高度。着名画家、梅兰大师邓奂彰诗云“:尘埃不许来侵染,月照花枝品更高。”世俗之人有许多心灵的尘垢,只有经过修行,才能掸去尘垢,还原一个清静真实的自我。

佛家所谓禅者,就是静、定、悟,净了、定了才能妙悟,人生的大智慧由此而生。“贪嗔痴”是人心中的尘垢,而“戒定慧”就是医治“贪嗔痴”最好的妙方。因此,佛家修行的第一要义就是戒。戒贪念、戒嗔心、戒痴愚,戒然后内心清静了,安定了,心态就平和了,智慧就长出来了。兰花淡泊清静的内在本质恰恰使人可以感受、体会、学习,从而走上戒污染、守定心的真善之路。

“只为报春送馨香,不与桃李争宠娇”兰花生于幽深之处,默默与丛草为伍“,只为报春送馨香,不与桃李争宠娇”恰合了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所谓“清静无为”就是克制外欲,清神静心,顺应自然,不加强制。

其实,兰花与道家思想有着天然的联系。兰花的花朵结构竭尽变化之能事,恰与老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以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道德经》)相对应。道作为万物的本原和总规律指的是万物之间固有的本质的联系。

道生一的“一”指化生万物的原物质。一生二的“二”则指天地阴阳两个方面。二生三的“三”是阴阳天地互相作用而形成的冲气,不同的冲气形成不同的具体事物,故曰三生万物。尽管万物之气皆为“冲气”,其成分仍为阴阳二气,阴阳合成的冲虚之气在万物之中呈和谐状态,这就是“万物负阴以抱阳,冲气以为和”。

兰花的花朵中心是一个花蕊,由雌、雄所组成,是兰花生长繁殖的原物质即道生一。花瓣分为内外两轮,内为阴,外为阳即一生二。内外两轮各生三瓣花瓣即二生三。内外两轮三瓣质地、颜色与数量发生各种变化,构成千姿百态的花朵形状和万紫千红的花瓣色彩,这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兰花品种即三生万物,层出不穷的兰花品种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兰花大家庭,即为“万物负阴以抱阳,冲气以为和”。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兰花意象有着多元的内涵,探究其意象生成的原因,我们不难看出,这除与兰花自身的特性有关外,还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着一定的联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