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我的家规家训故事

我的家规家训故事

时间:2021-06-05 20:47:22

相关推荐

我的家规家训故事

自古以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家训是一个家庭家风的具体体现,多多少少能够反映出家庭细胞的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及家庭成员的个人品德、道德素养。一个具有良好家风的人,为人处世时总能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曾国藩家书》《颜氏家书》《朱子家训》等中华传世家书,不仅把他们的后人熏陶成了各种杰出的人才,而且也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家规家训的传承。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的父母出生在五六十年代。我的母亲只上了小学三年级;父亲初小毕业,在那个年代也就是五年级毕业。因为父母文化程度有限,所以我的家规家训没有明确的文字规定,但是很多语句从我懂事起就一直伴随着我,影响着我,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我认为这些带有口语化的语句就是我的家规家训。

第一句:别人的不要,自己的不掉。这句话得从经历的两个小故事说起。第一个故事是上小学一年级时,我第一次在学校捡到东西并乐滋滋的带回家,以为父母会夸我能干,结果是父母语重心长的用这句话告诉我:做人要拾金不昧。第二天,当我把捡到的东西交给老师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我,夸奖我有着良好的品德,那时我心里真的是无比的自豪。第二个故事是在我学会打牌后第一次和别人赌钱时,父母用这句话告诫我:做人要走正道。当时我并不明白,后来又去打了牌,输得多、赢得少,输了就闷闷不乐好久,赢了也要想好久还收不了心,耽误了学习。那年,村上的一位老板(在县里投资注册了一家两千万的公司)因在牌桌上一局定输赢,公司易主,他输得倾家荡产。据说牌局是对方设的,在此之前,这位老板还赢了钱,这一局对方拿到的是3个K,他拿到的是3个10。我的父母就抓住这个机会教育我,从此我将“别人的不要、自己的不掉”奉为人生信条之一。

第二句:吃饭时不要拿筷子夹着菜翻来翻去,夹到哪一坨就吃哪一坨。小时候在餐桌上,总是爱挑选自己爱吃的,夹到不好吃的就放下,为此没少挨骂,少不了还要挨几下打。父母总说:夹菜吃饭也是一种礼节,做人要讲礼貌懂礼节。后来慢慢的明白,这是一种餐桌礼仪,拿筷子翻来覆去既不卫生也不雅观,更是对餐桌上其他人的不尊重。小时候没少学“思想品德”,见人要喊、诚实守信、爱卫生爱劳动等这些都早已内化在行动中,只有这句餐桌上的礼仪故事一直未曾忘记。

第三句话:所有的东西都有可能会掉,只有知识永远是自己的,不会掉。每当我干农活干得精疲力竭时,每当我读书不用功时,每当我的学习出现倒退时,父母就会拿这句话告诫我:不好好读书,就只能做一个没内涵、没文化、没有用的人,好好读书才能学到本领,只有装进自己脑袋的东西才是别人偷不走拿不到的。他们在教育上对我的指导,让我时刻不忘记学习以提高自身。

第四句话:自己的事自己做。这句话,父母没怎么挂在嘴边,但时时刻刻让我身体力行。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父母便不再喊我起床,因此,我只能自己起床上学,刚开始经常迟到,总是挨老师的批评,但是一学期过后,我便能够准时起床,上学也从不迟到。从初一开始,父母便不再给我洗衣服了,那时候家里也没有洗衣机,夏天还好,可是一到冬天就麻烦了,我的小手冻的通红,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洗衣服前,先准备一盆热水放在旁边,当冻的实在受不了了就放在热水里面泡一泡。“自己的事自己做”与后来学到的毛主席讲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一回事,其实我的父母身上也藏着伟人的智慧呢!这种独立自主意识与动手能力的锻炼,让我在高中、大学的寄宿制生活中,自理能力明显要强于一般人。

父母的言传身教无疑是最好的家规家训,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原生家庭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或许都是我们言行的启蒙,开启我们为人处世的大智慧。我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没有深厚的底蕴讲不出大道理,但是他们老老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规规矩矩处世的精神一直鞭策着我,让我学无止境、思无涯,践冰履炭、行必果。

(图片来源与网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