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开课了|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开课了|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时间:2021-03-11 04:18:20

相关推荐

开课了|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追源课本

《孔雀东南飞》作为一首长篇叙事诗,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为我们刻画了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母、刘兄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是诗歌鉴赏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诗歌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和诗歌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对接高考

对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考查,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其主要设题方式有:

(1)诗中“×××”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2)这首诗刻画了诗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3)这首诗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解答这类题,须注意以下两方面:

(一)鉴赏人物形象的4大思考角度

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

有的诗歌标题具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最爱东山晴后雪》,很明显,通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测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有的诗歌注释有暗示性。如《劳停驿》(欧阳修)的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据此可以揣摩,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体是“被贬蛮荒、漂泊在外”的形象。

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中若出现“菊”“狭径”“柴门”等形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

3.抓描写,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一句中,“醉眼”就是一个神态描写,很明显,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旷达洒脱”。

4.析典故,分析形象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特别提示:要适当地想象补充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对其描绘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者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一步补充。

(二)鉴赏人物形象“3步骤”

即时对练

1.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简要概述焦母和刘兄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形象。她横暴专行,冷酷无情,为了遣回刘兰芝,不惜对儿子软硬兼施,以达到维护家长权威的目的。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是她和刘兰芝的哥哥一手造成的。

(2)刘兄这个反面人物虽然出场不多,但他的专横跋扈、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的市侩作风已暴露无遗。他与焦母一起成为封建礼教的维护者,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②情趣高雅:“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3.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分析诗人的性格,除知人论世外,须从理解诗句传达的情感入手。首联诗人明显是化用王勃的名句抒情,所以了解王勃的名句,理解其传达的情感是关键。王勃原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苏轼化用这两句,显然也有此意。根据以上分析,概括诗人性格,并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起

白居易

卧听冬冬衙鼓声,起迟睡足长心情。

华簪①脱后头虽白,堆案抛来眼校明。

闲上篮舆②乘兴出,醉回花舫信风行。

明朝更濯③尘缨去,闻道松江水最清。

注①华簪:华贵的冠簪。簪,古人用来绾定发鬈或冠的长针。②篮舆: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类似后世的轿子。③濯:洗。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晚起”是本诗的描写中心,作品自始至终,都是围绕“晚起”这一中心进行的。

B.首联紧扣诗题,描写听到“冬冬衙鼓声”后方才起床,由于迟起睡足而心情很好。

C.颔联写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致力政事,堆放案头的文卷一丝不苟地审核清楚。

D.尾联描写了诗人的一段心迹:听说松江的水最清澈,改日到那里去洗濯一下冠缨。

答案A

解析本诗后两联没有围绕“晚起”进行描写。

5.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请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官吏身份。他宿在衙内,早晨能听到“冬冬衙鼓声”。②人至迟暮。他头发已白,早上迟起。③明辨曲直。面对成堆的案卷,他一一审查明辨。④及时行乐。他闲时坐着篮舆乘兴而出,酒酣时乘着装饰华美的游船顺风而行。⑤情操高洁。他向往去清澈的松江去洗濯尘缨。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注意从诗中的细节入手分析诗人的形象特征,如从“卧听冬冬衙鼓声”可知其官吏身份;“头虽白”可知其人至迟暮;通过“眼校明”可知其明辨曲直;通过“乘兴出”和“醉回”可知其及时行乐;通过“濯尘缨”可知其情操高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