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时间:2023-07-15 18:28:15

相关推荐

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一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是生理、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FGIDs患者常具有胃肠道外症状,如呼吸困难、心慌、慢性头痛、肌痛等。精神方面的疾患也常见于FGIDs患者,尤其是症状严重或顽固的患者,其发生率为42%~61%。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

一、疾病的概述

(一)概述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超过一个月或在过去的十二月中累计超过十二周。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

(二)病因1.进食后胃底容受舒张发生障碍,胃窦十二指肠运动协调紊乱及内脏高敏等因素与FD发病有关。2.心理、环境及社会因素可影响、加重FD患者的临床表现。

(三)临床表现FD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可单独或以一组症状出现。1.早饱是指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以致摄入食物明显减少。2.上腹胀多发生于餐后,或呈持续性进餐后加重。3.早饱和上腹胀常伴有嗳气。恶心、呕吐并不常见,往往发生在胃排空明显延迟的患者,呕吐多为当餐胃内容物。4.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这些症状在部分患者中与“恐癌”心理有关。5.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起病多缓慢,经年累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不少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

(四)检查检查的目的是排除消化道及肝、胆、胰、脾、肾等器质性病变。1.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生化常规、血沉等。2.影像学检查B超、X线、CT、MRI等。3.内镜检查。

(五)诊断罗马Ⅲ型诊断标准中FD分为2个亚型,即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依据罗马Ⅲ诊断标准,功能性消化不良必须符合以下一点或一点以上: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灼烧感。

FD为一排除性诊断疾病,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既要求不漏诊器质性疾病,又不应无选择性地对每例患者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1.全面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应先判断患者有无下列器质性疾病的“报警症状和体征”: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有消瘦、贫血、呕血、黑粪、吞咽困难、腹部包块、黄疸等,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

2.对有“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必须进行彻底检查直至找到病因。

3.对年龄在45岁以下且无“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可选择基本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粪隐血试验、血沉、肝功能试验、胃镜、腹部B超(肝、胆、胰),或先予经验性治疗2~4周观察疗效,对诊断可疑或治疗无效者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步检查。

二、康复评定

(一)生理功能的评定

1.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2.运动功能评定:肌力采用MMT方法。

4.心理功能评定:智力测验、神经心理测验、人格测验、情绪测验等。

(二)日常生活活动评定:采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

(三)参与能力评定

1.生活质量评定

2.劳动力评定

3.职业评定

三、功能障碍(一)生理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疼痛不适。(二)心理功能障碍:患者个性多较脆弱,遇事敏感多疑,性情不稳定,易受环境的诱导,表现为抑郁、焦虑、失眠的心理障碍。(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一般患者ADL不会受限。(四)社会参与能力受限: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四、康复治疗1、物理因子治疗:调节中枢神经及肠道神经功能,提高分泌与运动功能正常化的作用。(1)超短波疗法(2)磁热振疗法(3)紫外线疗法(4)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5)其他疗法:超声波、矿泉水或松脂浴疗法、全身静电疗法、蜡疗法、泥疗法等。

2、运动疗法作用:具有减轻FD患者症状,维持和改善胃肠功能,改善机体整体耐力作用。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选择主动等张运动、抗阻运动、有氧运动,以改善肌力、肌肉耐力和整体体能。如步行、游泳、太极拳。每日一次,每次10-20分钟,每周3-5次,连续4周或长期运动。3、心理治疗(1)放松训练:通过肌肉放松、气功等技术来完成放松训练,舒缓焦虑情绪;(2)认知治疗:通过改变FD患者的错误认识,即告知患者所患的疾病并没有器质性改变,以解除患者顾虑,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3)其他心里疗法:催眠、生物反馈治疗法。五、功能结局1.患者生理功能无明显异常。2.可有不同程度的沮丧、焦虑、抑郁等心里障碍,但社交、职业能力不受限,患者生活质量可下降;3.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应早期介入。六、预后

本病是良性疾病,预后良好。需要注意与器质性疾病鉴别,注意随访跟踪。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