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中药学——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一)

中药学——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一)

时间:2022-06-19 05:47:45

相关推荐

中药学——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一)

1、具有燥湿健脾,祛风,发汗,明目功效的药物是

A、苍术

B、厚朴

C、藿香

D、佩兰

E、砂仁

2、砂仁具有的功效是

A、温肝

B、暖肾

C、温肺

D、温中

E、回阳

3、治疗寒湿偏盛的疟疾当选用的药物是

A、常山

B、槟榔

C、草果

D、青蒿

E、柴胡

答案与解析

1、A

苍术【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本品尚能明目(A对)。

厚朴【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B错)。

藿香【功效】化湿,止呕,解暑(C错)。

佩兰【功效】化湿,解暑(D错)。

砂仁【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E错)。

2、D

砂仁【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3、C

草果【应用】1.寒湿中阻证;2.疟疾,本品芳香辟浊,温脾燥湿,除痰截疟(C对)。

第十单元 化湿药

细目一 概述

要点一 化湿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

本类药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能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解除因湿浊引起的脾胃气滞,主治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舌苔白腻等症,此外,有芳香解暑之功,也可用于湿温、暑湿等证。

要点二化湿药的配伍方法

应根据湿困的不同情况及兼证进行适当的配伍应用。湿阻气滞,脘腹胀满痞闷者,常与行气药配伍;湿阻而偏于寒湿,脘腹冷痛者,可配温中祛寒药;脾虚湿阻,脘痞纳呆,神疲乏力者,常配伍补气健脾药;如用于湿温、湿热、暑热者,常与清热燥湿、解暑、利湿之品同用。

要点三 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化湿药气味芳香,多含挥发油,一般以作为散剂服用疗效较好,如入汤剂宜后下,不宜久煎,以免降低疗效。本类药多辛温香燥,易于耗气伤阴,故阴虚、血虚及气虚者宜慎用。

细目二 具体药物

1.藿香

[性能]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应用]

(1)湿滞中焦。本品气味芳香,为芳香化湿浊要药。又因其性微温,故多用于寒湿困脾所致的脘腹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症,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不换金正气散。

(2)呕吐。本品既能化湿,又能和中止呕。治湿浊中阻所致之呕吐,本品最为捷要。常与半夏、丁香等同用,如藿香半夏汤。若偏于湿热者,配黄连、竹茹等;妊娠呕吐,配砂仁、苏梗等;脾胃虚弱者,配党参、白术等。

(3)暑湿或湿温初起。本品既能化湿,又可解暑。治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暑湿证者,配紫苏、厚朴、半夏等,如藿香正气散;若湿温病初起,湿热并重者,多与黄芩、滑石、茵陈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

2.佩兰

[功效] 化湿,解暑。

3.苍术

[性能]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应用]

(1)湿阻中焦证。本品苦温燥湿以祛湿浊,辛香健脾以和脾胃。对湿阻中焦,脾失健运而致脘腹胀闷、呕恶食少、吐泻乏力、舌苔白腻等症,最为适宜。常与厚朴、陈皮等配伍,如平胃散。若脾虚湿聚,水湿内停的痰饮或外溢的水肿,则同利水渗湿之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如胃苓汤。若湿热或暑湿证,则可与清热燥湿药同用。

(2)风湿痹证。本品辛散苦燥,长于祛湿,故痹证湿胜者尤宜,可与薏苡仁、独活等祛风药同用,如薏苡仁汤。若湿热痹痛,可配石知母等清热泻火药,如白虎加苍术汤,或与黄柏、薏苡仁、牛膝配伍合用,用于湿热痿证。即四妙散。若与龙胆草、黄芩、栀子清热燥湿药同用,可治下部湿浊带下、湿疮、湿疹等。

(3)风寒夹湿表证。本品辛香燥烈,能开肌腠而发汗,祛肌表之风寒表邪,又因其长于胜湿,故以风寒表证夹湿者最为适宜。常与羌活、白芷、防风等同用,如神术散。此外,本品尚能明目,用于夜盲症及眼目。

4.厚朴

[性能]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应用]

(1)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本品苦燥辛散能燥湿,又下气除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常与苍术、陈皮等同用,如平胃散。

(2)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本品可下气宽中,消积导滞。常与大黄、枳实同用,如厚朴三物汤。若热结便秘者,配大黄、芒硝、积实,以达峻下热结、消积导滞之效,即大承气汤。

(3)痰饮喘咳。本品能燥湿消痰,下气平喘。若痰饮阻肺,肺气不降,咳喘胸闷者,可与苏子、陈皮、半夏等同用,如苏子降气汤。若寒饮化热,胸闷气喘,喉间痰声辘辘,烦躁不安者,与麻黄、石膏、杏仁等同用,如厚朴麻黄汤。若宿有喘病,因外感风寒而发者,可与桂枝、杏仁等同用,如桂枝厚朴杏子汤。

(4)梅核气。可取本品燥湿消痰、下气宽中之效,配伍半夏、茯苓、苏叶等药,如半夏厚朴汤。

[鉴别用药]苍术与厚朴二药均可燥湿,常用于湿阻中焦证。但厚朴苦降下气,消积除胀满,又下气消痰平喘,可治食积气滞、痰饮咳喘等证。苍术为燥湿健脾要药,并可祛风湿、散表邪和明目,可治风湿痹证、风寒表证以及夜盲等。

5.砂仁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主治病证]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脾胃虚寒吐泻;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

6.白豆蔻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主治病证]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呕吐。

[用法用量]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

[鉴别用药]砂仁与白豆蔻二药均能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常用治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但白豆蔻化湿行气之力偏于中上焦,故临床可用于湿温痞闷,偏在胃而善止呕。砂仁香窜气浓,化湿行气力略胜,长于治中、下二焦的寒湿气滞之证,并有行气安胎作用。

7. 草果

[功效]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第十一单元 利水渗湿药

细目一 概述

要点一 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

本类药味多甘淡,主归膀胱、小肠经,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之功,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痰饮、淋证、黄疸、湿疮、带下、湿温等水湿所致的各种病证。

要点二 利水渗湿药的配伍方法

须视不同病证配伍有关药物。如水肿骤起有表证者,配宣肺解表药;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湿热合邪者,配清热药;寒湿相并者,配温里祛寒药;热伤血络而尿血者,配凉血止血药等;至于泄泻、痰饮、湿温、黄疸等,则常与健脾、芳香化湿或清热燥湿等药物配伍。此外,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故利水渗湿药常与行气药配伍,可提高疗效。

要点三 利水渗温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本类药物渗利,易耗伤津液,对阴虚津少,肾虚遗精遗尿者,宜慎用或忌用。有些药物有较强的通利作用,孕妇应慎用。

细目二 利水消肿药

要点

1.茯苓

[性能]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应用]

(1)水肿。本品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治疗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常与泽泻、猪苓、白术等同用,如五苓散;治脾肾阳虚水肿,可与附子、生姜同用,如真武汤;用于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与滑石、阿胶、泽泻合用,如猪苓汤。

(2)痰饮。本品善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可治痰饮之目眩心悸,配以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若饮停于胃而呕吐者,多和半夏、生姜合用,如小半夏加茯苓汤。

(3)脾虚泄泻。本品能健脾渗湿而止泻,尤宜于脾虚湿盛泄泻,可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如参苓白术散;茯苓味甘,善入脾经,能健脾补中,常配以人参、白术、甘草,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如四君子汤。

(4)心悸,失眠。本品益心脾而宁心安神。常用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多与黄芪、当归、远志同用,如归脾汤;若心气虚,不能藏神,惊恐而不安卧者,常与人参、龙齿、远志同用,如安神定志丸。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