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老城厢消逝的行当

老城厢消逝的行当

时间:2020-11-21 04:55:34

相关推荐

老城厢消逝的行当

蒋定栋

我的外祖父徐菊如是旧时南市蓬莱路上海报关业公所的创始人。我从小生长在老城厢里,对城里的各种行当非常熟悉,其中虽然有不少行当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不见了,但这些行当所含有的特殊历史风味却时常泛上我的心头,引起我的一些回忆。

走梳头

旧时上了年纪的妇女们都留长发,在脑后盘一个发髻,有“横爱司”型、“直爱司”型、“蟠龙”型等,由此产生了“走梳头”这一流动职业。操此业者都是中年以上的妇女,每月以包月工资形式,按月向东家结账。每天上午,在老城厢的弹硌路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人们都会看到脑后发髻上横插着一支约十六厘米长的红色骨髻的“走梳头”,串街走巷,疾步赶往各自的东家去梳头。东家称呼她们为“梳头妈妈”。

梳头妈妈在为人梳头

她们一般与东家相处都很好,通常是一边替东家梳头盘发髻,一边与之聊天,彼此都很亲热。这活儿常常要忙上半天。手脚麻利的,一个上午可走好几家。如逢主妇家某日要外出应酬,可事先告知她提早来梳头,她就会自行调度,准时到达,不会失信。

车玉器

“车玉器”是指从事琢磨翡翠、岫玉等饰品的个体劳动者。他们自备简单的切磨工具,承接来料进行加工。老城厢里有许多珠宝店、交易公所和个体珠宝商人,都是“车玉器”师傅的顾主。在大街小巷深处不时传来阵钢片与玉器的切磨声。在广福寺街那条短短的小巷里,就有一位姓张的老者,坐在高凳上,他的切磨工具是一片圆齿轮钢片,下面放着一只水盆,他像骑自行车般脚踏两片木板,用皮带拖动钢片进行切磨。姓张的老者为人规矩老实,手艺精湛,认真负责,故而得人信任,他育有子女九人,也能安稳养家。

珠宝客人

侯家路上有三个珠宝交易的集市,俗称“珠宝公所”,两个是苏州籍商人的,一个是南京籍商人的。大石门头上嵌着青砖雕的“珠宝汇市”四个大字,里面聚集了上海珠宝业中的大人物。

汇市按一定的时日进行交易,届时公所内外人头挤挤,有珠宝店的当手先生,也有买卖珠宝的个体户,俗称“珠宝客人”。他们大部分住在南市,代代相传,专跑大户人家兜售珠宝饰品,或受顾主委托进行卖出买进业务,讲究信誉,没有赝品,就是不进行交易,也会不时到顾主家请安问好、传达行市、介绍新品种,进行感情联络。因为他们是顾主家中的常客,所以顾主招呼他们时,不论男女,都在他们的姓氏下加“客人”两字,例如“张客人”、“李客人”,是此行业中通用的称呼。他们到顾主家串门,都坐着自备的“包车”代步。这种包车是一种外形与黄包车相似的人力车,但结构和质量非常精致,两个锃亮的钢丝车轮,紫铜挡泥板,左右两只照明烛灯,漆黑光亮的车座,雪白的坐垫靠背,这些“珠宝客人”坐上去煞是神气。

送红白帖

当年,老城厢还有一个行当,叫作“送红白帖”,即是专门为人递送婚丧礼仪通知的。那时,喜庆送的是梅红帖子,丧事用白色帖子。他们各有一定范围内的老顾主,顾主也只找这个熟悉的送帖人,因为他们对老顾主所来往的亲朋好友的居住地址了如指掌。顾主交给他一叠帖子,只要在封套上写着收件人姓名,当场付给递送费,“送红白帖”自会万无一失,全部送达。这种方式类似邮局投递,但可省却详写地址之烦,又可避免无法投递之忧。老城厢里凡举办较大礼仪活动的人家,颇热衷于此投递方式。

郎中出诊

请医生上门出诊,居民们都称“请郎中”(大都是指请中医)。郎中大多居住在老城厢,如方浜路上的夏应堂、殷受田,大境路晏海路口的朱星江,老北门福佑路口张衡山下一辈的张益君、张益甫、张志英及张志雄,三牌楼的陈筱宝等,都是名中医。一般上午门诊,下午出诊。请求出诊者须上午去医生诊所挂号,向挂号人员告知病家地址,付好出诊费,挂号人员另给来人一张小方红纸,上面写着病家姓氏,回家贴在入户门口处,作为一种指引标示,便于医生上门。届时,先由医生的雇用人员在医生到达前数分钟,前来通报,让病家有所准备。如此这般依次通知病家,时间非常紧凑,效率很高。

洋人笔下的晚清中药店

一般名中医出诊随带门生,各坐包车疾奔而至,经医生“望闻问切”后,随即口述脉案,再述药名、用药分量及帖数。门生只是埋头听录,最后经医生审核,并向家属叮嘱有关事项后方才辞别病家。

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劳动,

记述了历史的昨天,

都曾和老上海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