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上海故事|老城厢

上海故事|老城厢

时间:2023-01-08 13:59:11

相关推荐

上海故事|老城厢

国庆假期第一天,我和yo在看阅兵的时候,收到我哥给yo的信息,他的大意是“希望yo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

这一段日子,因为国庆,国家的概念一再出现在yo的内心。我俩一直讨论着祖国的各种概念,也讨论了一些意识形态。这么宏大的一个视角,yo并不能完全理解国和家,爱自己的祖国对她来说,并不是一种本能,她要学着建立自己的体系,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学校教育的一再强调,并不能消融青春期孩子的疑惑,和对未知的探寻。

而因此,我想写一篇文字,在假期快结束的时候,带着yo姑娘去好好了解了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的一些样子,我想让她从热爱身边的一些人和事开始学着建立更大的价值体系。

yo在老城厢里的模样

年初的时候,在PSA听了一个讲座,《上海成市之前》,我忽然发现我对自己生长的这个城市的历史,有很多的陌生。虽然,从小到大我没有离开过这个城市,而在yo出生后,因为想记录下她长大的样子,我们在这个城市里流连的时候,我一并记录下了这个城市的一些角落。可是我依然不那么了解她。

这些日子,我开始整理我拍过的照片,一再看到自己拍下的这个城市的一些样子。有一些地方,一直保持着原来的模样,时间,似乎对这些地方很宽容。而更多地方已经只能存在在记忆里,有时的载体是影像,有时的载体是文字。在假期里,偶然读到了一些老城厢的文字,陌生而又熟悉,很多时候并不能把看到的那些文字和现在所处的位置一一对应起来。因此产生念头,打算带着yo好好看一下,上海成市之前,上海的老城厢的模样,从一个城市的起点,学着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然后学着好好去热爱她。

上海县城厢全图(清·光绪)

“在上海市中心内的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中,老城厢乃硕果仅存的呈现’本土文化’历史风貌的建筑聚集地。老城厢留存有700多年城市发展的历史痕迹,集中体现了上海的传统生活面貌和四方杂处的市井百态。这是一片最上海,却越来越不像上海的古老城区。”

“老城厢”的由来,是因为历史上,上海城墙内被称为“城”,城墙外,十六铺码头一直往南到董家渡这片商业繁华又充满市井气息的地方被称为“厢”。那段早已不复存在的城墙的位置,就是现在中华路及人民路围起来的那个圈。

《上海成市之前》的讲座里说到,水对于上海的重要性,这是一个被水影响的城市。我们的每一条马路,在100多年前大多可能是一条条河。我们可以坐船,穿梭于各个地方。而上海老城厢里原本的很多路,原本也是如此,一条条水路,贯穿了整个县城,上海建县时没有城墙,也是水路的关系。到了明清,因为抵抗倭寇开始建城墙,城墙上的门,很多名字后来保留了下来:朝宗门(今大东门)、宝带门(今小东门)、跨龙门(今大南门)、朝阳门(今小南门)、仪凤门(今老西门)、晏海门(今老北门)。水门四个:两个开在肇嘉浜(今复兴东路东西端,大东门、西门边),一个开在方浜(今方浜中路东端,小东门边),一个开在乔家浜(今乔家路东端,小南门边)。

我在网上找了一些别人的文章,大致给我俩整理了一条线路,从老西门起,沿着中华路人民路走一个圈,其实也就是公交线路11路的走线,最终再回到老西门。那一天并没有走完,这个老城厢里有太多迷人的人和事,吸引着我和yo,一再停下。我也不知道下一次,我什么时候会再带yo姑娘去走一下,或者带着不同的人和我一起停停走走看看,看这个在不断变化,这个在不断拆除,这个在不断建新的地方。因为这一篇文章的整理,我要把我眼中的上海慢慢记录下来。依然用影像和文字。

中华路上的大富贵是老牌酒楼,和yo到的时候,恰逢午餐时分,长长的队伍,很多年纪大的阿姨和叔叔。我俩点了喜欢的小吃,赤豆粥非常好吃,炸猪排的酱汁里有陈皮的味道,和平时吃的有些不一样,我俩吃得满足。隔壁的阿姨带着外孙女从大老远的浦东赶过来,阿姨十分热情,“今天她爸爸妈妈自己去玩了,我带她过来玩玩,总归比在家玩ipad要好!”我和yo对着那个小小的姑娘笑的灿烂,小朋友有些羞涩,却也止不住得想多看我们两眼。我和yo临走的时候,对着阿姨和小朋友说了再见。

沿着中华路往南走,走不多久就可以看到文庙的招牌。恰逢周日,我和yo说要去看看文庙的旧书摊,那是很多人小时候的记忆。yo并没有体验过这样的书市,她跟着我到处翻看。yo无法理解旧书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而当她看到别人的照片,别人的日记本,那些记述一个人私人的物品被标价出售,她更加不能想象为何会这样。她驻足,看着那些属于私人的物品,一页一页认真得翻着。这些所有的物品曾经发生过什么,我们无从知道。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从文庙出来,我带着yo往北走了一会儿,我们去看了现在被称作老西门,而原先被唤作了凤仪门的地方,现在所谓的门只剩了一条小小的马路,凤仪街。我俩走在那条小小的路上,人很少,那些住宅饱经岁月沧桑,而植物却是兀自生长。从这时候开始,那条原先我也不是特别明晰的路线,被我们完全抛弃了,只是沿着自己想走的路,大致的行走着。

凤仪街边的小区,大多都是这般

遇见的一家四口

和我俩差不多的样子

对一切都是好奇的

这里的一些地方,我曾经拍下过一些其他的照片

我一直喜欢这里的烟火气,还有那些特别温暖的笑容

和这两个阿婆聊了天

“我们在这里住了60多年了就这样住着很好,这里是市区,看病,买菜都方便好多人都走了,可是我们老了,离开了就是不习惯啊”

yo在看到这个之后

开始很认真的记录她所看到的地方

植物依旧带着yo离开这片大型的老住宅区,我带她去看上海唯一剩下的那段城墙。大镜阁旁边的那段城墙,依稀还有着当年的记忆。我们没有逗留很久继续往前走。我看到那个叫露香园的地方,想着网上曾经的描述,如何想象也是无法把那一切和眼前还在空置的各种豪宅联系起来。

大镜阁,大门紧闭

经过了城隍庙,继续往前走着,看到了一个戏台。yo说,戏台顶上的图案描复的有些难看。戏台前停了一辆卡车,完全破坏了美感,当时没有拍下全景照片,这会儿想着有些后悔。我喜欢这个叫做四牌楼的牌坊,隔壁那个三牌楼的牌坊已经完全不见了。我看了下时间,大致走完已经不可能了,我想了一下特别想去逛一下的小路,接着我们就前往乔家路了。

上海老街,这完全是过年的气氛

随手拍下,当时不知道原来镜头里的人看着我这边

戏台的局部充数花草弄的名字我很喜欢

看到药局弄,和yo说这以前这边肯定有和“药”有关

后来回家查了一下,这里原先有个药王庙,名字因此而来

梓园里的故事可以讲很久,依然是回来之后查了一下过往的历史

我想以后要会有一篇文章专门写乔家路

书隐楼

那一天最后离开前,在小区里的小菜场里买了当晚要吃的蔬菜,蓬蒿菜,西红柿。回家之后,发现西红柿有好闻的味道,就像小时候吃的那样,而蓬蒿菜水煮放了酱料之后,我和yo各自吃了好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