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刘伟聊针|刘伟教授谈【针下辨气】之一

刘伟聊针|刘伟教授谈【针下辨气】之一

时间:2023-08-13 08:52:01

相关推荐

刘伟聊针|刘伟教授谈【针下辨气】之一

气机是什么?

就是升降、出入、浮沉。

阴阳是什么呢?

就是表里、寒热、虚实。

——刘 伟

刘伟教授谈【针下辨气】我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针刺治疗中的【辨气】。我们说传统针灸治疗是在【理法方穴术】上下功夫,简单来说就是抓气机、调阴阳,目的就是两个字“平衡”,或者一个字就是“和”。经典里说过【用针之要,在于调气】,【法于阴阳、合于术数】就是这个意思。气机是什么呢?就是升降、出入、浮沉。阴阳又是什么呢?就是表里、寒热、虚实。所以针灸治疗通俗来说就是身体调零的过程,身体画圆的过程,就是补虚和泻实。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要靠做手法,针刺手法要做到位。手法到位了以后,才能【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就是古人说的【用针之要在于调气】。古人言【粗守形,上守神;粗守关,上守机】,都是在告诉我们得气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刺之道,毕矣】。所以说针刺的过程就是医生和病人交流的过程,以及对形、气、机、神的认知和掌控引导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触诊、揣穴、得气、守气、导气都需要辨气。

触诊揣穴的这一部分我以前讲过。

那么怎样得气、守气、导气呢?

它们分别又是挺大的题目,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一起讨论。今天我先来聊聊【针下辨气】。【针下辨气】

【辨气】,

我把它称作【五步随心,听针观想】。

【五步随心】分为

问穴、入境、观想、引气以及神合。

时间关系,我不详细讨论这五步了,只在这里讨论一下针入腠理的感觉。

笼统的讲,【针入腠理】我们要学会分清楚针下是邪气还是正气。

实际上经典里描述的很清楚,比如说“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

但是在临床中,仅仅知道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再往细处分。

实际上经典和先贤,都讲过这个问题,辨气大概有八个方面的内容,都是经典里讲过的。

现在,我把个人体会和大家分享,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针下辨气】之 气虚与气实

一、气虚,什么是气虚?

就是针下空空如也的感觉。

如同我们把针扎在空气里,或者把针扎到豆腐块上的感觉是一样的。

在临床上,常见于长期的虚症患者。

例如,在虚性病人的下腹部关元区域做触诊就会有这种“手下空空如也”的感觉。

往往这种情况的病人属于不易得气或预后欠佳。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做什么呢?

需要【虚则补之】。

一般这种情况,手法上我们要用抽添法,烧山火,或者运气法等,取意就是【正虚则补之】。

二、气实,什么是气实?

就是针下如在淤泥中跋涉,或者说更严重的情况如同把针扎在橡皮泥上的感觉一样,针下气实在浅层深层不同层次都可以遇到。

那么治则是什么呢?

需要【实则泻之】。

在临床治疗中

①可以远端引气,可以让气机流通。

②如果在局部瘀滞严重的情况下,比如说局部有筋结,在这种情况下远端引气的力量有可能就不够了,所谓的“力不逮”。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局部像挖土机挖土一样,把它给挖空,甚至说得更夸张一点,用“炸药包”把它炸掉。

如果气虚就要“正虚以补之”,气实就要“给邪以出路”。

这两点是针灸临床中非常重要的治疗原则,当然大家一定要记住针灸是【以通为补,以通为泻】。

敬请期待

【针下辨气】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