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重振虎威高见⑧献九个建议 盼虎威再现

重振虎威高见⑧献九个建议 盼虎威再现

时间:2023-01-10 10:16:00

相关推荐

重振虎威高见⑧献九个建议 盼虎威再现

眼下,重振中山虎威是中山市民讨论的热点。面对中山经济放缓的事实,埋怨与嘲讽并不能解决问题。寻找原因,解决它,才是出路。

作为一个在中山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本土人,个人成长伴随着中山的发展。中山的成就,有目共睹,中山的问题,也略有浅见。故借市领导广开言路的机会,对中山目前经济状况和发展提几点建议。

建议一

加强城市形象宣传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有时候需要从网上找一些中山本地的照片。我发现搜关键字“中山市”时,还是能找得到较为有用(好看)的照片。但当我的需求具体化,比如搜“某某镇”或者“中山市产业园”等较为具体的关键词时,往往搜索不到多少有用的照片。这侧面反映了中山市城市形象对外宣传的力度不足。一个城市,要吸引更多的投资、人才和游客,对外宣传这一环节是需要下力气做好的。

比如,可以做宣传中山形象的系列短片,上传各大视频网站平台,并不断更新。从城市自然环境、规划、人文教育、社会生活、科技、产业、各个镇区的特色等展现中山的面貌,让全国全世界的人了解中山。

此外,也可以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策划公司为中山市作推广。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顺德。在珠三角一提到吃的,都会想到顺德。什么顺德均安烧猪,大盘鱼之类。很多菜式其实没什么特别,但经过网络宣传后,都一窝蜂地拥过去品尝。互联网时代,不要低估互联网的力量。

建议二

政府投资本地潜力项目

我知道一家企业,业务是为一些企业提供自动化生产的咨询与生产线改造。在中山干了几年后,选择了在肇庆落户。肇庆给了他们什么呢?政府入股,成为了他们公司的股东,提供了资金支持。

中山能不能这样呢?我建议,政府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产业投资公司,拿出一笔钱作为启动资金,同时不断引进其他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在此基础上,物色本地潜力项目或想要落地但缺乏资金的项目,综合评估后入股扶持。后续甚至可以为其引入战略投资者,带来技术的提升与市场的扩大。

在某篇网文看到有这么一句话,在原来业务基础上进行优化创新,那叫转型。但如果放弃原来的行业,做其他不熟悉的行业,那叫转行。中山目前某种程度上是转行多于转型。

建议三

成立创业基金

中山市是不缺创新创意的基因的,很多优秀的点子缺乏的是土壤和空气、阳光让它发芽生长。

我建议中山市政府成立一个创业基金。每年以选拔或定向的方式选取20个初创项目,每个项目给与种子轮投资50万(对于一个种子期的项目已足够),并给与适当帮助与建议,协助对接后续的投资方。每年20个项目,就200个。并不需要每个项目都成功,只需要有一到两个项目能冲出就不错了。有的项目失败了也没所谓,因为在企业经营中培养了人才,也营造了本地的创业氛围,这样也更好地吸引其他科技企业进来。

建议四

委托代理招商引资

过去一些城市的传统招商方式是,企业上门寻找机会,或政府物色企业沟通。近年也有一些变化,比如类似华夏幸福这类做产业新城的做基础设施并代政府招商引资。另外据我观察应该有一些政府下属的招商公司。但我觉得可以有更多的创新。

我建议可以采用招商代理制。政府公开聘选20到30家公司作为中山的招商代理企业。每年给每家代理企业一定的金额补助,补助主要用于宣传、差旅等。代理企业为政府提供招商服务,为潜力项目方提供政策介绍、引路、落地等服务。而回报方式则是,招商成功落地项目,根据项目的财政贡献程度来确定。我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当然,这些代理企业的选取,也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除了过往的经历与背景,代理企业招商思路的计划与阐述也非常重要。并且最好有淘汰机制。

建议五

加强社会精细化管理

一个交通灯路口,如果有的汽车起步慢,有的司机插队或者交通灯本身设置不合理,就可能影响通行速度。本来一次可以过20台车的,但实际每次只能通过15台车。一次少通过5台车,那么几次积累下来,就会形成拥堵。一个区域多个交通灯路口有类似问题,那么就会造成整片区域堵塞,严重降低了社会的运行速度。

社会管理也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过去粗放式发展下的粗放管理很显然已经不能适用。以前是做事,现在是把事做好。社会管理效率其实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打个比喻。一个企业,要从A市和B市当中选择一个作为投资进入城市。如果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A市从获取土地到厂房验收投产需要10个月,而B市因为各种政策调整和其他原因导致项目迟迟不能上马投产。如果你是这个企业的决策者,你会选哪个城市来投资呢?

因此,很有必要对行政审批环节进行流程梳理与简化。行政审批政策在符合国家和省政策的前提下,要保证稳定,不能经常变化,这样投资企业才能安心投资

建议六

研发企业扶持政策APP

中山的产业扶持政策很多,但我觉得太乱了。各个部门有各自的文件,有时候不同的文件对同一个政策又重复提及。而且政策也有不断更新。作为一般的企业主,试问哪有精力(或能力)去专门细读研究哪个政策文件哪一条能适用到本企业发展上来呢?所以我认为,政府最好每半年做一次文件汇编,同时将文件的核心内容精简归纳,比如做成EXCEL格式,让企业更好地对照政策。或者甚至可以开发一个在线程序(或APP),企业填写了企业的实际情况信息后,系统自动匹配对应的政策,自动列出申请流程与所需材料。另外,每个镇区可以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接企业,主动给企业介绍政策,申请有关扶持优惠。比如小榄镇,据我所知就有专门的团队帮一些企业申请各类补贴。

建议七

给予产业重镇更多土地资源支持

建设用地规模是一个地区的发展权。中山目前的土地利用情况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规模总量不足,土地利用现状的建设用地已超过土规的建设用地规模,并且呈现分布不均不合理的情况。有的原来经济发展较前的镇区受建设用地规模的制约,后续发展跟不上,一些企业扩大生产受制于土地不足,也有的项目因此不能落地。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应该研究解决方法。

本人建议:一是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上,做精做细,多划定有条件建设区,便于项目之间调剂。二是有些东西是需要争取的,你不争取,别的城市就争取过去了。要理直气壮地跟省跟国家要政策要资源,让上级给与中山“增量”。三是给与一些工业重镇更多的倾斜。

建议八

六个办法医治“工改工”痛点

目前工改工主要存在六大痛点。一是部分连片工业区没有建设用地规模且区域内难以实现平衡;二是很多业主缺乏改造资金;三是一些村干部担心存在行政风险与项目效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四是产权复杂,业主难以形成共识连片改造;五是对市场信心不够,怕改造后招商不理想;六是历史问题多,比如过去一些业主从政府手里买了土地,承诺包办证,但现在要重新办证需要拿出一笔出让金。

针对这六大痛点,结合我的理解,我认为政府方面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完善。

第一,关于建设用地规模的问题在第七点已经提及。这里不重复。

第二,政府方面有必要协助业主引入一些合作方,与原业主合作改造,甚至可以让政府下属企业参与合作。比如可以采取PPP模式进行连片工改工。

第三,提高村集体积极性。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要让村民明白改造对集体是有好处的。其次要消除村干部的顾虑,政府要给与支持,比如可以招聘培训一批“旧改专员”,派驻进村,专门针对该村开展工作并指导其如何走流程。

第四,糖果与大棒双管齐下。业主觉得土地是自己的,改不改是自己的自由,他们并不会想到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土地的高效利用对整个社会发展是有影响的。要让这些业主知道:改,对自己有利,不改,非但享受不到政策红利,甚至会吃亏。比如,可以实行“有恒产业者有土地”的政策,产业用地出让年限到期后,若非土地权利人经营或经营的行业不符合要求,政府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在此基础上,若参与三旧改造的,则可延续使用年限。业主出于家族财富延续性的考虑,会更支持改造工作。

第五,参考前述的“委托代理招商引资”,对产业旧改项目的招商进行创新。另外可以建立项目库,一旦有业主有意向改造,从项目库中筛选,确定真实投资意向后,再上马。

第六,实事求是,对历史问题要特殊处理。比如前面提到的痛点六,我觉得在认定当时购地款进入地方财政账户前提下,可根据当时缴纳的“费用”,按照每年X%加计得出的数额,与当前产业用地出让普遍价格对比后,根据差价给予适当的优惠。

建议九

大力发展理工技术类高校

高校不但能带来人才,对经济的带动也是非常明显的。这方面珠海真是高瞻远瞩。很多学生会把毕业地作为首选的就业地。而且一些外省市外的学生在毕业几年后甚至其父母亦会搬到子女工作地生活。一些家庭环境好的也许就直接置业了。

我觉得中山有必要在未来五年筹建至少两所理工类高校,三所技术类专科学校。重点发展机械类、生物医药类、服装类、电子类、化学类、轨道交通类、桥梁道路等等专业。亦可以和邻近的城市高校多合作,比如江门的五邑大学的纺织服装专业就是比较有名的专业,能和沙溪等服装名镇联合开展一些合作。

文/黎幸潮

图/中山日报资料图

编辑 陈彦

二审 蓝运良

三审 徐小江

素材来源 中山日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