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全球宙斯盾舰家族谱2

全球宙斯盾舰家族谱2

时间:2020-05-20 22:23:36

相关推荐

全球宙斯盾舰家族谱2

西班牙"巴赞"级宙斯盾护卫舰

"阿尔瓦罗·德·巴赞"级导弹护卫舰

主尺度:舰长146.72米,水线长133.2米,舰宽18.6米,水线宽17.5米,吃水4.84米

排水量:5761吨(满载)

航速:28.5节

续航力:4500海里/18节

船型:平甲板型

舰员编制:250名(军官35名)

动力装置:柴燃联合动力方式(CODOG),2台LM2500燃气轮机,功率47494马力;2台柴油机;双轴.

舰炮:1座Mk45 Mod2型127毫米舰炮;2座"梅罗卡"2B型近防炮.

舰空导弹:48单元Mk41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发射"标准"SM-2MR Block IIIA型舰空导弹和"改进型海麻雀"RIM-9P(ESSM)舰空导弹.

反舰导弹:2座四联装"鱼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

鱼雷:2座三联装Mk32 Mod9型鱼雷发射管,备18枚Mk46 Mod5型鱼雷.

搜索雷达:SPY 1D(V)"宙斯盾"相控阵雷达,E/F波段;SPS 67型对海搜索雷达,G波段.

火控雷达:SPG 62型火控雷达,I/J波段.

声纳:1部DE1160LF型舰首声纳,工作频率3.5千赫.

电子对抗:2座Mk36 Mod2型SRBOC诱饵发射器;AN/SLQ-25A"水精"拖曳鱼雷诱饵.

火控系统:"宙斯盾"多目标跟踪系统连Mk99 Mod7导弹火控系统,2个Mk82照射器.

舰载直升机:1架SH-60B型"海鹰"反潜直升机.

F101 阿尔瓦罗·德·巴赞 (Alvaro de Bazan),2000年10月下水,2002年9月正式服役

F102 朱安·德本海军上将 (Almirante Juan de Borbon),2002年2月28日下水,12月正式服役

F103 布拉兹·迪·黎洛 (Blas de Lezo),5月下水,预计正式服役

F104 曼迪兹·努尼兹 (Mendez Nunez),11月下水,预计之前进入服役

挪威海军南森级

南森级护卫舰因装备有简化版的“宙斯盾”系统,而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小的“宙斯盾”舰。

研制背景

目前,挪威海军现役较大的水面舰主要是4艘在1966~1967年间服役的奥斯陆级护卫舰,满载排水量1950吨,它们的作战能力显然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海战要求和挪威海军的需要,已到寿终正寝之时。

为了取代奥斯陆级,挪威海军于1994年提出了代号为SMP 6088的新一代护卫舰发展计划,并在1997年3月开始概念设计。1998年末,挪威海军在全世界范围内邀请了14家造船厂商参与竞标。1999年3月,在竞标的最后阶段,由当时的西班牙巴赞造船公司(即以后伊萨造船公司)、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组成的先进护卫舰联盟(AFCON)战胜了另外2个竞争对手德国布隆福斯造船公司和英国BAE系统公司,被挪威海军确定为新型护卫舰的设计和建造商。AFCON提出的方案是以西班牙海军的F 100型护卫舰为母型,根据挪威海军的需要重新设计。2000年6月23日,挪威海军与AFCON签订了挪威有史以来最大的武器采购合同,后者为前者设计建造5艘新一代护卫舰,总共耗资15亿美元。

根据合同,西班牙巴赞造船公司作为主承包商,负责新型护卫舰的平台设计和各分系统的最终集成,并建造其中3艘,后2艘由挪威本国船厂组装,但舰的主体结构仍由巴赞船厂建造。作为分包商,洛·马公司在巴赞公司的领导下,负责整个舰载综合武器系统的集成,包括所有的传感器、武器、软件研发、通信和导航等分系统。同时,新型护卫舰还将广泛使用挪威本国厂商开发的系统和设备,包括挪威康斯堡防务和航宇公司负责开发和生产的反潜系统、反舰指挥系统和导航/舰桥系统,并且挪威还可通过向西班牙转移部分技术和武器系统来抵销部分费用。

新舰被命名为弗里德约夫·南森级,首舰“南森”号4月9日开工,6月3日下水,4月5日正式服役。5艘舰要到将全部交付挪威海军。

总体设计

南森级护卫舰是挪威海军装备的最大的军舰,满载排水量达到了5290吨,舰长132米,水线长121.39米,宽16.8米,吃水4.9米。主要使命是搜索、探测、识别和攻击敌方潜艇,保护挪威的领土、领海、管辖海域以及海洋资源和设施不受侵犯;参与国际海上军事行动;承担非战斗使命,如抢险救灾等。是以反潜为主、可执行多种作战任务的多用途护卫舰。

南森级采用模块化设计,全舰由24个模块组成,钢焊接的单船体结构,有5层甲板和2组上层建筑,分为13个水密隔舱。在设计过程中,巴赞公司基于在流体力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对船体在稳性、适航性和操纵性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得南森级在这三项指标上具有优异的性能,满足在北欧海域如北海、挪威海恶劣海况下的航行要求。

高度的生存性也是在南森级设计中要达成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一生存性被设计者确定为2个组成要素:即隐身性和抗损性。在隐身性方面综合采用了多种隐身技术,以减少各种物理信号的辐射,降低被发现和识别的概率。如对外部轮廓、顶部和水线下船体进行了精心设计,干舷外飘,上层建筑内倾,’且是一体化结构;基于F100型护卫舰的研制经验,在船体附体和推进装置方面的优化设计也使南森级拥有很低的水动力噪声;通过使用多种专用设备,如噪声屏蔽罩、弹性基座、管路上的弹性接头,把水下噪声辐射降到最低,从而获得一级真正的安静型护卫舰,使南森级能够胜任其首要的反潜任务。另外,红外抑止系统、舰面喷淋系统、消磁系统的运用,还减弱了南森级的红外特征和磁特征,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抗损性则与排水、抗沉性、系统隔离、冗余性、损害预防和损管相联系。在这些方面主要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对关键结构采取加固措施以增强抗打击性,针对被雷弹命中的后果对主要控制舱室采取了专门的防护措施,舰上设置4个损管站,具有核生化防护能力,2个隔舱进水仍具有机动性,3个隔舱进水仍可保证电力供应等,从而使舰的易损性降到最低,保证了在战斗中具有高的生存性。

设计过程中,巴赞公司考虑到综合平衡自动化操作、人员因素、经济可承受性、全寿期费用而广泛使用成熟的商用设备。新技术的采用使南森级具有比同期欧洲几级新型护卫舰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全舰人员编制只有120人(其中26名军官)。舰上还专门设置了医疗舱,能够在平时执行非战斗任务。

对现代反潜护卫舰而言,能够搭载直升机并保障其长期随舰执行任务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南森级在舰尾设有直升机甲板与机库,目前选定的机型是海军型的NH90多用途直升机。

动力装置

南森级的动力为柴一燃联合动力装置(CODAG),巡航动力为2台巴赞公司制造的布拉沃12V柴油机,单台功率4.5兆瓦;1台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的LM2500燃气轮机在高速航行时与柴油机联合工作,功率19.2兆瓦。最高航速超过26节,巡航速度18节时的续航力为4500海里;双桨、双舵,可调距桨。桨机舱实现无人化,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可从主机控制舱或舰桥通过综合平台管理系统(IPMS)对推进系统进行遥控。另外,在舰首还安装有1具可收放的电力推进器,功率l兆瓦,使舰在狭窄的水域中具有精确的可操纵性,并且在主推进系统损坏的情况下,首推进器还可作为辅助或紧急动力使用。舰上的电力供应由4台MTU 396 12V柴油发电机提供,单机功率900千瓦。

武器系统

南森级主要的反舰武器是NSM反舰导弹,两座四联装发射管布置在舰桥和主烟囱之间,此外机库还可储存6枚供NH90直升机使用的空射型。NSM反舰导弹在挪威国内被称为“新型反舰导弹”,而在国际市场上,康斯堡公司给这种新型武器取名为“海军打击导弹”(Naval Strike Missile),两个名称的缩写都是NSM。该导弹着眼于21世纪的战场环境而研制,号称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反舰导弹,具有一定的攻击陆上目标的能力。导弹采用惯导/GPS制导/地形匹配系统和末段红外成像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在设计上采用了多种手段来避免被目标防御设施探测到,包括外型采用雷达与红外隐形设计,采用被动工作方式,并可通过预置飞行途经点进行精确导航的方法来利用地形隐蔽从而不被敌方防空系统探测到。设定飞行路线有自动任务计划和人工计划两种模式,前者可根据给出的战术情况和舰载作战指挥系统预先设定的战术标准自动生成飞行路线,后者可由操控人员修改自动生成的飞行路线,或从头开始制定飞行路线。每枚导弹可以预置最多200个飞行途经点。

第一生产批次的NSM反舰导弹全长3.96米(包括助推器),宽1.36米,直径0-5米(弹翼和尾翼折叠),发射重量407千克,飞行重量344千克,配备125千克的多用途战斗部。巡航动力采用法国制造的TRI-40涡轮风扇发动机,飞行速度0.95马赫,有效射程160千米,如导弹发射后即沿着直线单道俯冲攻击目标,最小有效射程仅为3千米,末段掠海飞行高度约1~3米,可进行末段机动。

目前,NSM反舰导弹已处于研制的最后阶段,即将投入批量生产。在6月15 Et的第5次发射试验中,导弹的飞行距离超过140千米。在6月29日法国的飞行试验中,NSM导弹完成了复杂的飞行,包括数次急转弯及高度和速度的变化,最后成功命中靶舰。

由于南森级的主要作战使命是反潜,并不追求太强的区域防空能力,因此目前的主要防空武器是32枚点防御的“改进型海麻雀”防空导弹(ESSM),使用1座8单元Mk41垂直发射系统发射,每个发射单元装填4枚导弹,同时舰上还预留l单元Mk41系统的安装空间。这样,在防空方面至少在服役初期还是以自卫防空为主。ESSM导弹由雷声公司和10个北约国家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共同研制,能够拦截高速反舰导弹。与基本型“海麻雀”RIM.7P导弹相比,具有相同的半主动雷达导引头和战斗部,但采用了小展弦比弹翼加控制尾翼的气动布局、新的大直径单级固体高能火箭发动机和矢量推力系统,从而拥有更高的速度、更远的射程和更好的机动性,最远射程超过50千米,达到了以前中程防空导弹的水平,最大机动过载则达到了50G,而且不会随射程的增加而大幅减小。

反潜武器是英国宇航(BAE)系统公司研制的“鲭鱼”轻型反潜鱼雷,使用2座双联装鱼雷发射管发射。“鲭鱼”鱼雷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轻型反潜鱼雷之一,智能化程度很高,可利用弹载计算机内储存的目标数据与声呐回波信号进行对比、修正航路,使鱼雷以正确的入射角在正确的位置命中目标。当然,它强大的反潜战能力则是体现在优异的安静性、先进的水声探测设备、反潜指挥系统和NH90直升机上。

舰炮武器是1座具有隐身炮塔的“奥托‘梅莱拉”76毫米/62超射速炮,射速为120发/分。

电子装备

南森级由鼎鼎大名的“宙斯盾”系统与挪威康斯堡公司研制的MSI一F反潜作战系统、反舰作战系统构成了综合武器系统(1WS),系统间通过2个网关相连接,以异步传输技术(ATM)同舰上各种武器以及火控子系统进行网络连接。IWS能够控制舰载的各种武器、传感器、火控系统、导航与通信系统,还可管理直升机的操作、进行作战任务规划、协调舰载系统的维护和舰员的训练。与IWS相关的综合通信控制系统包括11号数据链(未来将采用16/22号数据链)、北约海上指挥和控制信息系统、康斯堡北方控制公司的综合舰桥控制系统,并采用超高频/甚高频军用卫星通信设备。提供“宙斯盾”系统的洛·马公司负责综合武器系统的集成,包括系统中的传感器、通信系统和武器系统。

既然装备了“宙斯盾”系统,那么从外观看,AN/SPY一1系列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的4个八边形阵面就成了南森级护卫舰的标志性装备。由于排水量较小,上层空间有限,南森级4个雷达阵面的布局无法象美国的大型“宙斯盾”舰那样,安装在高大的上层建筑上,而是同F100一样被安装在舰桥后方的一个大型塔形建筑上。同时,出于节约成本、减轻重量、降低重心以保证稳性的考虑,南森级没有装备F100上的AN/SPY一1D型雷达而是装备了在它基础上研制的简化版AN/SPY一1F型相控阵雷达。与D型相比,F型尺寸较小,重量较轻,雷达阵面的辐射单元由43 50个减少到1 856个,因此信号发射功率随之降低。从性能上看,简化了的F型雷达受到了一定的削弱,难以制导“标准”舰空导弹,不过仍保留了D型雷达的大部分功能,包括对舰炮的控制和制导多枚ESSM导弹同时拦截多个空中目标。从这里亦能看出,至少在硬件上就先天性地决定了南森级只能配备主要用于点防御的ESSM导弹。但话又说回来,由于南森级的主要任务是反潜,不是区域防空,而AN/SPY一1F雷达、ESSM导弹与Mk41垂直发射装置的组合将使南森级拥有很强的防空自卫能力,因此足以符合挪威海军的作战需要。对于AN/SPY一1F雷达来说,这也是首次装舰使用,同时也使挪威海军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装备了“宙斯盾”护卫舰、第四个装备了“宙斯盾”系统的海军。

舰上装备2部Mk82(AN/SPG-62)连续波照射雷达,提供对ESSM导弹的末段引导,VIGY2(~电和红外探测仪提供被动探测能力,以及利顿公司生产的3部导航雷达(2部x波段,1部S波段)等。

作为MSI一F反潜作战系统的组成部分,南森级装备了泰利斯水下系统公司研制的综合声呐系统,它包括先进的“卡普塔斯”Mk2 V1组合式主/被动拖曳阵声呐和MRs 2000舰壳声呐,可提供远、中、近水下探测能力。“卡普塔斯”Mk2V1包括1个采用了FFR(Free Flooded Ring)技术的低频主动拖体,能够通过1个紧凑的基阵发射和传送高品质的声信号,被动拖曳阵声呐则采用一种3个一组的“品”字型听音器阵列,能以高精确度对左/右侧的信号进行区分。

电子战装备包括EDO搜索与监视系统公司提供的CS一3701战术雷达监视系统,系统整合了精确电子支援和雷达告警接收机功能。无源干扰则是“特玛”干扰弹发射装置,可发射红外、雷达和水声等多种干扰弹。直升机南森级已确定将搭载1架NH90中型多用途直升机,但直升机甲板和机库的大小、结构强度能够允许搭载15吨级的直升机。

NH90直升机是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和葡萄牙等国联合研制的新一代双发、中型多用途直升机,重9100千克,最大速度291千米/小时,巡航速度260千米/小时,航程950千米,续航时间5小时,有效载荷2500千克。配备在南森级护卫舰上的NH90作为延伸的传感器和武器平台,装备泰利斯水下系统公司“闪光”吊放式声呐、声呐浮标、反潜鱼雷、反舰导弹和数据链等,其主要任务仍是反潜,还能遂行反舰、远程目标指示、搜索救援和后勤补给等多种任务。

F 310 南森号HNoMS Fridtjof Nansen

F 311 罗尔德·阿蒙森”号Roald Amundsen

F 312 奥托·斯维尔德鲁普号Otto Sverdrup

F 313 海尔格·英斯塔号Helge Ingstad

F 314 索尔·海尔达尔号Thor Heyerdahl

随着5艘南森级护卫舰的服役,挪威海军海上综合作战能力将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海上作战范围将得到极大的扩展,海军在和平时期承担非战斗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同时将使挪威海军在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和常设联合舰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了挪威海军在其中的地位。

澳大利亚“霍巴特”级驱逐舰

该项目首舰“霍巴特”号(HMASHobart)将于12月交付,“布里斯班”号(HMASBrisbane)预计于第一季度交付,“悉尼”号(HMASSydney)预计在中交付。

澳大利亚第四代防空驱逐舰

应运而生的第4代宙斯盾防空驱逐舰

早在2000年,澳大利亚国防部就制定了未来10~内取代将陆续退役的通用导弹护卫舰群(FFGS)的“大洋—4000”防空型驱逐舰的研发方案,即在前建成并服役3艘宙斯盾防空驱逐舰。分别命名为“霍巴特”号HOBART(首制舰)、“悉尼”号SYDNEY 以及及“布里斯班”号BRISBANE(均为澳大利亚地名),因而该型宙斯盾防空驱逐舰又称为“霍巴特”级驱逐舰。当时预计该建造方案约需要花费4.5亿~6亿美元的国防预算。

然而时过境迁,近6年来世界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军事转型的浪潮汹涌而来;全球反恐作战的战火持久不断;邻近澳大利亚的东盟地区的恐怖袭击、地区冲突跌宕起伏,等等。这一切都对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皇家海军将越来越多地被迫进行反恐作战和应对非传统的海上威胁,所面临的复杂情况远远超出了2000年度国防白皮书的设想。当初对“大洋—4000”型防空驱逐舰的设计方案和作战想定都已落后于全球安全形势的迅猛发展。为了更好地维护21世纪澳大利亚的海洋权益,适应“由海向陆”海军战略的转型,打赢信息时代的数字网络化海战。3月,经过充分地酝酿,澳大利亚国防部正式公布了“大洋—4000”型防空驱逐舰方案的最新升级版本:那就是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在进行全维海战的主力战舰——第4代海基区域防空、反导型宙斯盾驱逐舰“墨尔本”号[HMAS MELBOURNE(IV)]。这是一型全新的数字化战舰,将装备有全新的功能强大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可进行多目标交战的远程防空、反导双重作战功能的“标准”-3和“标准”-6系列舰空导弹,必将成为21世纪澳大利亚海上力量的“中流砥柱”。

“大洋—4000"’防空驱逐舰的作战使用

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第三代“霍巴特”级宙斯盾驱逐舰将作为海上战斗群的指挥舰使用,既可带领一个中等规模(7~10艘战舰)的多任务战斗群进行远征作战,也能组队一个小规模(3~5艘战舰)的单一编队在近海反恐和远洋禁运。“霍巴特”号、“悉尼”号、“布里斯班”号这3艘宙斯盾驱逐舰可轮流出海值班巡逻。第3艘则可以在其他两艘休整、改装、返航时担任海上警戒任务。这并没有将战争损失、意外事故、灾害性天气、政治外交困境等不利因素考虑在内。事实上,像1 982年的马岛海战等重大军事行动都需要主力战舰同时在海外进行为期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作战部署。事实上,任何突发性的事件或料想不到的威胁都会对“霍巴特”级驱逐舰造成损害,因此,澳大利亚皇家海军仅仅依靠3艘新型主力战舰是不能胜任未来复杂多变的海外部署任务的。

“霍巴特”级宙斯盾战舰之所以能够充当编队海上作战的指挥舰,是因为加装了最新的7.1型“宙斯盾”舰载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C4ISR。具有了极强的海上区域监控能力,能够指挥编队内的所有舰只对空、对海、反潜、攻陆全维作战。在安装了11号,16号数据链后,所具备的“海上协同作战能力”CEC是未来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打赢信息化海战所不可或缺的。另外,“霍巴特”级宙斯盾驱逐舰也具备了初步的拦截弹道导弹的海基防御能力,这对澳大利亚参与以美国为首的亚太地区弹道导弹防御体系TMD也极具诱惑力。“海基战区导弹防御作战”编队的构建,将使得澳大利亚远征部队的联合作战指挥官能够在远离澳洲本土上千公里以外的海域对来袭导弹进行拦截。这一方面提升了澳大利亚国土防空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澳大利亚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紧张程度,对亚太地区微妙的军事力量平衡增添了新的变数,投下了不和谐的阴影。

“大洋—4000”将协同“楔尾鹰”作战

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未来的战略任务之一就是夺取澳洲大陆周边海域的制空、制海权,“霍巴特”级宙斯盾驱逐舰战斗群将部署在远离本土1500海里远处的海域战斗值班巡逻,舰载宙斯盾系统的AN/SPY-1C(IV)相控阵雷达将监视一个广袤海空里的各种情况。这样一支海上编队就可以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每天为澳大利亚远程防空提供24小时全天候不问断的对空防御。然后,随着第4代防空反导型宙斯盾驱逐舰“墨尔本”级的不断建成服役,皇家海军也将组建起真正的海基区域防空反导系统——ADF`S舰队。在ADF`S舰队撑起的空防保护伞的支援下,澳大利亚的远征军——RAAF`S联合舰队将可派出更多的战舰在更大范围内巡逻游弋,有效地保护四通八达的澳大利亚远洋海运线。

近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经验表明,单纯的海基与陆基对空警戒雷达防御体系总是存在着盲区和死角,不能够及时地发现超低空高速突防的来袭敌机与导弹。因而,必须与空中预警指挥机(AEW&C)联手协同作战,才能够打造一张绵延不断、无缝链接的“天网”,不给敢于来犯之敌任何可乘之隙。因而,皇家澳大利亚海军的“大洋—4000”I、II型宙斯盾防空驱逐舰将与皇家空军的“楔尾鹰”空中预警指挥机一起,编队巡逻在澳洲本土四周广阔的海空,全方位的警戒监视实时统一协调、指挥F-18、F-35战斗机群,水面舰艇部队、“柯林斯”潜艇迎击、拦截企图侵犯澳大利亚领空、领海的“不速之客”。“楔尾鹰”预警机的优点是飞行速度快,能及时赶到事发现场,从海面杂波中检测出超低空隐身目标;“大洋—4000”防空驱逐舰的长处是可以持续数月而不是数小时的警戒巡逻,并且可有效地自卫防御作战。若两者在“海上协同作战能力”CEC网络的支援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联合作战,便可产生1+1>1的系统对抗的增值效应,真可谓相得益彰。

更强大的舰载防空反导火力

“大洋—4000"宙斯盾驱逐舰作为一款全新的面向21世纪全维海战的区域防空反导型信息化战舰,配置了强大的电子信息战装备和高性能的舰载防空拦截导弹。“霍巴特”级驱逐舰安装了一套64单元的MK41型垂直发射系统VLS。配置了“标准”-21V型远程舰空导弹,在舰载“宙斯盾”系统的AN/SPY-1C(IV)型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制导下,可拦截杀伤160千米远处的来袭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巡航导弹。并对射程在400千米以下的战术弹道导弹具有一定的反导作战功效。而配置的另一种“改进型北约海麻雀”舰空导弹ESSM将用来作为“霍巴特”级驱逐舰的近程防御武器使用,打击逼近本舰的反舰导弹,制导炸弹、水面舰艇、无人飞机等。

而“第4代防空反导型宙斯盾驱逐舰“墨尔本”级”的火力配置则更上一层楼。将安装两套64单元的MK41型垂直发射装置VLS,早期先搭载“标准”-3B型舰空导弹。该型舰空导弹可有效拦截射程在1500-3000千米的战区/战役弹道导弹。为澳大利亚的主要沿海城市撑起一张海上防护网。而“标准”-3C型舰空导弹甚至可以在舰载最新型AN/SPY-1D(V)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引导下,攻击敌方用于侦察、通信、导航、气象以及海洋观察的低轨道卫星。

更令人生畏的是“大洋-4000”Ⅱ型宙斯盾战舰“墨尔本”级后期将装备新一代的“标准”-6型系列舰空导弹。这种崭新的信息化舰空导弹不仅可以用舰载“宙斯盾”系统的相控阵雷达制导,还可通过数据链接受“楔尾鹰”空中预警指挥机的引导,有效击落远在300~400千米以外的敌方战机和巡航导弹。“标准”—6系列舰空导弹的大量采用了先进的导弹技术,包括高脉冲比推力矢量火箭发动机以及先进的AIM-120中程空对空导弹的导引头。先进的末端制导雷达保证了“标准”—6型舰空导弹全主动制导。飞行末段无需舰载目标照射雷达的引导,有效的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和命中概率。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最近的计算机模拟交战表明,第4代防空反导型宙斯盾驱逐舰、“楔尾鹰”预警机在“网络中心战”的体系内协同作战,发射“标准”—6型舰空导弹攻击各种来袭的目标,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战果”,有效拦截杀伤率达到80%以上。因此,三者的综合集成将打造皇家澳大利亚海军未来的“ADF无敌舰队”。

当然,当今“由海向陆”的战略转型也是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必须追逐的潮流,因此“大洋—4000”防空驱逐舰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里也将装填BGM-109“战斧”巡航导弹,用于反舰和远距离打击敌方陆地目标。海上打击力量是澳大利亚国防的重要支撑力量,这关系到澳洲濒海地区重要城市和纵深地带重要目标的安全。特别是在周边国家拥有强大的陆军和空军实力的情况下。现代战争强调联合作战,一舰多用。因此,“大洋—4000”防空驱逐舰编队要根据澳国防力量的重心在海上的现实情况,担纲多种作战使命,遂行不同的战斗任务。因此,高科技、信息化的“宙斯盾”战舰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一型面向未来全维海战,集多种作战功能于一身的数字网络化海上作战平台,未来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南太平洋“海上霸主”。

西班牙"巴赞"级宙斯盾护卫舰

"阿尔瓦罗·德·巴赞"级导弹护卫舰

主尺度:舰长146.72米,水线长133.2米,舰宽18.6米,水线宽17.5米,吃水4.84米

排水量:5761吨(满载)

航速:28.5节

续航力:4500海里/18节

船型:平甲板型

舰员编制:250名(军官35名)

动力装置:柴燃联合动力方式(CODOG),2台LM2500燃气轮机,功率47494马力;2台柴油机;双轴.

舰炮:1座Mk45 Mod2型127毫米舰炮;2座"梅罗卡"2B型近防炮.

舰空导弹:48单元Mk41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发射"标准"SM-2MR Block IIIA型舰空导弹和"改进型海麻雀"RIM-9P(ESSM)舰空导弹.

反舰导弹:2座四联装"鱼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

鱼雷:2座三联装Mk32 Mod9型鱼雷发射管,备18枚Mk46 Mod5型鱼雷.

搜索雷达:SPY 1D(V)"宙斯盾"相控阵雷达,E/F波段;SPS 67型对海搜索雷达,G波段.

火控雷达:SPG 62型火控雷达,I/J波段.

声纳:1部DE1160LF型舰首声纳,工作频率3.5千赫.

电子对抗:2座Mk36 Mod2型SRBOC诱饵发射器;AN/SLQ-25A"水精"拖曳鱼雷诱饵.

火控系统:"宙斯盾"多目标跟踪系统连Mk99 Mod7导弹火控系统,2个Mk82照射器.

舰载直升机:1架SH-60B型"海鹰"反潜直升机.

F101 阿尔瓦罗·德·巴赞 (Alvaro de Bazan),2000年10月下水,2002年9月正式服役

F102 朱安·德本海军上将 (Almirante Juan de Borbon),2002年2月28日下水,12月正式服役

F103 布拉兹·迪·黎洛 (Blas de Lezo),5月下水,预计正式服役

F104 曼迪兹·努尼兹 (Mendez Nunez),11月下水,预计之前进入服役

挪威海军南森级

南森级护卫舰因装备有简化版的“宙斯盾”系统,而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小的“宙斯盾”舰。

研制背景

目前,挪威海军现役较大的水面舰主要是4艘在1966~1967年间服役的奥斯陆级护卫舰,满载排水量1950吨,它们的作战能力显然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海战要求和挪威海军的需要,已到寿终正寝之时。

为了取代奥斯陆级,挪威海军于1994年提出了代号为SMP 6088的新一代护卫舰发展计划,并在1997年3月开始概念设计。1998年末,挪威海军在全世界范围内邀请了14家造船厂商参与竞标。1999年3月,在竞标的最后阶段,由当时的西班牙巴赞造船公司(即以后伊萨造船公司)、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组成的先进护卫舰联盟(AFCON)战胜了另外2个竞争对手德国布隆福斯造船公司和英国BAE系统公司,被挪威海军确定为新型护卫舰的设计和建造商。AFCON提出的方案是以西班牙海军的F 100型护卫舰为母型,根据挪威海军的需要重新设计。2000年6月23日,挪威海军与AFCON签订了挪威有史以来最大的武器采购合同,后者为前者设计建造5艘新一代护卫舰,总共耗资15亿美元。

根据合同,西班牙巴赞造船公司作为主承包商,负责新型护卫舰的平台设计和各分系统的最终集成,并建造其中3艘,后2艘由挪威本国船厂组装,但舰的主体结构仍由巴赞船厂建造。作为分包商,洛·马公司在巴赞公司的领导下,负责整个舰载综合武器系统的集成,包括所有的传感器、武器、软件研发、通信和导航等分系统。同时,新型护卫舰还将广泛使用挪威本国厂商开发的系统和设备,包括挪威康斯堡防务和航宇公司负责开发和生产的反潜系统、反舰指挥系统和导航/舰桥系统,并且挪威还可通过向西班牙转移部分技术和武器系统来抵销部分费用。

新舰被命名为弗里德约夫·南森级,首舰“南森”号4月9日开工,6月3日下水,4月5日正式服役。5艘舰要到将全部交付挪威海军。

总体设计

南森级护卫舰是挪威海军装备的最大的军舰,满载排水量达到了5290吨,舰长132米,水线长121.39米,宽16.8米,吃水4.9米。主要使命是搜索、探测、识别和攻击敌方潜艇,保护挪威的领土、领海、管辖海域以及海洋资源和设施不受侵犯;参与国际海上军事行动;承担非战斗使命,如抢险救灾等。是以反潜为主、可执行多种作战任务的多用途护卫舰。

南森级采用模块化设计,全舰由24个模块组成,钢焊接的单船体结构,有5层甲板和2组上层建筑,分为13个水密隔舱。在设计过程中,巴赞公司基于在流体力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对船体在稳性、适航性和操纵性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得南森级在这三项指标上具有优异的性能,满足在北欧海域如北海、挪威海恶劣海况下的航行要求。

高度的生存性也是在南森级设计中要达成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一生存性被设计者确定为2个组成要素:即隐身性和抗损性。在隐身性方面综合采用了多种隐身技术,以减少各种物理信号的辐射,降低被发现和识别的概率。如对外部轮廓、顶部和水线下船体进行了精心设计,干舷外飘,上层建筑内倾,’且是一体化结构;基于F100型护卫舰的研制经验,在船体附体和推进装置方面的优化设计也使南森级拥有很低的水动力噪声;通过使用多种专用设备,如噪声屏蔽罩、弹性基座、管路上的弹性接头,把水下噪声辐射降到最低,从而获得一级真正的安静型护卫舰,使南森级能够胜任其首要的反潜任务。另外,红外抑止系统、舰面喷淋系统、消磁系统的运用,还减弱了南森级的红外特征和磁特征,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抗损性则与排水、抗沉性、系统隔离、冗余性、损害预防和损管相联系。在这些方面主要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对关键结构采取加固措施以增强抗打击性,针对被雷弹命中的后果对主要控制舱室采取了专门的防护措施,舰上设置4个损管站,具有核生化防护能力,2个隔舱进水仍具有机动性,3个隔舱进水仍可保证电力供应等,从而使舰的易损性降到最低,保证了在战斗中具有高的生存性。

设计过程中,巴赞公司考虑到综合平衡自动化操作、人员因素、经济可承受性、全寿期费用而广泛使用成熟的商用设备。新技术的采用使南森级具有比同期欧洲几级新型护卫舰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全舰人员编制只有120人(其中26名军官)。舰上还专门设置了医疗舱,能够在平时执行非战斗任务。

对现代反潜护卫舰而言,能够搭载直升机并保障其长期随舰执行任务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南森级在舰尾设有直升机甲板与机库,目前选定的机型是海军型的NH90多用途直升机。

动力装置

南森级的动力为柴一燃联合动力装置(CODAG),巡航动力为2台巴赞公司制造的布拉沃12V柴油机,单台功率4.5兆瓦;1台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的LM2500燃气轮机在高速航行时与柴油机联合工作,功率19.2兆瓦。最高航速超过26节,巡航速度18节时的续航力为4500海里;双桨、双舵,可调距桨。桨机舱实现无人化,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可从主机控制舱或舰桥通过综合平台管理系统(IPMS)对推进系统进行遥控。另外,在舰首还安装有1具可收放的电力推进器,功率l兆瓦,使舰在狭窄的水域中具有精确的可操纵性,并且在主推进系统损坏的情况下,首推进器还可作为辅助或紧急动力使用。舰上的电力供应由4台MTU 396 12V柴油发电机提供,单机功率900千瓦。

武器系统

南森级主要的反舰武器是NSM反舰导弹,两座四联装发射管布置在舰桥和主烟囱之间,此外机库还可储存6枚供NH90直升机使用的空射型。NSM反舰导弹在挪威国内被称为“新型反舰导弹”,而在国际市场上,康斯堡公司给这种新型武器取名为“海军打击导弹”(Naval Strike Missile),两个名称的缩写都是NSM。该导弹着眼于21世纪的战场环境而研制,号称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反舰导弹,具有一定的攻击陆上目标的能力。导弹采用惯导/GPS制导/地形匹配系统和末段红外成像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在设计上采用了多种手段来避免被目标防御设施探测到,包括外型采用雷达与红外隐形设计,采用被动工作方式,并可通过预置飞行途经点进行精确导航的方法来利用地形隐蔽从而不被敌方防空系统探测到。设定飞行路线有自动任务计划和人工计划两种模式,前者可根据给出的战术情况和舰载作战指挥系统预先设定的战术标准自动生成飞行路线,后者可由操控人员修改自动生成的飞行路线,或从头开始制定飞行路线。每枚导弹可以预置最多200个飞行途经点。

第一生产批次的NSM反舰导弹全长3.96米(包括助推器),宽1.36米,直径0-5米(弹翼和尾翼折叠),发射重量407千克,飞行重量344千克,配备125千克的多用途战斗部。巡航动力采用法国制造的TRI-40涡轮风扇发动机,飞行速度0.95马赫,有效射程160千米,如导弹发射后即沿着直线单道俯冲攻击目标,最小有效射程仅为3千米,末段掠海飞行高度约1~3米,可进行末段机动。

目前,NSM反舰导弹已处于研制的最后阶段,即将投入批量生产。在6月15 Et的第5次发射试验中,导弹的飞行距离超过140千米。在6月29日法国的飞行试验中,NSM导弹完成了复杂的飞行,包括数次急转弯及高度和速度的变化,最后成功命中靶舰。

由于南森级的主要作战使命是反潜,并不追求太强的区域防空能力,因此目前的主要防空武器是32枚点防御的“改进型海麻雀”防空导弹(ESSM),使用1座8单元Mk41垂直发射系统发射,每个发射单元装填4枚导弹,同时舰上还预留l单元Mk41系统的安装空间。这样,在防空方面至少在服役初期还是以自卫防空为主。ESSM导弹由雷声公司和10个北约国家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共同研制,能够拦截高速反舰导弹。与基本型“海麻雀”RIM.7P导弹相比,具有相同的半主动雷达导引头和战斗部,但采用了小展弦比弹翼加控制尾翼的气动布局、新的大直径单级固体高能火箭发动机和矢量推力系统,从而拥有更高的速度、更远的射程和更好的机动性,最远射程超过50千米,达到了以前中程防空导弹的水平,最大机动过载则达到了50G,而且不会随射程的增加而大幅减小。

反潜武器是英国宇航(BAE)系统公司研制的“鲭鱼”轻型反潜鱼雷,使用2座双联装鱼雷发射管发射。“鲭鱼”鱼雷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轻型反潜鱼雷之一,智能化程度很高,可利用弹载计算机内储存的目标数据与声呐回波信号进行对比、修正航路,使鱼雷以正确的入射角在正确的位置命中目标。当然,它强大的反潜战能力则是体现在优异的安静性、先进的水声探测设备、反潜指挥系统和NH90直升机上。

舰炮武器是1座具有隐身炮塔的“奥托‘梅莱拉”76毫米/62超射速炮,射速为120发/分。

电子装备

南森级由鼎鼎大名的“宙斯盾”系统与挪威康斯堡公司研制的MSI一F反潜作战系统、反舰作战系统构成了综合武器系统(1WS),系统间通过2个网关相连接,以异步传输技术(ATM)同舰上各种武器以及火控子系统进行网络连接。IWS能够控制舰载的各种武器、传感器、火控系统、导航与通信系统,还可管理直升机的操作、进行作战任务规划、协调舰载系统的维护和舰员的训练。与IWS相关的综合通信控制系统包括11号数据链(未来将采用16/22号数据链)、北约海上指挥和控制信息系统、康斯堡北方控制公司的综合舰桥控制系统,并采用超高频/甚高频军用卫星通信设备。提供“宙斯盾”系统的洛·马公司负责综合武器系统的集成,包括系统中的传感器、通信系统和武器系统。

既然装备了“宙斯盾”系统,那么从外观看,AN/SPY一1系列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的4个八边形阵面就成了南森级护卫舰的标志性装备。由于排水量较小,上层空间有限,南森级4个雷达阵面的布局无法象美国的大型“宙斯盾”舰那样,安装在高大的上层建筑上,而是同F100一样被安装在舰桥后方的一个大型塔形建筑上。同时,出于节约成本、减轻重量、降低重心以保证稳性的考虑,南森级没有装备F100上的AN/SPY一1D型雷达而是装备了在它基础上研制的简化版AN/SPY一1F型相控阵雷达。与D型相比,F型尺寸较小,重量较轻,雷达阵面的辐射单元由43 50个减少到1 856个,因此信号发射功率随之降低。从性能上看,简化了的F型雷达受到了一定的削弱,难以制导“标准”舰空导弹,不过仍保留了D型雷达的大部分功能,包括对舰炮的控制和制导多枚ESSM导弹同时拦截多个空中目标。从这里亦能看出,至少在硬件上就先天性地决定了南森级只能配备主要用于点防御的ESSM导弹。但话又说回来,由于南森级的主要任务是反潜,不是区域防空,而AN/SPY一1F雷达、ESSM导弹与Mk41垂直发射装置的组合将使南森级拥有很强的防空自卫能力,因此足以符合挪威海军的作战需要。对于AN/SPY一1F雷达来说,这也是首次装舰使用,同时也使挪威海军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装备了“宙斯盾”护卫舰、第四个装备了“宙斯盾”系统的海军。

舰上装备2部Mk82(AN/SPG-62)连续波照射雷达,提供对ESSM导弹的末段引导,VIGY2(~电和红外探测仪提供被动探测能力,以及利顿公司生产的3部导航雷达(2部x波段,1部S波段)等。

作为MSI一F反潜作战系统的组成部分,南森级装备了泰利斯水下系统公司研制的综合声呐系统,它包括先进的“卡普塔斯”Mk2 V1组合式主/被动拖曳阵声呐和MRs 2000舰壳声呐,可提供远、中、近水下探测能力。“卡普塔斯”Mk2V1包括1个采用了FFR(Free Flooded Ring)技术的低频主动拖体,能够通过1个紧凑的基阵发射和传送高品质的声信号,被动拖曳阵声呐则采用一种3个一组的“品”字型听音器阵列,能以高精确度对左/右侧的信号进行区分。

电子战装备包括EDO搜索与监视系统公司提供的CS一3701战术雷达监视系统,系统整合了精确电子支援和雷达告警接收机功能。无源干扰则是“特玛”干扰弹发射装置,可发射红外、雷达和水声等多种干扰弹。直升机南森级已确定将搭载1架NH90中型多用途直升机,但直升机甲板和机库的大小、结构强度能够允许搭载15吨级的直升机。

NH90直升机是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和葡萄牙等国联合研制的新一代双发、中型多用途直升机,重9100千克,最大速度291千米/小时,巡航速度260千米/小时,航程950千米,续航时间5小时,有效载荷2500千克。配备在南森级护卫舰上的NH90作为延伸的传感器和武器平台,装备泰利斯水下系统公司“闪光”吊放式声呐、声呐浮标、反潜鱼雷、反舰导弹和数据链等,其主要任务仍是反潜,还能遂行反舰、远程目标指示、搜索救援和后勤补给等多种任务。

F 310 南森号HNoMS Fridtjof Nansen

F 311 罗尔德·阿蒙森”号Roald Amundsen

F 312 奥托·斯维尔德鲁普号Otto Sverdrup

F 313 海尔格·英斯塔号Helge Ingstad

F 314 索尔·海尔达尔号Thor Heyerdahl

随着5艘南森级护卫舰的服役,挪威海军海上综合作战能力将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海上作战范围将得到极大的扩展,海军在和平时期承担非战斗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同时将使挪威海军在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和常设联合舰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了挪威海军在其中的地位。

澳大利亚“霍巴特”级驱逐舰

该项目首舰“霍巴特”号(HMASHobart)将于12月交付,“布里斯班”号(HMASBrisbane)预计于第一季度交付,“悉尼”号(HMASSydney)预计在中交付。

澳大利亚第四代防空驱逐舰

应运而生的第4代宙斯盾防空驱逐舰

早在2000年,澳大利亚国防部就制定了未来10~内取代将陆续退役的通用导弹护卫舰群(FFGS)的“大洋—4000”防空型驱逐舰的研发方案,即在前建成并服役3艘宙斯盾防空驱逐舰。分别命名为“霍巴特”号HOBART(首制舰)、“悉尼”号SYDNEY 以及及“布里斯班”号BRISBANE(均为澳大利亚地名),因而该型宙斯盾防空驱逐舰又称为“霍巴特”级驱逐舰。当时预计该建造方案约需要花费4.5亿~6亿美元的国防预算。

然而时过境迁,近6年来世界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军事转型的浪潮汹涌而来;全球反恐作战的战火持久不断;邻近澳大利亚的东盟地区的恐怖袭击、地区冲突跌宕起伏,等等。这一切都对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皇家海军将越来越多地被迫进行反恐作战和应对非传统的海上威胁,所面临的复杂情况远远超出了2000年度国防白皮书的设想。当初对“大洋—4000”型防空驱逐舰的设计方案和作战想定都已落后于全球安全形势的迅猛发展。为了更好地维护21世纪澳大利亚的海洋权益,适应“由海向陆”海军战略的转型,打赢信息时代的数字网络化海战。3月,经过充分地酝酿,澳大利亚国防部正式公布了“大洋—4000”型防空驱逐舰方案的最新升级版本:那就是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在进行全维海战的主力战舰——第4代海基区域防空、反导型宙斯盾驱逐舰“墨尔本”号[HMAS MELBOURNE(IV)]。这是一型全新的数字化战舰,将装备有全新的功能强大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可进行多目标交战的远程防空、反导双重作战功能的“标准”-3和“标准”-6系列舰空导弹,必将成为21世纪澳大利亚海上力量的“中流砥柱”。

“大洋—4000"’防空驱逐舰的作战使用

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第三代“霍巴特”级宙斯盾驱逐舰将作为海上战斗群的指挥舰使用,既可带领一个中等规模(7~10艘战舰)的多任务战斗群进行远征作战,也能组队一个小规模(3~5艘战舰)的单一编队在近海反恐和远洋禁运。“霍巴特”号、“悉尼”号、“布里斯班”号这3艘宙斯盾驱逐舰可轮流出海值班巡逻。第3艘则可以在其他两艘休整、改装、返航时担任海上警戒任务。这并没有将战争损失、意外事故、灾害性天气、政治外交困境等不利因素考虑在内。事实上,像1 982年的马岛海战等重大军事行动都需要主力战舰同时在海外进行为期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作战部署。事实上,任何突发性的事件或料想不到的威胁都会对“霍巴特”级驱逐舰造成损害,因此,澳大利亚皇家海军仅仅依靠3艘新型主力战舰是不能胜任未来复杂多变的海外部署任务的。

“霍巴特”级宙斯盾战舰之所以能够充当编队海上作战的指挥舰,是因为加装了最新的7.1型“宙斯盾”舰载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C4ISR。具有了极强的海上区域监控能力,能够指挥编队内的所有舰只对空、对海、反潜、攻陆全维作战。在安装了11号,16号数据链后,所具备的“海上协同作战能力”CEC是未来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打赢信息化海战所不可或缺的。另外,“霍巴特”级宙斯盾驱逐舰也具备了初步的拦截弹道导弹的海基防御能力,这对澳大利亚参与以美国为首的亚太地区弹道导弹防御体系TMD也极具诱惑力。“海基战区导弹防御作战”编队的构建,将使得澳大利亚远征部队的联合作战指挥官能够在远离澳洲本土上千公里以外的海域对来袭导弹进行拦截。这一方面提升了澳大利亚国土防空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澳大利亚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紧张程度,对亚太地区微妙的军事力量平衡增添了新的变数,投下了不和谐的阴影。

“大洋—4000”将协同“楔尾鹰”作战

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未来的战略任务之一就是夺取澳洲大陆周边海域的制空、制海权,“霍巴特”级宙斯盾驱逐舰战斗群将部署在远离本土1500海里远处的海域战斗值班巡逻,舰载宙斯盾系统的AN/SPY-1C(IV)相控阵雷达将监视一个广袤海空里的各种情况。这样一支海上编队就可以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每天为澳大利亚远程防空提供24小时全天候不问断的对空防御。然后,随着第4代防空反导型宙斯盾驱逐舰“墨尔本”级的不断建成服役,皇家海军也将组建起真正的海基区域防空反导系统——ADF`S舰队。在ADF`S舰队撑起的空防保护伞的支援下,澳大利亚的远征军——RAAF`S联合舰队将可派出更多的战舰在更大范围内巡逻游弋,有效地保护四通八达的澳大利亚远洋海运线。

近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经验表明,单纯的海基与陆基对空警戒雷达防御体系总是存在着盲区和死角,不能够及时地发现超低空高速突防的来袭敌机与导弹。因而,必须与空中预警指挥机(AEW&C)联手协同作战,才能够打造一张绵延不断、无缝链接的“天网”,不给敢于来犯之敌任何可乘之隙。因而,皇家澳大利亚海军的“大洋—4000”I、II型宙斯盾防空驱逐舰将与皇家空军的“楔尾鹰”空中预警指挥机一起,编队巡逻在澳洲本土四周广阔的海空,全方位的警戒监视实时统一协调、指挥F-18、F-35战斗机群,水面舰艇部队、“柯林斯”潜艇迎击、拦截企图侵犯澳大利亚领空、领海的“不速之客”。“楔尾鹰”预警机的优点是飞行速度快,能及时赶到事发现场,从海面杂波中检测出超低空隐身目标;“大洋—4000”防空驱逐舰的长处是可以持续数月而不是数小时的警戒巡逻,并且可有效地自卫防御作战。若两者在“海上协同作战能力”CEC网络的支援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联合作战,便可产生1+1>1的系统对抗的增值效应,真可谓相得益彰。

更强大的舰载防空反导火力

“大洋—4000"宙斯盾驱逐舰作为一款全新的面向21世纪全维海战的区域防空反导型信息化战舰,配置了强大的电子信息战装备和高性能的舰载防空拦截导弹。“霍巴特”级驱逐舰安装了一套64单元的MK41型垂直发射系统VLS。配置了“标准”-21V型远程舰空导弹,在舰载“宙斯盾”系统的AN/SPY-1C(IV)型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制导下,可拦截杀伤160千米远处的来袭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巡航导弹。并对射程在400千米以下的战术弹道导弹具有一定的反导作战功效。而配置的另一种“改进型北约海麻雀”舰空导弹ESSM将用来作为“霍巴特”级驱逐舰的近程防御武器使用,打击逼近本舰的反舰导弹,制导炸弹、水面舰艇、无人飞机等。

而“第4代防空反导型宙斯盾驱逐舰“墨尔本”级”的火力配置则更上一层楼。将安装两套64单元的MK41型垂直发射装置VLS,早期先搭载“标准”-3B型舰空导弹。该型舰空导弹可有效拦截射程在1500-3000千米的战区/战役弹道导弹。为澳大利亚的主要沿海城市撑起一张海上防护网。而“标准”-3C型舰空导弹甚至可以在舰载最新型AN/SPY-1D(V)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引导下,攻击敌方用于侦察、通信、导航、气象以及海洋观察的低轨道卫星。

更令人生畏的是“大洋-4000”Ⅱ型宙斯盾战舰“墨尔本”级后期将装备新一代的“标准”-6型系列舰空导弹。这种崭新的信息化舰空导弹不仅可以用舰载“宙斯盾”系统的相控阵雷达制导,还可通过数据链接受“楔尾鹰”空中预警指挥机的引导,有效击落远在300~400千米以外的敌方战机和巡航导弹。“标准”—6系列舰空导弹的大量采用了先进的导弹技术,包括高脉冲比推力矢量火箭发动机以及先进的AIM-120中程空对空导弹的导引头。先进的末端制导雷达保证了“标准”—6型舰空导弹全主动制导。飞行末段无需舰载目标照射雷达的引导,有效的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和命中概率。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最近的计算机模拟交战表明,第4代防空反导型宙斯盾驱逐舰、“楔尾鹰”预警机在“网络中心战”的体系内协同作战,发射“标准”—6型舰空导弹攻击各种来袭的目标,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战果”,有效拦截杀伤率达到80%以上。因此,三者的综合集成将打造皇家澳大利亚海军未来的“ADF无敌舰队”。

当然,当今“由海向陆”的战略转型也是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必须追逐的潮流,因此“大洋—4000”防空驱逐舰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里也将装填BGM-109“战斧”巡航导弹,用于反舰和远距离打击敌方陆地目标。海上打击力量是澳大利亚国防的重要支撑力量,这关系到澳洲濒海地区重要城市和纵深地带重要目标的安全。特别是在周边国家拥有强大的陆军和空军实力的情况下。现代战争强调联合作战,一舰多用。因此,“大洋—4000”防空驱逐舰编队要根据澳国防力量的重心在海上的现实情况,担纲多种作战使命,遂行不同的战斗任务。因此,高科技、信息化的“宙斯盾”战舰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一型面向未来全维海战,集多种作战功能于一身的数字网络化海上作战平台,未来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南太平洋“海上霸主”。

西班牙"巴赞"级宙斯盾护卫舰

"阿尔瓦罗·德·巴赞"级导弹护卫舰

主尺度:舰长146.72米,水线长133.2米,舰宽18.6米,水线宽17.5米,吃水4.84米

排水量:5761吨(满载)

航速:28.5节

续航力:4500海里/18节

船型:平甲板型

舰员编制:250名(军官35名)

动力装置:柴燃联合动力方式(CODOG),2台LM2500燃气轮机,功率47494马力;2台柴油机;双轴.

舰炮:1座Mk45 Mod2型127毫米舰炮;2座"梅罗卡"2B型近防炮.

舰空导弹:48单元Mk41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发射"标准"SM-2MR Block IIIA型舰空导弹和"改进型海麻雀"RIM-9P(ESSM)舰空导弹.

反舰导弹:2座四联装"鱼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

鱼雷:2座三联装Mk32 Mod9型鱼雷发射管,备18枚Mk46 Mod5型鱼雷.

搜索雷达:SPY 1D(V)"宙斯盾"相控阵雷达,E/F波段;SPS 67型对海搜索雷达,G波段.

火控雷达:SPG 62型火控雷达,I/J波段.

声纳:1部DE1160LF型舰首声纳,工作频率3.5千赫.

电子对抗:2座Mk36 Mod2型SRBOC诱饵发射器;AN/SLQ-25A"水精"拖曳鱼雷诱饵.

火控系统:"宙斯盾"多目标跟踪系统连Mk99 Mod7导弹火控系统,2个Mk82照射器.

舰载直升机:1架SH-60B型"海鹰"反潜直升机.

F101 阿尔瓦罗·德·巴赞 (Alvaro de Bazan),2000年10月下水,2002年9月正式服役

F102 朱安·德本海军上将 (Almirante Juan de Borbon),2002年2月28日下水,12月正式服役

F103 布拉兹·迪·黎洛 (Blas de Lezo),5月下水,预计正式服役

F104 曼迪兹·努尼兹 (Mendez Nunez),11月下水,预计之前进入服役

挪威海军南森级

南森级护卫舰因装备有简化版的“宙斯盾”系统,而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小的“宙斯盾”舰。

研制背景

目前,挪威海军现役较大的水面舰主要是4艘在1966~1967年间服役的奥斯陆级护卫舰,满载排水量1950吨,它们的作战能力显然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海战要求和挪威海军的需要,已到寿终正寝之时。

为了取代奥斯陆级,挪威海军于1994年提出了代号为SMP 6088的新一代护卫舰发展计划,并在1997年3月开始概念设计。1998年末,挪威海军在全世界范围内邀请了14家造船厂商参与竞标。1999年3月,在竞标的最后阶段,由当时的西班牙巴赞造船公司(即以后伊萨造船公司)、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组成的先进护卫舰联盟(AFCON)战胜了另外2个竞争对手德国布隆福斯造船公司和英国BAE系统公司,被挪威海军确定为新型护卫舰的设计和建造商。AFCON提出的方案是以西班牙海军的F 100型护卫舰为母型,根据挪威海军的需要重新设计。2000年6月23日,挪威海军与AFCON签订了挪威有史以来最大的武器采购合同,后者为前者设计建造5艘新一代护卫舰,总共耗资15亿美元。

根据合同,西班牙巴赞造船公司作为主承包商,负责新型护卫舰的平台设计和各分系统的最终集成,并建造其中3艘,后2艘由挪威本国船厂组装,但舰的主体结构仍由巴赞船厂建造。作为分包商,洛·马公司在巴赞公司的领导下,负责整个舰载综合武器系统的集成,包括所有的传感器、武器、软件研发、通信和导航等分系统。同时,新型护卫舰还将广泛使用挪威本国厂商开发的系统和设备,包括挪威康斯堡防务和航宇公司负责开发和生产的反潜系统、反舰指挥系统和导航/舰桥系统,并且挪威还可通过向西班牙转移部分技术和武器系统来抵销部分费用。

新舰被命名为弗里德约夫·南森级,首舰“南森”号4月9日开工,6月3日下水,4月5日正式服役。5艘舰要到将全部交付挪威海军。

总体设计

南森级护卫舰是挪威海军装备的最大的军舰,满载排水量达到了5290吨,舰长132米,水线长121.39米,宽16.8米,吃水4.9米。主要使命是搜索、探测、识别和攻击敌方潜艇,保护挪威的领土、领海、管辖海域以及海洋资源和设施不受侵犯;参与国际海上军事行动;承担非战斗使命,如抢险救灾等。是以反潜为主、可执行多种作战任务的多用途护卫舰。

南森级采用模块化设计,全舰由24个模块组成,钢焊接的单船体结构,有5层甲板和2组上层建筑,分为13个水密隔舱。在设计过程中,巴赞公司基于在流体力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对船体在稳性、适航性和操纵性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得南森级在这三项指标上具有优异的性能,满足在北欧海域如北海、挪威海恶劣海况下的航行要求。

高度的生存性也是在南森级设计中要达成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一生存性被设计者确定为2个组成要素:即隐身性和抗损性。在隐身性方面综合采用了多种隐身技术,以减少各种物理信号的辐射,降低被发现和识别的概率。如对外部轮廓、顶部和水线下船体进行了精心设计,干舷外飘,上层建筑内倾,’且是一体化结构;基于F100型护卫舰的研制经验,在船体附体和推进装置方面的优化设计也使南森级拥有很低的水动力噪声;通过使用多种专用设备,如噪声屏蔽罩、弹性基座、管路上的弹性接头,把水下噪声辐射降到最低,从而获得一级真正的安静型护卫舰,使南森级能够胜任其首要的反潜任务。另外,红外抑止系统、舰面喷淋系统、消磁系统的运用,还减弱了南森级的红外特征和磁特征,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抗损性则与排水、抗沉性、系统隔离、冗余性、损害预防和损管相联系。在这些方面主要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对关键结构采取加固措施以增强抗打击性,针对被雷弹命中的后果对主要控制舱室采取了专门的防护措施,舰上设置4个损管站,具有核生化防护能力,2个隔舱进水仍具有机动性,3个隔舱进水仍可保证电力供应等,从而使舰的易损性降到最低,保证了在战斗中具有高的生存性。

设计过程中,巴赞公司考虑到综合平衡自动化操作、人员因素、经济可承受性、全寿期费用而广泛使用成熟的商用设备。新技术的采用使南森级具有比同期欧洲几级新型护卫舰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全舰人员编制只有120人(其中26名军官)。舰上还专门设置了医疗舱,能够在平时执行非战斗任务。

对现代反潜护卫舰而言,能够搭载直升机并保障其长期随舰执行任务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南森级在舰尾设有直升机甲板与机库,目前选定的机型是海军型的NH90多用途直升机。

动力装置

南森级的动力为柴一燃联合动力装置(CODAG),巡航动力为2台巴赞公司制造的布拉沃12V柴油机,单台功率4.5兆瓦;1台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的LM2500燃气轮机在高速航行时与柴油机联合工作,功率19.2兆瓦。最高航速超过26节,巡航速度18节时的续航力为4500海里;双桨、双舵,可调距桨。桨机舱实现无人化,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可从主机控制舱或舰桥通过综合平台管理系统(IPMS)对推进系统进行遥控。另外,在舰首还安装有1具可收放的电力推进器,功率l兆瓦,使舰在狭窄的水域中具有精确的可操纵性,并且在主推进系统损坏的情况下,首推进器还可作为辅助或紧急动力使用。舰上的电力供应由4台MTU 396 12V柴油发电机提供,单机功率900千瓦。

武器系统

南森级主要的反舰武器是NSM反舰导弹,两座四联装发射管布置在舰桥和主烟囱之间,此外机库还可储存6枚供NH90直升机使用的空射型。NSM反舰导弹在挪威国内被称为“新型反舰导弹”,而在国际市场上,康斯堡公司给这种新型武器取名为“海军打击导弹”(Naval Strike Missile),两个名称的缩写都是NSM。该导弹着眼于21世纪的战场环境而研制,号称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反舰导弹,具有一定的攻击陆上目标的能力。导弹采用惯导/GPS制导/地形匹配系统和末段红外成像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在设计上采用了多种手段来避免被目标防御设施探测到,包括外型采用雷达与红外隐形设计,采用被动工作方式,并可通过预置飞行途经点进行精确导航的方法来利用地形隐蔽从而不被敌方防空系统探测到。设定飞行路线有自动任务计划和人工计划两种模式,前者可根据给出的战术情况和舰载作战指挥系统预先设定的战术标准自动生成飞行路线,后者可由操控人员修改自动生成的飞行路线,或从头开始制定飞行路线。每枚导弹可以预置最多200个飞行途经点。

第一生产批次的NSM反舰导弹全长3.96米(包括助推器),宽1.36米,直径0-5米(弹翼和尾翼折叠),发射重量407千克,飞行重量344千克,配备125千克的多用途战斗部。巡航动力采用法国制造的TRI-40涡轮风扇发动机,飞行速度0.95马赫,有效射程160千米,如导弹发射后即沿着直线单道俯冲攻击目标,最小有效射程仅为3千米,末段掠海飞行高度约1~3米,可进行末段机动。

目前,NSM反舰导弹已处于研制的最后阶段,即将投入批量生产。在6月15 Et的第5次发射试验中,导弹的飞行距离超过140千米。在6月29日法国的飞行试验中,NSM导弹完成了复杂的飞行,包括数次急转弯及高度和速度的变化,最后成功命中靶舰。

由于南森级的主要作战使命是反潜,并不追求太强的区域防空能力,因此目前的主要防空武器是32枚点防御的“改进型海麻雀”防空导弹(ESSM),使用1座8单元Mk41垂直发射系统发射,每个发射单元装填4枚导弹,同时舰上还预留l单元Mk41系统的安装空间。这样,在防空方面至少在服役初期还是以自卫防空为主。ESSM导弹由雷声公司和10个北约国家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共同研制,能够拦截高速反舰导弹。与基本型“海麻雀”RIM.7P导弹相比,具有相同的半主动雷达导引头和战斗部,但采用了小展弦比弹翼加控制尾翼的气动布局、新的大直径单级固体高能火箭发动机和矢量推力系统,从而拥有更高的速度、更远的射程和更好的机动性,最远射程超过50千米,达到了以前中程防空导弹的水平,最大机动过载则达到了50G,而且不会随射程的增加而大幅减小。

反潜武器是英国宇航(BAE)系统公司研制的“鲭鱼”轻型反潜鱼雷,使用2座双联装鱼雷发射管发射。“鲭鱼”鱼雷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轻型反潜鱼雷之一,智能化程度很高,可利用弹载计算机内储存的目标数据与声呐回波信号进行对比、修正航路,使鱼雷以正确的入射角在正确的位置命中目标。当然,它强大的反潜战能力则是体现在优异的安静性、先进的水声探测设备、反潜指挥系统和NH90直升机上。

舰炮武器是1座具有隐身炮塔的“奥托‘梅莱拉”76毫米/62超射速炮,射速为120发/分。

电子装备

南森级由鼎鼎大名的“宙斯盾”系统与挪威康斯堡公司研制的MSI一F反潜作战系统、反舰作战系统构成了综合武器系统(1WS),系统间通过2个网关相连接,以异步传输技术(ATM)同舰上各种武器以及火控子系统进行网络连接。IWS能够控制舰载的各种武器、传感器、火控系统、导航与通信系统,还可管理直升机的操作、进行作战任务规划、协调舰载系统的维护和舰员的训练。与IWS相关的综合通信控制系统包括11号数据链(未来将采用16/22号数据链)、北约海上指挥和控制信息系统、康斯堡北方控制公司的综合舰桥控制系统,并采用超高频/甚高频军用卫星通信设备。提供“宙斯盾”系统的洛·马公司负责综合武器系统的集成,包括系统中的传感器、通信系统和武器系统。

既然装备了“宙斯盾”系统,那么从外观看,AN/SPY一1系列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的4个八边形阵面就成了南森级护卫舰的标志性装备。由于排水量较小,上层空间有限,南森级4个雷达阵面的布局无法象美国的大型“宙斯盾”舰那样,安装在高大的上层建筑上,而是同F100一样被安装在舰桥后方的一个大型塔形建筑上。同时,出于节约成本、减轻重量、降低重心以保证稳性的考虑,南森级没有装备F100上的AN/SPY一1D型雷达而是装备了在它基础上研制的简化版AN/SPY一1F型相控阵雷达。与D型相比,F型尺寸较小,重量较轻,雷达阵面的辐射单元由43 50个减少到1 856个,因此信号发射功率随之降低。从性能上看,简化了的F型雷达受到了一定的削弱,难以制导“标准”舰空导弹,不过仍保留了D型雷达的大部分功能,包括对舰炮的控制和制导多枚ESSM导弹同时拦截多个空中目标。从这里亦能看出,至少在硬件上就先天性地决定了南森级只能配备主要用于点防御的ESSM导弹。但话又说回来,由于南森级的主要任务是反潜,不是区域防空,而AN/SPY一1F雷达、ESSM导弹与Mk41垂直发射装置的组合将使南森级拥有很强的防空自卫能力,因此足以符合挪威海军的作战需要。对于AN/SPY一1F雷达来说,这也是首次装舰使用,同时也使挪威海军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装备了“宙斯盾”护卫舰、第四个装备了“宙斯盾”系统的海军。

舰上装备2部Mk82(AN/SPG-62)连续波照射雷达,提供对ESSM导弹的末段引导,VIGY2(~电和红外探测仪提供被动探测能力,以及利顿公司生产的3部导航雷达(2部x波段,1部S波段)等。

作为MSI一F反潜作战系统的组成部分,南森级装备了泰利斯水下系统公司研制的综合声呐系统,它包括先进的“卡普塔斯”Mk2 V1组合式主/被动拖曳阵声呐和MRs 2000舰壳声呐,可提供远、中、近水下探测能力。“卡普塔斯”Mk2V1包括1个采用了FFR(Free Flooded Ring)技术的低频主动拖体,能够通过1个紧凑的基阵发射和传送高品质的声信号,被动拖曳阵声呐则采用一种3个一组的“品”字型听音器阵列,能以高精确度对左/右侧的信号进行区分。

电子战装备包括EDO搜索与监视系统公司提供的CS一3701战术雷达监视系统,系统整合了精确电子支援和雷达告警接收机功能。无源干扰则是“特玛”干扰弹发射装置,可发射红外、雷达和水声等多种干扰弹。直升机南森级已确定将搭载1架NH90中型多用途直升机,但直升机甲板和机库的大小、结构强度能够允许搭载15吨级的直升机。

NH90直升机是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和葡萄牙等国联合研制的新一代双发、中型多用途直升机,重9100千克,最大速度291千米/小时,巡航速度260千米/小时,航程950千米,续航时间5小时,有效载荷2500千克。配备在南森级护卫舰上的NH90作为延伸的传感器和武器平台,装备泰利斯水下系统公司“闪光”吊放式声呐、声呐浮标、反潜鱼雷、反舰导弹和数据链等,其主要任务仍是反潜,还能遂行反舰、远程目标指示、搜索救援和后勤补给等多种任务。

F 310 南森号HNoMS Fridtjof Nansen

F 311 罗尔德·阿蒙森”号Roald Amundsen

F 312 奥托·斯维尔德鲁普号Otto Sverdrup

F 313 海尔格·英斯塔号Helge Ingstad

F 314 索尔·海尔达尔号Thor Heyerdahl

随着5艘南森级护卫舰的服役,挪威海军海上综合作战能力将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海上作战范围将得到极大的扩展,海军在和平时期承担非战斗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同时将使挪威海军在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和常设联合舰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了挪威海军在其中的地位。

澳大利亚“霍巴特”级驱逐舰

该项目首舰“霍巴特”号(HMASHobart)将于12月交付,“布里斯班”号(HMASBrisbane)预计于第一季度交付,“悉尼”号(HMASSydney)预计在中交付。

澳大利亚第四代防空驱逐舰

应运而生的第4代宙斯盾防空驱逐舰

早在2000年,澳大利亚国防部就制定了未来10~内取代将陆续退役的通用导弹护卫舰群(FFGS)的“大洋—4000”防空型驱逐舰的研发方案,即在前建成并服役3艘宙斯盾防空驱逐舰。分别命名为“霍巴特”号HOBART(首制舰)、“悉尼”号SYDNEY 以及及“布里斯班”号BRISBANE(均为澳大利亚地名),因而该型宙斯盾防空驱逐舰又称为“霍巴特”级驱逐舰。当时预计该建造方案约需要花费4.5亿~6亿美元的国防预算。

然而时过境迁,近6年来世界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军事转型的浪潮汹涌而来;全球反恐作战的战火持久不断;邻近澳大利亚的东盟地区的恐怖袭击、地区冲突跌宕起伏,等等。这一切都对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皇家海军将越来越多地被迫进行反恐作战和应对非传统的海上威胁,所面临的复杂情况远远超出了2000年度国防白皮书的设想。当初对“大洋—4000”型防空驱逐舰的设计方案和作战想定都已落后于全球安全形势的迅猛发展。为了更好地维护21世纪澳大利亚的海洋权益,适应“由海向陆”海军战略的转型,打赢信息时代的数字网络化海战。3月,经过充分地酝酿,澳大利亚国防部正式公布了“大洋—4000”型防空驱逐舰方案的最新升级版本:那就是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在进行全维海战的主力战舰——第4代海基区域防空、反导型宙斯盾驱逐舰“墨尔本”号[HMAS MELBOURNE(IV)]。这是一型全新的数字化战舰,将装备有全新的功能强大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可进行多目标交战的远程防空、反导双重作战功能的“标准”-3和“标准”-6系列舰空导弹,必将成为21世纪澳大利亚海上力量的“中流砥柱”。

“大洋—4000"’防空驱逐舰的作战使用

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第三代“霍巴特”级宙斯盾驱逐舰将作为海上战斗群的指挥舰使用,既可带领一个中等规模(7~10艘战舰)的多任务战斗群进行远征作战,也能组队一个小规模(3~5艘战舰)的单一编队在近海反恐和远洋禁运。“霍巴特”号、“悉尼”号、“布里斯班”号这3艘宙斯盾驱逐舰可轮流出海值班巡逻。第3艘则可以在其他两艘休整、改装、返航时担任海上警戒任务。这并没有将战争损失、意外事故、灾害性天气、政治外交困境等不利因素考虑在内。事实上,像1 982年的马岛海战等重大军事行动都需要主力战舰同时在海外进行为期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作战部署。事实上,任何突发性的事件或料想不到的威胁都会对“霍巴特”级驱逐舰造成损害,因此,澳大利亚皇家海军仅仅依靠3艘新型主力战舰是不能胜任未来复杂多变的海外部署任务的。

“霍巴特”级宙斯盾战舰之所以能够充当编队海上作战的指挥舰,是因为加装了最新的7.1型“宙斯盾”舰载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C4ISR。具有了极强的海上区域监控能力,能够指挥编队内的所有舰只对空、对海、反潜、攻陆全维作战。在安装了11号,16号数据链后,所具备的“海上协同作战能力”CEC是未来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打赢信息化海战所不可或缺的。另外,“霍巴特”级宙斯盾驱逐舰也具备了初步的拦截弹道导弹的海基防御能力,这对澳大利亚参与以美国为首的亚太地区弹道导弹防御体系TMD也极具诱惑力。“海基战区导弹防御作战”编队的构建,将使得澳大利亚远征部队的联合作战指挥官能够在远离澳洲本土上千公里以外的海域对来袭导弹进行拦截。这一方面提升了澳大利亚国土防空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澳大利亚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紧张程度,对亚太地区微妙的军事力量平衡增添了新的变数,投下了不和谐的阴影。

“大洋—4000”将协同“楔尾鹰”作战

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未来的战略任务之一就是夺取澳洲大陆周边海域的制空、制海权,“霍巴特”级宙斯盾驱逐舰战斗群将部署在远离本土1500海里远处的海域战斗值班巡逻,舰载宙斯盾系统的AN/SPY-1C(IV)相控阵雷达将监视一个广袤海空里的各种情况。这样一支海上编队就可以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每天为澳大利亚远程防空提供24小时全天候不问断的对空防御。然后,随着第4代防空反导型宙斯盾驱逐舰“墨尔本”级的不断建成服役,皇家海军也将组建起真正的海基区域防空反导系统——ADF`S舰队。在ADF`S舰队撑起的空防保护伞的支援下,澳大利亚的远征军——RAAF`S联合舰队将可派出更多的战舰在更大范围内巡逻游弋,有效地保护四通八达的澳大利亚远洋海运线。

近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经验表明,单纯的海基与陆基对空警戒雷达防御体系总是存在着盲区和死角,不能够及时地发现超低空高速突防的来袭敌机与导弹。因而,必须与空中预警指挥机(AEW&C)联手协同作战,才能够打造一张绵延不断、无缝链接的“天网”,不给敢于来犯之敌任何可乘之隙。因而,皇家澳大利亚海军的“大洋—4000”I、II型宙斯盾防空驱逐舰将与皇家空军的“楔尾鹰”空中预警指挥机一起,编队巡逻在澳洲本土四周广阔的海空,全方位的警戒监视实时统一协调、指挥F-18、F-35战斗机群,水面舰艇部队、“柯林斯”潜艇迎击、拦截企图侵犯澳大利亚领空、领海的“不速之客”。“楔尾鹰”预警机的优点是飞行速度快,能及时赶到事发现场,从海面杂波中检测出超低空隐身目标;“大洋—4000”防空驱逐舰的长处是可以持续数月而不是数小时的警戒巡逻,并且可有效地自卫防御作战。若两者在“海上协同作战能力”CEC网络的支援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联合作战,便可产生1+1>1的系统对抗的增值效应,真可谓相得益彰。

更强大的舰载防空反导火力

“大洋—4000"宙斯盾驱逐舰作为一款全新的面向21世纪全维海战的区域防空反导型信息化战舰,配置了强大的电子信息战装备和高性能的舰载防空拦截导弹。“霍巴特”级驱逐舰安装了一套64单元的MK41型垂直发射系统VLS。配置了“标准”-21V型远程舰空导弹,在舰载“宙斯盾”系统的AN/SPY-1C(IV)型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制导下,可拦截杀伤160千米远处的来袭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巡航导弹。并对射程在400千米以下的战术弹道导弹具有一定的反导作战功效。而配置的另一种“改进型北约海麻雀”舰空导弹ESSM将用来作为“霍巴特”级驱逐舰的近程防御武器使用,打击逼近本舰的反舰导弹,制导炸弹、水面舰艇、无人飞机等。

而“第4代防空反导型宙斯盾驱逐舰“墨尔本”级”的火力配置则更上一层楼。将安装两套64单元的MK41型垂直发射装置VLS,早期先搭载“标准”-3B型舰空导弹。该型舰空导弹可有效拦截射程在1500-3000千米的战区/战役弹道导弹。为澳大利亚的主要沿海城市撑起一张海上防护网。而“标准”-3C型舰空导弹甚至可以在舰载最新型AN/SPY-1D(V)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引导下,攻击敌方用于侦察、通信、导航、气象以及海洋观察的低轨道卫星。

更令人生畏的是“大洋-4000”Ⅱ型宙斯盾战舰“墨尔本”级后期将装备新一代的“标准”-6型系列舰空导弹。这种崭新的信息化舰空导弹不仅可以用舰载“宙斯盾”系统的相控阵雷达制导,还可通过数据链接受“楔尾鹰”空中预警指挥机的引导,有效击落远在300~400千米以外的敌方战机和巡航导弹。“标准”—6系列舰空导弹的大量采用了先进的导弹技术,包括高脉冲比推力矢量火箭发动机以及先进的AIM-120中程空对空导弹的导引头。先进的末端制导雷达保证了“标准”—6型舰空导弹全主动制导。飞行末段无需舰载目标照射雷达的引导,有效的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和命中概率。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最近的计算机模拟交战表明,第4代防空反导型宙斯盾驱逐舰、“楔尾鹰”预警机在“网络中心战”的体系内协同作战,发射“标准”—6型舰空导弹攻击各种来袭的目标,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战果”,有效拦截杀伤率达到80%以上。因此,三者的综合集成将打造皇家澳大利亚海军未来的“ADF无敌舰队”。

当然,当今“由海向陆”的战略转型也是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必须追逐的潮流,因此“大洋—4000”防空驱逐舰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里也将装填BGM-109“战斧”巡航导弹,用于反舰和远距离打击敌方陆地目标。海上打击力量是澳大利亚国防的重要支撑力量,这关系到澳洲濒海地区重要城市和纵深地带重要目标的安全。特别是在周边国家拥有强大的陆军和空军实力的情况下。现代战争强调联合作战,一舰多用。因此,“大洋—4000”防空驱逐舰编队要根据澳国防力量的重心在海上的现实情况,担纲多种作战使命,遂行不同的战斗任务。因此,高科技、信息化的“宙斯盾”战舰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一型面向未来全维海战,集多种作战功能于一身的数字网络化海上作战平台,未来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南太平洋“海上霸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