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姚宏伟教授:以医疗大数据为钥匙 开启结直肠癌精准治疗之门

姚宏伟教授:以医疗大数据为钥匙 开启结直肠癌精准治疗之门

时间:2019-05-29 12:45:59

相关推荐

姚宏伟教授:以医疗大数据为钥匙 开启结直肠癌精准治疗之门

姚宏伟教授

我国结直肠癌治疗仍以外科手段为主,

诊疗效果较好

结直肠癌作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国性的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结直肠癌病例约为37万例,位居恶性肿瘤发病谱的第4~5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其发病率排在恶性肿瘤发病谱的第2~3位,台湾地区的发病率高居第1位。

在结直肠外科诊疗临床实践中,有别于欧美国家结直肠外科手术的良性、恶性疾病比例持平的状态,我国结直肠外科工作多数围绕恶性肿瘤开展。不过相较于结直肠癌的高发病率,其死亡率相对较低,提示结直肠癌的诊疗效果相对较好。

结直肠癌的治疗原则是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I期结直肠癌可通过手术根治切除,而部分的早期癌甚至可通过肠镜下的切除就能治愈。II、III期的中期结直肠癌约占结直肠癌总发病的60%~70%,II期结直肠癌除部分高危患者术后需行化疗外,仅手术根治切除即可,而III期结直肠癌因存在淋巴结转移,术后需行常规化疗。IV期的晚期结直肠癌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中药治疗等;其中,结直肠癌肝转移是IV期结直肠癌中最为常见的,占总数50%以上,在所有IV期肿瘤中属于相对预后较好的,IVa期及IV b期的结直肠癌患者仍有手术切除机会,并能够从中获益,获得长期生存。

精准治疗结直肠癌,

使肿瘤变成慢性病成为可能

精准治疗正在改变目前的临床实践,并且变得越来越活跃。精准治疗,即Precision Medicine,通常认为是基于分子水平的药物治疗,其有别于常规化疗,需要找到相应靶点。

目前精准治疗在结直肠癌的研究中处于相对前沿的领域,结直肠癌的疗效也与精准治疗密不可分。临床指南上推荐用于结直肠癌规范治疗的靶向药物有两种,即抗VEGF的贝伐珠单抗及抗EGFR西妥昔单抗,通过现有的病理科常规基因检测就可以为药物的选择做出提示,如野生型Ras基因的左半结肠癌的患者,指南推荐选择西妥昔单抗;而Ras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指南推荐使用贝伐珠单抗。基于分子水平检测的免疫治疗也属于精准治疗领域,虽然目前抗PD-1、PDL-1药物尚未被FDA批准用于治疗结直肠癌,但是根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的的会议报道,已经有研究结果显示使用PD-1治疗结直肠癌患者能够取得较高的缓解率。

随着精准治疗不断发展,我们相信恶性肿瘤会逐渐变成类似于糖尿病、高血压的慢性疾病。某些恶性肿瘤虽难根治,但可以通过各种治疗手段,将肿瘤控制在稳定的状态。尤其对晚期肿瘤患者来说,能够通过精准的药物治疗,与肿瘤达到共存共生状态,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以及生活质量。

另外,通过精准治疗的进一步发展,不排除未来能够通过靶向治疗,完全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例如,目前结直肠癌患者通过术前放疗,肿瘤就可能达到缓解,进入等待与观察阶段,从而延长等待手术的时间,甚至免于手术。相信未来,在癌症治疗领域,一定会出现比较外科手术与药物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并不排除未来会出现颠覆性的肿瘤治疗手段(非外科手术切除)。

重视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

在医疗大数据的指导下应用规范诊疗数据

早期筛查对于结直肠癌的诊治至关重要,健全的筛查机制能够发现更多的早期肠癌及癌前病变,从而降低了结直肠癌的治疗成本并提高生存率。虽然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相关的筛查机制,但是由于认知水平有限,许多受检者会拒绝相关检查,可见公众对结直肠癌筛查的认知亟待提高。

另一方面,我国结直肠癌外科治疗也需要进一步规范。通过对中华医学会搭建的“全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数据库”进行的回顾性分析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外科治疗中仍有一定不规范现象。如核磁共振(MRI)作为直肠癌术前诊断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近30%的病例存在数据缺失,这说明在诊疗过程或数据管理过程仍然存在不规范,导致该部分数据缺失。这提示我国对于诊疗规范的培训不足,并且较多的医学中心缺乏规范的常态化管理的数据库。

我们看到国际上很多的医学中心,很早就建立了标准的病例数据库系统,同时还建立了互联互通的医疗信息交互平台,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和处理大量医疗数据,从而帮助医生快速诊断患者、选择规范化诊疗方案、规范患者管理等工作,并已经从医疗大数据分析上尝到“甜头”。

目前我国正处于推动建设研究型医院的转型期,进一步推广普及规范的临床诊疗,规范的数据收集,规范的数据分析,不仅有利于建设全国性的结直肠癌手术病例标准化数据库,更有助于制定基于国人数据资料的结直肠癌临床指南。这不仅仅是一笔可观的科研财富,更重要的是,能够进一步为中国的结直肠癌患者带来获益。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基于各种可移动终端的网络问卷、随访系统等不断涌现,更便捷的临床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这些大数据也肯定能造福于患者,提升其长期生存效果。比如,我们目前参与的一项国际性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疗效对比研究中,通过大数据技术帮助医师收集患者的大部分肿瘤学和功能学的临床数据,医生与患者再通过医师终端App及患者终端App进行补充,极大降低了工作难度。

此外,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近年,我国涌现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不仅有能力自主开发机器学习,还能创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来辅助医疗机构,高效开展“医、教、研、管”等工作,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推动中国医疗信息化发展,为建立医药卫生领域的生态循环创造更大价值?

由此可见,大数据的应用有助于诊疗行为的改善及医疗行为的分析,对于临床的更多帮助亟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开发。

来源:结直肠癌资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