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科学探究活动 ——安徽省初中化学优质课之“探究氢氧化钠和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科学探究活动 ——安徽省初中化学优质课之“探究氢氧化钠和

时间:2022-03-25 02:08:54

相关推荐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科学探究活动 ——安徽省初中化学优质课之“探究氢氧化钠和

笔者参加了11月26-28日在池州市举行的安徽省初中化学优质课大赛。本届大赛的主题是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大赛采用最新的说播课形式进行。版高中化学新课标提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1],为今后的高中化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展开“素养为本”的教学,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学奠定基础,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我在本次大赛中设计了“探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的科学探究课,将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

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2],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节课就初中化学中疑点问题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否发生反应,展开学科探究,目的在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为了提升科学探究的品质,本节课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3]进行教学。将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方案设计置于课前,用微课辅助完成。课中主要进行方案的论证、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同时构建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发生的证据模型。

二、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的分析

2000年12月25日,在由原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浙江省采矿权拍卖现场会上,浙江省第一个,也是全国第一个以拍卖方式出让的采矿权在海盐县产生。拍卖标的是海盐县六里紫云石料采矿权,出让普通建筑石料520万吨,开采期限为,成交价为296万元,由海盐县相邻的海宁市袁花镇镇东村村民黄建良取得。这次拍卖会改变了长期以来浙江省采矿权无偿取得的资源配置方式,也标志着浙江省以建筑石料矿产为突破口,在全面推进采矿权市场建设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的是学科核心素养,相较于三维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更具体、更可测、更具有差异性,所以需要进一步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对三维教学目标的引领和升华(表1)。

有些学生在平时做作业,做练习时,不喜欢动脑,就拿手机搜题找答案,应付老师的作业。慢慢的失去了思考问题的能力,到了考试时,同样也拿出手机搜题,或者用手机传递答案。这样不仅严重违反了考试规则,扰乱了正常考试竞争的公平性,还在师生中引起极恶劣的影响。

表1 化学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

化学核心素养建立中和反应的概念,关注重点知识,诊断并发展学生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角度构建知识。探究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学生寻找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发生证据,发展学生“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关注学习的意义,体会“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合作意识;感受数字化实验的魅力,体会化学学科“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2.教学与评价思路

如表2所示。

在翻译《孟子》的过程中,译者所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要合理处理书中的儒家术语,孟子常会论及“礼”“仁义”“孝”“智”“气”等观念,而这些孟子学说中的核心概念在翻译过程中并不一定有完全与之对应的词语,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要注重对字义及相关理论概念的分析,并在深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翻译。例如,在对“仁”这一理念进行翻译时,必须要充分理解这一理念的核心,才能够在翻译中结合语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让译文更加真实,符合西方人的认知理念,这样才能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让更多的西方读者能够深刻理解孟子学说的内涵。

表2 教学与评价思路

?

三、教学过程

环节1:展示猜想,激发欲望

回顾:课前通过微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氢氧化钠和盐酸到底有没有反应做出了自己的猜想。学生再次思考微课中提出的问题。

[8]Richards,J.C.(1991).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CUP.

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于9月25日通水试运行,年底主体工程将基本完工。滇中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抓紧推进。以前开工兴建的骨干水源工程有24件完工、19件主体工程完工,规划外12件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工或主体工程完工;计划新开工45件,有30件项目已具备动工条件,全省在建骨干水源工程达到217件。

展示:学生猜测结果的数据统计:

猜想有反应:31人,占62%

猜想不反应:17人,占34%

N导联夹相当于连地线,电势为0,不参与Einthoven三角的形成。故N导联夹无论是夹在右下肢还是左下肢,对心电图波形影响都不大。根据排列组合原理,R、L、F三个字母的排序可能有3的阶乘,即3×2×1=6种。当N导联夹夹在左上肢或右上肢时,势必原左上肢或右上肢的导联夹改夹到下肢,破坏了Einthoven三角的稳定性。由于连接双下肢的导联间无电压差,因此双下肢导联互换不影响心电图波形,于是对应导联轴(Ⅰ、Ⅱ或Ⅲ)的心电示波近似于一直线。N导联夹在上肢所形成的心电图有种。于是,肢体导联的各种连接最终能做出共计6+6=12种不同的心电图。

猜想不知道:2人,占4%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讲述:由于没有看到明显的现象,同学们对于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否发生反应也不确定。本节课我们就利用实验探究法的方法来研究这个反应。

环节2:探寻规律,构建模型

问题: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发生的依据是什么?验证的途径有哪些?如何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寻找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发生的证据。

讨论: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是否生成新物质,也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是否被消耗等途径来判断,变“无明显现象”为“有明显现象”。

设计意图:认识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普遍存在,体会本次探究的重要意义。能根据物质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思维框架,培养学生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环节3:展示方案,分析论证

根据寻找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发生的证据的思路。学生分组对各种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和完善,然后分组汇报交流,在教师指导下,优选出可行的方案。

(1)展示A同学的猜想和实验设计方案:

A同学猜想能反应。实验设计方案:利用氢氧化钠的性质,证明氢氧化钠不存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再向混合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然后观察现象。若酚酞红色消失,证明氢氧化钠不存在,二者发生反应。

从中国刑警学院回来后,王敬凯继续深入梳理案情,以取得更多的证据。 在那封匿名信及3张纸条中,多次出现“瓶装”这个常人颇感生疏的特殊词组。

师:A同学的方案是否可行?谈谈你的理由。

医院见习(第三学期):通过在门诊导诊台、内外科门诊诊室(或内外科住院病房)的观摩见习,加深学生对患者心理和需求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宽容之心、友善之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提高职业责任感;促使学生思考在医疗团队沟通交流中临床药师需要掌握的医学基础知识,提高对医学相关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

生:我觉得可行,红色消失说明稀盐酸将氢氧化钠反应完了,二者确实发生了反应。

感官评价表明:将小麦酱油的pH值稳定在6.5,导致酱油的鲜味和苦味更强,不调节pH值的酱油则在甜味、酸味上更强。

师:很好。证明氢氧化钠不存在还有哪些实验方案?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

生: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再向混合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观察现象。若没有产生蓝色沉淀,证明氢氧化钠不存在,二者发生反应。

师:还有其他实验方案吗?

一是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设计。我军红色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比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当时当地,更重要的是对社会进步和军队发展能够产生积极影响。课程是院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将丰富的红色文化融入课程设计之中,推动红色文化课程化,对于军队院校文化建设及我军红色基因的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先用pH试纸测量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再测量混合溶液的pH,若pH变小,则二者发生反应,否则二者不发生反应。

其他学生质疑,讨论并反馈意见。

(2)展示B同学的猜想和实验设计方案:

B同学猜想能反应。实验设计方案:利用稀盐酸的性质,证明稀盐酸不存在。向稀盐酸中滴加适量紫色石蕊试剂,溶液显红色,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观察到红色变成蓝色,证明稀盐酸不存在,二者发生反应,否则不发生反应。

师:B同学的方案是否可行?谈谈你的理由。

生:我觉得可行,红色变蓝色说明氢氧化钠将稀盐酸反应完了,二者确实发生了反应。

师:很好。证明稀盐酸不存在还有哪些实验方案?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

生:先用pH试纸测量稀盐酸溶液,然后向稀盐酸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测量混合溶液的pH,若pH变大,则二者发生反应,否则二者不发生反应。

师:还有其他实验方案吗?

生:然后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加入锌粒,观察现象,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二者发生反应,否则不发生反应。

其他学生质疑,讨论并反馈意见。

(3)展示C同学的猜想和实验设计方案:

C同学猜想能反应。实验设计方案:利用氯化钠的性质,证明氯化钠存在。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二者发生反应,否则不发生反应。

师:C同学的方案是否可行?谈谈你的理由。

生:我觉得不可行,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是盐酸也会和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证明是否有氯化钠生成。

他们不会愤怒。玩偶没有愤怒的权力。就像报废一部汽车,汽车没有愤怒的权力。就像宰杀一条老狗,老狗没有愤怒的权力。

设计意图:从不同角度设计出多种方案来验证猜想,指出各方案的可行性,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态度。

(1)四个单项工程。按照国家发改委计农经[1998]号批复的《江西省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几个单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水利部[1999]109号文批复的初步设计,1998年开始实施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四个单项工程,建设范围为鄱阳湖区15座重点圩堤除险加固、鄱阳湖治理一期工程“98”大水期间新出险项目除险加固、湖区防汛通信预警系统和湖区工程管理专项共四个单项。

环节4:实验探究,证据推理

学生分组分别完成自选方案的相关实验,然后分享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通过学生全方位合作,多路径的展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证据推理的学科核心素养。

环节5:深度探究,揭示实质

提出问题:在化学反应中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那么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后温度变化情况?学生无法预测,这也是传统实验不能解决的。这时,我向大家介绍了现代实验技术——数字化实验,探究二者混合后温度的变化。教师介绍数字化实验装置、数据采集器、磁力搅拌器、温度传感器。连接装置,将10mL 10%稀盐酸和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同时迅速插入温度传感器。点击按钮开始采集实验数据。

观察记录:观察温度和测出的曲线(图1),实时记录有关数据。

交流回答:温度曲线变化:溶液混合后,温度逐渐升高,过一段时间,温度逐渐降低。说明反应放出热量。

图1 混合后溶液温度曲线变化

师:通过数字化实验可知,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二者发生反应放出热量,但是为什么过一段时间以后温度降低了?

生:二者反应结束,热量散失到空气中,所以温度慢慢降低。

师:连接装置,将10mL 10%稀盐酸和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同时迅速插入pH传感器。点击按钮开始采集实验数据(图2)。

图2 混合后溶液pH曲线变化

对于曲线分析学生是陌生的。首先介绍横纵坐标的意义;再介绍分析曲线的方法:标出曲线的起点、拐点和终点。

生:反应溶液pH整体呈下降趋势;不同时间段溶液pH下降幅度不同;溶液最终呈酸性。

师:根据刚才的探究,你能否推理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请你用化学符号表达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生:NaOH+HCl=NaCl+H2O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数字传感器对该反应的深度探究,学生从宏观、微观、符号、曲线四重表征认识化学反应进而对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有了更本质的认识。

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及满意就业,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1],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卫生类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普遍扩大,毕业生人数与社会需求逐渐产生矛盾。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复杂的社会竞争中,卫生类高职毕业生有着各种就业心态,这些就业心态成为毕业生就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对其就业目标的期望、定位与选择起到了支配作用,对其就业态度和行动产生了导向作用。本研究通过了解卫生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与差异,旨在为高校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环节6:实践应用,提高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最后环节安排学生处理实验后的废液,借助pH传感器来检验废液的酸碱性,进而调节废液的pH,最后呈中性排放。

交流讨论:此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工业废水的处理。

设计意图:有意识地把化学与社会、环境、生产融合在一起,体现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了学生“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学科素养。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实验探究、理论探究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在教学中重视内容的设计,层层递进,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运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置于课前微课完成,课堂上主要进行猜想分析、方案的论证、实验探究、解释与结论,培养了学生基于证据的实验探究意识,提升了科学探究的品质。

本节课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逐步完成,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享受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同时传统实验和数字化实验相结合、证据推理和得出结论相结合、小组合作交流和独立思考相融合,充分运用了化学学习中的四种表征来帮助学生理解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升了认知能力、拓展了学习方式。在新课改理念下,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很好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3

[2] 马薇,刘桂军.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科学探究——以真实问题解决的实验专题复习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8):21-24

[3] 夏建华,宫鹏飞.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科学探究典型案例研究[J].化学教学,(2):36-39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科学探究活动 ——安徽省初中化学优质课之“探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