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学术书艺珠联璧合【之一】

学术书艺珠联璧合【之一】

时间:2021-05-18 23:07:52

相关推荐

学术书艺珠联璧合【之一】

学术书艺珠联璧合

——康殷先生书艺创作特色浅析 韩祖伦【之一】

康殷先生号大康,是当代有影响的书画篆刻家。说其有影响,首先是因为先生自五十年代以来参加了国内历次重大书刻展和对外交流展,保持了艺术之树常青;其次,先生为提高广大书法爱好者的书法水平,做了大量的普及工作,先后共临写篆、隶、楷历代铭刻、碑碣数十种为学书范本,已出版十三种,发行量达70万册,拥有数以万计的爱好者和追随者;其三,1987年5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五康书画展”集康氏两代五人精湛的书画篆刻艺术精品于一堂,展示了以先生为首的“康体”书风的独有魅力,被中央新闻纪录片厂摄制了专题片,并由六十多家报刊和新闻单位作了报道,书坛称盛,影响波及全国。作为一个卓有建树的古文字研究专家和书画篆刻家,先生成就涵容之大是无法用一篇小文所能概括的。事实上,仅以先生的书法艺术成就而论,介绍、评价的专文亦已不下百数十家之多。为此,本文无意对先生的书艺从功力、技法、神韵、风貌诸方面作拙析,而是试图从另一个尚未被人论及的方位——以精深的学术知识、尤其是将古文字学知识与书法艺术熔于一炉,使书法作品的内涵和形式达到高度完美统一,从而在各大流派纷呈的当今书坛卓然独树自家风范这一角度来剖析先生的书艺创作特色。下面拟从三个方面作一浅析。

一、古文字学知识和书法艺术的完美结合

正如杨鲁安先生评论康殷先生的篆书艺术所言,先生的篆书艺术是植根于他几十年古文字研究的土壤之中。先生幼喜书画,于写字一道特爱篆体,十几岁上便研读《说文》。五十年代前期参加文管工作后又研究、搜集古玺印,排比古玺文字,故其在五十年代未及而立之年即以篆书篆刻蜚声书坛、篆书篆刻作品流布国外。十年浩劫期间,先生备受折磨、摧残,被流放河北平乡作“沙丘野老”。然而,也正是这一段生活遭际,使先生在农田劳作时,以画家特有的观察物形能力,拨通了古文字形和各种现实生活画面的关钮,悟出了大量的、几十年来百思不得其解的古文字内容和规律。于是:在牛棚的一豆青灯之下,先生以无数个夜籁人静的深宵,写出了近二百万字的古文字学专著。这些博大的深厚的修养反过来又滋润并推进了先生的篆书创作。尤可称道者,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把自己在古文字研究上的许多重大创获用高度概括和通俗的文笔融进了他的篆书作品,把这门被视为高深莫测的“绝学”变成了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生动的知识。这些书、文双臻精妙的篆书作品,最足以代表先生的书艺创作特色,现择其要移录数幅并呈管见。

附图一:

1.商周族徽条幅(附图一)。商代族徽其题识云:“旧释分为‘鸟妇’或‘玄妇’二字。予由此图形所示鸟口衔物或爪下有物,一妇伸手取之之状分析而断之为《诗经·商颂·玄鸟》一章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及长发有方将立子生商。笺云‘(鸟旁加乙组成的字,音yi,玄鸟也)遗卵简狄吞之’,《史记·殷本记》所载简狄吞鸟卵而生契等之图,亦即商殷族特有之图腾也。而彝铭常见一鸟之形,殆又此形之省去妇及手者。由此类图形可确知商周人之族徽颇含传说情节,又不止作一动物之形,自有我国特点,予有详考焉。”周代族徽题识为:“旧多不释,或误释为‘子蝠’二字,且皆以此等器属之商殷。愚考此乃象巨鸟张垂双翼以覆一婴儿状,即《诗经·大雅·生民》所传周人始祖姜螈生后稷之后‘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之景。《楚辞·天问》亦云:‘投之于冰上,鸟何燠燠。’实乃周人特有之族徽。故凡有此徽之器皆早周人之作,时在文王及其以前,即殷之中晚期也。后有作

等形,又多作

,予辨为象弃子于隘巷之意。皆周器之铁证,进而为判别商周之科学标准。然则,谓武王灭商前周人无器之作岂不谬哉?况周原卜骨出土逾万矣。”

此幅章法布局以商周两王族徽号图腾与题识上下各占相同比重幅面。此种形式,仅从章法看已颇有新意,然若究其原委,则更能见出先生的创作匠心。有一定文化史和文字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徽号图腾是古文字的滥觞,但却不是文字,故无文字的可读性,此类作品若采用一般常见的条幅章法将图腾徽号自上至下依次排列,一则很可能会使观赏者产生释读上的误解,再则,也很难将商、周两个王朝的徽号作直观的比较,采用了上述的形式,无论从视觉效果或章法形式上看都比较完满的表达了作品的内容:神奇、诡异的徽号图腾,配以雄强峻雅的行书款记,墨色灿然,相映生辉。再细察长款的文字内容,先生不同凡响的深厚学养跃然字里行间,其对古文字研究的卓识创见,构成了此幅作品真正的精华所在:以出土原材料证之经史文献《诗经》、《楚辞》、《史记》,在众多的铜器图形徽号中铁定了商、周两王朝的族徽,发前人所未发。在此以前,近现代学者多有臆测,或释商族徽为“鸟妇”、“玄妇”,或释周族徽为“子蝠”,或存疑。先生此论出,廓清了图形、徽号与文字的界限,为商与早周时代的重器确定了断代的科学标准,并为判别众多的徽号图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1980年,著名古文字学家高明先生在《古文字类编》一书中正式将其归人“徽号文字”一栏。

附图二:

2.临罗氏旧藏涂朱大竹作品(附图二)。此作开甲骨文书法作品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之先河。先生凭借书画兼擅的优势,先用作画的技巧以淡墨将整幅钩勒渲染了占卜牛胛大骨的形状和原貌(包括裂纹、骨质的色泽变化等),然后,以犀利而又不失隽逸的笔法将卜辞原文书于其上,再现了三千年前商代武丁时期王室占卜贞人那种雄强峻美的书契风貌。在整幅骨版之下,先生用行楷题诗并写了数行题识(题诗留待下节欣赏),其记云:“辞中

字舆在辕轴之下,与常车形迥异、显象覆车之状,亦与此文义吻合。义辞中

十羌即割十羌之肉为祭也。此二者似尚鲜为人知,余已有专文详考之。” 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对于该版大骨的卜辞研究,先生有着重大的创获。早在七十年代,先生在其所著的古文字学专著《说文部首诠释》一书中附有甲骨临本,其上就有长款记云:

“乃覆车之形,其舆在轴下。而此辞即记殷王猎犀时马逸车覆人坠之事,以证有尤之占也。惟以老辈甲家未辨

形,误释为车字,遂令此名卜数十年间难得全解。”因此,首先可以知道,先生对辞中

字的正确释读,纠正了古文字学界数十年来的积误。其次,对

字本义确释为“割肉以祭”,也辨清了以往考释中“宜”与“俎”字的混淆,真正达到了杨树达先生提出的考释古文字“首求字形之无牾,终期文义之大安”的要求。通观此作,精美的书法、言简意深的学术创见,不落窠臼的章法形式和谐地融为一体,确是鲜有能与此比拟者。

附图三:

3.散氏盘集联“散氏还田由单道,西宫执讯以图农”(附图三)。金文是先生诸体书中最有特色的书体,此幅西周晚期重器散氏盘铭文集字联,又堪称是先生金文书作中的精品。从书艺角度看,作品不只单纯地表达了原器铭文的雄强峻美和跌宕奇伟,而且融进了先生对千秋造化赋与铭文独特神采的深刻理解。在金文作品中,集一器中的文字为联者殊寥寥,而且少见有超出五言者。先生能集成七言联本属罕见,且联意义能隐括和阐发散盘铭文的文意,其识见之高、学养之富已可令人刮目。然而,此作的最精采处却在于,所集的十四字中,上下联各有一字是古文字学者百多年未能释读而独被先生所考释者,且看该联的长款题识:“散氏盘铭雄强奇肆,书家多喜学之。然其器略晚,字形多譌,如

,从

乃狐形

之变形,后世作繇、谣、譌,又假为由。其尤奇者为

字,清人测为

,今学者存疑焉。愚考即甲文奚

之*散颠倒。即

人首

之倒书,

乃反缚人形

之文,非女字。而古文中‘奚’、‘讯’两字同文,故此

即周金文中习见之‘执奚’、《诗·雅》之‘执讯’也。”短短127字,竟浓缩了两篇考释古文字的学术论文,且文词通俗顺畅,推论逻辑严密、无须专家学者、即便是有一般文化水平的观者都能毫不困难的接受,将作品的集字与考释、书法和学术已天衣无缝地组成了一个珠联壁合的整体,可称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未完待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