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孩子哭闹不停 家长先别急着批评教育 要理解孩子的“预判情绪”

孩子哭闹不停 家长先别急着批评教育 要理解孩子的“预判情绪”

时间:2021-07-28 04:20:16

相关推荐

孩子哭闹不停 家长先别急着批评教育 要理解孩子的“预判情绪”

每次要回奶奶家,妈妈都要和儿子纠缠一番。

儿子就是不愿意去奶奶家,不管怎么劝哄,儿子就是执意不去,最后都是爸爸强行把儿子带走的。

妈妈实在不明白,为了搞清楚原因,她和小儿子聊了聊才知道:

原来去年过年的时候回到乡下的奶奶家,免不了农村的街坊邻居的逗玩,小儿子在城市里住惯了很是不喜欢这样的交流方式。

所以,每次说要回奶奶家,小儿子都自动产生了这种抵触情绪。

?“预判情绪”是孩子坚决抵抗的原因

家长很多时候都不明白,孩子执意不想做的事,究竟什么原因。

其实就像小儿子那样,在不喜欢不愿意执行的事儿面前,孩子自动产生了一种“预判情绪”。

预判情绪让孩子产生焦虑

妞妞2岁去过一次海边,因为不小心呛到了一口水,从那以后,妞妞就开始产生了预判情绪:

预判情绪像是一种魔咒,第一次的不良后果总是扎根在孩子脑海中,孩子对于曾经的伤害无法忘却,进而产生对此类事件一概默认为“有伤害的”,这种对伤害的焦虑,对孩子的身心影响极为严重。

不仅如此,预判情绪使孩子对于某件事过于固执

孩子小的时候基本上都去过医院,那些接受过抽血、扎针的孩子,当他们再次面对“针”时,哪怕听到这个字眼肯定都会立即狂躁,并且坚决拒绝。

原因:

第一次去医院的经历实在很糟糕,孩子就会产生预判情绪“我不要去医院,去医院会扎针会抽血”,

后果:

但其实可能并不是要去扎针或者抽血,只是去医院看望家人,或者检查眼睛耳朵,孩子都是固执的不要去。

生活中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无从下手时,想想,是否是预判情绪在左右孩子执拗,帮助孩子解决预判情绪才能顺利成长。

?家长要尽量帮助孩子摆脱“预判情绪”,以免越陷越深

1找到这种情绪的源头

每一个情绪都会有其源头存在,孩子的也是。

和孩子并不长期在一起的父母,可能经常会面对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朋友莉莉就是这样,面对自己6岁的儿子,她总是无计可施。

你看,找到了小儿子的起床气的源头——爷爷奶奶,是可以直接解决情绪的开始。

小孩子情绪的问题,只关注当下,可我们不能不承认,孩子较成人具有极强的“驯化性”,初次“教育者”,或者说是“情绪源头输送者”给予孩子的引导,对孩子来说不可违背。

那我们当然也有理由相信,他同样能够在孩子出现预判情绪时,给予孩子另一种方式的改变,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正是如此。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出现了预判情绪时,请努力为其找到源头,也许这种源头的出现,会让孩子平静而且信任,让源头开始情绪的梳理,我们也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

?2帮助孩子冷静面对与分析

知乎上曾有一句话,情绪和情绪相对时,同是激烈的,一定是冰火交融的状态。如何避免冰火交融的情绪战场,家长要学会冷静处理。

很多情况下,也许我们找到了源头,却没办法让源头来解决:

不能找源头来解决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冷静的面对,看看孩子对源头的认知程度是怎样的。

如果孩子对动画片的内容深信不疑,那家长要帮孩子分析一个问题:

为什么猪爸爸和猪妈妈有那么多时间可以陪孩子玩?因为他们是猪,不是人类,他们没有像人类一样的大脑,他们做的事情都很简单,所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陪孩子。

大概就是要告诉孩子,动物的世界和人类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

预判情绪让孩子是那么拥护自己得来的理论,我们就不要去反驳孩子的情绪,也不要说孩子听不懂的道理;

而是要告诉孩子,他的理论和真正的现实状况有什么不同,让孩子自己去辨别该适应哪种理论的生活状态。

当然,很多预判情绪的负面作用很大,有可能会危害到孩子的心智和三观。

?3打碎预判情绪的壁垒

小七和鹏鹏是2个很要好的小伙伴,同住在一个小区。两个人可以说是如影随形,除了上学以外,其他时间几乎都在一起。

小七有个习惯,就是随地大小便,他的家人是不在意的。然而鹏鹏和小七的接触中也染上了这个习惯,对此鹏鹏的妈妈很反对。

每次妈妈批评鹏鹏不能随地大小便的时候,鹏鹏总会说“小七就是那样的”。

妈妈没有因为顾及鹏鹏对小伙伴的信任而容忍其的行为,她坚决表明态度“以后绝对不可以”。

并且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有哪些坏处,当然,结果如我们所想,鹏鹏改正了这个习惯。

不是所有预判情绪都是正向的,也许正向的,带点乐趣的,家长可以得过且过,但顽劣性质的,涉及到道德问题的,家长是要立即杜绝并打碎其堡垒。

我们的孩子就像一张纸巾,洁白无瑕,容易被浸染,也容易被撕碎。恶略的预判情绪就像浓烈的燃料一样,一旦走近孩子,便无法洗白。

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的预判情绪是极为恶劣的,请坚决杜绝,因为一旦让孩子继续滋长这种情绪,一定会让孩子形成不好的道德观念。

孩子的情绪千千万,随便抽一条出来,可能都会气倒父母,可预判情绪,是孩子自我认知的一种情绪形成,好的我们当然鼓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