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妙艳文谭|《古遗址中的圆石及其他》|作者:彭妙艳

妙艳文谭|《古遗址中的圆石及其他》|作者:彭妙艳

时间:2022-05-07 20:02:08

相关推荐

妙艳文谭|《古遗址中的圆石及其他》|作者:彭妙艳

古遗址中的圆石及其他

学者把中原及江南地区古墓、古遗址中出土的璧、瑗、环、玦四种外形相似的玉器称为“圆玉”。

圆玉作为入葬品——也即明器,在商时已颇为时尚。唯四者的造型及用途,却要后代逐步明确。大体而言,中心孔径小于边宽的为璧;中心孔径大于边框的为瑗;中心孔径与边宽相当的为环;周边有一个缺口的为玦。各种圆玉的用途不一。璧用于向对方表达敬意和问候;瑗是天子、诸侯召见卿大夫的信物;环表示和合;玦表示遇事能决断。《周礼》、《吕氏春秋》、《史记》和《白虎通》等典籍中不乏相关的记载。

揭阳于中原三代时期,尚为百越地,其文化与中原文化,因为发展起步的早晚,因为各具的形成动力与维度不尽相同,还有交流的渠道与频率等原因,而有不同的形态,这是不难理解的。然而,奇怪的是,与圆玉各器形相似的明器(姑且称为“圆石”),在揭阳的“史前”遗址中,也屡有发现。只是岭东不产玉,诸器大抵以石为之,以玉器形态出现,偶或有之而已罢了。

根据《揭阳文物志》所载,1980年代发掘的遗址、墓葬中,出现了“圆石”的,有埔田宝山崠遗址、金鸡崠遗址、地都蜈蚣山遗址、中厦石厝岭遗址、坡林土坑墓、地都油甘山土坑墓等处。

玉、石环、玦同时出现的只有油甘山土坑墓。玉环青白色,径仅1.5厘米;石玦器表呈墨绿色,器材如同个别遗址出土的滑石一样,似乎都非本土所产。在中厦石厝岭遗址,除了发现石玦、石环残件外,还发现了磨制石环后遗弃的石器内径3件,可见相当于中原春秋战国时期的时候,中厦石厝岭的“原住民”已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圆石”的雕刻制作技巧。

唯一发现石璧的是桑浦山炮台境内坡林土坑墓。该墓除有残石环外,尚有半块呈椭圆形的泥板岩石璧,残部背面磨平,正面浮雕一条鲤鱼吞食浮萍的图案,刻工细腻、娴熟,已成具有较高价值的艺术品。最重要的是,它是已经发现的粤东地区最早石雕作品,相当于中原商代已经出现。显示揭阳三千年前的石雕艺术创作,就已兼容了雕刻艺术的各种元素了。

《揭阳文物志》在《古遗址·宝山崠遗址》条中,也绘制了该处出土圆石的器形。从中可见环、瑗、玦兼具,加上坡林土坑墓发现的璧,这就说明:中原圆玉4种器形,在揭阳全部存在,只是材质的不同,即以石而非以玉的不同而已。

那么,揭阳这些先人(就说是古越族人吧),他们自己生产了与远距千里、万里的中原地区圆玉相同形状的器物,在使用上是否也一样呢?如果是一样,是否也就说明当时在这山陬海澨,远离文明发达地区的地方,实行的是否是与中原一样的社会制度、一样的意识形态?他们是如何与生产、使用圆玉的群体发生联系,有着怎样的交流的呢?这些,都有待学富五车的博识者为我们揭示,也有待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揭开谜底。但是,通过圆玉和圆石的存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三千年前,本土的先人肯定与生活于江南,先于这些群体融合吸收了汉文化的当地先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许多史事,都是今人想象不到的,有人于是随便交给外星人去承接,我以为那是不太负责的懒夫观念,不太赞同。而且以为,这个现象,不一定用某着名学者的中华文化为多元一体的理论,就能得出圆满的答案。寄希望于今后的进一步探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