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孩子学过就忘?好记忆并非天生 我教你培养孩子记忆力正确方法

孩子学过就忘?好记忆并非天生 我教你培养孩子记忆力正确方法

时间:2018-11-16 00:27:10

相关推荐

孩子学过就忘?好记忆并非天生 我教你培养孩子记忆力正确方法

好记忆是天生的吗?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张松到许都去求见曹操,曹操看见张松长得又矮又丑,对他各种冷落,张松因此憋了一肚子气。第二天,曹操的掌库主簿杨修拿出曹操新写的兵书《盂德新书》显摆给张松以显示曹操的才华。张松看了一遍就默默记了下来,然后故意笑着说:“这本书是我们蜀中三岁的小孩都会背的,算什么新书呀?它的原作者是战国的无名氏。”杨修不信,于是张松将《孟德新书》一字不落从头到尾背了一遍。曹操奇怪地说:“难道古人和我想的一样?”因此也认为自己的书没有新意,就让人把那本书烧了。曹操是上了张松的当,张松用他过目不忘的本领,把整部《盂德新书》都背了下来。

图片来源 | 网络在我们惊叹张松过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要问,好的记忆力是天生的吗?研究者曾经对23位世界记忆力冠军的大脑进行过研究,发现他们的大脑和常人没什么差别,很多人的记忆力甚至是从成年后才开始训练的。所以说记忆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有意识地培养来训练和提升的。我们对提高记忆力有种种误解:习惯于通过重复来达到加强记忆的目的,所以出现有些老师让孩子抄或者读10遍甚至20遍的现象。但是这样真的有效果吗?科学证明,对人的大脑来说有一个五次记忆法则。详细的说,在某个集中的时间段内,5次重复记忆的效果和50次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剩下的45次其实是在浪费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家长会发现罚孩子抄10遍或读20遍并没有让孩子的记忆力更好,反而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

大脑喜欢记什么?

既然机械重复的死记硬背没有用,那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有用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根本出发,了解我们的大脑的喜好。我们的大脑天生喜欢丰富的、有节奏感的东西。所有常有人说,听古典乐有助于提升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爱因斯坦曾说“如果不是物理学家,那么我可能就是个音乐家了。我经常用音乐思考。”科学家们曾经用核磁共振技术扫描音乐家的大脑,发现他们大脑的重要区域,都对音乐产生强烈的反应,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充分调动视觉和听觉的记忆能力,不断刺激负责记忆功能的海马体,如此日复一日,记忆力得到提升。

对于孩子来说,无意识记忆在记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节奏明快的歌谣,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对孩子进行信息输入,可以达到非常好的记忆效果。将需要记忆的内容放在熟悉的节奏或者旋律里,能够帮助孩子更加高效地记忆。这些节奏和旋律还能调动孩子的记忆情绪,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大脑轻松、愉快、不疲惫地工作。所以在孩子深入理解了新内容的基础上,再来根据理解划分出一定的节奏,可以帮助孩子更高效地进行记忆。比如《春晓》这首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我们故意拉长中间那个字的音,就有了一定的节奏感,这首诗就更容易记忆了。

充分利用感知觉记忆

从记忆类别的角度来说,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词语逻辑记忆。在孩童阶段真正记住什么并不是最要紧的关键是训练孩子从小就接触大量感知觉信息,并且能够把这些短暂的信息尽量有序地存储在记忆仓库中,哪怕只存了一会儿,重要的是体验和运用感官的过程。音乐、图画、听觉、味道…各种感官通道都可以充分调动起来,对于孩子来说,画出来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把需要背诵的古诗用图画描绘出来,诗情画意跃然纸上时,诗的意境自然能够被孩子理解了,记忆也就变得很容易了。例如《村居》这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在画的过程中就能看出孩子对诗的理解程度,谈论画的过程中顺便可以帮助孩子查缺补漏。

多感官参与

为了探究如何高效地记忆,科学家们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实验者用三种方法让三组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记住 10 张画的内容——

对第一组孩子,他只告诉他们画上画了些什么,并不给看画;对第二组孩子正好相反,只给他们看画,但不给他们讲每张画上画了些什么;对第三组孩子,实验者不但给他们讲画的内容,同时给他们看那些画
过了一段时间,实验者分别统计这三组孩子记住了多少画的内容。结果第一组记住的最少,只有 60%:第二组稍多,记住了 70%:第三组记住最多,达到 86%。这个结果说明,用两种感官进行记忆的孩子比用一种感官记忆的孩子记住的内容更多。

我们在记忆外部信息之前,必须先要去接收这些信息,而接收信息的“通道”不止一个,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通道。有多种感官参加的记忆,比单通道记忆更高效。多感官参与的记忆效果更好的原因在于,多种感官同时接收信息,可以使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上建立更多的通路,留下多种痕迹,即使某一痕迹淡薄了,还有其他痕迹在。多种感官以多维度、多层次的方式感知识记材料,立体地反映一个对象,信息就会通过不同的感觉神经通路传入大脑,在不同角度起着复述、强化作用,从而使印象加深。一年级女生琳琳的爸爸妈妈就很擅长调动孩子的多感官参与。他们带孩子到大兴安岭去玩,琳琳在森林里看到了一棵树,发现之前在公园里见过相同的树,她赶快跟爸爸妈妈分享这个发现。这时候爸爸就给她讲这棵树的故事,告诉琳琳,这棵树在植物学上是属于哪个类别,有什么特点。

不仅如此,他们每年安排家庭旅行目的地的时候,都会参考孩子当年的课本,会去一些孩子的课本中出现的地方,比如孩子的书中有《黄鹤楼》,他们就会带孩子去实地感受一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境界;孩子学了《望庐山瀑布》,他们就会带孩子去香炉峰看日出,亲身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意境。通过这样精心设计的旅行,孩子可以在游玩中切身体会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丰富对知识的感官印象,如果以后学习到类似的内容,会更快地吸收和领会更多细节。

利用记忆曲线

1962年,加拿大心理学家默克多做了一个关于记忆顺序位置的小实验:他准备了一系列没有关联的词语,比如火星、肥皂、枫树、啤酒、雪茄、氧气、蜘蛛等,然后让参与的实验者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学习这些词语,并要求他们用自由记忆的方法把记佳的词语全部说出来。他试了很多次,最终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最先学习和最后学习的词语是实验者记得最牢的,也是记忆效果最好的,而中间的那些词语的记忆成绩是最差的。因此,默克多照这个记忆的位置顺序,描绘出一个U形的图案。这就是心理学中着名的“系列位置效应”。根据系列位置效应,用分散记忆代替集中记忆,就能够减少记忆中间部分的时间,让孩子在记忆过程中更加高效。比如,今天孩子有背诵课文的家庭作业,在回家以后可以先背一段,晚饭之后再背,睡前再整体复习回忆下,第二天早上上学路上再试着回忆一下,这样一来孩子就能记得差不多了。为了充分利用U型曲线,我们可以让孩子把需要背诵的内容分散在多个时间段里来背诵,这样就会减少U型曲线中间部分持续的时间,在最佳时间里用最省力的方式进行记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发现,遗忘从开始记忆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并且遗忘的进程不是均匀的。最初的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艾宾浩斯根据他的研究画出了一条遗忘曲线:它表明,在进行记忆之后的第5分钟重复一遍、20 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不断重复,就会把内容记得更牢。

这其实说明了,要学会记忆,首先要学会利用遗忘:知道我们能记住什么,也要接受我们会忘记什么,搞清楚了遗忘曲线,我们就可以尽最大可能来提高记忆效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孩子的记忆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通过不断的训练,提升感知觉记忆,让记忆变得更鲜活、更生动。

· 近期好课精选 ·

从今年高考题目中,我看到了孩子教育的重点!做好这件事的孩子都笑到了最后编程已纳入教育部大纲!4本学而思编程书+27节编程课,孩子轻松入门“学习天赋”是可以被培养的,暑假做好这4点的孩子都成了赢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