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带你走进高校教师群体的隐秘角落 当辅导员是种怎样的体验?

带你走进高校教师群体的隐秘角落 当辅导员是种怎样的体验?

时间:2023-07-25 07:25:39

相关推荐

带你走进高校教师群体的隐秘角落 当辅导员是种怎样的体验?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来源:募格学术

作者:喵呜学姐

辅导员,对于大学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他们是各个学院内的“常驻人口”,办公室的门常年大开着,人来人往堪比菜市场。辅导员,他们的办公室不一定是最豪华的,但一定是最热闹的。如果单论人气的话,辅导员办公室一定能够从学院内所有办公室中“C位出道”

辅导员,对于整个高校教师群体而言,又是极为特殊的一群。他们具有双重身份,但辅导员自己却不以为然,想要跳出圈子转型的大有人在。很多人都认为高校教师群体中最不容易的是“青椒”,其实,辅导员,也绝对担得起“不容易”三字。

双重身份的“尬”

辅导员到底是谁?这恐怕是一个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问题了。,教育部发文再次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双重身份”——既是教师,也是党政管理干部。在文件上,辅导员的身份是充满光环的。但是在现实中,双重身份给辅导员带来更多的是“尬”。尽管辅导员也被称为“某某老师”,但是,有些辅导员并没有站上讲台的机会。只能空有老师之名,而无讲台之实。而那些能够站上讲台的辅导员,很多都成为了“水课”的代言人。笔者身边不少辅导员都或多或少的承担了几门课程——尽管他们各自所学的专业五花八门,但并不影响他们成为这些课程的任课教师,如大学生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等。有的辅导员毫不讳言的将这些课程定义为学生懒得听,老师懒得讲的“水课”,随便从网上下载点PPT,或者找一些相关的视频给学生一放了之。专业的不对口,课程的“水”,使得辅导员很难对自己的教师身份产生认同感。作为党政管理干部,辅导员要承担的工作更为繁杂。学院内的党政工作、团学工作、就业工作、工会工作等统统压在了辅导员的肩上,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繁杂事务让辅导员应接不暇。“比起辅导员,我更愿意管自己叫打杂的”。小W是一个工作了一年多的辅导员,对自己的辅导员身份,他直言:“有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我是干嘛的,说我是教师吧,带的都是水课,我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名不副实,毕竟学院里别的老师都是博士,人家才是正儿八经的教师;要说党政管理干部那就更不像了,虽然平时做的都是类似的工作,但充其量就是领导手下打杂的,领导吩咐什么,学校或者学院安排什么我就做什么”。

除此之外,双重身份的冲突也让辅导员难以招架。一方面,学校要求每个辅导员都要做到班情熟知,要对自己的学生了如指掌,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要做好学生的领路人;另一方面,辅导员的工作又不止于此,辅导员更像是学校的机动群体,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大量工作让辅导员们应接不暇,顾此失彼。

辞不辞职的“痛”

相对于专任教师来说,辅导员岗位的流动性更强,同年进去七八个,第二年只剩两三个的情况并不少见,不少辅导员都动过辞职的念头,常常在“辞”与“不辞”之间痛苦的摇摆着。“没有编制,24小时保姆,随叫随到,学生难管,工作量大,待遇一般,晋升困难,地位不高...”,每一条,都可以成为让辅导员辞职的“导火索”。而“工作环境相对较好,虽然没有编制但工作还算稳定,每年还有假期”等因素又可以成为让辅导员继续坚守岗位的理由。从入职的第一天开始,辅导员脑子中的那根弦就没松下来过。“入职第一天,我就加了十几个微信群,不敢开免打扰,因为随时都可能有事,而且还要随时点赞”—— 一位辅导员吐槽道。十几个微信群有不同上级部门的,如学生处、武装部、宣传处等等,有同年入职的辅导员群,有学校所有辅导员的群,有分管不同工作的辅导员的群,有学院全体老师的群,有学院几个辅导员单独建的小群,有辅导员培训的群,学生群,还有各种临时性工作群。以至于每次在群里发消息都要仔细检查,生怕发错了群。并且,各个群里还会时不时的分享一些东西,大家还要排好队形一起点赞。

手机不敢关机,学生和其他老师随时都可能找你,下班了工作也要继续,学生如果有事随时都有可能将你召唤回学校,学生出事了总要辅导员第一个“背锅”;学校及学院内各类事务性的工作太多,很难沉下心来报项目,做科研,发文章;少了这些东西的“加持”,晋升更为困难,晋升困难意味着在收入上也很难有提升。

考不考博的“难”

考博,对于辅导员来说,很难。不考博,对于辅导员来说,更难!不考博,就意味着要在岗位上慢慢的熬,熬资历,熬职称。

一些高校的辅导员可以与专任教师一起参评,但是,与专业教师长期专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相比,辅导员的竞争力非常有限,文章级别不够,数量不够,科研课题也比不上其他人。还有一些高校尝试着为辅导员专门设立晋升通道,虽然改变了评审的项目,更多地考虑到了辅导员的实际工作内容,但要求并没有降低,甚至更难完成,如要求辅导员获得省级及以上的奖项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考博就成为了不少辅导员的选择。尽管不少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都有一条额外要求——几年之内不允许考博,但仍然挡不住辅导员考博的热情。在晋升困难的现实下,考博成为了不少辅导员“曲线救国”的策略。一旦拿到博士学位,就意味着可以转岗,有了更大的晋升机会,和更高的收入。因此,在辅导员群体中,总会有这样的励志榜样——谁谁谁读博,毕业,转岗,晋升一气呵成,前途一片光明,堪称辅导员里的人生赢家。但是,对于辅导员来说,考博绝不意味着捷径,总是失败者众多,上岸者寥寥。繁杂的日常工作,各种突发事件、临时事务,经常性的加班加点,逐渐遗忘的专业知识都使得原本就不容易的考博“雪上加霜”。而针对辅导员的考博专项计划,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首先,报考难。专项计划的政策要求报考人员至少要有3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或党务工作的经验,还要经过学校多部门乃至省级党委教育部门的层层审批才有资格报考。其次,招生少。以为例,全国有68所高校招收此类博士,全国范围内招收300名。300个名额,对于庞大的辅导员群体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最后,考上难。目前专项计划的招生专业有管理、思政、心理学等,招生专业的狭窄,就意味着有不少辅导员需要跨专业考试。跨专业这件事儿,对于考研来说也许稀松平常,成功率也不低,但对考博来说,要从一个从零开始的门外汉,达到能考博,能读博的水平,着实不易!考与不考,对于辅导员来说,都是一条“漫漫长路”。最后,借助一下饭圈用语,以后,请多pick高校里的辅导员们,给他们多一点关注,让他们能放心大胆地走花路吧!

相关资讯

用 30 万年薪做幌子,疯狂收割年轻博士当韭菜:日渐盛行的高校「研究员」岗位有多难?

我从中科院辞职了:不能晋级副研究员,我要在这儿熬一辈子?

中国高校100年:巨变、求生、浪潮、重启

本人成为博士的可行性分析

因拒付哈佛论文装订费错失博士学位,毕业论文丢失半个世纪后重见天日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