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读书笔记】余老师讲写作技巧—《余映潮谈写作艺术》(八)

【读书笔记】余老师讲写作技巧—《余映潮谈写作艺术》(八)

时间:2023-11-25 08:49:28

相关推荐

【读书笔记】余老师讲写作技巧—《余映潮谈写作艺术》(八)

今天整理的是《余映潮谈写作艺术》中关于写作技巧的内容。

01

《说说“宕开一笔”》这篇文章分析的是写作中“旁逸一笔”“岔开一笔”“穿插一笔”,我认为和前面36页《第二段现象》大致一样的技巧。

余老师列举的是《白杨礼赞》和《荷叶˙母亲》的例子,《第二段现象》则列举的是《背影》《老王》《孤独的秋》的例子。这篇文章里把《荷叶˙母亲》做了更为详细的赏析,可以说是对上一篇文章最后问题“为什么第二、三段却去写‘八年之久’和‘九年前’的事情呢?此中意味,足够我们揣摩一些时候了”的解析了。

02

悬念、照应和伏笔是写作中经常用到的技巧。余老师用三篇文章分别介绍,我认为这几种技巧又是不可分割的,所以放在一起整理。

莫怀戚《散步》中关于“田野”的描写在文中前后出现了三处,形成反复照应,既使得文章结构严密,又表现出美妙的氛围。

《最后一课》中写小弗郎士上学途中见到“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后文就有了照应“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还有结尾处写课堂的最后插入的一句话:“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因为前文已经有了关于社会背景的伏笔。

《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船长的一席话,照应了前文对于勒后来境况遭遇的描写。

《斑羚飞渡》的开头用倒叙的方法设置悬念:“我们狩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戛洛山的伤心崖上”。《我的叔叔于勒》开头用了好几段文字渲染家庭的拮据来设置悬念。《驿路梨花》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用“谁到底是小茅屋的主人”设置悬念。等等。

这些技巧的作用就是,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制造波澜,给读者带来揣测和阅读的兴趣,为文章增加一些神秘感。

学生在写作中比较容易借鉴的就是在开头设置悬念,给自己的文章增加一点突兀和神奇感。如我在为学生的作文修改提升的开头:“‘试看明天,谁会笑到最后?’这是班主任经常说的一句话,它就像警钟一样一次次震动我的心灵。”“咣当!门被重重地推开,妈妈一脸怒气站在我面前。”

当然,如果让文章有波澜,还可以有多种方式,余老师在《文中波澜》中举例:《散步》中写和谐中的“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社戏》中写失望中“希望”,八叔的航船回来了;《孤独之旅》写平静中的“突然”,杜小康和鸭群遇到了最恶劣的天气;《蚊子和狮子》中陶醉里的“灾难”,蚊子打败了狮子却被小小的蜘蛛网粘住了;确定中的“误会”,《驿路梨花》写误会瑶族老人和哈尼小姑娘是小屋的主人,《猫》误会第三只猫是吃鸟的罪魁祸首,《泥人张》误会师傅的裤子上的洞;情节中的“突变”,《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赫尔墨斯万万没想到他的雕像只能算添头,《秋天的怀念》中在“我”答应妈妈去北海看菊花,可是妈妈出去了再也没回来,《我的叔叔于勒》中一家人竟然是在船上遇到沦为乞丐的于勒……多次反复的情节也可以制造波澜,如《皇帝的新装》《临死前的严监生》,欲扬先抑的手法也可以,如《阿长与<山海经>》《孙权劝学》等。

总之,伏笔、悬念、照应、虚实、对比、欲扬先抑、插叙、倒叙、宕开一笔、场景转换等等手法,都可以使文章形成文中的波澜。

03

“儿童视角”也是一种小说创作手法。

余老师写了《“儿童视角”的三种作用》:1.真切地表现儿童的生活,以《呼兰河传》中“祖父的园子”里的描写,《祖父的园子》应该是选入小学课文的。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朴实灵动的语言和诗意浪漫的描述,确实展开一副生动的画面。

我认为,初中教材中的《社戏》《金色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也当是这一类。

2.深刻地表现对社会对生活的感受,以《最后一课》小弗郎士的眼睛和心理来写那么重大的社会背景下的故事。

我认为,初中教材中的《一颗小桃树》(3-6段)《荷叶母亲》《走一步,再走一步》有类似的作用。

3.在最大容量的叙述中表现社会生活。以《孔乙己》中小伙计的角度感受到千奇百怪的社会现象。还有《我的叔叔于勒》。

那么,这一类儿童视角的文章可以作为一类文,组合起来给学生学习,算是“群文”的一个实践。

当然,可以把一些课文变式写作,从儿童视角出发进行改写。像《皇帝的新装》《散步》《咏雪》《变色龙》等。

04

《小说人物出场描写杂说》列举了奥楚蔑洛夫、于勒、少年闰土、中年闰土、杨二嫂、祥林嫂、华老栓的出场,注意赏析人物出场描写,可以观察到众多笔法生动、多姿多彩的人物表现,同时品析描写之妙在作品中的作用。

这是主要人物,那么一些次要人物,或者用笔不多的虚写人物,其实在作品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小说中的人物虚写》就以于勒、丁举人、渔夫(《穷人》)、过路人(《驿路梨花》)为例,说明这些虚写,其实都是为实写服务,既能够简化叙述线索,渲染故事背景,又能突现主要人物或事件,增加故事深度,给读者留下想象、联想、品味的艺术空间。

像《社戏》中的阿发、桂生、六一公公,《变色龙》中的赫留金,《秋天的怀念》中的妹妹,《散步》中的妻子等等,都是文章中不可或缺的一笔。当然,这并不是要让学生在写作中刻意多写一些人物,而是必须写对文章有用的人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