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沉思录》:一个古罗马皇帝的自省 可以这样读

《沉思录》:一个古罗马皇帝的自省 可以这样读

时间:2019-08-11 20:43:25

相关推荐

《沉思录》:一个古罗马皇帝的自省 可以这样读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两千多年前作品。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读它时,依然受益匪浅。

关于作者

马可.奥勒留是古罗马“五贤君”之一,也是斯多亚派后期最重要的哲学家。他戎马一生,即位后便面对着帝国边境危机,以及种种内乱。瘟疫、自然灾害横行,帝国的根基可谓是岌岌可危。临危受命,奥勒留率军亲征,功勋卓越;赈灾抗疫,他散财济民,不失仁慈。

灵魂画手,画对的只有头发

奥勒留也醉心于哲学,他尊崇顺应宇宙自然之道的斯多亚派哲学。《沉思录》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斯多亚派哲学的核心思想。

关于《沉思录》结构形式

与其说《沉思录》是一部哲学典籍,不如说《沉思录》是一本自省录。它没有完整的哲学体系,晦涩难懂的内容,更多的是作者自己跟自己的对话。再戏谑一点,甚至可以说是奥勒留自己的博客。这本成书于内忧外患交加的《沉思录》,既表达了奥勒留对人生、宇宙的豁达,也流露着作者淡淡的惆怅。

全书一共12卷,第1卷的形式和另外11卷的形式不大相同。

第一卷是奥勒留对影响他的人 评价的罗列。梁实秋先生认为这一篇章是后来才补入的。

“从我的祖父维鲁斯我学习了和蔼待人之道,以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从别人对我父亲的称赞和我自己对他的回忆中,我学习了谦逊和勇敢。从……”

有点类似颁奖晚会上影星的获奖感言,也像作家在书的序言中写下一大串感谢名录。有些朋友读此篇时,走马观花,快速略过,往往错过了全书的彩蛋。奥勒留在此篇点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道理。从别人身上学习或警醒自己,是成本最低的成长。所谓谦逊与智慧,不过如此罢了。

剩余的11卷则是对人生、宗教乃至宇宙的感悟。篇章主题并不明晰,话题也往往有交叠。更像是随着时间流逝,随笔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所以书本的结构是比较散的,随处可以读,随处可以停,每读每新。可能每篇有个暗含的主题,何怀宏先生就曾把各篇章主题提炼出来。如“自我由来、人性反省、服从天意、退隐心灵、凝思生命、优雅退场……”。这多少都有些复杂,其实《沉思录》这样的随笔,我们随着自己心性去感悟就是好的阅读方式。

关于内容

总的来说《沉思录》主要讲了作者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自我感悟:如何对待别人以及对待自己;怎样对待生死;对事物及宇宙规律的思考。

于人于己的关系:

从对别人和对自己的关系来看,整体上奥勒留是抱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宗旨。

宽以待人,奥勒留可谓是身体力行,无论是对于不忠于己的妻子,还是造反叛乱的将领,奥勒留都选择了宽容。

害人的人,实际是害他自己。不公道的人,实际是对他自己不公道,因为他使自己变坏了。

对于自己,奥勒留则是怀着及时行善,清心寡欲的态度。

及时行善?对的,不是及时行乐。奥勒留认为保持自己一贯的道德高尚,是人生意义所在。可以跟随自己一辈子的东西,只有自己的良心。

要使道德品性尽善尽美,就应该把每一天当作临死前的最后一天,既不过于激动,也不麻木不仁或做出伪善行为。

对于生死:

生死,是生命对每个人的终极拷问,当然对奥勒留也一样。

所以《沉思录》中反复提及生死。奥勒留大概是从以下几个点来思考生死的:

1生命只是不同物质之间的变化,宇宙万物也是变化,符合变化规律的事不应感到遗憾。

2人终不免一死,无论是皇帝还是马夫,死了就不存在了;无论早死还是晚死,都一样,因为活得再长跟宇宙比都是如白驹过隙那样。

3死亡是合乎本性的,合乎本性的东西都不是恶。

把自己当作是一枚成熟的橄榄,只是从枝头自然坠落而已,对生养之自然母亲心存感激之情,而对于树叶所生长于其上的树枝,也别忘了说声谢谢。

对自然、神明以及宇宙规律的思考:

在这些方面,奥勒留是抱着敬畏以及顺应的态度去面对的。

啊,宇宙,一切与你和谐的东西,也与我和谐。那于你是恰如其时的一切事情,对我也是恰如其时。

市面上有许多版本的《沉思录》,譬如梁实秋、何怀宏等译本,这两个版本较为经典,但多少有些过于忠于外文稿本,有些部分略显晦涩。大概读过三、四个版本的《沉思录》后,虽觉得两位先生翻译有文学美感,但我还是觉得一些意译版《沉思录》好懂些。譬如我读过华龄出版社那个版本,里面有一段形容某人执着、理性的描述,竟然译出了“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神句。

也是好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