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有什么能力 比智商 情商和家庭背景更重要?

有什么能力 比智商 情商和家庭背景更重要?

时间:2022-09-11 16:07:34

相关推荐

有什么能力 比智商 情商和家庭背景更重要?

大家晚上好,今天的文章,是关于“自控力”的。

自控力,不得不说是各种教育号、个人成长号和健身号都很喜欢写的主题,尤其那句“自律给我自由”,更是在火遍朋友圈以后,成为了不少人监督自己的座右铭。

而我为什么会这几天想起写自控力的文章呢?

主要是因为,我最近才意识到,即使读了很多关于自律的鸡汤,但我依然是个自控力不高的人,尤其在减肥这件事上。

最难的时刻,莫过于在香气四溢的超市食品区闲逛时,忍住伸向零食的罪恶之手。

而且,如果我前一天晚上做过运动,第二天我就会抱着补偿心理,心安理得地让自己多吃一点甜食,一边吃还一边自我安慰“昨天刚运动过,吃点不会胖的”。

就这样,我的减肥计划在“六分自控,四分闲散”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个月。

那么成果如何呢?

可想而知,成果就是没有成果。我悲伤地发现,自己的体重几乎没减,各种围度也毫无进展性突破。

看到这个惨淡的结果,我幡然醒悟,原来减肥这件事,表面上看起来是执行力之战,核心其实在于自控力之战。

谁的自控力强,谁就能达成自己最初的目标。

其实,我自己以前也读过关于自控力的文章,尤其是听说过那个著名的“斯坦福棉花糖实验”。

这个实验的核心内容,在于对一批幼儿园的孩子进行了自控力测验,又得出了令人震惊的结果。

测验方式,就是让孩子独自面对一块棉花糖,他可以自由选择立即吃掉,或者耐心等待15分钟后,得到两块棉花糖。

结果,当然也是有的孩子选择了前者,有的孩子则成功等到了两块棉花糖。

这个实验之所以为人称道数十年,主要在于,它在后续几十年对被试儿童的跟踪结果。

那些成功抵御住诱惑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在未来有良好的学业成就、更健康的身体、更好的人际关系和婚姻质量,而入狱、吸毒、犯罪的可能性也更小。

除了棉花糖实验,还有很多研究都表明,童年时期的自控力,可以预测一个人成年后的寿命长短、心理健康程度、行为健康程度(是否暴饮暴食、吸烟酗酒、酒后驾驶等),以及经济规划能力、是否经济困顿等多个方面。

还有数据显示,对于一个孩子的学业成绩,自控力的重要性,是智商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两倍。

总而言之,仅仅儿童时期的自控力这一项,就可以作为一个人一生的教育、事业、婚姻成功的预测指标。

而我们一向认为很重要的智商、成绩等认知能力,和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倒是处于其后了。

所以也可以说,如果想要孩子更成功,那么通过训练最基本的自控力,就不必在学业上施加过多压力了,孩子自己就具备了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可是,自控力既然这么重要,可为什么如今还有那么多人(包括我),依然不能在面对诱惑时控制住自己呢?

人与人的自控力差距,究竟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

既然儿童时期的自控力如此关键,那么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具备较好的自控力?

带着这些疑问,我查到了一些资料,也刷新了自己的认知。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说,关于自控力,还有哪些东西是你可能还不知道的。

什么是自控力?

虽然,“自控力”这三个字,人们每天都会看到、听到、提到,但自控力究竟包括哪些能力,并非所有人都十分清楚。

所谓自控力,就是控制冲动、做事专注、管理情绪、延迟满足、控制认知、抵御诱惑、懂得自省、行为克制,能够权衡时机,具备意志力。

可以看得出,控制情绪、行为、认知,以及做选择时权衡长短期成本、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干扰物分心,这一系列高级精神活动,都会调动大脑几乎所有的核心功能。

所以,运用自控力的过程,也是一个高耗能的行为,和长跑、游泳等需要耐心的体育活动,从耗能角度来看,基本毫无二致。

既然是高耗能活动,那么就必然很劳心劳神、容易疲惫。正如很多人会因为懒惰而疏于体育运动,那么不少人无法自控,其中的一个原因,其实也是因为“懒得自控”。

关于这一点,当你知道自控力与大脑的关系,就会很明白了。

自控力在大脑中是如何发展的?

自控力是一项关于意念的活动,那么自然和大脑脱不了干系。正如人的思考能力逐步完善的过程,自控力也是随着人的成长,一点点壮大起来的。

从婴儿期开始,人类其实就已经拥有了些许自控力。

大家都知道,婴儿对于人与人的交流沟通非常感兴趣,而表示感兴趣的方式,就是一个劲儿盯着看。

也许,成年人都会以为,婴儿仅仅是躺着凝视大人,应该不会感觉到累。但事实上,小婴儿比我们所认为的更聪明,他们十分清楚,当自己看别人看累了,或者想避免自己被过度刺激,就需要自主地移开目光,让自己休息一下。

而这种主动移开目光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控力的萌发表现。这就说明,婴儿大脑中掌管自控力的部位,已经开始加足马力开始发育了。

我们先来看看,大脑中有哪些部位,是负责管理自控力的。

看过我们以往文章的读者,一定对“前额叶”(prefrontal cortex)这个词有所了解。

前额叶正处于额头的后方,担任着人脑中“管理中枢”的职位,负责我们的专注行为、组织能力、执行能力、推理判断、控制冲动和做出决策。

所以,人类较为复杂的精神活动,基本都是前额叶来掌管的。

而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人类的前额叶要比动物大许多。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人类能进行逻辑推理、组织管理、计划执行等复杂的行为,而动物却不能的原因了。

如果将前额叶的功能,和自控力的概念做个比较,就能很快看出,前额叶就是掌管自控力的主要关键部位。

除了前额叶,还有两个大脑部位,也在协助前额叶管理着我们的自控力。

其中一个部位,叫做眼窝前额皮质(orbitofrontal cortex),它位于眼睛的正后方,让人脑具备做决策的功能。

而这个部位,和自控力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因为,当人们面临一个诸如“棉花糖实验”的两难境地,比如要选择是否为了回报而耐心等待时,这个眼窝前额皮质就会异常活跃。

而自控力的一个内容,就是是否愿意为了长期回报,而做出“耐心等待”的决策。所以,眼窝前额皮质也和前额叶一起,扮演者主导自控力的关键角色。

除了眼窝前额皮质,还有一个部位——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也在同时负责管理着自控力。

所谓前扣带回,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扮演着权衡利弊、抑制情绪冲动的角色。

我们都知道,对于很小的孩子,自控力中最困难的部分,在于抵御情感冲动。

比如在面对眼前的糖果时,他们很难抵制住想要立即抓走的冲动,而面对别的小朋友抢玩具时,孩子们往往也来不及考虑后果,通常会选择直接冲上去开打。

现在,我们知道了负责管理自控力的三个核心大脑部位,那么,孩子们是如何通过这些大脑部位的发育,而逐渐具备自控力的呢?

一般来说,大脑中这些主管自控力的部位,出生时非常不完善,0-3岁时也依然需要在父母的帮助下,控制情绪和行为。

而3-6岁时,前额叶和前扣带回部位,将发生显著发育,对于外界刺激异常活跃,因此这个阶段内,孩子便可以逐渐为了奖励,而更加耐心地付诸等待,也会更善于抑制情感冲动。

那么,什么时候人的自控力才会成熟呢?

理论上来说,掌管自控力的大脑部位,直到青少年末期才会逐渐发育完全,而前额叶,甚至可能到了25岁左右才会趋于成熟。

不过,这也仅仅是理论上。

因为依然有很多和我一样的成年人,并不具备很完善的自控力,所以在现实生活中,自控力的发育和成熟,并非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步调。

有些孩子很小就能高度自律,而有些人,似乎一辈子都在无法自律的悔恨中度过。

同样,有的4岁孩子就能耐心端坐等待糖果,而另一个同龄的孩子,可能就会迫不及待地争抢。而后者,也可能会在失望沮丧的时候,难以自控地攻击同学,在学校中也无法集中精力听课。

这种个体身上存在的显著差异,显然是无法利用年龄和发育规律来解释。

所以,接下来的部分,我们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有的人,似乎永远无法做到严于律己。

自控力的个体差异

一个人身上的很多方面,都可以用基因(内部因素)和环境(外部因素)来解释。同样的,自控力的发展程度,依然可以用内因与外因的框架来进行分析。

总的来说,一个孩子的自控力强弱,和他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社会文化)、个人性格(内向、外向)、先天基因和风险因子相关。

成长环境

1、家庭环境

从《孟母三迁真的有用吗?》一文中,我们得知了外部环境对孩子成长发育的重要性。而家庭,作为与孩子关系最密切的成长环境,自然也会对孩子的自控力发展至为关键。

而研究也表明,孩子在0-3岁的阶段内,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对自控力的影响非常显著。

而婴儿时期,孩子与主要照料者关系的亲密与否、是否形成安全感,可以预测6岁以后孩子的自控力水平。

和《妈妈抑郁,如何伤害孩子的大脑?》文章的分析逻辑一样,在亲子关系质量中,如果妈妈感情冷漠、不敏感、无回应,让孩子长期身处负能量环境中,那么孩子的压力荷尔蒙,就会抑制自控力相关的脑部发育。

此外,消极的教养风格,不但无法让孩子学会自律,反而会让他们更加难以控制情绪、抑制冲动。

相反地,倘若妈妈对婴儿需求敏感、积极回应,并与孩子及时讨论情绪,在鼓励孩子独立的时候表示支持,而不是一味推着孩子去独立,那么孩子会在接下来的6-12个月中,专注力显著提升、自控力快速更强,自然独立性也得到改善。

因此,儿童早期阶段,父母给予孩子敏感细致的回应与关爱,并适度给孩子独立自治的机会,就可以有效帮孩子提高自控力。

作为一个妈妈,我十分明白,当孩子情绪失控,或者无法耐心的时候,家长内心的火药桶就会立马被点燃,忍不住催促和责骂齐上阵。

可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当我在孩子表现不佳的时候,表现出急躁、愤怒、失望和不耐烦的神情时,他就会更加手忙脚乱、错上加错,连以前学会的东西,都能瞬间忘记。

结合我们的《体罚如何毁了孩子?》一文,也许你已经明白,孩子在面对家长责备的时候,巨大的压力产生的荷尔蒙,早已让他们失去理智和方向感,大脑暂时处于空白状态,因而更加无法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而换个角度讲,当我们因为孩子自控力不佳,而急赤白脸地责备孩子的时候,何尝又不是我们自身自控力不足、耐心缺乏的表现呢?

五十步笑百步,我们又有什么底气,去要求孩子做得比我们好呢?

2、语言环境

有一个的研究发现,来自多语言环境家庭的孩子,自控力要比单语言环境的孩更强。

这个研究过程,是让双语家庭和单语言家庭的孩子做任务,这类任务需要他们频繁转移注意力,比如先要求孩子们将一堆卡片按颜色分类,然后由研究者将顺序打乱,再要求孩子迅速用形状来分类。

这个设计,旨在考察孩子在转换任务的时候,是否能迅速进入状态、专注做事。

结果表明,双语家庭的孩子,要比单语言家庭的孩子,更加迅速地继续专注做任务。

原因也很简单,双语家庭的孩子,大脑中会逐渐形成两条语言轨道。

他们能灵活自如地进行语言体系的转换,因此也能通过频繁的转换,学到灵活思考的技巧,并在不受杂念干扰的情况下,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

这也是“生活经历改变大脑结构”的一个例子。

所以,如果想要提升孩子的专注能力,并让他们灵活思考,面对变化反应机敏、迅速进入状态,不妨从孩子语言敏感期进行双语训练。

3、社会文化

家庭环境的影响固然重大,但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事风格,终究会被打上有国情和文化特色的印记,自控力也不例外。

一项的研究发现,如果孩子成长于非常强调克制和自控的环境中,那么他们就比较容易更快发展出坚定的自控力。

比如,韩国的学龄前儿童,会有比较规范的行为准则,上课时也会强调长时间端坐,而不是自由玩耍、随意提问。

中国的教育体制,也会比较强调尊重师长、服从权威,行为、仪表甚至个人意志都需要高度规范化,也会频繁参加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因此他们都有非常多的机会,去练习加强自控力。

因此,这种严格规范的生活环境,也会让孩子们大脑中关于自控力的部分,变得更加强劲和成熟。

还有一项研究发现,中国幼儿园的孩子,在自控力这一项,会比美国的同龄孩子发育提前六个月;而韩国的三年级孩子,会在考察自控力的任务上,和比他们大17个月的英国孩子,做得一样好。

从这一点看,做一个中国孩子,如果从小接受正统的中国式教育,至少可能会在自控力这一项,比欧美同侪发育得更提前。

个人性格

面对一个陌生的玩具,有的孩子会仔细打量,谨慎而小心,并不会随意去触碰。

而有的孩子,则会毫不犹豫、捡起就玩。这其中的性格差异,除了先天遗传,可能也是大脑结构不同而造成的。

根据神经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大脑中左前半球更活跃的孩子,会倾向于对陌生玩具热情和熟络。

而右半球更活跃的孩子,则会尽可能避免有陌生玩具的情境,也会对陌生的人和物更小心谨慎,相应地,他们也会很容易因为挫折和误解而敏感、沮丧。

那么,哪种性格的孩子,自控力更强呢?

根据科学家对两种孩子的跟踪研究,儿童早期更加小心谨慎的孩子,会在学龄前阶段有更好的自控力、更少的情绪冲动,也会在自控力相关的游戏中表现更好。

不过,从性格这方面来说,过度的小心谨慎,也就是过度的自控,其实也并非好事,依然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关于性格和自控力的研究显示,在害羞的孩子中,自控力高者也更有可能躲避社交,情绪过于敏感、更加容易受伤,恢复情绪也更难,因此社交能力也往往不够好。

根据这一系列结果,我们建议,为了孩子的正常发展,家长帮助孩子达到自控力和社交力的平衡,比单纯拥有自控力更为重要。

健康的自我控制,其实更应该是自我管理(self-regulation)。

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时时刻刻过于紧绷,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好处。他们需要明白,哪些时间场合下需要高度自律,而哪些时刻,放轻松做自己也是无妨。

基因原因

我们在《为什么有的孩子喜欢霸凌?》中说过,有一种孩子,先天就拥有好战基因MAOA,所以一旦身处充满压力、暴力犯罪的环境中,他们的内心就会滋生出无穷的暴力和罪恶。

同样的,也有一种孩子,天生就有更强的自控基因。

比如,的一项研究发现,有一种基因叫做DAT1,它有长和短两种版本。

拥有长版本DAT1基因的6岁孩子,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强的自控力、更少的冲动行为、更高度的专注力,大脑成熟度也更高,而拥有短版本DAT1基因的同龄孩子,则在自控力中表现没那么突出。

而在前面社会文化部分的例子中,中美儿童自控力的差异,基因也有一定的贡献。

因为还有一种叫做DRD4的基因,容易导致专注力不足和ADHD风险,这种基因在美国白人人口中的发生率,是48%,而中国人口中只有2%的携带者。

因此,生于中国,社会环境和先天基因,都能让我们的孩子比美国孩子更有自控力。

威胁自控力的危险因子

容易毁掉孩子的因素盘点中,我们提到体罚、贫困、压力、环境糟糕和母亲抑郁症,都可能损伤孩子的大脑正常发育。

相应的,在威胁孩子自控力发展的因素中,也有一些危险因子值得注意。

母亲孕期吸烟酗酒,胎儿的眼窝前额皮质和其他部位容易发育畸形,因此孩子容易自控力差、情绪冲动,更容易患上ADHD;

母亲在孕期吸食可卡因,孩子的前扣带回和前额叶容易受到永久损害,因此控制冲动的能力缺乏,情绪反应容易激烈,专注力维持也有问题;

长期遭受虐待、忽视的孩子,由于从小缺乏在亲子互动中学习自控技巧的机会,因此大脑难以发展出塑造自控力的神经提出,这样的孩子就容易出现自控力差、学业困难、社交问题和心理问题;

从小生活在贫困环境中的孩子,如果经历的风险环境因素越多,他们也就越可能自控力缺乏。比如,来自贫困家庭的幼儿园孩子,会比中产家庭孩子的自控力评分更低,青少年身上,也会存在自控力的阶层差异;

睡眠不足的孩子,容易自控力差。因为前额叶片中关于专注力的部位,会对睡眠很敏感,如果孩子睡眠质量不佳、时间不足,那么他们会在第二天难以专注听课,也容易出现行为问题。不过,睡眠不足是否会造成长期自控力问题,目前还尚不明确。

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如果一个孩子身处难以改变的糟糕环境,经历过如贫困、体罚、虐待、环境嘈杂等风险因素,那么提高自控力,其实可以作为一个避免困顿底层、争取人生进阶的工具之一。

当然,倘若一个孩子的父母无知愚昧,并不愿意或者不知道如何改善环境,更不了解怎样提高孩子的自控力,那么提升孩子自控力的任务,就不应该寄希望于他们的父母,而更应该由学校、老师和社会各界来承担。

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控力?

至此,相信你已经对本文的方法论心里有数。如果总结一下上面的内容,家长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帮助孩子提升自控力:

1、怀孕期间,杜绝烟酒和毒品,从源头上避免危险物质对孩子大脑的损害。因为一朝损害,一辈子就不要再期待孩子高度自律;

2、予以耐心,不要对幼儿期、儿童期的孩子,提出过高的自控要求,因为他们的大脑发育进程,尚不足以像大人一样自控,更不要用威胁和暴力,强制孩子自控,这样只能适得其反;

3、孩子0-3岁时,需要提供安全稳定,不嘈杂、不拥挤、少压力的家庭环境,亲子关系需要够亲密、有回应,适当给予孩子自治机会,并在孩子犹豫和害怕的时候给予温暖支持;

4、孩子在专注做事时,避免不必要的打扰,因为专注力是每个孩子都有的,而有的孩子之所以专注力不够,就是因为父母频繁插手和打扰;

5、幼儿时期,可以适当营造家庭的双语环境;

6、适度给孩子自由空间,鼓励孩子以真实性格社交,不要一味要求孩子高度自控;

7、杜绝体罚、虐待和冷漠、忽视;

8、给孩子充足睡眠;

9、对于小孩子,可以尝试鼓励角色扮演、练习戏剧,并提前进行预言和排练。这是因为,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孩子进入状态,控制自己的情感,以防出现有偏离角色性格的异常行为,可以锻炼自控力;

10、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通过有趣、有挑战并且被孩子喜欢的活动(比如舞蹈、围棋、乐器),来训练孩子的自控力。

有趣的活动,会让孩子大脑中产生令人愉悦的多巴胺,从而强化行为和学习,减少压力荷尔蒙的分泌。当孩子为了追求愉悦和有趣而发展出自控力,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自然无需家长过多强迫和监督。

11、用简单易行的歌谣,提醒孩子做事的正确顺序、注意要点;

12、经常训练孩子做转换任务的练习,加强孩子灵活思考的能力;

13、如果要训练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请记住,许诺给孩子的未来奖励(比如“耐心等待15分钟,就会得到两个糖”)。

因为只有孩子在信任承诺的前提下,才会真正付诸耐心去等待,而如果契约破裂,他就不再会认为延迟满足有好处,继而从此只选择眼前的短期利益,而非未来的长远利益。

结语

虽说这篇文章主要在说孩子的自控力,但作为一个自控力不高的成年人,我也是一边写作一边自省。

明白许多道理,但就是过不好这一生。我想,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苦恼。

除了自控力,其实还有很多能力,在孩子一生中起着杠杆的支撑作用。了解并运用好这些能力,将会让很多事情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

关注宝宝知道,了解备孕、怀孕、育儿更多精彩内容:专家直播、日刊知识、胎教电台、儿童故事、动画片,还有宝妈们最爱的社区圈子!宝宝知道与千万妈妈在一起,科学孕育,为爱成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