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54岁转行搞化学 97岁拿到诺贝尔化学奖:成功 晚一点又何妨?

54岁转行搞化学 97岁拿到诺贝尔化学奖:成功 晚一点又何妨?

时间:2019-02-25 05:41:29

相关推荐

54岁转行搞化学 97岁拿到诺贝尔化学奖:成功 晚一点又何妨?

诺贝奖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颁给活人。因为这条规定,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与诺贝奖无缘。

其中最有戏剧性的要数诺贝尔奖得主拉尔夫·斯坦曼,这位老爷子在诺贝尔名单公布前三天因为胰腺癌病逝。本来委员会要取消他的奖项,后来经过研究,还是把奖颁给他了。

可能一来名单定好了不能随便改,这位老爷子研究的项目还牵涉到另外两位活人,他们属于共同获奖。二来怕老爷子死不瞑目,从棺材里跳出来骂人。

今年的诺贝奖化学奖得主美国人约翰·B·古迪纳夫,堪称史上最老的诺贝奖获得者。古迪纳夫,英文名Good enough(足够好),这名字太逗了,宣布他获奖的时候还以为在夸前面的获奖者good enough呢!

古迪纳夫老爷爷在97岁高龄拿下诺贝尔奖,让人疑心诺贝尔奖委员会并不诚心把奖颁给他,实在熬不过他才不得不发给了他。相比之下,年年陪跑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待机时间还不算长。

Good enough老爷子一生主要研究领域是电池和能源。80年代,他就证明了嵌入锂离子电池的氧化钴可以产生4伏电压,这成了锂电池发展历史的重大突破,古迪纳夫也从此被誉为“锂电池之父”。

诺贝奖足足迟到了39年。

Good enough 还有件轶事,他曾经参加过二战。战争结束后,于1946年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当时一名教授嘲讽他:我不懂你这老兵来这干嘛,你难道不知道在物理学方面有建树的那些人,在你这个年龄早就大功告成啦?

那一年古老爷子才24岁。那位教授显然不知道“大器晚成”四个字。这名老兵最终在52年后拿到了诺贝尔化学奖。古迪纳夫后来拿到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但54岁时他还是毅然从物理研究领域转到了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

,老爷子在95岁高龄还与几位专家一起在《能源与环境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现年97岁高龄的他仍保持每天7点左右开始工作,一周只休息半天的工作强度。

去年古迪纳夫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还有时间,我想解决汽车的问题。我想让汽车尾气从全世界的高速公路上消失。我希望我死之前能看到这一天。我今年96岁,还有时间。

这位德国出生却在美国长大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真的很令人敬佩。他是真的热爱科研,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研事业。

美国这个国家可真是一个生产诺贝尔奖的地方。光哈佛大学就曾出过133名诺奖获得者,几乎每所常青藤大学都有超过两位数的诺奖获得者。难怪《生活大爆炸》里,谢尔顿心心念念要拿诺奖,我当时还嘀咕诺贝尔奖有那么好拿吗?答案是:在美国,诺贝尔奖真的没那么难拿。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的基础教育不如我们,为什么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能把我们碾压得渣都不剩呢?就算扣掉一部分移民,这个数量差也大得惊人。何况很多移民像古迪纳夫一样幼年就到了美国。

通过对比中美两国的数学和科学教材,我发现了一些端倪。

我手头刚好有两本美国学霸人手一套的《美国少年学霸超级笔记》,拿来和我们的教材作对比,美国的教材编写比我们好太多了,我们可以从教材编写的逻辑背后看到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完成基础教育后就会显得后继乏力。

美国教材的知识框架更完整

我接触过很多从小学到初高中的孩子。我发现很多孩子有个坏习惯,理科学习从来不看书,教科书似乎仅仅是用来做例题的。很多孩子到中高考了,理科书都跟新的一样。问他们,都说,刷题就好了,看书干吗?

我非常不认同这种脱离定义、概念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我女儿上了小学以后,我就严令她一定要结合教科书来学习。然而我失败了。

你问为什么,我拍几张照片你就懂了。这些照片都来自于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二年级上数学课本。自己拍的照,没修过图,拍得不好请见谅。

先上目录。你会发现乘除法学学又去学几何,学学几何又回来学乘除法。我完全无法理解这个教材编写的逻辑。

难怪很多孩子学到高年级,初中,都说自己数学不好。你再问你是几何不行,还是代数不行,还是统计不行?他两只眼睛眨呀眨,说不出个所以然。你再问他数学学得啥,他只能说出最近所学的几个单元的内容。

我们的教材把数学这门学科给切碎了打进教材里。很多孩子明明几何可以学得好,但是因为全都混在一起,觉得自己数学就是不行,最后也没学好。

再来看《美国少年学霸笔记》。以上也是目录。整个脉络非常清楚,哪一部分学得不好一目了然,专项攻克就行了。

客观地讲,我们的孩子随便抓一个中等生数学都能吊打很多美国孩子。但问题是,我们的数学能力都是靠刷题刷出来的,我们的教材把数学肢解地稀碎,让孩子们只能一叶障目地一头扎进具体的知识点去学习,如何能体会到数学的美感?

这种钻进一个个分散的知识点学习的学习方式,很容易让人厌倦。无怪乎很多学霸上了大学后却极其讨厌高等数学。

美国的教材让孩子从小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可能我毕业比较久了,记得并不特别清楚,欢迎大家来指正。我记得我在学物理化学的时候,从没一课告诉我这门科学是学啥的,我们为什么要做实验,实验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如果我现在遇到一个这门学科的问题,我要如何去设计实验来解决它。

这也直接导致了哪怕一个孩子这门课学得特别好,成绩全都满分,他所掌握的也只是一门学科而不是一门科学。

换句话说,大多数中国孩子所感兴趣的只是怎样在一门学科中拿到高分,而不是怎样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探索世界。

这一差异,我想才是导致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跟美国数量如此悬殊的根本原因。为了前途去学习,怎么可能在97岁高龄还在心心念念地想要解决掉手上的课题再蒙主召唤呢?(手动艾特Goodenough)

接下来我上一下《美国少年学霸笔记》科学的一些截图。其中的差异,你们体会一下。

《学霸笔记》把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四门学科糅合到了一起。一开始你可能会惊叹,这怎么可以。但其实很好理解,这都是探索世界的学科,没有必要在科学启蒙的早期把它们拆开。

对孩子来说这些都可以用笼统的一个词概括:science(科学)。古迪纳夫在拿下物理学博士后又转到化学、材料方向,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在他看来不过是换了个角度探究世界。

再就是这本书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做实验,如何解决问题,当实验结果和我们的假设相悖时,该如何做。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如此,科学不是拍脑袋,不是背书,是在一次又一次实验失败时,不离不弃,从头再来。

美国的教材概念更清晰

这一部分我也不想啰嗦,直接上图,你们感受一下。

同样是讲角,中国的教材:

没有定义,只有列举。你说孩子怎么能养成看教科书的习惯,看了也没用呀!

接下来上《美国少年学霸笔记》数学的几何入门部分:

说真的,看了美国学霸的笔记,我觉得我们孩子用现行教材还能把数学、物理、化学学那么好,太不容易了。全靠刷题啊!

看了《美国少年学霸笔记》孩子可以自学,看了我们的教材,算了,还是先听课吧。

好在这套美国学生人手一册的教材,现在被接力出版社引进了,经由清华大学教授刘兵,北京四中数学特级教师常毓喜等一线教师核对内容进行了严格审核和修订。确保七成完全匹配于国内小学到初中的知识点,另外三成是对课内知识的拓展。(数学基本都匹配的,科学部分有一些超纲,主要我们的教材没有关于为什么要学科学,要如何学科学。)

强烈建议理科学习一般的孩子一定要入一套。它可能为孩子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经过知识梳理,孩子们会觉得原来理科并不难学。它上面有一些程度很浅显,帮助理解定义的例题,正面题目,反面就是答案,非常有利于孩子获得即时反馈。

至于理科本来就学得很好的学霸,则可以通过《笔记》建立学科框架思维。看看美国的学霸都是怎么学习的。对于学有余力的学霸,可以鼓励孩子自学没学到的知识,这套书是目前最适合自学理科的书啦!

这书目前出版社在做活动,原价98元一本,现在135元两本还包邮哦!一场电影的钱,就能让孩子享受从小学到初中知识的全梳理。动动手指,点击下面的框框,孩子就会变成学霸哟!

美国少年学霸超级笔记(全2册) 科学 数学 构建严谨知识体系 培养科学思维方式¥135.2淘宝月销2购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