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七夕特辑——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七夕特辑——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时间:2019-11-20 11:07:08

相关推荐

七夕特辑——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 宋 秦观

七夕。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时。

长安。唐大通坊。紫风阁。莉莉仙女儿人还未至,慰语先来:“老师,你收到鲜花了没?我预感你今天一定会收到鲜花的哦。”西西老师笑道:“是吗?百花仙子要亲自临凡来安慰我吗?”莉莉轻笑一声道:“是。”

一时果然来了。玫瑰之外,犹有几串子咕噜累垂的紫黑葡萄,皆由鲜艳欲滴的莉莉姑娘携了来,西西老师笑向她道:“这一下子美人,鲜花,水果齐全了。有你,就什么都有了。”莉莉浅笑盈盈地自去取了水晶果盘洗葡萄。

大家赏玫瑰,品水果,说笑一回不在话下。

(抖音号:秀秀书院 粉丝15万 雅士生活)之:孙秀才等:午后聊共一瓯茶,问君可是知音人?

孙秀才泡茶。三人吃茶,半日又不免聊起今儿“情人节”的话题来。

莉莉又练一回琴不提。

西西老师自是惜花人,得了空便拈了玫瑰不语,一意沉醉于它的难描难画,活色生香。

及至出去了,街头也尽多“花色嫣然在捧中”,相约,共此夕。

(抖音号:秀秀书院 粉丝15万 雅士生活)之:先生、秀秀老师:最是眷侣赛神仙,一琴一茶两相和

话分两头,书院这边固是如此,秀秀老师和先生,则受邀至“中国第一村”,共度了一个别具风味的“浓情七夕”。

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义之邦”。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其实是两项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抖音号:秀秀书院 粉丝15万 雅士生活)之:秀秀老师、先生:看我泱泱礼仪大国,君子有为德远播

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书院如今,便是以琴棋书画香茶诗词歌赋为载体,去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的礼仪文化,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以成为兴盛祖国礼仪之邦、构建和谐社会的践行者、引领者为宗旨。

所以才有这一次“神仙眷侣,浓情七夕”的因缘际会。秀秀老师与先生,于那样飞檐画栋,气势巍峨的壮阔之地,焚香点茶,鼓琴而歌,一时抱拳长揖,一时叉手为礼,谦和有致,众多旁观者,那一种深为震撼,亦步亦趋自然不必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于此只谓冰山一角,却已“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不能不令人感慨非常。

(抖音号:秀秀书院 粉丝15万 雅士生活)之:看我华夏礼仪之邦,仁义满怀爱无疆

“揖”是拱手礼,以站立姿态不需跪拜,礼节较拜礼要轻一些。《史记·高祖本记》:“郦生不拜,长揖。”《汉书·周勃传》:天子“至中营,将军亚夫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所以,揖礼用在较轻的场合,或者作为军礼相见。

周揖礼:可分为天揖、时揖、土揖三种,所谓高揖、长揖是作礼时的高度和时间,而特揖、旅揖、旁三揖是周礼中,王见诸侯的揖礼,周礼注疏·卷三十一: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还揖门左,揖门右。特揖,一一揖之。旅,众也。大夫爵同者揖之。公及孤卿大夫始入门右,皆北面东上,王揖之乃就位。群士及故士、大仆之属,发在其位。群士位东面,王西南乡而揖之。三揖者,士有上中下。王揖之,皆逡遁,既,复位。

揖礼行礼手态:左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尾指四指并拢,左掌抚托右掌背交叉或平叠,掌心朝内,左右拇指相扣,两手合抱,拱手为礼。此礼节文官武将或君臣均可使用,多用于文官。

女子揖礼有所不同,与男子相比为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后又出现女子万福礼,双手握拳交叠右手上左手下放在小腹中线,目视下微屈膝,口称“某某万福”。

叉手礼:是唐、宋、金辽、金、元时期的一种行礼方式,又名交手礼。

唐代叉手礼的行法是两手交于胸前,左手握住右手,右手拇指上翘。

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当中,多见叉手行礼的动作,对于这部备受瞩目和好评的剧来讲,细节处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大邦礼仪的传承,大约是它能够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原因罢?

宋代的叉手礼,也是两手交于胸前,左手握住右手,但右手、左手的拇指都上翘。可见同一种礼仪在不同时期是略有不同的。

(抖音号:秀秀书院 粉丝15万 雅士生活)之:茶熟琴三弄,诗成说礼仪

“华西村博物馆”前。仿故宫太和殿、乾清宫、东华门、角楼、红墙无不古香古色,尽显历史的厚重与磅礴,此时复添了光影摇红,一琴一茶。雅士情怀,穿插在如此深邃的背景当中,更是极见唐宋风流,秦汉风骨。“岁在己亥,七月初七,欢喜无间,鹊桥仙”,当薛先生于这一幅字幕下,与秀秀老师“执子之手”,欢喜无限的时候儿,也感动了多少人“与子偕老”的良好愿景呢,华西村偏拣了这一对儿,作为“佳偶天成,鸳盟得缔”的典范,也不可谓不独具慧眼咯。

“七夕”月逢七、日逢七。在古代,古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尚书考灵曜》:“(天地开辟),七曜俱在牵牛初度”。《易纬通卦验补遗》:“天皇氏之先,与乾曜合德”。按:此言天皇氏祖先与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极为崇高。《易传》:“日、月、五星,起于牵牛。”

“七”且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在民间表现为时间的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结。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七”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七"这个数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应该是结束中的诞生。《周易·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孔颖达疏:"天之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来复"是去而复来,也就是重生,轮回循环,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尽,又七七四十九天魂魄丰满。

另据《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日月五纬俱起牵牛;四万五千年,日月五纬一轮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

《汉书·律历志》:“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曰星纪;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

《汉书·天文志》:“牵牛,日、月、五星所从起,历数之元,三正之始。”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

《尸子》:“天左舒而起牵牛,地右辟而起毕昴”。

《天官书》[正义]:“南斗、牵牛、须女皆为星纪,于辰在丑,越之分野,而斗牛为吴之分野也。”

《开元占经》卷61引石氏曰:“牵牛生于列泽之邑,以主越国”。《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今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

“牵牛婺女”最初的含义是粤(越)地用以作天文星区对应地理分野的“分星”。婺女星后来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称为七姐、天仙娘娘、七星娘娘、七娘妈等,是编织云彩、纺织业者,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佢诞辰。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传统习俗中,人们便于此日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其乐无穷。

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看寻。”

西汉刘歆《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便是七姐诞的乞巧风俗的文字记载。南朝梁时期,代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玉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乞巧。有蟢子网瓜上,则以为符应”。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元代七夕活动主要有乞节会、穿针乞巧、斗巧宴、摩诃罗(泥娃娃)、五生盆(盆栽)。明代七夕只有浮针乞巧。清代七夕活动主要有浮针乞巧、祭祀乞巧、五生盆。在《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中,牵牛、织女已是一对相互倾慕的恋人。此后,经历代文人“加工”,这一段本属天上的传说愈加丰满生动,在黄梅戏经典剧目《天仙配》中,古人对于星象的臆想已经和一个名叫董永的的民间农夫近乎完美地整合成一段人世间的爱情悲剧,也就是今所熟知的牛郎织女的传说。

实则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演变至今,人们所看重的,已是相聚之喜,而非离别之悲了。深情的纳兰公子,不是有“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的句子么,言下羡慕之情,简直呼之欲出了。

祝福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不离不弃,白首偕老。

(抖音号:秀秀书院 粉丝15万 雅士生活)之:先生、秀秀老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附:七夕诗节选

迢迢牵牛星

两汉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宋 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他乡七夕

唐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七夕歌

宋 张耒

人间一叶梧桐飘,蓐收行秋回斗杓。

神宫召集役灵鹊,直渡天河云作桥。

桥东美人天帝子,机杼年年劳玉指。

织成云雾紫绡衣,辛苦无欢容不理。

帝怜独居无与娱,河西嫁得牵牛夫。

自从嫁后废织纴,绿鬓云鬟朝暮梳。

贪欢不归天帝怒,谪归却踏来时路。

七夕

宋 林杰

七夕今朝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