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安徽省洪涝灾害常见病证中医药防治手册( 年版)发布

安徽省洪涝灾害常见病证中医药防治手册( 年版)发布

时间:2019-05-20 08:37:26

相关推荐

安徽省洪涝灾害常见病证中医药防治手册( 年版)发布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据健康安徽微信号消息:8月24日,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安徽省洪涝灾害常见病证中医药防治手册(版)》,手册分基层医疗机构版和居民版两个版本,基层医疗机构版主要供基层医务人员应用中医药防治洪涝灾害常见病证时运用,居民版主要供灾区普通社区居民应用中医药防治常见病证时参考。

本手册是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组织本省著名中医药专家编写的,旨在发挥中医药在救灾防病工作的重要作用,指导一线医务人员和灾区群众合理运用中医药防治洪涝灾害常见病证,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做出贡献。

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要求各医疗机构要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在救灾防病工作中参考运用;并在执行中注意总结经验,掌握适应症,重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总结意见和建议及时向省中医药学会反馈,以便进一步修订完善。

安徽省洪涝灾害常见病证中医药防治手册(版)

(居民版)

前言

入夏以来,安徽省长江、淮河及巢湖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为发挥中医药在救灾防病工作的特色优势,指导一线医务人员和灾区群众合理运用中医药防治洪涝灾害常见病证,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做出贡献,受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组织本省著名中医药专家针对我省洪涝灾害可能发生的常见病证,在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安徽省针灸学会编写的《安徽省洪涝灾害常见病证中医药防治手册()》基础上,修订编写了《安徽省洪涝灾害常见病证中医药防治手册(版)》。

本手册分基层医疗机构版和居民版两个版本,居民版主要供灾区普通社区居民应用中医药防治常见病证时参考。

01.

群体预防

目前安徽流域正值暑热和多雨季节,气候特征是暑湿夹杂,易从“暑热夹湿”为病,按照中医 “天人相应”的理论,应饮用“清热解暑、芳香化湿”之品为宜。

推荐通用预防方法、运动疗法和饮食疗法。

通用预防方法:

1、荷叶(新鲜)10~15g,生姜二片,用水300ml,煎煮至150~200ml左右,代茶饮,每日2次。

2、荷叶(新鲜)10~15g,绿豆20g,用水500ml,煎煮至150~200ml左右,代茶饮,每日2次。

上述两个代茶饮方具有芳香化湿祛暑的作用,适用于大众人群。

饮食疗法:

1、洪涝灾害后,目前湿热之邪较重,可以采用食疗祛湿,建议多食薏米粥,也可以用绿豆煮汤代茶饮,达到清热解暑利湿的作用。

2、多吃清淡祛暑的新鲜蔬菜瓜果,如冬瓜、丝瓜、黄瓜、芹菜、西瓜等。

3、儿童要少食厚腻肥甘的食物,防止滋腻碍胃,影响消化。

4、夏季炎热,注意适量饮水,以白开水、淡茶水为宜,少饮酒。

运动疗法:

1、夏季暑热较重,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以户外打太极拳、漫步为宜。

2、对于老年人,可以选择简单的形体动作为宜,如伸伸腰、踢踢腿等,达到舒经活络、调理气血的目的。

02.

急性胃肠炎防治

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本病常见于夏秋季,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品。

1、预防性验方

餐前食用新鲜洗净大蒜2~4枚,或餐中服用醋。

2、常见病症处方

葛根芩连汤:葛根15g,黄连9g,甘草6g,黄芩9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藿香正气散:藿香10g、紫苏12g、白朮10g、白芷10g、茯苓15g、半夏10g、桔梗12g、厚朴10g、陈皮12g、生姜10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3、常备中成药

藿香正气水(胶囊)、黄连素片、葛根芩连片、枳壳健胃颗粒(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制剂)、复方参术健胃胶囊(芜湖市中医院院内制剂)、化湿和胃散(蚌埠市中医医院院内制剂)等。

03.

感冒防治

感冒是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包括细菌、病毒等感染。临床上以头痛、鼻塞、流涕、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

1、预防性验方

可用陈醋加热,关上门窗,每隔一周熏一次。

香芩饮:藿香10g、佩兰10g、金银花10g、苍术10g、葛根10g、黄芩10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2、常见病证处方

(1)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为主要表现。

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各10g,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薄荷各6g,甘草3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2)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汗出为主要表现。

银翘散:连翘10g、银花12g、桔梗10g、薄荷10g、竹叶10g、荆芥穗12g、淡豆豉10g、牛蒡子10g、生甘草6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3)暑湿感冒: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为主要表现。

新加香薷饮:香薷6g、银花9g、鲜扁豆花9g、厚朴6g、连翘6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3、常备中成药

疏风解毒胶囊、银翘散、菊蓝抗流感胶囊、连花清瘟胶囊、复方蓝银颗粒(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制剂)、重连口服液(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制剂)。藿香正气水(丸、颗粒、胶囊)、十滴水、风油精等。

04.

中暑防治

中暑是指在炎热季节,感受暑热之邪,骤然发生的以高热、汗出、烦渴、乏力或神昏、抽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热病。

1、预防性验方

(1)太子参30g、麦冬30g、五味子20g,加水300ml蒸煮15-20分钟,每日分两次蒸煮取汁150ml混匀服用,每日一剂。

(2)绿豆汤:绿豆50g、红糖20g,加水蒸煮20分钟,取汁频频饮用。

2、常见病证处方

(王孟英)清暑益气汤:西洋参5g、藿香10g、佩兰10g、石斛15g、麦冬9g、黄连5g、竹叶6g、荷梗6g、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瓜翠衣30g、滑石15g(先煎)、生甘草5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3、常备中成药

人丹、十滴水、六一散、生脉饮、清凉油、风油精、甘露消毒丹、安宫牛黄丸等。

05.

皮肤湿疹、皮炎防治

湿疹、皮炎是由多种内外因因素引起的一种皮肤损伤疾病。

1、局部用药

(1)六一散、松花粉、炉甘石洗剂、三黄散、四味黄连洗剂(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制剂)等外用。

(2)马齿苋30g,或鲜马齿苋适量,水煎后放凉外洗或湿敷。

(3)三妙散(黄柏l00g、牡蛎200g、青黛15g,共研成细末),取适量用植物油调成糊状,外涂患处。

2、常见病证处方

(1)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2g、木通8g、泽泻12g、车前子10g、 柴胡12g、甘草10g、当归10g、生地12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2)除湿止痒汤:茯苓皮15g、生白术10g、黄芩10g、栀子6g、泽泻10g、茵陈6g、枳壳10g、生地10g、竹叶10g、灯芯6g、甘草10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3、常备中成药

龙胆泻肝丸、湿毒清胶囊、肤痒颗粒、皮肤病血毒丸、二妙丸、四妙丸、参苓白术丸、四味黄连洗剂(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制剂)、苦黄止痒酊(芜湖市中医院院内制剂)等。

06.

癣(浅部真菌感染)防治

手癣是一种发生在手掌和指间的皮肤癣菌感染;足癣主要发生于足跖部及趾间,可以延及足背及踝部;体癣是发生在皮肤上的浅部真菌感染;股癣特指发生在腹股沟、会阴部和肛门周围的浅部真菌感染。

1、局部用药

(1)用苍耳子15g、地肤子15g、蛇床子15g、苦参15g、马齿苋20g,水3000毫升煎煮20分钟后,待凉后浸泡或湿敷患处,每次20至30分钟,每日1至2次。

(2)体癣、股癣:可用苦参30克、百部30克、蛇床子15克水煎,放冷后外洗。

2、常用病证处方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2g、木通8g、泽泻12g、车前子10g、 柴胡12g、甘草10g、当归10g、生地12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3、常备中成药

当归苦参丸、连翘败毒丸、复方土槿皮酊、复方黄柏液、荆皮癣湿酊(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制剂)、鹅掌疯醋剂(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制剂)、苦黄止痒酊(芜湖市中医院院内制剂)等。

07.

腰扭伤防治

急性腰肌扭伤是指腰骶、骶髂及腰背两侧的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突然受到扭、挫、闪等外力的作用而发生的急性损伤,而引起腰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的一种急性病症。中医学属“腰痛病”、“闪腰”范畴,好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长期从事弯腰工作者。

1、推拿治疗

(1)放松手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站其患侧。以㨰法在患者督脉、膀胱经、骶棘肌、腰骶部操作约5分钟;弹拨骶棘肌,自上而下3-5遍;指按压痛点(阿是穴) 、命门、肾俞、腰阳关、大肠俞等穴位,每穴30秒;点法施于委中、阳陵泉,酸胀为度。

(2)调整手法:俯卧位腰部后伸扳法:患者俯卧位,术者一手掌按住腰骶部,另外一手抱住患者膝部上方,两手相对用力并使腰部后伸(后伸不超过30°),使患侧下肢一起一落,反复3-5次;侧卧位腰部斜扳法:患者患侧在上的侧卧位,医者位于患者正对面。患者屈曲上位下肢,术者一手置于患者肩部,另一上肢肘部置于患者臀髂部而手指置于腰痛节段,转动腰部,当腰旋转到不能转动(约30°)时,术者用双上肢向相反方向约3°-5°短促扳动。不强求腰部“咔嗒”响声。

(3)结束手法:双手重叠按揉患者腰部,自上而下3-5次;在腰骶部患侧膀胱经施以小鱼际擦法,透热为度。

2、针灸疗法

取穴:水沟、委中、腰痛穴及阿是穴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同时嘱患者在行针中向前、后、左、右活动腰部部;委中可局部点刺放血。

每日治疗1次,每次30分钟。针灸治疗腰扭伤疗效较好,常有针入痛止之效。

3、调护

(1)早期减少腰部活动,卧硬板床,注意局部保暖,勿受风寒。亦可配合药物熏蒸、刮痧等疗法以增强疗效。

(2)疼痛较重时佩戴腰围固定,以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痉挛,防止进一步损伤。

(3)病情缓解后,需要逐步加强腰背部肌肉锻炼。

4、常备中成药

跌打丸、七厘散、小活络丸、消瘀接骨散(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制剂)。

《安徽省洪涝灾害常见病证中医药防治手册(版)》(基层医疗机构版)请见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网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