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公交车司机频繁猝死 健康堪忧敲响公共安全警钟

公交车司机频繁猝死 健康堪忧敲响公共安全警钟

时间:2023-07-19 02:27:12

相关推荐

公交车司机频繁猝死 健康堪忧敲响公共安全警钟

公交车司机频繁猝死 健康堪忧敲响公共安全警钟 -01-10法制日报新华微博

摘要:陈乐平、朱德龙、谢文龙……他们是谁?或许人们从未听说过这些名字,但他们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即将失去意识的一瞬间,用尽最后力气踩下刹车,守护了一车的乘客。他们都是普通的上海公交车司机。

陈乐平、朱德龙、谢文龙……他们是谁?或许人们从未听说过这些名字,但他们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即将失去意识的一瞬间,用尽最后力气踩下刹车,守护了一车的乘客。他们都是普通的上海公交车司机。

从下半年以来,上海发生多起公交车驾驶员在行驶途中突发疾病甚至猝死的事件。在一起起公交车司机猝死的背后,暴露出公交车司机劳动强度高、工作时间长、精神压力大和人员老化、疾病缠身的现状。公交车司机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究竟应该怎样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并确保乘客安然无恙,是亟待正视的问题。

公交车司机频繁猝死

,对上海的公交车司机来说必定是刻骨铭心的一年。这一年,有3位司机在行车中突发疾病离世。

7月22日早晨,738路公交车当班司机朱德龙驾车途中突然昏倒,他在生命最后一刻踩下刹车,挽救了一车乘客和路人的生命;11月16日下午,宝山7路公交车司机陈乐平在行车时突发脑溢血,在昏迷之际,用最后一点意识刹车、靠边、开门、熄火,将车稳稳地停在路边;12月11日上午,933路驾驶员谢文龙驾驶公交车行驶途中突发脑溢血,在昏迷前一瞬间,他下意识地踩下刹车,使20多名乘客安然无恙,虽经16天抢救仍未能挽回他的生命。

近年来,上海市至少发生了8起公交车司机猝死工作岗位的事件。公交车司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阿拉这碗饭难吃”。高强度的体力付出、以分钟计算的休息时间、精神和年龄带来的双重压力……公交车司机不为常人所知的辛劳与酸苦一览无余。

今年53岁的罗师傅已开了二十多年的公交车,每次上早班,凌晨4点他就从位于上海火车站附近的家中出发。每天的工作,他至少要开4个来回,一个来回的行车时间约在一个半小时,休息时间却不过七八分钟。

罗师傅告诉记者,现在是“车好开,路难开”。车辆不断现代化与自动化,路况却不容乐观,私家车满街、摩托车飞驰,高峰时间的拥堵让每一次变道和转弯都步步惊心,神经高度紧张。

64个车站,一个来回至少需要5个小时,这不是长途车,而是一条公交线991路。“太累了,早晚高峰只要一堵车,开一圈最长9个小时,比开长途汽车还要累。”991路的黄师傅是老司机了,每天上完班都疲惫不堪,他告诉记者,每天的工作量是3圈,为了抓紧时间跑圈数,只能减少休息时间。“跑两圈,才能有时间在调度室喝口水,吃点饭。”黄师傅说。

“日夜颠倒,别人睡觉我们上班,别人起床时,我们才刚刚下班。”说起开夜班车的辛苦,今年刚40岁出头但已开了6年324路夜班线的老司机毛师傅说,为了保证有足够的精力开夜车,每天要花不少时间睡觉,基本没有时间娱乐。

老龄化职业病收入低

根据上海公交车行业的一项调查,目前巴士公交和浦东公交的15家企业现有驾驶员28428名,其中55岁以上的有2337名。而对465名55岁以上的公交车驾驶员的抽样调查显示,86.95%的驾驶员患有各种疾病;不适应现有岗位的占65.24%;要求提早退休的占68.10%。

3月,上海城市交通行业工会和城市交通公交企业工会联合会曾就老龄驾驶员开展调查,发现公交车老龄驾驶员都有一两种职业病,如:肾小球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胆结石、胆囊炎、腰椎、颈椎、白内障等。

上海巴士五汽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吴海深曾做过一线售票员,他说,老龄驾驶员的身体状况与职业息息相关,以就餐为例,无法做到按时,更谈不上慢慢吃,受路阻、发车时间紧迫、班次等客观因素影响,驾驶员常常几分钟就解决一顿饭,匆匆上车,胃病也是常见病之一。另外两个“通病”就是腰椎、颈椎病。

“现在也有一年一次的体检,是比以前重视了。可是像脑溢血、心脏病等很难查出来。如果工作环境、强度不改变的话,像高血糖、高血压等病很难靠体检减轻。”巴士五汽的司机汪女士说。

上海一位公交业内人士向记者诉苦说:“培养一名司机的成本要1万多元,取得驾照后还必须经过很长时间的实习才能上岗,因为待遇差,工作时间长,上了岗没干多久都跑了,所以很多公交企业都面临急着招人又不敢轻易招人的窘境。”

记者了解到,现在公交司售人员的每月餐费补贴仅8元,早班费每天2元,夜班费每天3元,司机们自嘲道:“2元只够买两个包子,3元不够吃一碗阳春面。”这些福利标准都是几十年前制定的,现在有关部门不改规定,企业本身经营困难,也无力提高标准。

复旦大学教授、社会学家顾晓鸣对此表示,公交车司机的幸福指数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这个城市的幸福指数。公交车司机一直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长时间驾驶给他们的身体带来了病痛;而工作和生存压力缺乏排泄渠道容易引发司机的郁闷,需要社会更多的宽容和体谅。

司机解压需政策支撑

上海巴士集团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集团将对所有公交车驾驶员建立健康档案,将体检中查出的问题一一记录在案,并进行医疗跟踪,督促患病的驾驶员及时吃药、就医。尽量把一些多病的老龄驾驶员安排到工作相对轻松的穿梭巴士线路或担任场务、票务等。

对此,有专家提出建议,政府部门是否能将公交车驾驶员列为特殊工种,将55岁作为公交车司机法定的准许退休年龄,55岁至60周岁司机可根据自己本人意愿、健康状况和公交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退休或继续聘用;并从安全行车和提高市民出行安全角度考虑,建议制定公交行业司机健康等因素的行业标准,对健康未达标的司机要及时调整岗位。同时,通过提高薪酬等手段刺激年轻人进入公交队伍,给这个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增加公交车驾驶员的收入是目前吸引年轻人的唯一良方,最好的‘药剂’。”上海一家公交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说:“公交司机的付出需要更多乘客的认可,更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只有让公交完全回归公益化轨道,才能令这一行业焕发吸引力。”

在记者所接触的多名公交业内人士看来,公交企业理应回归公益,走财政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这条路。“公交企业只管理不经营,每年收到的运营收入全部上交,日常的管理支出全额由财政拨款,每年年底做好下一年的财政预算,将公交一线职工每年工资的增幅比例也加入预算中,这样给公交车司机涨工资就不是空头支票了。当然,回归公益不意味着企业又重新回归‘大锅饭’机制。企业自身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员工激励机制,促进他们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记者刘建)

分享到:新华微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