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证实!艺人高以翔去世 录综艺时晕倒猝死

证实!艺人高以翔去世 录综艺时晕倒猝死

时间:2023-07-08 08:41:48

相关推荐

证实!艺人高以翔去世 录综艺时晕倒猝死

11月27日凌晨,演员高以翔在录制浙江卫视节目《追我吧》晕倒,经抢救无效去世。

随后高以翔经纪公司发布声明,称他晕厥后便送往医院急救,三小时后不幸离世。

据《追我吧》节目组声明,高以翔死于“心源性猝死”。

高以翔,本名曹志翔,身高193公分,年仅35岁。,高以翔出演明道、曾之乔、王绍伟主演的偶像剧《爱情魔发师》,随后又出演过《遇见王沥川》《天堂来的孩子》等经典作品被观众熟知。

近几年,各行各业发生猝死的事件越来越多,仅在今年上半年,就先后曝出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青年医师王辉、副教授肖育众、网络文学著名作家“格子里的夜晚”等人猝死,而他们的年龄均不超过40岁,网友纷纷感叹“年纪轻轻就没了……”

健康界独家采访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主任赵斌,为您讲解如何面对“猝死”这一隐形杀手。

揭开猝死的可怕面纱

猝死(sudden death,SD),就是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人,在短时间内,无外力作用、由于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它有三大可怕之处:

不可预料性。20%~30%的猝死事先没有任何可察觉的征兆。也就是说,这个人看起来非常健康,没人认为这个人将要死亡,但死亡偏偏发生了,死亡来的非常意外!

死亡速度快。短时间是多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分别有人认为从发病至死亡时间在1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之内不等。一般的心脏性猝死通常在1小时内,有时死亡甚至是在瞬间发生的。

高死亡率。猝死发生后,患者会迅速出现胸痛、胸闷、眩晕、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症状,随后心脏骤停,血压、脉搏与心音消失,正常意识丧失,瞳孔放大。

心脏猝死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6分钟,随后脑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逐步过渡到生物学死亡。如果能在黄金抢救时间里得到有效急救,就有机会避免死亡,这种情况下患者仅是发生“心脏骤停”;若未经正确急救,错失救治时机,患者很快就会死亡,即“猝死”。

残酷的是,我国心脏骤停的救治成功率只有1~2%,这意味着只要发生心脏骤停,就是“九死一生”。

这三大特性使猝死成为国内外医疗领域的一大难题。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疾病社区防治中心主任王宏宇教授就曾表示,“猝死的可怕之处并非疾病多么难治,而是以突袭的方式出现,像定时炸弹一样,让人措手不及、无可奈何。”

魔爪正在伸向中青年

是什么导致了猝死?根本上还在人们的身体素质。

猝死患者的身体,虽看起来健康,其实大多已潜伏了某些进行性疾病,特别是在心脏、脑、肺等方面的病变,在受外在刺激或不明原因时,突然发作,就会引起猝死。

据赵斌介绍,其中由于心脏方面隐患引发的猝死,即心源性猝死,占到猝死总数的90%,是目前人类猝死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中青年、特别是城市白领正逐渐成为猝死的高危人群。由于对生活期待值较高,他们常常处于压力大、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的状态,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等,身体过度透支下,一旦遇到某些危险诱因,就很可能猝死。

赵斌认为,年轻人总觉得自己年富力强,当身体不适也不以为然,以为自己离死亡很远,常常是“能撑多久就撑多久”。“我们的身体是有自愈能力的,但是负担不断加重的话,就会危及健康。”

引发猝死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猝死来说,压力过大、情绪波动、轻微外伤、过度疲劳等应激情况,都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是长期熬夜、过度疲劳。长时间熬夜或疲劳过度的情况下,人体的血压和心率调节都会处于超负荷状态,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血管收缩及免疫调节功能下降,这不仅会增加短时间心肌缺血的可能,还会增加冠脉粥样硬化及斑块不稳定的风险,诱发猝死。

猝死前的2个月~6个月内,患者加班时间每月平均超过80小时,即可判断为过劳引起的猝死。高级知识分子死于工作现场、运动员死在训练场或比赛中等,乃至此次在凌晨赶录节目的高以翔,都是过劳死的典型表现。

二是压力过大。过于强烈、持续的心理压力,是现代人猝死的最重要诱因之一。过大的精神压力会改变人体的分泌,导致儿茶酚胺类物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增加,从而引起血管收缩,心跳加速等,当人们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可能引发心律失常、血管痉挛,诱发猝死。

三是大量吸烟、饮酒。过量饮酒,可促使交感神经兴奋,让人心跳加速,心肌耗氧量增加,极易发生冠状动脉痉挛,导致。

长期吸烟也对中青年猝死的“贡献率”颇大。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损坏动脉内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由此导致的猝死风险是常人的3倍。

四是抑郁与焦虑。抑郁可使猝死风险约增加一倍,若同时伴有焦虑、烦躁等几种情绪,猝死的可能性更高。

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导致体内应激水平升高,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心率加快等情况,加速心血管病形成,增加猝死风险。

而且,由于情绪影响,还会让他们忽视心脏等疾病的治疗,使情况不断恶化。

急救+预防——守护我们的心脏

发生猝死时,早期抢救是关键。

赵斌表示,心脏性猝死后,4分钟内及时对心脏猝停患者进行抢救,就有一半的机会让他起死回生;如果超过6分钟进行心肺复苏,成功率降为10%;超过10分钟则几乎无法挽救,可谓“时间就是生命”。

也就是说,猝死患者能否存活更依赖医院外救治,第一目击者能否及时展开急救,决定了患者的生死。

针对猝死,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是心肺复苏术(CPR),它被誉为全球“第一救命技术”,关键步骤是对胸挤压和口对口通气。

早期猝死患者的心电图大多显示有室颤,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如能应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患者点击,将极大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大部分人并不了解这一急救知识,更难以有效应用到猝死患者身上。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掌握这一急救方式,就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避免悲剧的发生。

心肺复苏(标清)

心肺复苏术详细说明

其实,应对猝死,最好的办法是预防。

首先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预防各种。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虽老生常谈,但不管重复多少遍都不为过。例如,清淡饮食、起居规律、心理平衡、戒烟、限酒、控制三高、定期体检、适当运动等,其中的关键在于坚持,坚持成习惯之后,慢慢就会适应下来。

其次,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加大治疗,定期复查,增强警惕。

对患有心脏方面疾病的高危人群,人们可采用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或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来预防猝死。

冠心病患者平时要随时携带消心痛、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在病发时立即服用这些药物,可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延长可救助时间。

近年来,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也被用来监测猝死风险。例如,基于大数据的可穿戴设备,可及时感知患者身体,特别是采集心电方面的信号,以在致命性情况发生前数小时发送警报。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普及与落地,相信猝死的预防与救治率将得到极大提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