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药房托管再次被叫停!医疗界的“网红”要凉?

药房托管再次被叫停!医疗界的“网红”要凉?

时间:2024-03-30 21:16:52

相关推荐

药房托管再次被叫停!医疗界的“网红”要凉?

刚刚,据相关媒体透露,辽宁省药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给朝阳卫计委下发了一则《关于对朝阳市北票市中心医院和建平县医院等两所公立医院遴选药品流通企业尽心招标活动的问询函》,明确要求两所公立医院取消药房托管行为;而之前,北京和上海均正式发文,明确表态“禁止公立医院开展药房托管业务”。巧的是,九州通、国药控股相关人士表示国控已退出药房托管业务。而之前,在医疗控费、零加成等政策管控下,药房托管一度备受追捧,各大药企纷纷抢滩这块看似很大的利润蛋糕。

而今官方禁止、国控退出,这是否意味着“药房托管”即将面临凉凉的尴尬局面?不少人心里都在打鼓。

毁誉参半的药房托管

网红当道的时代,如果在医疗圈也推选出一个网红,那“药房托管”绝对拔得头筹。一是蹿红速度快,据《经济参考报》披露,目前全国范围内,约有半数以上的二级及以下医院已实施或计划实施药房托管;二是这个如今遍地开花的业务模式,自诞生以来就饱受争议、毁誉参半。

药房托管业务最早见于2001年6月,当时广西柳州市众医院决定把药房交给“三九”医药集团管理,开辟了我国药房托管的先河,并初步形成了“药房托管”的“柳州模式”,之后南京和苏州也纷纷尝试药房托管业务,其中,南京因形成了政府主导,集中托管的业务开展模式,而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在当时被誉为“医药行业发展的新机遇”。但这一模式很快随着省政府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推行而寿终就寝。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随着两票制、零加成等政策的推进,“药房托管”竟卷土重来,并迅速升温,截至目前,广东省已有上百家医院选择了“药房托管”,广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均有“药房托管”的身影,各大医院的推崇让“药房托管”成了医疗圈当之无愧的“网红”。

然而快速升温永远伴随着争议,更何况在医药分离的大环境趋势下,业界对这一模式的评价始终充满争议、甚至争锋相对。一方面,不少业务业内人士认为,“药房托管”是推进医药分开的过渡性产物,有助于降低药价、让利于民。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药房托管”就是披着羊皮的狼,不仅滋生新的利益链条,对药事服务行业也将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一个模式的探索阶段,总是要权衡各方各面,钢丝上求平衡,需要我们去全面的看待一个问题,既不轻易攻击、也不随意叫好。

首先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如今卷土重来的“药房托管”模式已与当初的南京模式大相径庭,新的药房托管模式发起方由政府变为医院,医院由于药房由利润部门变为成本部门,在控费加剧的压力下,出于降低成本的目的将药房托管给医药企业,追根溯源,核心目的并不是“医药分开”。同时,药房托管也会加剧劣币驱逐良币,托管方为了经济利益,不断压低供货价格,低价药大行其道,药品质量和安全自然也存在风险隐患。而且,药房不归医院管,药师完全脱离临床,这样就使得刚刚起步的临床药学服务工作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官方禁止药企弃之

而这一切争论在近日似乎即将画上句号。

近日,上海市卫计委正式发布《关于本市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药事管理推动药学服务转型发展的通知》。明确指出,公立医疗机构在进行药房供应链优化过程中,须审慎设定与医药企业的合作模式,不应与有关企业开展药房“托管”或类似业务合作,防范合作可能带来的法律和政策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各地政府第一次出台法规,禁止药房托管。

8月,青海省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科室管理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要求“严禁医疗机构进行药房托管或承包”。

12月,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明确表示将“完善药品配送企业管理办法,加强药品配送行为监管,防止独家配送、垄断经营,严禁网下采购配送药品。”

今年5月21日,北京市医管局发布了新规,明确医生为患者开具外购药品(医院目录内未涵盖)处方时,不得指定患者去特定的药店、药房(含医院自费药房、自办药店)或其他医疗机构购买。业界看来,这一新规实际上是对处方外流进行“严打严管”,若各地学习北京的做法,则药房托管将“不攻而破”。

之所以这一次影响颇大,主要原因在于上海作为全国第三大医药市场,一旦药房托管被禁止,将影响1500亿的医药市场。业内人士都清楚,医院药房是目前国内药品销售最重要的渠道。通过药房销售出去的药品,占全部药品市场份额高达80%。根据米内网数据,我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药品销售额实现16.12亿元,如此推算,医院药房渠道的药品销售额将近1.3万亿元。

因此,众多医院的药房,从大三甲到基层,都成为药企的“兵家必争之地”,药企之间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药房托管不仅面临官方全面禁止的局面,还将遭遇各大药企退出的尴尬。近日有媒体爆料,国药控股的相关人士表示,公司以前开展过药房托管业务,但现在“不赚钱,而且还存在政策风险”,已经不做了。

而曾经靠药房托管销售额突破百亿元的南京医药,也同样面临药房托管不赚钱的尴尬,巨大的履约保证金拉紧了受托药企的资金链,过高的药价折扣挤压了受托企业的合理利润,增加了受托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药房托管尚无法律和政策对其界定,国家相关部门也没有出台指导性意见或相关文件,在托管过程中,一旦一方利益受损,出现纠纷,双方难以得到法律上的支持与保护。

“凉”是必然趋势

虽然前文我们阐述了关于药房托管圈内各种观点,一向都有争议,甚至是争锋相对,但从北京上海明确发文禁止,到国控、南京医院等大型医药公司的相继退出,大家在关于药房托管未来的发展方向上应该基本能达成共识,那就是:药房托管变凉将是一种必然趋势。

我们不否认药房托管也带来了很多积极性的改变,但其核心发展思路并不符合国家医改的总体方向,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药政策室主任傅鸿鹏认为,“按照破除以药补医的总体改革思路,药房托管必然在禁止行列。

首先,药房托管恐面临廉洁风险,不利于药品供应和药品质量保障。去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表示,医院药房托管模式的出现并没有削减贿赂,而是滋生了新的贿赂空间,不利于药品供应和药品质量的保障,应该叫停。

其次,从国控的年报来看,其下属公司国药股份,通过非公开发行筹集约人民币10.3亿,主要用作医院供应链延伸项目、社区医院药房托管项目、医院冷链物流系统项目以及信息化建设项目(即药房托管)。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如今说弃就弃,可见政策风险已成为企业不得不回避的事实。法律的角度来看,药房托管一直行走在政策边缘,缺乏法律上的支持和保护。

再次,涉嫌垄断是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相关分析人士认为,药房托管打破了药品配送公平竞争的秩序,有垄断经营的嫌疑,更是对两票制推进形成的反作用力。

供采协同将成行业趋势?

同样,近两年作为医疗行业创新服务标杆——SPD模式,面临同样的尴尬。“SPD等同于药房托管?独家供应局面,是否涉嫌垄断?公立医院药房属于公共服务单元,外包是否有法律依据?”等争议一直不绝于耳。同时,我们还得看到,在医改整体思路下,医院的需求对于供应链的管理需求已显著升级,供应链管理链条将会更广,形成以医院为核心,两端向供应商、医院二级库及患者延伸,通过供采协同打造完整的供应链条,帮助医院减负降本,推动精益化发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