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作文创新教学实录:《关注社会 学思考 学习写作》张慕元

作文创新教学实录:《关注社会 学思考 学习写作》张慕元

时间:2019-05-08 04:55:34

相关推荐

作文创新教学实录:《关注社会 学思考 学习写作》张慕元

师:今天我们上一节特别的作文课,课题是“关注社会,学会思考,学习写作”。大家都知道,作文的优劣取决于内容是否丰富,思考是否深入。在上一次作文“我们的心近了”中,为什么有些同学很善于想到“和谐社会”“低保”“困难群众救助机制”等鲜活的时代材料?那是因为他们视野开阔,关注了现实社会生活,所以他们的作文就格外具有现实针对性。

师:我们今天就要从这一角度来学习写作。朱熹有一句名言:“问渫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源头活水在哪里?一是在书本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源头在社会上。关注社会现实,对我们的写作十分重要。那么,我来考考大家:你最近注意到了哪些社会热点?你有些感受和思考?

生:我国的“嫦娥一号”成功奔月了。

师:好,“嫦娥奔月”这件事当然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众笑)还有吗?特别是引起你思考的?

生:我关注到了陕西有个叫周正龙的人拍老虎照的事,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师:啊,周正龙拍的“虎照”真假的问题。这可能引起我们哪方面的思考?

众:诚信问题。

师:对,关于做人的诚信问题,地方政府的公信力的问题。很好,这就是我们的思考。还有吗?

生:还有孟加拉洪灾、伊拉克恐怖事件……

师:不错,我们还有放眼世界的胸怀。不过,我们不仅是要关注社会现象,还要学会思考这些现象,并能进行评析,进而能写成文章。

师:下面,老师来说一件社会新闻,请你们来分析、评议一下。这里有一则新闻是关于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我们以前学过了他的《月迹》等作品,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但你们听了这则新闻后,看看会有哪些想法?据《华西都市报》报道:著名作家贾平凹应邀参加某地文化节开幕式时,主办方因担心坐在主席台前面几排学生的雨伞挡住了贾平凹等贵宾的视线,竟然让学生们收伞冒雨观看。端坐在伞下的贾平凹对此无动于衷。事后,面对网上的批评,他愤怒地斥责:这简直是胡说!主席台上其他的人都没说什么,我能说什么?这与个人素质无关。(学生听后很意外,愤愤不平地议论开了。)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你对这件事怎么看?分组交流讨论一下,同时请你们把主要观点写在纸上,列一个提纲。

师:我们以前写的都是模拟作文,现在我们要写是实效作文,也就是说,你写的文章能影响社会,扬善斥恶,能推动社会进步,捍卫社会正义。这就实效作文了!我们可以从原因分析、本质分析、辩证分析等几个方面来剖析这件事。

师:(4分钟后)请一个同学把自己的观点,写到黑板上来。请林郁婷上来。

林(写):1.公众人物举手投足对社会影响很大,应当重视。

2.社会存在跟风现象,令人担忧。

3.名人更要有承认过错的勇气。

4.关爱下一代是社会最重要的事业。

师:很好,林郁婷同学思维很敏捷。让我们先欣赏一下林郁婷的见解。她先抓住了贾平凹的公众人物的身份,突出他更应该考虑社会影响,也就是要严于律已吧?这一点很有说服力。第二点好像不太明白……你是怎么想到的?请林郁婷同学解释一下。

林:因为贾平凹认为别人都没有提出异议,他也就没有责任来制止这件事。而他忘了自己是一个作家,应有自己的思想,并且,他应该作社会的表率。

师:啊,你是在说:不能将盲从当借口,从而推御一个作家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吧!很好。下面写的两点也不错。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的见解?

生:我从中看出:社会上人情冷漠,缺乏公德意识,社会上没有一种关爱他人的氛围。

生:这也说明现在的人们比较自私自利,不会换位思考。

生:名人的责任心的缺失会影响整个社会前进的脚步。(有见地!)

生:很多人把关爱下一代只停留在口头上,言行不一。

生:这也表明我们社会官本位现象严重,人与人之间不平等,一些干部、名人自视高人一等。

师:能用现代的平等观念来审视那些特权意识,很有洞察力和分析能力。好,大家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值得表扬。

师:我们今天谈论的问题,在网上,《长江商报》等媒体上也在热议。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那些杂文家或业余作者是怎么分析这件事的,他们又是怎样写好自己文章的。请认真读一读我为大家摘选的两篇时评:1.《贾平凹为韩寒“作协可笑”论添脚注》;2.《贾平凹的怒气到底有多大底气》。

师:(下发两文)边看边做两件事:先将文中的观点与你刚才的分析作比较,哪些观点是你已经想到了的?划上横线。哪些观点是你根本没想到的精彩剖析?请划上波浪线,再从中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最后,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哪一篇更好一些?为什么?

(学生阅读、圈点、讨论五分钟)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我先调查一下:认为第一篇写得更好一些的请举手。(约三分之一)。认为第二篇文章写得好些的举手。(约三分之二)。

生:我认为第一篇好些。作者抓住了贾平凹的背景,错误之处,写得一针见血,很深刻,有条有理。

师:你喜欢第一篇的条理性和一针见血的热辣文风。大家有无同感?第一篇文章对贾平凹毫不留情,写得很——

众:尖锐。

生:我认为第二篇写得好些。它的语言比较平和,但分析更深入,它抓住了贾平凹的几句话,逐一分析,指出了其中的荒谬之处,令人信服。

师: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抓住破绽,有理有节地阐明了观点。请继续。

生:我也认为第二篇好。第二篇不像第一篇那样尖锐,但它不仅指出了贾平凹的错误,还分析了错误的原因,更透彻,更深刻。

师:好,你喜欢第二篇的深入剖析,不喜欢第一篇的尖锐。大家说说,太尖锐了为什么反而不好?

生:因为它太偏激了。

师:吴一平认为第一篇太偏激了,那你找一找,哪一句最偏激?

生:作者说,要“作家协会解散”了。

师:这句话公不公正?是不是愤激之言?大家想想,写文章过于偏激,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好不好?

众:不好,写文章应客观公正。

生:第二篇文章比较客观,就事论事,指出了错误,又指出其社会危害。而第一篇只有情绪化的斥责,没有道理分析,依据不充分。我认为对贾平凹的这件事,我们要去看出它的社会问题,而不能借它来发牢骚,那样的话,就肤浅了。

师:噢,写文章要挖掘出深层次的问题,不能只是泄私愤,是吧?现在大家觉得哪一篇写得更好些?(众:第二篇)。当然,喜欢第一篇也没关系,泼辣的文风在特定场合也是有价值的,只是不可缺深入的思考。总的来看,这两篇文章的见解是比你强,还是不如你?

众:不如我。(众笑)

师:真的不如你?那你太有才了。(笑)不过,我们还是要广泛学习各种思考方法和写作方法。

师:大家看看黑板上的副标题是:张老师和你一起写新作文。那么,张老师今天也会写一篇文章的。只不过,老师的这篇文章已经写好了,而且还公开发表或转载在《金华日报》《长江日报》《中华杂文网》《红网》《时代杂文网》上……

众:哇噻——(惊叫)

师:(下发教师发表过的作品《刘德华的奋不顾身与贾平凹的怒气》)请大家看看张老师写的这篇时评:注意老师又是从哪个角来分析的?这么多作者都写了这件事,老师又是如何写出新见解来的?你认为哪些观点写得较好?读后比较一下:三篇文章各自的优劣如何?哪一篇最好?你也可以提出修改意见。(学生读后交流、讨论)

生:我觉得张老师这篇文章写得比前两篇好些。

师:谢谢鼓励。你该不是为了安慰我吧?怎么好?

生:是真的,张老师是才子,(众大笑),写得好多了。(师:请直接点评文章吧),我觉得第一篇文章仅仅是抒发了点愤慨,根本没有讲明白什么道理。而张老师的文章是把贾平凹当作一个放大镜,揭示了背后深层次的问题,触及到了问题的本质,如在倒数第二段:呼唤“平等、博爱、民主、法制”,这几句才是真正把这件事的要害给点出来了。

师:啊,就是说老师从这件事中看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是吧?请大家继续发言。

生:我觉得张老师这篇文章的亮点就是将刘德华解救歌迷的事迹与贾平凹的冷漠进行了对比,发人深思。

师:好,你在欣赏我的写作技巧吧?这叫什么写法?我以前在讲我曾在《晚报》上发表的《没人管与抢着管》一文时,就介绍了这种写法的优点,你们刚才在构思时想到用这种写法没有?什么写法?

众:想到了——比较分析法。

生:我也同意是张老师的写得好些。第一篇太偏激了。第二篇很有条理,但它没像张老师的这样看得更深、更远,而只是就事论事。它只谈清楚了贾平凹的错误;而张老师不仅理解这些错误,还发现错误的根源以及社会根源。

师:大家注意,她认为我的文章不是仅仅停留在“就事论事”上,而是进一步提示了贾平凹的心理根源和社会文化渊源。具体体现在哪几句上?

众:“不是视盲,而是心盲。”

生:还有一句:“这不是贾平凹个人的悲哀,而是一个民族现代文明素养整体缺失的悲哀”这句很深刻,抓住了这件事背后深远的社会问题,而且表达出了深深的忧虑。

生:我认为前面两篇只是一味批评贾平凹,而张老师表达了对贾平凹的理解,知道他的错误是社会历史原因造成的。张老师的文章从一个小小的事件,看出了一个大大的道理。

师:这也告诉我们,要想写好文章该怎么样做?

众(纷纷):深入挖掘,立意高远,揭示本质……(教师板书)

师:对了。我跟你们说几句真话:几天前,我就是看了这两篇文章之后,感到它们都没有把问题谈透彻,于是我就想再写一篇。最好能够写得让贾平凹看了也心服口服。我苦想了几十分钟,突然想到了刘德华救歌迷的事,我就知道,这篇文章肯定能写好。因为,只要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就能轻而易举地将道理剖析透辟,说服力不会不强。

师:当然,老师的文章也会有缺点,请你们指正——

生:批评力不够,没有力度。

师:是吧?(板书优缺点),是有的。不过,我是选择的一种委婉、冷静、客观的写作态度,可能会少了些锐气。

师:好,从以上几篇文章,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首先,(边板书),我们要有“关注社会,勤于思考”的习惯。其次,要“洞察表里,善于深挖”,以避免像第二篇文章那样,只看到表面现象,不知道深层次的根源。还要提高洞察力,这是有独立见解的基础。最后,要想将文章的观点写得更鲜明,内容更充分,那还得运用必要的技巧,即“广泛联想,提炼观点”。比如,联想到刘德华的事迹来与贾平凹对比,文中还有“克拉马依事件”等,都增强了说服力。此外,提炼观点可以达到一针见血的效果,“心盲”是不是提炼出的新概念?还有哪些?

生:还有“不缺道德素养”“缺的是现代文明素养”……

师:对,精心地提炼出这些观点,就可以将连贾平凹自己都没有想清楚的问题,一下子就给他阐明透彻了。提炼出了好的观点,就像钉了一个钉子一样,立马将事情的性质铁板钉钉了,因而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师:下面我来介绍两则新闻,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进行分析、评议:①有些大学生找工作时,连填表的事都让家长代劳了,自己不急不忙,却让家长忙前忙后。②从开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将实现城乡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

对这两件事,你有何感想?怎么评价?请想一想。

生:我说第二件事。这体现了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尤其是城市低保户之类的家庭,这些家庭的子女虽然生活在城市,但有很多人承担不起学费开支……这是政府重视民生的一个重要表现。

生:我从第一件事谈起,现在有的大学生找工作都让父母包办代替,这说明这些大学生缺乏起码的自立能力。同那些身残志坚的残疾人相比,他们不是“身残”,而是“志残”!

师:哎呀,太好了,你很快就学会了提炼观点。大家听到了吧?“不是身残”,“而是志残”,这个“志残”的概念,十分深刻。真会活学活用,还运用了比较分析法。我们要向你学习!

生:第二件事说明了我们的政府目光远大,真正迈开了科教兴国的坚实的脚伐。只有教育兴盛了,经济、文化才能有发展的基础,国家才会日益强大。

生:我将这两件事联系起来看:搞好教育仅仅靠政府加大投入是不够的,还得将两者结合起来,既要抓好学校教育这一环节,还要让家庭承担好教育子女独立自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的责任,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的教育结构和体系。这样,才能有利于下一代的成长。

师:这个见解很独特,又一个新观点!善于进行辩证分析。你们的进步真是不小哇!好啦,我看到还有很多人想发言,那就将你们的高见写进作文里吧。今天的作业就是,自由选取一个社会现象,深入分析,写出一篇时评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养成这种关注社会,勤于思考的习惯,以后要经常写这类文章。争取有很多同学的作品能够像老师的一样公开发表。下课。

(后记:全班同学都完成了这篇时评,多半写得不错。十几名同学投稿,有五篇时评发表。其中一篇在网上受到著名杂文家陈鲁民的赞扬。多数学生养成了每周看时评、写时评习惯。)

以下供参考:

附录1:(教师发表的作品)

刘德华的“奋不顾身”与贾平凹的“怒气”慕元 最近看到的两则新闻真是让人感慨,又发人深思。

一则是《南方都市报》报道:11月6日晚,刘德华在成都举行演唱会时,竟然从七尺高台上跳下,奋力解救了一位冲过了保安防线来给他献花而遭围攻的歌迷……

另一则是《华西都市报》11月9日报道:著名作家、陕西作协主席贾平凹受邀参加家乡丹凤县一个文化节开幕式。风雨之中,因担心坐在主席台前的一群学生撑伞会挡住贾的视线,组织者居然让学生收伞冒雨观看。学生的衣服都湿透了。而稳坐在伞下的贾平凹对此却无动于衷。事后,面对网民的指责,贾先生怒斥“这简直是胡扯!”“主席台上其他的人没说什么,我还说什么?”还断言“这与个人素质无关”。

两件事虽小,却意味深长。平心而论,贾平凹作为一位受人景仰的作家,他的道德和人品是有口皆碑的。作为一位特邀嘉宾,客随主便,他也似乎没有做错什么。然而,网民却不这么看,任何头脑正常的人也不会这么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透视一下刘德华的言行,也许能帮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据说,刘德华这一跳,把现场的人吓坏了,毕竟,他已经是四十多岁的“老男人”。为什么这么不要命呢?事后,他说:“我看到歌迷被警卫又推有打,我在台上急了,叫又没人听见,一急就往下跳。这个歌迷是很错的,可是他也是支持我才这样啊。我担心警卫拉他到后台不知再会如何惩罚他……”

人们常说小处可以见大。华仔的这奋不顾身的一跳,决不是大明星们贯弄的作秀之举,而是“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的心怀的自然流露。按理说,身为明星,完全可以不理会台下的这等小事,国内不少明星们不都是表面热情骨子里却视“粉丝”为草芥吗?然而,刘德华从来就没有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他认定的事理是:歌迷应受到平等尊重,他们的人身权不容受到侵犯!自己要对他们负责。刘德华身上体现出来的正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共同价值观:平等意识,尊重弱小,尊重人权,以人为本……。也只有具有了这一素养,我们才会真正拥有博爱的胸怀和热情,才会自觉地甚至是本能地抵制任何不人道的现象。

现在,我们不难明白,贾先生的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他的确不缺乏道德品质方面的素养,他的人品和作品都给我们留下了近乎完美的印象;然而,他缺什么?――缺现代文明素养!他没有注意到前面的学生在雨淋之中,那不是“视盲”,而是“心盲”。他像这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根本没有意识到那是对弱小者人权的不尊重,也没有意识到维护人类的共同价值观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因而也丧失了对贱视生命平等权的丑恶现象进行抵制的敏锐感和批判力。贾先生的“愤怒”只能说明他还没有觉悟而已。身为“铁肩担道义”的作家,人们有理由希望他走在时代的前面。

然而,我也能理解贾先生的“委屈”。是的,一切都是组织者安排的,大家也都没说什么。如果将贾先生换成我或者是别的许多人,我们的表现很可能也会没什么两样。大家不要忘了:那一年,在克拉马依市的那场大火中,有人喊的口号就是“让领导先走!”结果烧死的是三百多位学生和老师!而上上个世纪,泰坦尼克号上呼喊的却是“让妇女和儿童先走!”这几年,让学生在寒风或烈日中静候“贵宾”或是听长篇演讲的新闻还少吗?诸如此类现象,国人习以为常的还少吗?这不是贾先生一人的失位,而是一个民族几代人现代文明素质整体缺失的悲哀。

曾几何时,我们疯狂地腰斩了对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致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美好情操从国人心灵中流失(至今还难以在国人心中重植、生根),而“平等博爱”“民主法治”等人类共同的先进理念,又被我们长期斥之于外。这样的土壤上怎能不滋生冷漠和畸形呢?

――作家的“愤怒”也许值得我们长期深思!

――《金华日报》《中华杂文网》……

一、贾平凹为韩寒的“作协可笑”论添脚注金羊网 -11-10 09:24:20 于立生

日前,某网站博客上的一张照片,将一向低调的贾平凹推进了公众视野,照片的内容和相关文字说明称,贾平凹对几十名因为他而淋雨的学生无动于衷。曝光后,不少网友对贾平凹的个人素养提出了质疑。贾平凹确认这些照片都是真的,但当听说网友认为其有责任让孩子们撑上伞时,贾平凹却突然怒了,“这简直就是胡扯!” 贾平凹告诉记者,当时主席台上还有很多人,他只是其中一位,而且他并不是坐在最前面,所以对于孩子们的情况,看得也不是很清楚,“主席台上的其他人都没说什么,我还说什么?”(据11月9日《华西都市报》报道 )

作家不是敏于生活,眼光锐利的吗?我们姑且信其 “并不是坐在最前面,所以对于孩子们的情况,看得也不是很清楚” 所言为真;可是新闻配发有图片,贾平凹分明就坐在前面——正对着学生,究竟是眼光的迟钝,还是良心的麻木呢?究竟是谁在睁着眼睛说瞎话呢?!究竟又是谁在“简直就是胡扯”呢?!

当一个人的良心背叛了眼睛,我们又从何而能奢望作家成为“社会的良知”呢?也许还正应了王蒙所说:“作家不是道德楷模”,或许贾平凹先生原也不过只是一以文字买卖为生的商人罢了;——而只是我们高看了!都是我们的错!

但是,既已“著名”了,既已是“公众人物”了,又以何理由拒斥公众的对之道德上采用高标准呢?事实俱在,又凭什么怒斥网民“简直就是胡扯!”呢?

更何况,并不止于“著名作家”,我们更不要忘了,贾平凹先生还有着另一重身份:“副厅级”组织——陕西省作家协会的主席!官,就是这样对待民的!就是这样对待“祖国的花朵”的!——任尔风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动,或则视而不见,或则闭目养神……

“主席台上的其他人都没说什么,我还说什么?”——这样的辩白,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啊!难道是可以借别人的错误来掩饰自己的错误,以别人的过失来推卸自己的责任的吗?!我们的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总不至于不知道“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加笑话吧?何况还是至少“百步笑百步”!

顺手,抄一段11月9日《南方周末》的报道:“我的立场一如既往,我绝不加入作协,打死我也不干。我认为,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永远独立,绝不能被组织左右……作协一直是可笑的存在。中国作协成功地将一批批野狗驯化成家狗不算,还成了走狗。本来男作家都应该是闲云野鹤,结果全成了闲人野鸭。虽然现在作协在政治方面的作用和管理因素被淡化了,但还一直保留着驯化功能。”——这当然不是我说的,是韩寒说的。

看!我们的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就是这样亲历亲为,以亲身行动为其“作协可笑”论作脚注的。

不过,在我也认为:也还是趁早散了吧!我们的国家也还不富裕——就是富裕也不应该浪费,纳税人的钱也不是没来头、多到没处用的,——确实还真没必要,养着这等“闲人”!

二、贾平凹的怒气到底有多大的底气张若渔〔湖南高校教师〕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怒了!事情缘起于某网站博客上的一张照片:照片的内容和相关文字说明称,在陕西某县一个文化节的开幕现场,贾平凹对几十名因为他而淋雨的学生无动于衷。当听说网友们认为其有责任让孩子们撑上伞时,贾平凹却突然发怒“这简直就是胡扯!”(《华西都市报》11月9日)

首先需要指出,贾平凹先生已经确认了这张(这组)照片的真实性。也就是说,这张照片的发布者绝非混淆视听,恶意传播虚假信息,贾平凹先生端坐主席台上,对下面淋雨的学生置若罔闻确有其事。应该说,在这点上,作为公众人物的贾先生面对可以预期的道德指责,却可以保持诚实的态度,倒也让人生出几分尊重。

既然承认照片为真,按照通常的逻辑,贾先生至少该做一个道歉的姿态以息事宁人;但始料未及的是,他却怒不可遏,开始振振有辞地反戈一击:对网友们认为其有责任让孩子们撑上伞的意见表达,表示“这简直是胡扯!”为什么是“胡扯”?贾先生的解释是,“他并不是坐在(主席台的)最前面,所以对孩子们的情况看得也不是很清楚”。接下来又说了一句暗藏玄机的话,“主席台上的其他人都没说什么,我还说什么”?

贾平凹先生为自己做的这些辩护,不知道能否说服他自己,反正没有说服我。一者,只有一个主席台,坐在前面和坐在后面有什么区别吗?新闻图片很清楚的显示,学生们就坐在贾先生方位的前方,视野如此开阔,说看得不清楚怎能服众?二者,主席台上的其他人没说什么,身为作家和省作协主席的贾先生难道就没有资格说点什么?贾先生的低调是出了名的,但这个时候保持“低调”恐怕只能说冷漠了。三者,这两句话其实本身就是矛盾的,说没看清楚又说其他人都没说什么自己还说什么,这不明摆着前一句话在说谎吗?

每个人都注重名誉,作家更是爱惜羽毛,这完全可以理解。也因此,对于贾先生说的“看得不是很清楚”,即便明知这是自我洗白,我们仍然愿意怀着最大的善意既往不问。但对于“主席台上其他人都没说什么,我还说什么”这句话,却不能不细加考量和追究。作为一个知名作家,而且还是作协主席,这种话出自贾平凹之口实在让人沮丧和痛心。

不知道这“其他人”到底是谁?是否是比贾平凹更大的“官”抑或比他更有影响力?但显而易见的一点是,在贾先生潜意识里,他认为“其他人”更有资格叫那些淋雨的学生撑起伞。换言之,他认为他的道义感是排在那些“其他人”之后的,如果他们不说话,贾先生会选择三缄其口。显然,这种道德上的犬儒,足以贾先生的声名蒙尘。

贾先生必须自问,主席台上那么多人,网友们为什么单单对他揪住不放?说穿了,你是一个名声在外的作家,既是作家就应该比其他人对这个社会更有尖锐的感知力和批判力。如果你没有,在一场不道德事件中选择和光同尘,那就必然引发舆论的反弹。从这个意义上讲,贾先生在此事上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像一个作家一样的在场。如果贾先生承认自己是一个作家,就应该反省自己的怒气到底有多大的底气? -11-10 0:02:39 红网

附录2:(学生发表的作品)

惨剧的警示与思考

作者:吴一平 〔武汉二中〕

(北京11月21日讯)北京某医院,一名孕妇因难产生命垂危被其丈夫送进医院,面对身无分文的孕妇,医院决定免费入院治疗,而其同来的丈夫竟然却拒绝在医院的剖腹产手术上面签字,焦急的医院几十名医生、护士束手无策,在抢救了3个小时后,医生宣布孕妇抢救无效死亡。

此消息一出,社会各界对这位丈夫的谴责声一片,全然没有注意到医院也同样应对这桩事故负责,我认为在对这位无知、无情的丈夫的批判之后,我们更应反思的是当下医生对自己天职的无知与漠视。

丈夫固然有错,甚至有罪,他的行为是导致母子二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在孕妇生命垂危之际,医院没有立即采取救助,反而把大把的精力放在说服家属在签字手术之上,以致贻误了抢救的最佳时机,眼睁睁地看着孕妇母子慢慢死去,他们难道一点责任都没有吗?医生的责任是什么?是救死扶伤,是在患者生命垂危之时伸出援手,是在那位愚昧的男子将断送两条无辜的生命之时保持医学应有的理智和果断!这些他们都没有做到。

让我们听听那些“见死不救”的白衣天使们对此的解释吧。“做手术必须家属签字,不签字,就不能手术,这是制度”、“我们劝了家属三个小时,但家属就是不签字,我们也没有办法”。我要问一下我们的白衣天使们,制度与人的生命孰重孰轻?制度可以重新制定、修改、完善,但人的生命呢,失去了就永远不能再生!明知患者生命垂危却不救治,反而以“制度”为由,把救死扶伤的天职抛到九霄云外,制度本是来帮助医生更好地尽职尽责的,但在此时制度却成了医生见死不救的借口,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制度”是吃人的制度!但即便是“制度”吃人,我们白衣天使的良心又到哪里去了呢?两条生命啊,就这样消逝了,永远不能重生了。如果他们是普通公司的员工,亦或是一些旁观者,我们可以说他们的责任尽到了,但他们是医护人员,是被赋予了神圣使命的人,是上帝派来挽救生命的使者,有着不同他人的使命,但明明可以避免的死亡,却为他们害怕违反所谓的“制度”而降临,昔日白求恩医生所表现的那种把个人利益抛之脑后,一心救人的精神何存?他们的医德何存?他们即使没有触犯法律,也应当受到舆论的谴责!应当被送上道德的法庭接受审判!

当然,这些医生医德的缺失不仅有他们自身的问题,我们之中的有些患者也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下家属们不分青红皂白把患者手术失败,或不治身亡的责任全然怪在医生身上的事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对医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行威胁,有“签字后再手术”的制度尚且如此,不签字就手术便成了医生们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于是他们便走进了即使放弃责任,也要保全自己的“盲道”,如果我们这些患者不保持理智,对医生不支持,不理解,那么这对母子的悲剧就要重演。医生固然要自我检讨,但我们患者也应自我反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类似的惨剧。

雨果曾经说过“在绝对的真理之上,还有绝对的人道主义。”两条生命的离去应当激起我们的思考,它给我们敲响了人情冷漠的警钟,人情冷漠会使上帝的使者见死不救,会使无辜的生命逝去,如何保持一个温暖的人间?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所有人长期思考……〔指导老师:张慕元〕

l 陈鲁民(著名杂文家)]评:分析好,条理清,讽刺深刻,可读性强。l 中华杂文网的编辑给本文的评语: 作品思辨性强,体制僵化造成了发生悲剧的事屡见不鲜,作品主题明确,中心突出,有杂文的批判力度,较为深刻。 素养的悲剧

作者:谢竞申〔指导老师:张慕元〕

前几日,报纸上登出了一则今人触目惊心的消息:重庆家乐福进行店庆促销活动,数百名顾客为了争抢低价油,不幸发生踩踏惨剧,造成三死三十一伤。

最近不是号召“构建和谐社会”吗?怎么会出这种事?在心寒之余,我不得不拿此来与西方国家对照:在欧洲街头,都是小轿车让着自行车,自行车让着行人,街头一派和谐。而国内轿车却横冲直撞,行人躲避不及。西方国家社会生活比国内更显和谐而有序,而和谐的根本就是素养高。

从事件本身,我们就可以看出惨剧发生的原因。据多名顾客描述,活动开始后,几百顾客围着抢油,工作人员站在梯子上,往下抛油,有人大呼救命也没人管。“抛啊!”当时人山人海,工作人员不怕砸到人吗?他们的心灵为何如此冷漠?我想,缺乏起码的职业素养,正是导致整个事件的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大的惨剧必定由小的悲哀酿成,而缺乏素养常常是酿成悲剧的根源。专家认为这是节约了安全成本导致的:因为当时只有一个民警、一个保安维持秩序。但我以为,再多的民警、保安也治不了素质低下的顽症,我们应从自身的一举一动做起。

托尔斯泰有一句话:“风雅的人是真正的生活之王。”“风雅的人”也就是有素养的人,我国最为世人所知的就是人口众多,当然不乏“生活之王”,也不缺“生活败者”。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身为国家总理,处处以礼待人,服务员给他端茶,他常常站起来用双手接过来。外出视察工作,他总是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一一握手。再看遭人唾弃的李鸿章!在国外随地吐痰,被外国记者作为笑料,大肆渲染,加以嘲弄,丢光了国人的脸面。这就是素养,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两人的成败,而这两人的成败又决定了一个大国的兴亡!素养看起来虽小,但其实际上决定了一切。这正如那个铁钉的故事:

“因为一个铁钉,失去了一匹战马;

因为一匹战马,失去了一名骑士;

因为一名骑士,输掉了一次战役;

因为一次战役,输掉了整个战争;

因为整个战争,亡了一个国。”

有人会说良好的素养真的那么重要吗?我只知道,当良好的素养与缺乏素养相遇时,缺乏素养者就会相形见绌,丑态毕露。一次,普希金支参加一个舞会,普希金彬彬有礼地请一位漂亮小姐跳舞时,小姐傲慢地说:“我不想带小孩子跳舞。”普希金惊讶地说:“对不起,我不知道您已怀孕了!”普希金用他的幽默和教养诠释了素养的高贵。

而国人呢?在国外,往往会看到用中文写的警示标牌,为什么呢?上面写的是:请勿践踏草坪!请勿随地吐痰!诸如此类的,都是国人的癖好。你明白了吧!也有人说,我国主要是农村人口素质低,但是,又有多少农民到得了国外呢?显然,这是所有中国人的问题。

素养是人们心灵的窗口,你也许会用日本人的表面彬彬有礼,背后的无情、冷漠来反驳我。我会告诉你,不,你错了,那不是真正的素养;真正的素养是发自内心的高尚品质,并不是某些日本人虚伪的“素养”。素养是可以用心灵去触摸的,用灵魂去读的!它无法用语言形容,也许它并不惊天动地,但你会被它征服,深深感到这种境界的伟大。培养好的素养,必先有宽爱之心,有约束人心之欲求。水月镜花,兴象风神,然必有水清镜明,而后有花月宛然。你可以“日三省吾身”,你也可以用富兰克林的“小黑点”来检点自己,你也许可以修得陶渊明的高远境界。

奥运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八方宾客也将接踵而至。届时,我希望我们能以一个素养大国的姿态来迎接外宾,感染外宾,震撼外宾,重振我们的礼仪之邦,让他们大呼:“士别三日,当刮日目相看!”让素养的悲剧不再重演!

―――《时代杂文网》

附录3:本课的反思: 作文教改实践给了我有益的启发。 张慕元 首先是,我深深感到:中学作文教学要尽快结束空洞平乏的“模拟写作”占主导地位的局面,改为引导学生多写反映现实生活的“实效作文”。西方国家的作文教学的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鼓励学生大胆抒写现实生活。 虽然“模拟写作”训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写作基本功,但是这种训练本质上是一种“无机训练”。它的基本特征是:①生活虚脱化。即写作内容远离生活实际,要么钻故纸堆,要么重复前人重复过无数次的旧观点(如“宽容也是一种旷达”)。它不是让学生关注和思考真实的生活,不是表达事实情意;而是让学生在虚拟的生活中进行怪异的思维游戏训练。笔者前不久看到一位名师的作文教学实录:一节课中,让学生从一块砖头展开想像,由形到质到特征,再到具有“砖头精神”的人……这真让人感到作文教学的悲哀:这种剥离了情感和真实生活的作文训练,与“脑筋急转弯”还有什么区别?八九十年代的教师就曾这样教学,到了今天我们还在教这种“游戏化”的作文!在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的作文教学居然还在湍急的时代大河边刻舟求剑!学生的作文怎么会有鲜活的灵气?②思考强制化。模拟写作教学已形成了各种固化的思维套路,教学中,老师习惯于用这些套路来训练学生。不管学生愿不愿意,强制学生按照“易于得满分”的方向来思考。不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多样性,而是让思维削足适履。③内容和形式的单一化。在模式作文训练以及所谓“满分作文”的诱导下,现在学生的作文高度趋同,都是屈原、李白等文化名人的演绎。个性淡化了。形式上多半是板块化,语言上多半学会了散文化,以炫丽的形式消解了独到的见地。篇篇似曾相识!

正如学习驾驶技术不能一味依靠操作电脑模拟系统来练习,还必须实地驾车演练一样。中学生的作文训练应该植源于奔流不息的现实生活的长河中,提倡写实效作文,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

其一,这是一种真实情景状态下的写作,易于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真正实现了为生活、为真情而写作。假大空在这里没有市场。我教的学生中,他们最爱写的是随笔,现在在我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又爱上了时评。在这两种实效作文中,他们感到可以淋漓以致地说自己想说的话,感到了自己“真实的存在”和“力量”。

其二,这里的社会生活资源丰巨,有海量的写作内容。网络上还有大量优质范文,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快速学习到思考和写作的方法。

其三,写“实效作文”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思维水平。在模拟作文,学生的思维容易被模式所同化、钝化,思维水平很难真正得到提高。写实效作文则不同了,它能逼使你开动脑筋,提高分析能力,提升表达能力。比如写时评,面对一个具体社会事件,你别无选择地要亮出个人的见解,要洞察事情的原委、表里等。而且,见解的深浅一目了然,差别很大。角度也会各有不同,个性差异明显。学生想用虚华的形式来藏拙都不可能了。只有扎扎实实潜心学习并提升思维品质。我引导学生写了一段时间时评后,很多学生进步很快,思维“超常”地敏锐,还尝到了发表文章的成功的快乐。这种效果是模拟作文教学永远也达不到的。为了巩固这种效果,我布置学生每周写《周思录》,每周写两三篇长短不一的社会热点思考,并与媒体上的同类作品比较。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博闻、思考、写作”已成了多数学生的习惯和生命状态。

其四,写实效作文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杜威认为:教育要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这是极有见地的。关注社会,褒贬社会现象,易于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培养判断力和社会责任感。报刊上、网上以及老师写的时评,又能激发学生学会理性思考,进而熏养出捍卫社会正义、推动社会进步的秉性。我的学生多半已告别了低俗的文娱读物,也不再迷信《满分作文》之类的书籍;他们爱不释手的是《杂文月刊》、《参考消息》、《大国的掘起》、易中天的著作等成熟“读物”。其心智明显优于同龄人。他们评析社会不当之风,常有一腔正气,“不叶不快”。为文,为人皆显现大气的风范。这不正是由写作进而促进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吗?在传统模拟作文中,学生常常“为文造情”而导致的人格分离,在这里得到了彻底的根除。

此外,教师更应有作文教改创新的勇气和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老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避免为文造情。”这里明确指出了:生活、人生、社会热点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写作的对象。而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却是:到处充斥着“模拟作文”“虚伪作文”“封闭作文”的教学,作文不能与生活与博闻、阅读有效结合。教师们也多爱循守旧的模式,不敢去开辟作文教学的新天地。再加上中、高考的功利影响,使得这半壁江山更加死气沉沉。

然而,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正召唤着我们与时俱进,要求我们顺应时代特点,勇于进行作文教改和创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

①积极研究新时期作文教学的特点。我们应敏锐感知到,这是一个民主的时代,各种正义的思想和民众呼声能更自由地表达。社会多元化,又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作文源”。网络传媒空前普及,社会精英的思想和作品传播迅捷,获取方便。这又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的“作文场”中,可以在参与中受激发,受启迪,便于学习,易于提高。时代呼唤学生关注社会,写实效作文。

②研究中学生的特点。中学生正处于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变阶段。理性思维日益增强。他们今后走进社会,更多的写作是工作总结、市场分析、表达民意、参政议政等等。理性写作占绝对主体地位。因此,中学的作文教学,从初二下开始到高三,应该是“一主多辅”,即以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为主,辅之以其他多种式样、各种文体的教学。同时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其专长。

③研究作文写作的有效、高效的途径。王栋生(笔名吴非)、邓彤等名师曾指出,教师要勤写、善写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我认为教师不仅要写下水作文,还要敢于树立写作新风尚,为作文教学正本清源,引领学生写“本真”“实效”的作文。笔者之所以要引导学生写时评,就是因为自己在做学生时,在高一阅读了《中国青年报》上的青年话题栏中的大量时评,思维和写作能力快速提升,一年之中,写作水平就从一般上升到优秀。我现在对自己的写作历程进行了研究后,就尝试着指导学生学习写新的实效作文。事实证明,这也可以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我给合各种打动人心的时评(包括我自己发表的)来讲作文中的分析方法——原因分析、本质分析、比较分析、辩证分析等,以及其他一些使作品生动、深刻的方法(如旁征博引,广泛联系等等),学生掌握得很好、很快。前面谢竞申同学的文章就是个例证。学生的成长与表现证明了这对于议论文写作教学,确实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综上所述,从我们当前的大环境来看,作文教改探索之路是十分艰难的。但是尽管困难重重的,“只要走的人多了,便形成了路。”愿与同仁们一起求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