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笔记|《人格》B1 人格心理学导论

笔记|《人格》B1 人格心理学导论

时间:2022-04-13 23:58:15

相关推荐

笔记|《人格》B1 人格心理学导论

今天起,我们开始复习 人格心理学 笔记啦~

共计七编,约两周完成。

下图是简要的框架。

一起加油~

B1 人格心理学导论

C1 绪论

一、人格心理科学的研究特点

1.在研究内容上侧重于人的心理差异

2.在研究策略上强调人格的整体统合性

3.在研究特征上注重人的内部稳定性

二、人格研究的主题

简述人格研究的主题

人性哲学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学科,人性哲学体现了每位学者看待人的态度与对人的思考取向。在人性哲学中不仅反映了学者自身的生活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与科学趋势,而且学者对人性的看法也直接影响到他们人格理论与研究的层面与方式。

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的假设性概念。主要探讨用“特质”还是用“类型”、用“自我”还是用“需要”来解释人们稳定的个别差异。

人格动力人格动力这一主题探讨的是人格的内在驱动特征,它也是行为的动能。

人格发展 人格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到老年死亡的整个生命全程各种人格特征的表现,是随年龄和习得经验增加逐渐改变的过程。

人格测量人格测量是为了考察人们的人格品质与心理差异而设计、编制的人格测量工具与方法。

三、人格研究的科学体系

简述人格心理研究过

人格心理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观察与描述,研究者观察与描述有关心理现象和问题,收集有关的事实材料;

(2)第二阶段为理论与假设,研究者对观察到的现象与问题提出概括性、解释性的理论,并通过推论作出假设;

(3)第三阶段为检验,研究者运用操作性的研究方法来检验假设,以支持或反证该理论。

四、学习人格心理学的意义

1.为其他领域提供基础知识;

2.有助于提高理论逻辑思维的能力;

3.帮助人们自我探索、自我完善。

C2 人格理论学习的要领

简述人格理论的向度

1.自由论—决定论

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两种理论一种强调内部不可知的力量,一种强调外部不可抗拒的力量,都是决定论的观点。人本主义学者则认为个体在创造其生命价值时是有其自由的。

2.理性—非理性

认知心理学派强调理性的作用,认为推理作用对人具有重要影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强调非理性的作用,而行为主义者斯金纳重视学习过程中“强化”的效应,不太看重理性的作用。

3.整体论—分析论

整体论主张人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将其拆成部分,就失去了真实性。分析论认为人格科学研究必须从其构成元素入手,从整体着眼只能获得一个笼统的印象,无助于对一项行为的精确认识。

4.遗传论—环境论

说明一个人的人格究竟有多少取决于遗传,有多少受环境的影响。

5.可变性—不可变性

这一维度涉及了一个基本问题:一个人在其生命历程中能否有根本改变?有些学者认为人格在儿童期形成之后,就比较稳定了。相对的,有些学者则主张人格的可变性,认为人格在一生中始终变化着。

6.主观性—客观性

这一争论反映了近代人格理论中,现象学派与行为学派的相异之处。现象学者指出,决定一个人行为的因素是这个人对于那些事物和环境的看法;行为主义学派强调人格是由外部的客观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

7.主动性—反应性

这一维度涉及了对人类行为原因的解释。采取主动性观点的学者认为行为产生属于人的内部因素,人们是在主动地表现各种行为。持反应性论点的学者认为每个人都是处在某一个环境中,他要对环境给予他的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8.均衡性—不均性

这一维度主要涉及行为的动力。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某种缺失会导致其陷入紧张状态,于是个体会采取一些活动使其恢复到均衡状态。持相反观点的人强调个体谋求自我充分发展的倾向,认为个体的主要动机在于追求生长、求发展。

9.可知性—不可知性

行为主义学派主张运用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来研究人类行为。而现象学派的学者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其本身主观经验之中,而这些经验是别人所不知的。

C3 人格的界定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个体在社会生活的适应过程中,对己、对人、对事、对物做出反应时,其自身所显示出来的异于别人的独特心理品质。

二、人格的基本性质

1.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环境、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强调人格的独特性,并非排斥人的共同性。人格不仅反映了人的独特性,也反映了某一团体所具有的共同特性。

2.稳定性

人格的稳定性反映在三个方面:

(1)人格形成方面: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后,就相对稳定下来了,要想改变它,是较有难度的事情。

(2)人格表现方面: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即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人格表现出一致性。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平均水平上的稳定性,这是某一个群体在平均分上的稳定性,而不考虑个体差异。第二种是个体间的人格稳定,这是就某一个体而言。例如,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从中学如此、大学如此,毕业后还是如此。人格的延续性体现了人格的稳定性。

(3)人格特征方面:人格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点,那些暂时、偶然表现出来的行为不属于人格特征。

人格心理学家在强调稳定性时,并不会忽视人格的可变性,但人格的改变与行为的变化是不同的,行为改变是一种外在、表层的变化,人格的改变是内在、深层的变化。

3.统合性

人格是一个系统,系统中包含有各种人格结构成分与功能,人格的各种成分都处于一个统一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这种结构关系赋予了每一种成分特殊的含义,把某一部分从结构关系中孤立出来研究将会失去许多重要价值。

4.功能性

当人格具有功能性时,表现为健康而有力,支配着一个人的生活与成败:而当人格功能失调时,就会表现出软弱、无力、失控,甚至变态。

C4 人格成因/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遗传与生理因素

(一)遗传因素

对遗传因素的研究存在着不同的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提供了人格遗传的基础资料。

家族史或家谱法家族史或家谱法是通过研究前代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在家系内后人身上得到显现的频率,用以说明某种人格特征的遗传性和遗传形态。

双生子研究双生子研究是研究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研究多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的差异来进行研究。研究者认为同卵双生子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由环境造成的,而异卵双生子的差异可能是由基因决定的。

收养研究 研究在非亲生父母照料下成长的孩子,被称为收养研究。这种研究提供了研究基因效应和环境影响的另一条途径。这种研究可以比较被收养的孩子与其亲生父母之间的相似性,同样也可以比较被收养儿童与收养者之间的相似性。

早晚期行为差异的对比研究早晚期行为差异的对比研究是通过婴儿早期行为与长大后的行为差异来看遗传因素的作用的,研究指标有:观察0至1岁的笑的次数,出生数周哭的量、吸吮率、身体动作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